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9)
2020 (63)
2021 (57)
2022 (63)
2023 (50)
《流浪者》是1951年的印度黑白電影,由當年二十七歲的青年導演拉吉•卡浦爾執導並主演苦兒拉茲,他的父親於片中飾演拉恭奈特法官,納吉絲飾演麗達。此片不僅當年在印度獲得空前成功,打破曆來票房紀錄,而且後來轟動了蘇聯、中國大陸、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2005年, 該片被《印度時報》評為「二十五部不可不看的影片」。
我是在上大學期間(1978年)看的。最近公司計算機設置密碼,有一個安全問題是 what is your favorite movie? 《流浪者》立刻就從腦子裏跳出來了。
劇情如下:
大法官拉貢納特素來堅信「賊的兒子就一定是賊」這一理論,這種以血緣關係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到頭來害了不少好人。23年前他曾以此為據,錯給強盜的兒子紮卡判了罪。無辜的紮卡設法越獄後,成了真正的罪犯。他決心對法官進行報複,一天晚上突然將其妻子裏列搶去。他一旦知道裏列已經懷孕,就故意放她回家,並四處散佈謠言,使得法官對無辜的妻子頓時產生猜疑。當裏列回家以後,法官果然認為妻子已經受辱了,對他不再忠貞。他不顧裏列的苦口解釋,硬是拋棄了當時正要分娩的妻子。從此裏列過上流浪的生活,不久她在一個淒風楚雨的夜晚將拉茲降生在大街上。
少年拉茲因母親被父親遺棄而流落街頭,生活迫使他從小偷小摸,成了慣偷。後來他在學校結識了少女麗達,但是拉茲的撫育父親(即麗達的監護人)很快結束了兩人的交往。
然而,在兩人的心內始終沒有把對方忘懷。拉茲成年後,在一次偷竊中鬼使神差地再度遇見麗達──這時她是個楚楚動人的貴族小姐。他愛上了麗達並萌發改邪歸正的意念,皎潔的月光如此動人,他們在海麵小舟上揚起風帆,一同去找尋相愛的喜悅。但是流氓團夥的頭子紮卡卻不停地要拉茲去偷盜。
最後,拉茲知曉自己的身世和父親拋棄母親的真相,心中充滿怒火的他殺死了罪惡的紮卡,在候審判期間又設法從獄中逃了出來,意圖刺殺生身父親──即法官拉貢納特,卻失手被擒,已成為律師的麗達在法庭上為他做了精彩的辯護。影片結束,拉茲被親生父親法官判了徒刑,送進監獄,他的悲慘經曆證明了所謂「賊的兒子就一定是賊」血統論的徹底荒謬,而麗達卻矢意要等待他出獄。
該片被稱是為印度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寶萊塢電影的裏程碑,曾榮獲第六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是首部在海外打開知名度的寶萊塢電影。此外,影片還是印度著名的卡浦爾電影家族最引以為豪、譽滿影壇的不朽傑作,由卡浦爾家族第二代傳人拉吉•卡浦爾於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拉吉•卡浦爾參考好萊塢電影的技法, 融入印度傳統的歌舞和通俗劇, 締造出寶萊塢電影的特殊風格。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電影,情節曲折離奇,通過一個複雜的故事昭示了一個極富哲理的社會問題,從開始的人倫親情悲劇到社會寫實,再轉成黑色電影和卓別林式喜劇, 中段又變成浪漫到極點的愛情劇,然後又是悲喜交集的恩怨糾葛, 加上不時點綴的動聽歌曲和華麗歌舞, 充分發揮了寶萊塢電影特有的大雜燴風格。
片中的《拉茲之歌》、《麗達之歌》等插曲都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今天的年輕人對“阿巴拉古”的印度歌聲會感到莫名其妙,但不誇張地說,對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年輕人,這歌聲仿佛就是他們的人生信仰。這是印度電影《流浪者》的主題歌:“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落魄受苦的身體裏是自由自在的靈魂,歌聲唱的是正義在手的哀傷,仿佛苦難成為歌唱的理由,“命運喚我奔向遠方奔向遠方!到處流浪到處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沒來往,活在人間舉目無親,好比星辰迷惘在那黑暗當中……”
中國電影是共黨宣傳工具,有細致描寫人性的好作品嗎?中國擺脫了“血統論”嗎?“紅二代”是怎麽回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