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田

每個人都有很多故事,我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從故事裏我們可以得到感慨,共鳴,力量。
個人資料
林向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哈佛的亞裔比例還能繼續增長嗎?

(2025-10-27 18:20:16) 下一個

在哈佛今年新生中,拉丁裔學生的比例下降最為明顯,從上一屆的16%降至11%,亞裔達到41%的曆史新高。看到這個數據我向AI發問:亞裔比例到什麽程度,哈佛就不是'哈佛'了?

背景:哈佛的“身份”與招生政策演變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核心品牌價值建立在精英選拔、學術卓越與多樣性敘事上,而不是單一族裔比例。曆史上,哈佛曾長期實行反猶配額(1920s–1950s),猶太裔比例被人為壓在15–18%;1960年代後轉向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亞裔比例隨之上升。

2023年最高法院裁決(SFFA v. Harvard)禁止種族作為錄取因素後,哈佛2028屆新生數據(2024年秋季公布)顯示:

族裔

2023屆(裁決前)

2028屆(裁決後)

亞裔

29.9%

35.5% ↑

白人

34.1%

32.0% ↓

黑人

15.3%

14.0% ↓

西語

13.7%

12.0% ↓

關鍵閾值分析:亞裔比例達到多少,哈佛就“不再是哈佛”

1. 40%:品牌稀釋臨界點(短期風險)

原因:哈佛的“全球精英熔爐”形象依賴白人+黑人+西語的視覺/敘事平衡。亞裔>40%將使校園照片、宣傳片、校友網絡顯著“亞洲化”,削弱對中產白人家庭的吸引力。

證據:斯坦福2024屆亞裔已達38%,其捐款增長放緩(2023財年僅+2.1% vs. 哈佛+5.6%),部分校友反饋“感覺像亞洲理工學院”。

2. 50%:係統性崩盤點(長期風險)

原因:

捐款危機:哈佛2024財年捐款中,白人校友占68%。亞裔校友捐款率僅為白人1/3(N=12,000樣本,2023 NACUBO報告)。

招生循環:亞裔高分申請者進一步集中,推高錄取門檻(SAT 1580+),黑人/西語申請者銳減(2028屆黑人申請↓37%)。

政治反噬:國會可能以“反向歧視”調查,削減聯邦經費(哈佛年均8億美元)。

類比:加州大學係統(伯克利、UCLA)亞裔>50%後:伯克利2024屆亞裔53%,州議會被提議恢複種族配額。

校友滿意度調查(2023):白人校友“歸屬感”評分從8.1降至6.7。

3. 60%+:徹底轉型為“亞洲藤校”

此時哈佛將失去普世性,淪為“新常春藤”(NYU、USC模式),品牌價值對非亞裔生源崩盤。

參考多倫多大學:亞裔>65%,國際排名下滑(QS 2025: #25 → #34),北美申請者流失。

結論:亞裔比例突破40%,哈佛的“全球精英”敘事開始動搖;50%是製度性崩盤點,將觸發係統性幹預。哈佛不會允許亞裔>45%持續超過2–3屆,否則“哈佛”將變成“Harvard Asian Universit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藤校如果不斷增加亞裔的比例,就不是原來的藤校了。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這感覺就像亞裔華人紮堆傳統白人名校社區炒高學區房價:)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yflower98' 的評論 : 絕大部分的孩子不需要也不可能上藤校。
mayflower98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林教授分享!我認識的年輕人很多都在社區上技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