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田

每個人都有很多故事,我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從故事裏我們可以得到感慨,共鳴,力量。
個人資料
林向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五七指示》是如何產生的?

(2025-09-09 07:09:37) 下一個

在文革期間上小學、中學、大學的人對《五七指示》都是非常熟悉的,很多教室牆上的毛語錄都是:“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對“五七”幹校,年齡稍大一點的人都不陌生。它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是對幹部和知識分子進行勞動改造、思想教育的場所。據統計,“文革”期間,中央一級機關“五七”幹校共有106所,各省機關“五七”幹校有1497所。

昨天看完《邱會作回憶錄》才搞清楚《五七指示》是如何產生的。

《五七指示》是1966年5月7日,毛澤東審閱中央軍委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後,致林彪的信。這封信的起因就是林彪送上的邱會作主持起草的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副業生產的報告》。部隊為什麽要搞農副業生產?

此事要追溯到三年困難時期。當時,食品供應緊張已經殃及部隊,地方不能保證糧食供應,個別地方無糧供應,買不到肉食和食油。

邱會作講了三個例子。1961年夏天住山東的部隊, 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吃地瓜幹,有時一星期也領不到一顆糧食。地瓜幹又是1958年存下來的,原來根本不是當口糧的,而是做豬飼料。1961年秋住河南周口的部隊吃的麵粉, 有百分之二十以上都有雜質,駐四川綿陽部隊吃的大米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稻殼。他說,這是我親自在部隊看到的,同部隊一起吃過這種糧食做的飯。部隊的糧食定量每人每天一斤半,除去不能吃的東西,每人每天真正下肚的糧食也就是一斤多一點,戰士都是二十左右的年青人, 每天吃這種飯能行嗎?

憑票證領不到東西,很多部隊一年也嚐不到幾次肉味這種生活不能長期下去。部隊固然吃不飽,地方挨餓的現象更嚴重。周恩來讓邱會作參與過幾件救災的事。1960年5月,廣西橫縣駐軍給邱發了一個電報,稱政府機關因饑餓不能工作了,要求借軍糧。周恩來讓邱會作去秘密調查。到橫縣一看,縣委書記躺到床上起不來了,有氣無力地伸出四個手指,意思是四天沒吃飯了。原來這個縣為了保“衛星縣”的名譽,斷糧也不敢報災情,全縣已經餓死一千多人,每天還在死人。

當時來部隊的家屬猛增,家屬絕大多數是專門到軍隊吃飯的,而且不打算再走。他們說橫豎是餓死,死在家裏,還不如在部隊死在自己的親人麵前。

軍隊困難,國家更困難。軍隊向國務院多要糧食也張不開口。於是,在1960年冬天由賀龍主持的軍委常委會上,邱會作提出自己動手搞生產,別無他法。羅瑞卿向賀龍提議,由邱會作起草一個軍委給中央的報告。1961年2月邱會作起草了一個軍隊動手搞農副業生產保證自己供應的電文。

有了這個文件,全軍開始種菜,生產糧食和副食。大多數連隊都有了一塊菜地,一個豬圈,當年就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部隊再沒有人得浮腫病。從此,軍隊開展農副業生產不但合法化,而且成為長期方針固定下來。

《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副業生產的報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是三年大饑荒讓部隊都吃不飽飯逼出來的

《邱會作回憶錄》是史學價值最高的高層回憶錄之一,要想了解文革, 邱會作回憶錄是必讀作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2)
評論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棗泥' 的評論 : 能有30斤的細糧在東北就是非常好的生活了。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zhi' 的評論 : 鄉下人命更苦。
棗泥 回複 悄悄話 原來背後的原因是這樣的。怪不得文革期間部隊家屬家從來不缺細糧和油。看著他們非常羨慕呢。我父親文革前還有每月30斤的細糧。文革期間取消了。
diaozhi 回複 悄悄話 城裏人下鄉,吃盡人間苦。鄉下人苦命,命苦吞下肚。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河套人' 的評論 : “高明之處在於用現在的人們不明所以的“5.7指示”入手揭露出耄一手製造的60年代初餓死千百萬人的可怕恐怖的大饑荒!- 說得好。
這也是我寫此文的目的。
河套人 回複 悄悄話 《邱會作回憶錄》也應該是現實價值很高…
高明之處在於用現在的人們不明所以的“5.7指示”
入手揭露出耄一手製造的60年代初餓死千百萬人的
可怕恐怖的大饑荒!
現在依然有不少人懷念耄時代,
而不知耄禍國殃民之陰魂不散!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近日筆者將《邱會作回憶錄》與當年地位與其不相上下的吳法憲的回憶錄作了若幹比對,覺得它無論在思想認識的深刻度抑或史料的準確度諸方麵,均較《吳法憲回憶錄》為優” - 這個對比值得一讀。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不知道還有五七指示” - 說明你很年輕。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339455.html

邱會作兒子也寫了父子兩代人的心靈對話,這是餘汝信對邱會作回憶錄與兒子寫的心靈對話這兩本書的差異辨析。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在文革史軍史方麵著述頗豐的餘汝信對邱會作回憶錄評價很高,這是他對邱會作回憶錄與吳法憲回憶錄作的對照。

https://difangwenge.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03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我爹媽去了幹校,母親得了重病,早早就離開了人世。我們家兄弟姐妹三個去下鄉,吃遍人間之苦。”, 真是令人心痛!+100,擁抱下水星兄,那個年代不堪回首。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隻知道五七幹校,不知道還有五七指示,謝謝林兄分享,才明白來龍去脈。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以前在網上看過一些段落,最近有時間又重讀了一邊。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我爹媽去了幹校,母親得了重病,早早就離開了人世。我們家兄弟姐妹三個去下鄉,吃遍人間之苦。”, 真是令人心痛!

“要想了解文革, 邱會作回憶錄是必讀作品。” 謝謝林兄分享!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五七指示的危害是巨大的。中央一級機關“五七”幹校共有106所,各省機關“五七”幹校有1497所,幾十萬幹部、知識分子被下到五七幹校進行勞動改造、思想教育。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本來是邱會作用來作為保命的方法,被老毛一總結升華就成了禍及全國的運動。中學生上山下鄉,幹部去五七幹校都是從這個五七指示引起的。我爹媽去了幹校,母親得了重病,早早就離開了人世。我們家兄弟姐妹三個去下鄉,吃遍人間之苦。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我也吃了很多地瓜(南方)和玉米麵(北方),到現在我都不想看見玉米麵。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untai' 的評論 : 本來是被逼出來的,非要用一個華麗的詞匯來包裝。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yflower98' 的評論 : “五七指示”大概是文革期間影響最廣的指示。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是的,即便是我們這檔年紀的,小時候也是憑米票買米,也常常是地瓜雜糧夾著吃。現在地瓜是健康食物,但是如果當飯吃,尤其是地瓜幹,會吃得讓人受不了的。
yuntai 回複 悄悄話 那個年代每一場運動,每一條最高指示下來,都有台麵上一套說辭之外背後的原因,像知青上山下鄉,說的是為了反修防修,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真實原因是城裏養不活那麽多人,必須送到鄉下去。
mayflower98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有這樣的事情,我還真不知道五七指示是什麽意思 :)多謝林教授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