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nov2016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平歲月(三) 城牆 城樓 鐵路 垂柳(含圖片)

(2017-02-06 12:10:11) 下一個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北平南城宣武門附近的雜院裏長大,從小就和城牆、城樓、鐵路、護城河,有很多親密接觸,留下深刻記憶,有著一份特別的情感。

最早的記憶是,小時候,我和弟弟坐在竹製的雙坐位孩童車(有四個輪子)裏,爺爺推著車,帶我們來到城牆外邊、護城河沿的柳樹蔭下納涼玩耍。聽知了喧噪,看環城火車,看四周熱鬧,看過往行人和車輛,。。。。爺爺有時摘兩根柳條,給我們編兩個柳條圈戴在頭上,就更加開心了。
 
爺爺從湘西來,本來就是少言的人。來到北平後,濃重的湘西口音更阻礙了他與別人的交流,似乎始終未能融入周圍的環境。除了和家人,很少和別人說話。照看我和弟弟是他主要任務,也是他最大樂趣吧。在我和弟弟的印象裏,他是一個慈祥的爺爺。
 
稍大一點,放學以後,或周末假日,自己一人、或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城門口、城河沿玩過無數次。很多次從城門內側,沿斜坡(馬道)登上高高的城牆,天氣晴朗時,西望可見遠處的西山,北望可看到北海公園的白塔頂部。老城牆上長著很多帶刺的酸棗樹(灌木),我們常常摘酸棗來吃。酸棗很小很酸,可那會兒好像不怕酸。很多次到城門外,蹭聽說書,。。。。。雖說那時國破、家窮,可小孩子常常樂而忘憂。
 
有一次,不知誰的提議,我們幾個孩子想去前門玩,沒買票就蹭上了環城鐵路的火車。親眼看見高麗棒子在進站口(查票?維持秩序?)拿著棒子亂打人,嚇壞了。我們幾個僥幸逃過一劫,到站立即下車。返程時,帶了錢的韓小四(他是報童),買了一張票進站,又想辦法(此處省略若幹字),把我和郭小五帶進去。那天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車。
 
從小就喜歡那雄偉壯闊、青黑色的古老城牆,喜歡那高大巍峨的老城樓(雖然破舊),喜歡圍著城樓飛來飛去的燕子、鳥雀,喜歡護城河岸邊那依依垂柳,細長嫩綠的柳絲,隨風飄蕩。可惜,那些年,護城河裏已經沒有多少水了,還到處都是垃圾。
 
始於孩童時期對垂柳的鍾情和偏愛,當我在這邊擁有了自己的一方土地之後,先在院子裏栽了一棵垂柳樹。柳樹長到適當大小的時候,的確是依依垂柳,飄飄蕩蕩,很好看。但終究不是水邊垂柳的那個味道。主要是柳樹迅速長得太高太大,不適合小院,根脈廣布又妨礙種菜和草坪養護,淘汰了。類似的經曆和教訓,還有種竹。雖然還是喜歡,但不想 “擁有”了。不過,之前竄到隔壁人家的竹子(前鄰居說喜歡啊)還在不斷地竄回來,。。。
 
那時候,宣武門外大街東西兩側,由北向南,城牆外邊和環城鐵路之間有一片空地,鐵路和護城河北河沿之間也有一大片空地。後來知道,在城牆和護城河北河沿之間的這幾十米寬的地方,原來是建有甕城、閘樓和箭樓的,它們和城牆、城樓連為一體,再加上護城河,才構成了這個城門的完整防禦體係。到了二十世紀,這樣的係統已不再具備防禦功能,1900年之後三十年中,(首先由外國人開始的)修建鐵路之前和之後,甕城、閘樓和箭樓先後被拆除。其他城門情況也差不多,少有例外,所遺城牆和城樓隻具曆史文化古跡的意義了。
 
宣外大街的西邊,城牆和環城鐵路中間的這片空地,是說書、唱戲人的場子,要收錢的。小孩沒錢,膽子大的就去蹭,趕了就跑。東邊,城牆和環城鐵路之間的這片空地,是舊貨市場。中午以後,貧苦市民可以在這裏擺攤出售家中舊物品。父親沒了工作以後,母親也在這個場地擺攤賣家裏的東西,換些錢過日子。錢用完了以後,就再拿些什麽來賣。我放學了也會過來,太陽落山時候,幫母親把剩餘的東西拿回家。
 
沿宣外大街向南,宣外大街和騾馬市大街交界(這一帶叫做“菜市口”)的西北角上有一個很大的菜市場。菜市場的背後,也有一個舊貨市場,午夜開市,淩晨就散,叫做“鬼市”,或夜市。母親偶爾也去那裏賣東西,有時,清晨我去接她回來。
 
在父親沒了工作的那一段最艱難日子裏,母親就以這樣一種方式,在宣武門外討生活,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就在那段時間,媽媽對我說 ,“孩子,人這一生是要吃苦的啦,你看人的臉,不就是一個“”字嗎?兩根眉毛,就是那草字頭,兩個眼睛,一個鼻子,就是那一橫一豎,嘴巴,就是下麵那個“”  字” 。我孤陋寡聞,不知道這些話是別人之前說過的,還是她自己琢磨出來的。反正,我一直都記得,並深有體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時,我剛滿 9 周歲。北平居民,大人小孩,揚眉吐氣,慶祝勝利。平常街道上看到的日本女人和小孩,也沒有往日的驕傲神氣勁了,都低著頭匆匆走路,準備著滾回他們的老家去。平時挺討厭的一些日本小孩十分主動地告訴我們,“我是高麗人”,誰信他們呐,怕挨打唄,其實中國人同樣恨死了高麗棒子。
 
抗戰勝利以後,很多日本女人也把家裏的東西拿出來擺在地攤上賣。她們擺攤的位置,也在宣外大街東側,是在南麵一些,即在環城鐵路和護城河北河沿之間的那一溜空地上,和中國人賣舊貨的地方隔鐵路相望。她們什麽東西都賣,可能因為遣返日期有限製,幾乎是給錢就賣。母親有時從她們那邊買些東西回來,放在這邊賣,為了一點差價。
 
童年經曆,畢生難忘。
 
後來,聽說老舊的北京城牆被拆,城門樓子也一個一個幾乎都被拆了的時候,真的非常痛心。交通是通達了,運輸是方便了,麵貌是一新了,可是當時依然屹立的數百年曆史遺跡哪裏去尋,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存,哪裏去尋?如果當時能緩一緩,多聽聽,再想想,說不定也能找到某種辦法,使老北京城牆、城樓得以修複保留吧,比如,像西安那樣。
 
網上關於宣武門的圖片很多,大多是早年外國人拍的,挑了幾張最好看、最清晰的搬過來,留個紀念。不過隻有比較舊的那張與我小時候所見的宣武門城牆、城樓最為接近。

 

圖一  1870s,由西南向東偏北方向看,宣武箭樓,甕城外護城河。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 Child]。
 
 
 
圖二,1901年,由東向西看的宣武門外全景圖盧漢鐵路還未鋪到城內可見箭樓閘樓、閘樓下出入的卷門、城樓和城牆。還可見宣武門外的民居及通往正陽門的寬闊的土路(近處)。[(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有人指出該圖片下,漢字“ 順直門 ”為錯。
 
圖三  1901,宣武門西麵全貌。此時八國聯軍已進京,法已將盧漢路修進城。選自氣球下的中國
 《La Chine A Terre Et En Ballon》。
看著像是正在建鐵路施工的場景。
 
圖四    1930,由南向北看,宣武門外南麵鐵路道口和城樓,甕城與箭樓城台已拆除。城東牆與城牆的結合部改造成了兩個墩台,右側可見天主教南堂的房頂。
博主小時侯(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看到的宣武門的樣子和場景,與這一張照片裏的最為接近。
 
 
圖五     京師街道並環城鐵路圖
由圖,可見老北京的內城九門、外城七門,內城護城河與外城護城河。
 
參考:
北京內城九門之(八)——宣武門(組圖)
 
 
相關鏈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夕陽影裏一歸舟 回複 悄悄話 最喜歡這篇!這麽些城門樓,箭樓和四合院被拆了,非常可惜,唉,敗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