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曲終個不見,月轉花梢

誤人猶是說聰明。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正文

女神們(原創1):茱莉亞·菲舍爾

(2016-10-23 05:46:34) 下一個

先來我們這代古典樂迷心裏的同世代女神----Julia Fischer茱莉亞·菲舍爾。這位嬌小靦腆的日耳曼金發女郎跟上一世代的弦樂日耳曼女神安妮-索菲·穆特一樣都是童年成名,二十出頭就成為德意誌著名音樂學院的大教授(按照德國大學教職等級為C4級別)。

但是她有一個當代隻有極少數其他古典音樂演奏家(比如荷蘭籍的小提琴家、指揮家、鋼琴家安德烈裏歐;我們熟悉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現任指揮、拉脫維亞籍的楊鬆斯同時也是鋼琴家和小提琴家)可望其項背的優勢----她象莫紮特一樣,既是頂尖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頂尖的鋼琴演奏家。而她還這樣年輕,今年不過33歲。她23歲就當上了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和表演藝術學院的教授,在大學執教的同時,她每年還要參加80至90場音樂會的演出,演出場地遍布世界各大陸。

茱莉亞·菲舍爾的母親就是一位著名的鋼琴家。她的父親則是數學家。她4歲起開始學習小提琴,幾個月後又同時跟媽媽學鋼琴。

茱莉亞·菲舍爾認為她的音樂靈感大部分來自於Glenn Gould, Evgeny Kissin和Maxim Vengerov。她也非常喜愛挪威著名作曲家格裏格Greig的作品,也許她就是格裏格曲譜裏走出來的北歐森林的精靈女神化身。

茱莉亞的魔力甚至可以令與她合作的那些著名樂團見慣世麵的職業演奏家們喜出望外,為之傾倒。我們知道音樂會末了,獨奏家總要返場演奏一些炫技性的曲目,而茱莉亞的返場過後,激動不已,率先起來鼓掌的往往是那些樂隊成員們。

2008年的這場音樂會上她居然給予聽眾巨大的福利----一場裏同時演奏了鋼琴協奏曲和小提琴協奏曲。《格裏格鋼琴協奏曲》和《聖-桑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先來格裏格。

比較下,郎朗和德國德累斯頓管弦樂團合作的格裏格協奏曲。

 

再來聖桑的協奏曲第三(這是茱莉亞最常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

 

曾經有兩年時光,古典作曲家的大曲目我隻聽古斯塔夫馬勒的。而同時作為鋼琴家和小提琴家茱莉亞也是馬勒《A小調鋼琴弦樂四重奏》的最佳詮釋者之一。

門德爾鬆是出生在猶太銀行家世家的富二代,也是我從童年時代就非常喜愛的一位富有幻想色彩的德奧係作曲家。實際上門德爾鬆的許多作品都可以作為少年兒童古典音樂修養的啟蒙“讀物”。比如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仲夏夜之夢序曲”、“芬格爾岩洞序曲”等。

十大小提琴協奏曲裏,我也最喜歡門德爾鬆的E小調---溫暖、甜蜜、治愈。這是茱莉亞與法蘭西廣播交響樂團合作的。特別提下本場的指揮鄭明勳是韓國出生的著名指揮家,他的兩位胞姐都是上一代世界級的演奏家---小提琴家鄭京和與大提琴家鄭元和。

德沃夏克也是茱莉亞偏愛的作曲家---我發現茱莉亞似乎喜歡富於歌唱性的作品。

例如她演繹的這兩首:

小品曲

A小調協奏曲

茱莉亞與她的鋼琴家CP、閨蜜切恩雅芙絲卡婭演奏舒伯特為鋼琴與小提琴寫的A大調奏鳴曲

勃拉姆斯的A小調雙協奏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ywn_新加坡01' 的評論: 謝謝您的詳細介紹,有點驚喜,挺喜歡這樣展開具體地討論。您關於郎朗的評論說中了我一直疑惑的一個問題。我想最好的演奏者是否就是象作曲家本人在演奏呢?
lywn_新加坡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nmiu' 的評論 : 對,正因為茱莉亞自己也同時是懂行的鋼琴家,所以盡管她在德奧音樂體係裏接受訓練,曲目也偏重德奧、北歐及法國的古典浪漫派,但是她難能可貴地能夠同時向俄羅斯鋼琴學派學習,而且她喜歡的這幾個鋼琴家都是能夠非常舒緩、有豐富層次展現曲目,演奏時如入無人之境地把握好節奏、韻律和力度,追求的是演奏家與作曲家之間的心靈對話,能夠把理智與情感平衡---我為什麽把郎朗演奏的格裏格也貼出來,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郎朗追求的是演奏家與技巧之間的互動,缺乏與技巧匹配的理性。
這裏特別提下Kissin,在我眼裏,他是當代僅次於傅聰的肖邦詮釋者,他和傅聰、霍洛維茨一樣沉浸在自由王國裏,又富有理性,似乎隻有這樣的人才能表現出肖邦年代的肖邦。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收藏了。
有意思的是女小提琴家的靈感來自鋼琴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