不知道國內現在年青人最理想的職業是什麽,我們這一代人青少年時期不少人最憧憬的職業應該是飛行員尤其是戰鬥機飛行員。多少男孩夢想著自己能駕駛戰機直衝雲霄,鷹擊長空。本農民年少時就曾夢想成為一名翱翔於藍天白雲之上的飛行員。隻可惜在複檢時因骨瘦如柴沒有通過當時最輕的四十公斤的體重要求而被淘汰。
可是飛行員也食人間煙火,也有三急,也會有用粗話說就是屎來如山倒,尿來如決口的時候,忍憋不得。
現代民航機都有廁所,大型運輸機或轟炸機也會有簡易廁所。乘坐飛機對現代人來說已經很平常,沒有人擔心上廁所會是問題。但戰鬥機多為單人飛機,座艙狹窄,儀表操控係統複雜。座椅是彈射座椅,椅下裝有火箭包,椅背有彈射彈,飛行員救生係統異常複雜。這一切使得戰鬥機座艙內不可能有太多空間給飛行員方便。
早期的戰鬥機如殲六、殲七載油量少,作戰半徑小,留空時間少,尿急的問題不是特別大。如殲六、殲七航程一千五百公裏左右,作戰半徑也就五百公裏左右。殲八的航程二千公裏,作戰半徑七百公裏的樣子。所以飛行員留空時間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半小時左右。飛行員如飛行前飲食得當問題不算很大。
順便說一句,台灣海峽寬度最寬處是台灣島南端,離大陸四百多公裏。在七、八十年代如用當時國內最好的戰鬥機裝滿油從大陸最近的機場起飛,飛到台灣上空最多隻能打五分鍾就必須掉頭向回飛。所以那時說解放台灣是忽悠你我這些屁民的。
走題了,還是說撒尿的事。
現代戰鬥機由於設計技術的提高,特別是現代複合材料的應用使得飛機的載重比大增,飛機除了攜帶更多的攻擊武器外,載油量也是老飛機無法比的。更重要的是空中加油機的使用使得戰鬥機更是如虎添翼,留空時間成倍增長。內急的問題不能不解決了。
過去飛行員執行任務前要吃航空灶,對飲水和飲食有特定的要求,主食是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如牛肉以減少飲水量。但即使這樣也難保不出事,比如拉肚子什麽的。人有時受心裏因素影響,本不是事兒可能會變成事。比如本農民長跑,有好幾次就出現了險情,突然想上廁所,但越擔心人多無法方便越憋不住。
通過飲食控製的另一個問題是如飛行員缺水會影響判斷,尤其是戰鬥機飛行員。他們穿的是抗過載服,要做各種機動動作,因此會產生正過載或負過載。飛機動動作時,飛行服中的氣囊會充氣阻止血液循環以增加抗過載能力,缺水會影響判斷力,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早期的飛行員遇到內急時也就隻能在飛行服裏解決了。後來美軍開始用一種袋子,裏麵裝有吸濕劑,尿急時對著袋子解決。女飛行員隻好用尿不濕了。有兩次F-16飛行員因要解開飛行服拉煉,分心而出飛行事故。所以這種袋子不受待見也就不奇怪了。
美軍和蘇軍還用過夜壺。美軍的夜壺是紅色帶擰蓋。機艙小,飛行員做機動時尿壺亂撞亂飛也不是好玩的。
當然戰鬥民族設計的東西除了笨重外有時也實用。曾設計過用管子連到機體上再通向機體外麵,尿急時就隻好天女散花,吳剛斟酒了,散向人間都是尿。不過你想想這還有一個問題。氣象常識告訴我們每升高一千米,氣溫會下降五到六攝氏度。戰鬥機飛行高度是在十公裏以上,如長時間對著尿管,飛行員的命根子不知能否保得住。這種技術我沒見過,我的一位國內早已是航空座艙專家的大學同學告訴我確有其事,隻不過是每次飛行員用時才打開,所以空嫂不用擔心飛行員丈夫的命根子。
2002年一家在Vermont 叫Omni的公司接受美國空軍的基金開始研究解決這一問題。他們起了個很漂亮的名字叫先進任務延長裝置(Advanced Mission Extender Device).AMED 在2006年被美國國防部批準使用。其裝置對於男飛行就是穿一特製內褲,襠部如拳擊運動員的護襠,有一杯狀物,底部接一蛇管,再接到飛行服外帶電動泵的控製器,控製器連接一袋狀儲存物。使用時打開電動開關,尿就被泵抽到外麵的袋子裏。女飛行員是用一中間多孔類似衛生巾的東東收集液體,其他部分都一樣。
真的沒有想到人類早就登月了,去太空也如回娘家似的,可是連戰鬥機飛行員的內急問題卻是最近才解決的(對不起,文章中語言糙了點,但語糙理不糙)。
美軍用的早期的接尿袋
美軍的尿壺Little John
AMED 男飛行員特製內褲
AMED 控製器
我剛剛還在想,什麽是幸福,上句草草根的回答:幸福就是內急時發現了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