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寫了我對從未見過麵的外公的一點印象,主要得自父母親講述。本篇將列出迄今我從網上找到的關於外公張宏銓的部分曆史資料,將其錄下,寫明來源,以便自己和家人日後查看,也供關心的人們參閱與考鑒。
一。張宏銓簡介
張宏銓
【生卒】:1880—
【介紹】:
字伯衡,湖南乾城(今吉首)人,1880年(清光緒六年)生。 清廩生。畢業於長沙師範館。曆任西路師範, 乾城鳳永師範等校教員。1905年,赴日本留學, 入宏文學院高等師範預科。畢業歸國,在奉天農業試驗場、 清理財政局、造幣廠等處任職。辛亥革命後,赴上海與長他十歲的好友、湘西鳳凰縣的熊 希齡,還有 張學濟等人發起共和協會,後改為共和黨。1913年, 被選為衆議院議員。國會解散,遂返乾城。1916年,國會恢複, 仍為衆議院議員。
二。簡介
錄自:《湖南古今人物辭典》
張宏銓(1880——?),字伯衡。乾州廳(今湖南吉首)人, 貢生。中路師範學校畢業,曆任省內各中學、師範教師。 清光緒31年(1905),官費留學日本, 畢業於弘文學院高等師範預科。歸國後任職於奉天農事試驗場、 財政整理局及造幣廠。辛亥革命後到滬,與熊希齡、 張學濟等發起共和協進會,既又參加組織共和黨。 1913年當選為眾議院議員。“二次革命” 時到南方策劃反袁鬥爭。1917年掌管湖南造幣廠分廠。
參議院
根據《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國會分上下兩院:參議院和眾議院。 參議員,22行省,每省各10名;內外蒙古、西藏、青海, 各設選舉會,分別選出27名、10名、3名; 另由中央學會選出8名;各地華僑選出6名。按法定名額, 則參議員共有274人。仿照美國製度,六年一任,兩 年一選, 以保持其新陳代謝。
眾議院
根據《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眾議員的名額, 則依各地區人口多寡定之。
每80萬人口選眾議員一人,然每省至少有眾議員10人, 人口不足800萬的小省份亦照選。唯蒙古、西藏、 青海則參眾議員人數相等。22行省中以直隸(今河北)人口最多, 有眾議員46人。人口最少的省份如新疆、吉林、黑龍江, 各選眾議員10人。其他各省多寡不等。任期三年為一屆, 三年一選。選舉分初選和複選,條例滋多,不俱載。按法定名額, 全國共有眾議員596人。參、眾兩院合計共有議員841人。
從上麵資料左側,查:
“眾議院”
“湖南省”
即可找到 “張宏銓”(配有照片)。
四。議院眾議員一覽表,1924年
看了這份資料,才知道外公在北京期間,曾住北京前王公廠十一號。還看到另外一位湖南省議員彭施滌先生住永光寺中街永靖會館(“永靖”是指湘西永順和保靖兩縣),這恰是後來我家1935——1947年在北平住了十幾年的地方。1947年全家人先後離平去南京,又先後回湘西老家。
五。【維基百科】
六。發起創辦“平和期成會”
來源:【百度百科】
[ 10 ]張宏銓,字伯衡,湘西乾城(今吉首市)人,早年留學日本,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第一期眾議院湘省議員,與 熊希齡 共事二十餘年。 熊希齡 在乾城 張氏 家譜序中,評價其為“為學兼通中外,敦行穹厚”。
[ 11 ]《義賑會致態會長城》,《大公報》 1921 年 5 月 18 日第 6 版。
八。 張宏銓著述:
《留湘日記》, 信息來源:《湘人著述表》,
(應是外公回鄉後所寫, 可惜, 無法看到內容)
九。 護國戰爭中的湖南紅十字會 2014-11-11 19:28 許晨亭
十。大總統令,嘉獎
1,1917年4月26日,大總統令,獲頒四等嘉禾章, 來源1917年4月27日《益世報》
2,1923年1月3日,獲頒二等大綬嘉禾章
十二。日本《最近官紳履歷匯錄》(編纂於1920年7月)
之前搜索“張宏銓”時,我從【百度百科】看到“平和期成會是1918年11月3日由張宏銓發起創辦的協會”。參考資料是:蔡鴻源,徐友春主編.民國會社黨派大辭典:黃山書社,2012.08:第197頁
這次複核的時候,發現有另外一條信息,關於“和平期成會”。【百度百科】上說,“1918年10月23日 (農曆九月十九),熊希齡、蔡元培、張謇等人發起組織了“和平期成會””。參考資料是:蔡鴻源,徐友春主編.民國會社黨派大辭典.合肥.黃山書社.2011年12月.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