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隨筆

海外中醫, 喜靜戀舊,喜歡文學。
正文

父親與我

(2017-06-18 18:37:04) 下一個

 

今天是父親節,早早醒來,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居然是幼時陪父親釣魚的場景,這個回憶促使我爬起來留著淚寫下這篇父親與我的一些生活點滴。

父親從小生長在邛海邊,在捉魚摸蝦的摸爬滾打中長大,所以印象中的父親對魚情有獨鍾,即非常會吃魚,做魚,也很喜歡釣魚。我不喜歡吃魚是因為刺的緣故,而父親卻能用他的舌頭,在嘴裏順利地分出魚肉和刺,可惜我完全沒有這個能力,這點我體我媽媽,而哥哥則順利承繼了父親吃魚的天賦。飯桌上媽媽常說吃魚的人聰明,像我這樣笨的人,更應多吃魚,說話時常會伴隨話音,夾一塊魚在我碗裏,見我一臉苦相地望著碗中的魚時,父親會把魚夾起來,細細地挑完刺,再放回我的碗中,這時我會慢慢地吃魚,因為擔心很快吃完,媽媽又夾一塊來,耽誤父親吃飯,從小我就知道父親的胃不好,吃冷菜冷飯會讓他的胃脹胃痛。盡管小,天性敏感的我對父親還是非常體貼的。

小時候,媽媽白天忙於醫務工作,晚上忙於全家家務,即便休息時,也會被叫回醫院上班,而哥哥很早就住校去了,再說媽媽經常嫌我又笨又醜,估計每次見我不學無術,會憂心忡忡我的未來,所以我盡可能不在媽媽麵前晃,而父親在母親責怪我時,會常打圓場,圍護我,他總說:別急,我這女兒開竅晚,像蘇老全一樣,不急。有時他又給我紮個衝天辮說,我看你像觀音娘娘的龍女,以後會女大十八變的,於是我陰沉,自卑的心一下就明亮起來了,居然會披著床單,擺著姿勢在穿衣鏡前左照右照,鏡中的醜丫頭仿佛真的成了一個美女。所以那時我在家,父親就成了我的全部。

尤其是當母親去重慶進修時的那一年,家裏就剩下我和父親,父親很會做菜,但他不喜歡做,所以我們倆個經常吃醫院的食堂,我可高興了,那陣子,我吃的不是紅燒肉,就是燒白,回鍋肉,以及各式粉蒸肉,糖醋排骨,鹵豬腳,食堂有什麽好的,父親就買什麽我吃,後來肉吃膩了,又吃爆炒豬肝,和腰花之類,醫院廚房大師傳的手藝不錯,至今回想起來,依然味道十足。每次菜來,父親都讓我先吃,他津津有味地看著我吃得嘴油肚圓,後才用剩下的菜和著熱飯吃,現在想起來非常後悔,我怎麽沒堅持讓父親與我一起吃呢?!

在食堂一直到吃得經濟拮據,一天父親對我說:幺兒,銅板不夠了,共產主義生活結束,我們得回家憶苦思甜了。接下來,我們便吃清湯掛麵十天左右。父親生活中非常幽默,他的這個優點,哥哥和我都有繼承,而不怎麽懂幽默的媽媽便常常認為我們在取笑她。父親是很不喜歡讓母親生氣的,對她的慣寵,養成了母親在家說一不二,強勢的脾氣,有時媽媽生氣時,父親會用京劇道白,對母親作輯說:夫人勿怪,小生這廂陪禮。而母親雖然嘴上嗔道,什麽亂七八糟的,但臉上陰雲己散,笑顏漸開。當父親與母親意見相左時,父親會適時停止,以一句,惟夫人虎首是瞻結束爭論,讓屬虎的母親哭笑不得。

有時私下問爸爸,為什麽媽媽不對,你也不爭?父親笑著對我說,好男不跟女鬥,見我一臉茫然,又說,都是一家人,爭什麽對錯。

父親有好多口頭禪。說的最多的一句口頭禪,便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幼時家裏很窮,但有限的錢,父母都買了書,不光是醫書,也有其他雜書,如水滸,西遊,三國,紅樓,鏡花緣,老殘遊記,白蛇傳,元曲,前後漢故事新編,封神,紅與黑等等。我都不知道在那個年代父親從什麽地方弄來的這些書,鑒於當時的曆史環境,父親對我們兄妹說要批判性閱讀。我那時候讀書是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而哥哥的確是比我高出一大截,據老人們說他七歲時就可通講水滸了。父親常說的另一句口頭禪是,人在做,天在看,做人一定要講良心。善良的父親曾為很多農民墊付過手術費,我們家高朋滿座時,一定都是他的落難朋友們,我們也都很喜歡並尊敬父親的朋友們。父親很清高,十分討厭溜須拍馬,沽名釣譽之人,他常對我們兄妹說,人靠本事吃飯最好!

回想往日盡管物質生活很艱苦,我卻覺得生活很快樂。無憂無慮。感謝父親的耳濡目染,有父親的鼓勵,安慰,和他的樂觀的態度,讓我覺得隻要自己有本事,做事問心無愧,便沒有什麽解決不了的問題。

父親一生都對別人大方,對自己很摳門,他很少買新衣服,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更不要說為自己花錢了。記得有一次,他看見一個氈帽,很想買,但看了價錢,又放了回去,我對父親說:爸爸,買吧,您戴著好看。爸爸說:不必需的東西,買來幹嘛?當時,我心裏想,以後我工作了,一定給爸爸買一頂戴。遺憾的是天不從人願,沒有等到我工作,甚至沒等到我考上大學,父親就遠離人世了。父親的病逝對全家人都是沉重打擊,也改變了每個家人的命運。

如今我有能力買各種帽子送給父親,可是父親卻無法戴了,工作後,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何地,每次路過帽店,我都會進去看一遍,在心中想著,哪一個帽子戴在我父親的頭上會最好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