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9)
2020 (63)
2021 (57)
2022 (61)
2023 (50)
事件概述
2025年10月14日,美國司法部(DOJ)對柬埔寨太子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陳誌提起刑事指控,指控其主導一個跨國“殺豬盤”(pig-butchering)加密貨幣詐騙帝國。該集團在柬埔寨運營多個詐騙園區,涉嫌強迫勞動、人口販運、電信欺詐和洗錢,受害者遍布全球,包括美國、歐洲和亞洲,詐騙金額達數十億美元。陳誌目前仍在逃。作為此次行動的一部分,美國司法部宣布已成功沒收陳誌控製的127,271枚比特幣,價值約150億美元。這是美國政府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資產沒收行動,不僅限於加密貨幣,而是所有類型資產的紀錄。
陳誌個人簡介
陳誌,1987年生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早年在中國接受國際貿易教育。2009-2011年間移居柬埔寨,2014年取得柬埔寨國籍,並擁有英國國籍。他曾擔任柬埔寨前首相洪森(Hun Sen)、現任首相洪馬奈等高官的顧問,並獲封“奧克納勳銜”(相當於公爵)。表麵上,他是柬埔寨最大的華人企業家,太子集團業務涵蓋房地產、金融、航空、酒店和慈善等領域,在30多個國家運營。
太子集團成立於2015年,自稱柬埔寨最大商業帝國之一,但美國檢方指控其是“企業掩護犯罪模式”的典型。陳誌利用集團的合法外衣(如線上賭博和加密貨幣挖礦業務)洗白詐騙所得。
詐騙運作方式
太子集團的詐騙網絡高度工業化,類似於“監獄式”操作:
詐騙園區:在柬埔寨全境(如西哈努克港)建立至少10個園區,高牆鐵絲網包圍,形同“強迫勞動營”。園區囚禁數千名受害勞工,主要通過虛假招聘(如“高薪客服”)從中國、印度等國誘騙而來。抵達後,護照被沒收,勞工被迫每天使用“手機農場”(數千部手機控製7.6萬個社交媒體賬號)進行詐騙。
“殺豬盤”手法:詐騙者花費數月培養受害者信任(如假冒戀人或投資顧問),誘導其投資虛假加密貨幣平台。文件顯示,集團有詳細“技巧手冊”,如避免使用“過於漂亮”的頭像以增加真實感。每日詐騙收入可達3,000萬美元。
受害者影響:全球數千受害者損失數十億美元,美國至少259名受害者損失1,800萬美元。中國受害者眾多,早在2022年,中國地方政府(如四川旺蒼法院)已起訴太子集團涉及網絡賭博,非法獲利超50億元人民幣。
比特幣如何被美國沒收
比特幣是詐騙的核心洗錢工具,但美國司法部未透露具體技術細節,僅稱這些資產“已由政府接管並保管”。沒收不是通過“黑客攻擊”,而是法律程序與技術追蹤的結合。根據公開信息和鏈上分析:
來源追蹤:比特幣主要來自詐騙所得和集團的加密貨幣挖礦業務(如老撾礦場)。鏈上數據顯示,這些比特幣曾存儲在陳誌控製的非托管錢包(私鑰由其本人掌握),地址可追溯至詐騙資金路徑。部分比特幣可能源於2020年從中國-伊朗礦企LuBian竊取的127,426枚BTC(當時價值35億美元)。
沒收技術:美國執法機構(如FBI虛擬資產部門)使用區塊鏈分析工具(如Chainalysis或Elliptic)追蹤資金流。通過民事沒收程序(無需逮捕陳誌),法院授權凍結並轉移資產。比特幣雖“去中心化”,但交易記錄公開,一旦地址與犯罪關聯,私鑰持有者若無法證明合法來源,即可被法院判定為非法資產。
意義:此案證明比特幣並非“絕對安全”,執法可通過鏈上追蹤和法律程序實現沒收,此事件凸顯加密貨幣的雙刃劍:便利洗錢,但也易於追蹤。比特幣並非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而是陳誌的自控冷錢包,這挑戰了“持有私鑰即絕對安全”的神話。
全球影響與後續
美英聯合製裁:美國財政部將太子集團列為“跨國犯罪組織”,製裁146個關聯實體,包括3名台灣女性和9家台灣公司。新加坡有3名公民和多家陳誌關聯公司被製裁。
中國視角:受害者多為中國人,引發“國家資產流失”質疑。中國警方打擊柬埔寨電詐不力。X平台討論熱烈:部分網友稱“詐騙中國人平安無事,詐騙美國人滅頂之災”;另有分析指這暴露中美在數字貨幣領域的博弈。
受害人絕大多數是中國人,為什麽中國警方沒有沒收陳誌控製的127,271枚比特幣(150億美元)?
人民幣沒有美元的國際地位,因此習近平政府就在中國境內,搞了一個手機支付,如此一來那就為習包子--割韭菜打下了基礎,包括計劃推出出那個--數字人民幣,謝謝老林寫的時政文章!
It seems 陳誌 is just the manager, 洪森(Hun Sen) and his son are the real owner of the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