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nov2016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平歲月(四) 梁家園小學 老師印象

(2017-02-12 10:12:56) 下一個

7周歲才上小學一年級,不知是當時規定,還是我上學晚了。之前,上了一年幼稚園(那時父親可能還在職),就在永光寺中街上,永靖會館斜對門,特近。幼稚園裏挺好玩的,學了很多兒歌童謠,至今還記得好幾首。

幼稚園'畢業'生,無須考試,直接升入和平門外、虎坊橋附近的北平市立梁家園小學就讀。學校地處和平門外,南新華街以西、騾馬市大街以北。梁家園小學,是始於乾隆年間(1792年)的一間義學,是一所很有些曆史的學校。校園很漂亮,有大操場,大禮堂,在當時也是一所不錯的學校吧,大約1960年代末期就不存在了。
 
《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少年時期曾隨父母親在梁家園住過一段時間。她在《我的京味兒回憶錄》中,寫過梁家園的家和梁家園小學,“梁家園的家是兩層樓,這在北京南城是較少見的。出了南口是熱鬧的騾馬市大街,購日常用品很方便,著名的店如佛照樓、億豐祥、西鶴年堂都在這一帶。北口外對麵就是十九小學(後來叫梁家園小學),我的二、三妹及弟弟都入這間小學,出入真是方便極了。我記得在房頂平台上就可以眺望教室前的大操場。”
 
40年代的梁家園小學,位於東西走向的梁家園胡同街道上,據查,當年地址是梁家園 2 號。南新華街西邊的這條東西向梁家園胡同,街北,自東往西,依次是當年的北平外二區政府機關(梁家園1號,後來也一直是政府機關),日本人的學校,梁家園小學本部。梁小還有一個小的分部在路南,與本部斜對門,分校有幾間教室,一、二年級的學生,在那邊上課。
 
街北的梁家園小學本部,占地較大。進入位於學校中軸線上的學校大門,繞過影壁,就是一條通向學校縱深的鋪磚寬走道。

磚道西側是大操場,操場正前方有磚砌舞台,旗杆。磚道東側空地麵積較小,近南牆處與西側是一樣寬的;往北一些,東牆卻縮進了一大截。東牆外是一所日本小孩的學校,建有四方圈形二層樓房。我覺得,原來的學校,可能是以大門為中軸線、左右對稱、非常規則方正的一個區域。這個日本人學校所占的地塊,就是從原來小學的版圖中被挖出去的一塊。

磚道盡頭,是一個帶頂棚的二道門,其實是東西向一排平房中間的門洞,西側是教師辦公室和休息室,東側是傳達室,教室。
 
出二道門,走幾級下行的台階,就進入校區地勢最低的一大片區域,可能是原本“梁家園”的湖區?校本部的大多數建築,教室、禮堂,教師宿舍等,都在這一片十分方正規矩的區域裏。教室、禮堂的排布也呈現對稱的格局,好看。
 
下台階,鋪磚的通道伸向左(西)、右(東)兩個方向,再各自向北轉去。迎麵是一個不大的孔夫子雕像,置於立座之上。左右對稱兩個花壇,種了各種花卉。早晨上學時,有些學生會對著孔夫子雕像恭敬地鞠躬。東、西兩邊的磚道之間,是一個小三合院,左、右兩邊的房子是教室,北房是大禮堂,禮堂門口也有磚道和兩邊磚道相連。東西兩邊磚道之外也各有教室,禮堂北麵,又有教室。磚道旁邊長著大楊樹,落下的花穗,乍一看像大毛毛蟲的那種。
 
靠學校北牆處,一邊有一座二層小樓,是教師宿舍。另外一邊是一個水房,旁邊有個小房子。日偽時期,有一個日本人住在這個小房子裏,不知道他是不是當局派駐人員,還是幹什麽的,經常看見他喝得醉熏熏地進來出去,好像沒什麽人搭理他。
 
我記得在大禮堂裏有過兩次全校活動。一次是全校在一起上日文課,記憶中那是唯一的一次日文課;另一次是抗戰勝利、北平光複以後,全校在大禮堂誦讀總理遺囑,就是“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那一段。
 
還記得北平光複以後某一天,在操場的舞台上,按班級分發美軍剩餘物資(或是“美國援華物資”,不清楚),各班學生依次排隊,我們班每人領到一條呢料長褲,半聽奶粉和半聽檸檬粉。
 
也(可能)是光複以後,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都要參加童子軍。製服(包括船形帽、領巾、皮帶)、哨子、短繩等,要自己交錢買,對貧困家庭也是負擔;另外,集體還配備有棍子、野營鍋具,什麽的。舉行過一兩次野營活動,遇到小河溝,把棍子綁在一起,架上,就可當橋用了,。。。。
 
那個年代,學校裏興體罰,師生關係不好,我對用體罰來整治學生的老師很反感。
 
低年級時,每天有寫一張大字、三行小字的作業(毛筆字),有個別學生沒完成的,級任女老師就用木棍打人屁股。學生自帶小石板上的作業,掛書包上走一路,到學校時可能蹭得看不清楚了,也要挨打。有一位體育老師,冬天,他讓學生在操場跑步,誰跑得慢了跟不上,上來就踢,得了一個“二踢腳”的外號。
 
還有一位女級任老師,也很奇葩。抗戰勝利以後,我上三年級。有一次,我們小學生也聽說蔣委員長到北平來了,還接見大中學生(訓話),十萬學生夾道歡迎,很多學生蜂擁向前,想要一睹蔣公風采,。。。這是多大的好事啊!可這位老師大概聽到某些議論(“蔣光頭”之類吧),她可能覺得這是對蔣公大不敬,竟強行規定我們全班男生都必須剃光頭。  我和父母說不想用剃刀“刮”,就用理發推子“推”了個光頭。沒想到,次日驗收不合格,這位老師說,你這是剃的光頭嗎?還惡狠狠地說 “你要是不剃光了,我就把你頭發一根一根拔出來,。。。”這下把我嚇壞了,隻好把父親拉到學校來,不知他跟老師說了什麽,才算了結。當年蔣公的聲望如日中天,當年有些蔣粉很極端。
 
教算術的奧老師比較和善,他對學生關心愛護,即使有錯,也隻是用手指輕彈一下腦袋。老師是好心還是惡意,小孩子是一定能感受得到的。
 
還記得抗戰勝利以後,有很多美軍飛機飛過學校上空。有一次,飛機飛得特低,低到能看見飛行員向我們招手。發動機的轟鳴聲,使得教室裏無法上課,奧老師幹脆帶我們走出教室,到院子裏看美軍飛機,這樣的老師多好!
 
很快就知道,那一段時間在北平上空頻繁往來的美軍飛機,是為了把大量國軍將士運送到此地,從已經投降的日軍手中接收北平城。
 
找不到學校圖片,找一張1945年12月,天安門城樓上豎立著巨幅蔣介石肖像的圖片。1945年12月16日這一天,蔣在故宮太和殿會見北平一萬八千名大中學生並訓話,沿途還受到十萬學生夾道歡迎。蔣曾在日記裏寫下當時他深受感動的心情。

 

 
 
 
 
(未完待續)
 
相關鏈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