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9)
2020 (63)
2021 (57)
2022 (60)
2023 (50)
美國總統特朗普24日在白宮與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在共見記者環節,川普在講話時重申其堅持的觀點,認為歐洲國家以“貸款”形式向烏克蘭提供援助資金,最終能“收回”這筆錢。馬克龍隨即伸手打斷特朗普並反駁說,歐洲援烏資金總額中有60%是自掏腰包“支付”的。
看到上麵的新聞,讓我想起了在美國的獨立戰爭中法國給予美國的巨大幫助,沒有法國出錢、出力、出人,美國是不可能戰勝英軍的。
1775年,隨著列克星敦的一聲槍響,美洲殖民地與英帝國之間的戰爭爆發。在最初,殖民地的軍事力量仍是散亂的民兵,後來經過整合以後形成大陸軍,並由喬治·華盛頓出任總司令。
不過,即便殖民地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成建製軍隊,雙方的力量卻依舊懸殊。那時整個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加起來也才300萬,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效忠於英國的“親英派”,能夠形成戰鬥力的民兵僅一萬餘人,大陸軍在組建初期就麵臨兵力不足、裝備落後等問題。此外,十三塊殖民地之間相互猜忌,起義軍領導階層形同虛設。
反觀英國這邊,駐紮在北美的英軍有3萬餘人,且都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得益於工業革命的成果,英國皇家海軍的總噸位處於世界前列。總之,英國正值國力的上升期,是當時最強大的帝國。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要想取得自由與勝利,就必須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
在漫長的歲月裏,英法兩國可謂是一對冤家。由於之前在七年戰爭中的慘敗,法王路易十五飲恨而終,他的孫子即位為新王,是為路易十六。當時駐法的美國外交官就是教科書裏那位“用風箏引出閃電”的富蘭克林,在這期間,他幾乎都快在巴黎跑斷了腿,目的就是爭取更多援助,以及盡快促成法美同盟。
1776年,法國就為大陸軍提供了多達3萬支步槍與200餘門火炮,次年又迎來100多艘滿載物資的法國船隻。不過,麵對實力強大的英軍,這些援助卻沒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在《獨立宣言》剛剛發布不到兩個月,英軍就一路勢如破竹,然而短短兩個月後紐約就被英軍攻陷。
1777年6月,一個法國的年輕貴族帶著自發組織的誌願兵,乘坐著自掏腰包買的船隻偷偷前往了北美戰場支援大陸軍,這個人就是拉法耶特。雖然從表麵上看隻是一個渴望上戰場的熱血青年,但他卻是個軍事天才,在與英軍的交手中屢戰屢勝,讓華盛頓手下那些不懂打仗的民兵大開眼界。
拉法耶特為華盛頓帶來的還遠不止這些,由於擁有特殊的貴族身份,他的加入還讓整個獨立戰爭的檔次提高了不少,同時也吸引了更多歐洲國家對美國態度的轉變。一直對戰爭處於觀望中的法國坐不住了。1778年,法國與美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並向英國宣戰。
英國憑借強悍的海上力量封鎖了整個東海岸,他們的總策略是利用殖民地南部較多的親英勢力,先控製這一部分地區,然後與北方紐約據點遙相呼應,逐個擊破反英最堅決的幾個大州,但法國的參戰幾乎是徹底改變了整個戰況。
在1781年8月進攻約克敦城的行動中,法國方麵出動陸海軍共計2萬多人,而當時由華盛頓領導的美軍連帶後勤也不足一萬。在法方所提供300多門重炮的火力支援下,法美聯軍拿下了這場關鍵性戰役的勝利,基本奠定了獨立戰爭的結果。
在此戰過後,北美的英軍再無力阻止獨立浪潮,英國最終於1783年在凡爾賽宮與美方締結合約,承認了美國獨立的事實。
在美國獨立戰爭之中,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法國給予了巨大幫助,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後者的幫助,《獨立宣言》在實力強大的英軍麵前就是廢紙一張。
在美國的獨立戰爭中,法國花費了10億裏弗爾(約合4580萬英磅),基本是法國三年的軍費。 因為法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上,花的錢太多了,法國不得不召開議會向平民征更多的稅,不堪沉重賦稅的人民最終選擇了革命的方式,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所以我們可以想想,法國人當年這是個什麽精神,這是一個毀家紓難的精神,為了讓你能獨立,我自己都亡國了!
同樣的文章一般是不要重發(不要給別人霸屏的感覺)。法國已經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會有機會再寫法國的,到時候我會重寫再發。
通過對比也讓我們看出川普是一個沒有底線的無賴。
每每點到這些文章,我都好想把他們拖到你的文下,讓他們拜讀一下你的這篇教科書式的文章。對,教科書。他們向往美國,美國讓他們過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他們應該先補上美國是怎麽來的這一課。沒有當年法國人的奉獻,哪來他們如今享受、唯利是圖的樂土啊?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一戰、二戰的時候報過恩了。”
這話美國人心裏想想就罷了,直到今天,還沒有哪個美國領導人公開說出來。也許哪天,特朗普會好意思說?
的確也是因為法國對美國獨立戰爭的巨大貢獻,美軍在一戰和二戰中才對法國伸出援手,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每年的相關紀念日,法國全國上下,都在懷念、感恩。
這才是盟友應有的樣子。
最後,呼籲文學城小編,把你的這篇教科書文章,一直掛在城頭,讓那些無知的博主們,好好學習學習,複習複習,直到俄烏戰爭完全停止。
參戰人數:
“美國” 大陸軍步兵7290人,炮兵514人,騎兵176人
總計,大陸軍7980人,民兵3153人,人員總計11133
法國
羅尚博部隊4000人,聖西門部隊3000人,海軍陸戰隊800人,直接上岸參戰的水兵1000人
總計8800人
除此之外還有大約15000名法國艦隊官兵在參與了整個戰役的海上作戰。
總計,聯軍兵力18300人。
英國
戰鬥開始時“據報告”的軍隊人數
包括德國雇傭軍:8885人
據估計直接參戰的海軍官兵840人(這裏的海軍官兵人數是根據向格拉塞投降的英國官兵名單估計得出)
這樣英國方麵在戰役開始時的軍隊估計人數9725人
是否應該是“英國方麵...2萬多人”? 一字之差。
不忘恩負義,是作為人和國家的底線。
但是,又有多少人和國家是有底線的?
自由女神像不但是紐約的地標,也是美國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