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田

每個人都有很多故事,我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從故事裏我們可以得到感慨,共鳴,力量。
個人資料
林向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紐約時報》忽略了柯克案嫌疑人兩個關鍵點

(2025-09-13 05:49:37) 下一個

事發前,泰勒·羅賓遜幾乎是每個美國普通傳統家庭所希望擁有的孩子:與父母和兄弟關係和睦,學業優異,ACT 考試成績 34 分,躋身全美1%,還獲得大學四年獎學金;同時,他沒有任何犯罪記錄。 正因為如此,美國社會更該反思:這樣一個理想的年輕人,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極端的?

《紐約時報》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昨天發了一篇文章:從獎學金獲得者到通緝犯:柯克槍擊案嫌疑人的曆程(From Scholarship Winner to Wanted Man: The Path of the Kirk Shooting Suspect)”

•泰勒·羅賓遜(22 歲)來自猶他州南部,成長於一個保守的共和黨家庭。鄰居和同學稱他聰明、內斂,興趣包括電子遊戲、漫畫和時事。

•高中期間,他成績優異,GPA 達到 4.0,修讀多門大學先修課程。2021 年畢業後,他獲得猶他州立大學 3.2 萬美元獎學金,短暫就讀預科工程專業。

•學校記錄顯示,他隻在該校就讀一個學期。隨後,他成為聖喬治迪克西技術學院電氣學徒項目的三年級學生。

•警方文件顯示,羅賓遜在案發前曾與家人討論查理·柯克的活動,並表達對其觀點的不滿。

•他的家人和同學回憶,他在青少年時期活躍於課堂討論,熟悉政治和國際事務。

•近年來,他逐漸變得孤僻。鄰居稱,除了出入停車場,很少見到他。

下麵是推友老沉的推文:

《紐約時報》這篇報道,看似完整,雖然提供了大量細節,卻故意忽略了兩個關鍵點: 1、他從州立大學輟學後轉入技校,紐約時報故意沒提轉入; 2、嫌疑人羅賓遜曾明確認為柯克是“仇恨的製造者”。這兩點如果結合起來,就能勾勒出一條可能的心理鏈條。

為什麽這兩點至關重要 ?以下隻是基於公開報道的推測,不代表事實。

1.從大學到技校:幻滅的開始

羅賓遜曾是優等生,獲得猶他州立大學 3.2 萬美元獎學金,卻隻讀了一個學期就轉入技校。我們無法確認這一選擇是否直接受柯克“大學是騙局,技校更明智”理念的影響,但兩者高度契合。

隨著年齡增長,正常情況下都會產生後悔之感。以他的智力,本可走上一條穩妥的中產之路,而技校的起點卻完全不同。如果這一選擇確實與柯克論調有關,那麽這種落差就可能讓早期的認同感轉化為幻滅甚至怨恨,在心底埋下仇恨的種子。

2. “柯克製造仇恨”:敵意的出口

警方通報和媒體報道顯示,羅賓遜在案發前與家人討論過柯克即將舉辦的活動,並在晚餐時明確表示“柯克製造仇恨”。在被繳獲的子彈上,他還刻下“Hey fascist! Catch!”這樣的字句。

如果第一點(大學到技校的落差)與事實相符,那麽這兩者結合起來就顯示出一種邏輯延續:從幻滅與後悔,到把怨恨投射到柯克身上。他已經不再把柯克視為一名普通政治人物,而是認定其為“仇恨的製造者”,並由此發展出極端化的看法。

3.宗教家庭背景:使命感心理

羅賓遜成長在一個保守的共和黨家庭,宗教氛圍濃厚,強調使命感與獻身精神。這樣的背景會強化一種“若自認正確,就要貫徹到底”的信念。在正常情況下,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體現堅韌與執著;但一旦出現認知偏差,就可能走向極端,把錯誤也當成使命去完成。

如果說“從大學到技校”的落差帶來了幻滅,“柯克製造仇恨”的認知加深了敵意,那麽宗教化的使命感則可能推動他走向最後一步——把暴力視為一種自以為的“完成使命”。

4.總結

從獎學金獲得者到技校學徒,再到槍擊嫌疑人,泰勒·羅賓遜的人生軌跡中,可能存在這樣一條鏈條:幻滅 → 敵意 → 使命感走偏

當然,這隻是一種推測,真正羅賓遜是如何從優秀學生走向極端的殺人犯,還需要庭審與更多調查結果來揭示。 更重要的是,全社會應當思考:我們該如何反思?又能從中吸取什麽樣的教訓? 本文僅為對公開信息的思考與推測,不構成任何立場表達。無論動機如何,暴力行為都應當受到堅決譴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侃-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土豆難道沒想過任何一方都可以使用“假設...合理”這個狡辯幹任何事情。
哈馬斯可以說:“希特勒做的對,你看現在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行為。”
以色列可以說:“不滅了加沙人,哈馬斯還會層出不窮,危害以色列。”
毛左們可以說:“假如文革進行到底,滅盡了走資派,就沒有今天的亂局。”

“預防性殺人以維護正義”???土豆也被多大的惡心教授帶偏了?不應該吧。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思考,轉發給朋友們了。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It is overly foolish to simply assume Robinson is a crazy or naive young man.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It is too foolish to simply assume Robinson is a crazy or naive young man.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誠信''林向田'的評論 : “文明社會肯定不能提倡暴力暗殺”,老林這句純理論聽上去沒錯,不過我倒是更推崇誠信的“成功刺殺斯大林希特勒毛澤東…”這種清晰易懂的邏輯設計,這個邏輯設計並非“提倡暴力暗殺”,而是簡單提醒文明中的太多悖論……

我在《為什麽我不罵“中共”》中寫過一個“弑君現象”;另外,如果1944年7月Stauffenberg在“狼穴”基地成功刺殺了希特勒…“文明社會肯定不能提倡暴力暗殺”這句會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兩位教授周末愉快;美國嘛,也就這樣啦… :))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對比一下邪惡程度, 就知道美國今天的問題有多嚴重了:

中國階級敵人(地富反壞右) = 德國猶太人 = 美國無證移民

(1)都是社會最軟弱無力人群 (most vulnerable);
(2)都被最高領袖和民眾共同認定為一切社會問題的來源;
(3)都被認定為國家最危險敵人;
(4)都遭到社會歧視,並受到國家機器嚴厲打擊!

簡單的對比,清楚可見, 川普政府有多麽邪惡。 Kirk 在其中扮演過怎樣的角色,川普與萬斯很清楚。

我強烈反對一切暴力!

但是, 必須首先明確暴力的來源, 才有可能真正製止暴力。 否則, 南轅北轍, 隻能愈演愈烈。

侃-侃 回複 悄悄話 大學裏也是良莠不齊。“解放前”國統區大學裏也是“進步力量”壓製保守教授,裏應外合推翻了“自由是多少的問題”的國民政府,樹立了一個“自由是有沒有的問題”的極權政權。

美加大學裏病態的教育工作者也不少。

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副教授露絲·馬歇爾(Ruth Marshall)周三下午5:30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說實話,對你們這些法西斯分子來說,槍殺實在是太好了。”
這位多大教授不但言辭激進,而且還用上很粗鄙的英語單詞(Cu*ts),媒體紛紛要打碼。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以前不知道死者。直到這次槍殺案。死者好多論點確實在鼓動仇恨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還須看一下他在大學的成績。如果成績突然滑坡而不得不轉技校,則不排除出現潛在精神問題的可能,如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誠信' 的評論 : 文明社會肯定不能提倡暴力暗殺。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大學是騙局” - 這種說法是反智的,毛澤東都說了"大學還是要辦”。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無論動機如何,暴力行為都應當受到堅決譴責。”

不一定! 簡單回顧曆史, 在過去的80年裏, 世界人民多麽希望當年暗殺希特勒能夠成功。

A. 近期美國的政治暴力, 肇始於2020年1月6日的國會暴動, 數千暴徒在時任總統的鼓動下, 口喊"Hang Pence" 的口號,賊喊捉賊,占領國會殿堂,意圖顛覆民主,篡改選舉結果,導致上百警察受傷,震驚世界。然而, 其犯罪行為遭到時任總統和大量國會議員的支持,他們的法庭定罪在數年後集體獲得該總統赦免,這開啟了美國政治的墮落, 是美國民主政治的重大轉折。

B. 根據文學城川粉們介紹, Charlie Kirk 有兩大特質:(1) 宣揚極端思想, 凸顯人性之惡; (2) 極具煽動青年的能力。 這與偉大領袖毛主席,德國元首希特勒的特征很相符。

如果有人在1956年前成功刺殺毛主席,則中華民族就會避免遭受其後20年的浩劫災難。 同樣, 如果有人在1939年前成功刺殺希特勒,則整個歐洲就會避免遭受二戰劫難。 刺殺他們的人無疑實際上是拯救中國或歐洲的英雄救星。 但是, 刺殺發生後, 人們不會頌揚英雄, 反而會異口同聲地譴責他們, 隻因為無人親身經曆毛主席和希特勒活著的後果。

這樣的假設, 對於研究曆史毫無意義, 但是其中的邏輯卻清晰易懂。

C. 本來,槍殺意見不同的普通人,完全缺乏正當性,令人震驚。但是, 川普與萬斯的出格反應,包括下令降半旗4天等, 或許襯托出一些必要性,因為川普與萬斯都是滿嘴謊言,竭力宣揚和製造社會對抗與仇恨,以從中漁利的極端邪惡之人。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柯克“大學是騙局,技校更明智”--前半句聽說過,不知還有後半句。昨天聽了一些視頻,看了Kirk跟劍橋大學學生的辯論。這個凶手應該是訓練過的。槍殺案越來越多,這兩天就聽到好幾起。林兄周末快樂!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無論動機如何,暴力行為都應當受到堅決譴責和懲罰。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侃-侃' 的評論 : 1991年5月28日,記者曹長青跟其他幾位東北人以老鄉身份與張學良在紐約見麵暢談。曹長青在紐約《世界日報》周刊發表的文章《張學良紐約談西安事變》說:
"他對當年發動西安事變很後悔。他多次強調自己'魯莽操切,膽大妄為',並稱那是‘背叛’,應獲死罪。”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侃-侃' 的評論 : "單純幼稚的年輕人看世界,和肩負家庭生活責任的成年人看社會,必然會有不同的角度。" - 是的。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林兄分享!泰勒·羅賓遜目前拒絕和調查人員通話,他的真實目的尚不明確。無論如何,在言論自由的社會中,政治謀殺的行為都是讓人不齒的,必須受到嚴厲的懲罰。
侃-侃 回複 悄悄話 蔣介石沒有處死張學良,讓他親眼目睹東北和大陸後來的遭遇,也不知道張後來究竟是怎麽總結自己的行為的。從泛人道和大曆史的角度來看,希望刺客能活著看到他行為的後果和美國未來的演變。自然,修行在個人,一輩子長著花崗岩腦袋的人也不在少數。
侃-侃 回複 悄悄話 單純幼稚的年輕人看世界,和肩負家庭生活責任的成年人看社會,必然會有不同的角度。而不同社會經濟階層的人之間則更隱約有“階級”差異。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yflower98' 的評論 : 我隻是轉述推友的分析。
mayflower98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林教授好文分享!仇恨讓羅賓遜毀了別人也毀了自己,悲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