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並非如煙!
那是2016年中秋,大華府、密西根、紐約華人藝文團體, 首次攜手合辦「三地台灣風」活動,邀請時任「幼獅文藝」的主編,作家吳鈞堯,進行巡迴講座。 9月18日吳老師來到馬州美京華人活動中心,上午以「把我,深深地寫出來」為題,進行兩個小時演講,吸引眾多文友 。下午繼續給華府作協2016-2017屆寫作工坊班講授第一堂課「散文的華爾滋」。那時,這位 「舞者」, 用其獨特的視角,生動的語言和浪漫色彩深深吸引了各位學員。
吳老師將寫一篇散文形象優美地比做跳一曲華爾滋,三拍子的西洋舞曲:一拍,突出作文與寫作創作的對比。散文的敘述與描寫要有機結合,力求達到開放式結尾的效果;二拍,突出外在寫實和內在真實,散文說明性與風格性的關鍵書寫;三拍,強調寫作的個性,自行看舞步,注重主觀觀察和客觀體悟,把握前進後退之節奏。那時,我們給老師端上了一盤清脆的「沙拉」,不知如何更深刻,更豐富,更立體地去處理主題,做到細部剪裁, 如老師期許地呈上一道獨特的「主菜」。
沒想到時隔四年,2020年9月12日我們有幸在網上聆聽了《文學與傳承》係列文藝季人文講座 --- 吳老師又一場精彩演講「難以自覺的寫作穴位」 。那端早上九點,他關上門窗,一人對著一台電腦,幽默地開場,「像神經病一樣自言自語下去。」另一端是散佈海峽兩岸,美國東西岸,中西部上百人跟他雲遊穿越,感他隔空把脈。
他仍舊戴著一副深眶眼鏡,說話麵帶笑容,一頭捲髮卻更加濃密。他根據自身寫作的心路歷程,從新詩入手、 再到小說和散文, 分門別類,吸睛的定義,含金的話題,「新詩,為萬物命名;散文,世界的管理員;小說,天地的創造者。」
20歲左右時他開始寫新詩,30年期間離開過新詩,卻簡明扼要突出新詩的穴位: 分行,歌詞性,押韻和意象連接。「好比折紙,打開,壓縮,留白。意象折疊, 淺顯和玄奇的路數自然不一樣」。後來雖投靠散文和小說,而早期的練筆,練功,可謂讓落在紙上的文字帶了詩意。散文加新詩和散文加小說的混血,練就了一位徜徉在三種文體的專業作家。
提及小說,老師點到的穴位:情節與細節,主題和過程,主角命名。小說虛構「無中生有」中如何注重情節,處理細節,量身定製一一點到。外在景觀和內在心裡特徵,名字有長相,推開無中的窗口和大門。一句話指點迷津,「問問自己到底讀過多少本小說?」這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技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讀經典,老師語重心長點到為止。
散文是「有中生有」,起承轉合,開頭結尾,敘述描寫,外在內在的創作。最後老師落筆散文一招:散文華爾滋。 「進一步,退一步, 進一步……敘述的進跟退,成為主動觀察與客觀體悟,形塑了作家的外在跟內在風景,並構成節奏。」又帶回四年前的課題,三拍子的華爾滋舞曲似乎又在耳邊飄響,那一起一伏旋轉的舞步也浮現眼前。
如果說教育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那麼正如吳老師所說,「寫作就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自我投資」。 一場帶著濃濃秋日色彩的文藝講座,濃縮了精華,打開了心眼。
「有招,而後無招」學到招數,忘掉招數。 2020年,人與人的互動,網路下變得虛虛實實,虛擬空間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磁場。「找出用字盲點,為筆抓藥」,好似磁療,穴療和藥療,找到了三效合一的妙方。 經過歲月沈澱,在潛移默化之中,我們的「舞步」不就增添了質感?「穴位」一旦打通,我們學會著裝,化妝, 調光,調正姿勢。閃下快門,一張優美的舞姿照不就永久定格下來?
2020年10月22日發表於《世界日報》副刊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0/493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