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nov2016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平歲月(十三)護城河畔 觀冬夏冰事(上)(含多圖)

(2017-07-31 14:40:55) 下一個

上世紀30、40年代(大約後來一段時間也一樣),我小的時候,宣武門西邊這段護城河上,依舊像明朝和清朝一樣,每年冬季,用護城河水製冰,在河上采冰、運至河南岸冰窖裏貯藏起來。

到了夏季,向各單位、飯館、商店和居民家庭售冰,用於消暑和食物保鮮。於是夏季街麵上有冰鎮酸梅湯、冰鎮汽水、冰鎮西瓜出售,等等。夏季沿街叫賣的出售魚蝦的小販,也都要放些冰塊在籃子裏的。

從冬天到夏天,這一條龍的冰事,應該都有專人經管。我們在河邊觀看這些事情,還是經常和郭小五為伴。借下麵的圖,稍微了解圍繞城牆的京城護城河的走向,著重關注宣武門西的這一段城牆與護城河。
 

圖一。老北京內外城牆和城門示意圖。

 
老北京城門,常說是“內九外七皇城四”,皆在圖中示出。
 
 
內城的南城牆上,自西向東一字排開的三座城門,宣武門、正陽門和崇文門,常稱為內城前三門。內城前三門之外,有外城牆,在西、南、東三個方向包住了前三門。
 
外城共有七座城門,自西向東,它們是西便門、廣安門、右安門、永定門、左安門、廣渠門和東便門。
 
內城四個角上角樓(外城也有角樓)。另外,外城牆西端和東端的北垣,分別與內城牆的西垣和東垣相交,內外城的兩個結合部各有一座碉樓。
 
從外城西便門,經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到外城東便門的一段護城河,是為內城南護城河(也為前三門護城河),在東便門匯入通惠河,總長為7.6公裏是”日“字形護城河水係的中間一橫,比較重要,內城南護城河的河道也比較寬。
 
回到所關心的內城南護城河之宣武門以西這一段,即從西便門到宣武門之間的這段護城河,大約有1.5-2公裏左右吧。這一段護城河的水源和水量控製的機關在西邊,就是外城牆西段北垣的西便門東邊的三孔水關。內城西護城河由北而南,到外城牆北垣的外側,分為兩支,其中一支就是由西便門東邊北城牆下的水關,穿過外城牆,成為內城南護城河的西端。西便門東水關可控製向內城南護城河的供水量。另一支向南流入外護城河。 
 
宣武門外的護城河橋是一座單孔石橋。橋洞西側,有閘門,閘門開合,可以截斷或放開向東去的水流。本地閘門具體是什麽裝置,沒仔細觀察。隻記得關閘,就是用十幾根粗大的方木柱摞起來堵住西側橋洞,截斷向東的水流;把木塊向上提起幾根,即可向東邊河道放水泄流。若本地關閘,上遊水關放水,則宣武門西邊的河道裏水麵上漲,可以存水。打開宣武門西護城河的閘門,便可向東邊的南護城河放水。
 
 內城南護城河河道很寬,但宣武門西這一段護城河,平常水量很小、河水很淺。常有駝隊在河床裏行走,很多是向外城的西便門走去,並從西便門出北京城,去往西北方向。
 
又,在30、40年代,護城河沿及護城河裏,皆遍地垃圾,非常肮髒。在冬季用護城河製冰前,必須先“涮河”,就是清除垃圾、清潔河道。
 
在網上找到與宣武門以西這一段內城南護城河有關的一些圖片(不同時期的)

圖二。內城南垣外、宣武門西護城河裏玩耍的孩子(象來街附近),1902-1906年

 

圖三。 內城西南角樓南麵、護城河、駝隊、通往城裏的鐵路和鐵路橋。西南角樓正北遠處的建築,是內城牆西垣與外城西段北垣連接處的碉樓。1910年前後。

 
圖三中的馱隊在幹涸的前三門護城河的河床裏向西轉北行進。不遠處是外城牆北垣(內側),向西可到西便門。很多商業駝隊由西便門出城,向西北方向遠行。後來,西南角樓在1928年因破損被拆,隻剩下四方城台。
 
 
圖四。內城西南角樓西南麵,西段內外城結合部碉樓的近景。河流是從西便門東水關進水口引入內城南護城河的水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1921,
 
 
這張護城河水還比較多。河沿的路通向西便門,春節期間,從宣武門去白雲觀逛廟會的人們,騎驢的,步行的,便都是沿這條路從西便門出城,去白雲觀的。
 
下麵這張圖五,更靠北一點,西南角樓已在畫麵右側外了。內外城牆結合部及碉樓(俗稱“八瞪眼”),看得更清楚了。
 
圖五。西段內外城結合部碉樓。此河爲內城護城河,是由西便門東水關進水口引入內城南護城河的水流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1921]。
 
 
下麵這航拍圖縱向是內城西城牆和內城西護城河,右下角是內城西南角樓因破損被拆除1928年)後剩下的四方城台(在圖片右下角)。
 
 
圖六。內城西護城河及西垣、京城西側內外城結合部碉樓及西便門東水關、內城西南角樓城臺航拍 [(德)沃爾夫·格拉芙·楚·卡斯特 Wwulf Diether Graf Zu Castell]。1933~1936,
 

從航拍圖中,還可以看到橫向的外城北城牆、還有西便門東的三孔水關。北段的內城西護城河,過了水關繞過西南角樓後轉向東行,便是內城南護城河的西端了。西便門不在圖中,它在更西邊一些圖左外邊了。也可看到,繞西南角樓的那條路沿外城牆內側向西經過水關橋,通向西便門,並可由西便門出城。外城牆比內城牆低、窄了很多。

下麵的圖七,就是西便門東的三孔水關,和水關上麵的壓橋。這個水關可控製向內城前三門護城河注入的水量。西便門就在過了橋向西不遠的地方。

圖七。西便門東水關 (三孔水關) 內壓橋上的駝隊,遠處可見內外城結合部碉樓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1921年。

 
 
老北京城牆上,類似這樣的“水關”,共有10 處。外城牆設有 3 座水關,內城牆共設 7 座水關。宣武門西的城牆下也有一座。
 
陶然野佬的文章裏講了, “在北京城牆下部設有水關,爲城市進水、排水通道。內城有七座水關:德勝門西 (內城進水口,三孔)、東直門南(排水口,一孔)、朝陽門南(排水口,一孔)、崇文門東(排水口,一孔)、正陽門東(排水口,一孔)、正陽門西(排水口,三孔)、宣武門西(排水口,一孔)。外城設三座水關:西便門東(外城進水口,三孔)、東便門西(外城進水口,一孔)和東便門東(內城、外城總排水口,三孔)。水關基礎爲三合土夯築,上覆石板、石塊,再覆城磚,頂部砌成券頂式或過樑式。每座水關均設二至三層鐵柵欄,並派士兵看守。”
 
下邊幾張圖片,是關於外城的西便門的,前麵多次提到過的。
 
圖八  由西便門出城。西便門箭樓門洞外側(北麵)。箭樓門洞內側爲過木方門洞,外側爲三伏三券式拱券門洞,城門爲過木方門洞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1921年。
圖九。西便門甕城、箭樓(北向)外城的北護城河,此處外護城河橋是簡單石板1916年
 
 
圖十。西便門甕城外護城河畔,迤西外城北垣及唯一的墩臺(馬麵),騎驢向西奔白雲觀九燕節的香客。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0年2月號。
 
 
(注:文中圖片及圖片說明,多數取自新浪博主陶然野佬的老北京係列文章。)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