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曲終個不見,月轉花梢

誤人猶是說聰明。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正文

私藏3:學習多才多藝醫學博士林俊卿先生咽音法的心得

(2016-11-07 08:58:21) 下一個

私藏2:學習彭麗媛老師唱法的心得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71637&date=201610&postId=1404385

私藏1:學習郭蘭英老師民族唱法的心得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637/201609/1335273.html

----------------------

綠色字體是我,鹿野薇念的個人心得,黑色字體是轉載!

鹿野薇念的前言:本來這是我的“民族美聲”發音學習筆記比較後麵的一篇,但我這個係列每篇都可以獨立成篇,不分先後。特別考慮到我非常熱愛的已故女高音歌唱家《英雄讚歌》,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曲的原唱張映哲老師就是林老的嫡傳弟子,並且晚年擔任過林俊卿醫學博士成立的上海聲樂研究所所長,而她首唱的《英雄讚歌》就是多才多藝的醫學博士和聲樂家、教育家林先生開辟的“咽音唱法”在樂壇結出的璀璨碩果,我自己翻唱這首歌采用同樣的方法也毫不費力,深深折服了,就特別重點推出這篇。

歌詠愛好者一定要記住,在您自己的音域範圍內唱歌,正確的境界是應該愉快的、嗓音不容易疲勞的,如果相反,則一定是發音方法不正確或者發音器官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著急,更不能強行用原路繼續使用嗓音,一定要充分休養生息,同時進行必要的醫療保健。

此外,唱歌選曲不能太軸,一定要多樣化,這也是輪換休息又增加聲樂修養的好辦法,我自己很喜歡中國戲曲尤其昆曲、評彈和京韻大鼓的曲目。

請一定相信我,好的歌唱方法一定是懂得借力的、四兩撥千斤的方法!

--------------------

其實咽音的本質就是用縮短聲帶的辦法發高音,不要用“大本嗓”去喊高音,而且聲帶縮短後一定要有與之配套的“發音管”以及配套的氣勢才能唱好高音。大凡壞嗓子的都是用嗓不當造成的:第一,是發聲方法不太科學,比如用“本錢”唱歌及在聲帶被拉長拉細的情況下用大氣量和氣壓去衝擊聲帶來唱高緊強音,時間久了肯定壞;第二,是方法比較科學但聲帶的承受已經超過了在音高,音強,音時的範圍,也會壞。壞在哪裏呢?主要是喉幾聲帶長時間的充血水腫摩擦和極端疲勞造成的聲音嘶啞沙等而咽音法就是針對這些來的,比如全部采用縮短聲帶的辦法發聲幾乎不需要喉肌環甲肌用力了,大氣量改小氣量,使聲帶振動的體積和幅度變小,基音音強也變小,主要靠發音管來增加音量和亮度。

 

林俊卿出生於廈門著名的音樂島---鼓浪嶼,1914年農曆三月三十日生。他是早年間上海的一位西醫、男中音歌唱家和很有成就的歌唱嗓音研究者, 也是我國第一位把意大利傳統美聲唱法的“ 咽音學派”傳送到我國來的人。他把“ 咽音”和自己幾十年的藝術實踐與科學研究結合起來, 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點的、有係統的、一個新型的科學的歌唱發音派別。這就是“ 咽音”學派。

 

-----------------

作者:(林俊卿的學生、歌唱家)羅榮钜

林先生的祖父原先在閩南的漳浦縣務農,後來因從牛背上摔下來斷了肋骨,失去勞動能力,才輾轉到廈門鼓浪嶼投奔基督教會,學了神學,以後成為一名傳教士。最初林家並不寬裕, 林先生的父親經曆短期的教會工作後,下決心再求發展,他隻身闖到上海,經過一段艱苦的半工半讀生活,終於考取於聖約翰大學,專攻醫學,其後遂以行醫為業。所以"刻苦學習,以求新知"這句話,成為林家值得驕傲的家風。林俊卿先生的母親廖翠綢,與國際知名的文學家林語堂先生的夫人廖翠鳳乃堂姐妹,與林文慶(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殷雪圃(著名鋼琴演奏家殷承宗的父親)等當時鼓島名門世家都有親戚關係。少年時代的林俊卿在這濃厚而溫馨的文化環境中受到陶冶,從小就奠定了興趣廣泛、視野開闊的素質基礎。廖翠綢女士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經常在禮拜堂領唱聖詩,林俊卿跟著母親學唱,5歲時居然能唱一整部《閩南聖詩》,成為兒童唱詩班的小領唱。 

 林俊卿在鼓浪嶼讀完中學以後,考上南京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理學係。1935年畢業後,林先生又繼續考取附屬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小兒科。著名婦產科大夫林巧稚也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1940年,林俊卿先生獲得美國授予的醫學博士學位(該院僅辦20屆,畢業生316人,林先生是最後第四屆的畢業生)。畢業後,因母親患重病,林俊卿遂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回到鼓浪嶼。翌年,開始在上海行醫。 

在從醫的同時,林俊卿先生也開始加強其在音樂方麵的修養。他選擇聲樂訓練為主要項目。從1941年至1947年,林先生先後師從僑居上海的威爾遜夫人(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梅百器和莫那維他等外國音樂教師,其中梅百器和莫那維他這兩人對他的影響最大。梅百器(Maestro Mario Paci)是意大利歌唱家及交響樂隊指揮,音樂大師Liszt的門徒,Sganbati的高足,早年在意大利擔任過歌劇院副指揮,指揮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的演唱,來華後受當時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的委托創立了"工部局交響樂隊",並任首任指揮,是當年東亞最負盛名的音樂家。莫那維他(B.Bonavita)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梅百器教林俊卿學習正宗的意大利"美聲唱法",指導他藝術表現方麵的知識;莫那維他則教林俊卿學習意大利傳統的"咽音練聲法"。林俊卿最負盛名並且終生為之求索並實踐的咽音唱法即發端於此。 

 林俊卿聲樂方麵的素質基礎十分厚實,加上他勤奮好學、肯動心思,在名師指導下,其聲樂藝術的進步相當快,對國外美聲學派的訓練方法也很有獨到的體會,因此他的男中音發音正確,音質純正,用氣非常講究,能把一些外國著名的歌劇中的男中音唱段演唱得十分到位。林俊卿逐漸成為上海很引人注意的業餘歌唱家。他曾多次在"意大利俱樂部"的音樂廳登台演唱,梅百器親自率領交響樂隊為其伴奏,每次都大獲成功。當時英文版《大陸報》(The China Press)的音樂評論員曾著文稱讚林先生"雖然隻是一位業餘的歌唱家,但技巧水平卻遠遠超過一般專業"。梅百器還特意贈送他一幅有他本人簽名的照片,上麵親題"給我偉大的男中音林大夫留念,1945",以資鼓勵和肯定。不久後,梅百器客逝上海,林俊卿又在接任指揮的馬俄林斯基(Magolinsky)和高華教授(A.Foa,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等人的幫助下,多次參加重大音樂會演唱意大利歌劇選段。現居美國的國際著名音樂評論家顧特那博士,當年也在上海,任《大陸報》音樂評論員,他和許多專家都認為林俊卿是"中國史無前例的歌唱能力最強的男中音"。 

 20世紀40年代,盡管林俊卿在上海樂壇已經聲譽鵲起,但他的主業仍然是醫生。身為小兒科大夫,還兼診內科、外科和婦產科等。白天行醫,晚上及業餘時間則從事聲樂歌唱活動。1941年,林俊卿回鼓浪嶼探視親人,並準備在故鄉開一場音樂會。在音樂會籌備過程中,林俊卿認識了當地一位美麗的鋼琴家許恬如小姐,許小姐在那場音樂會上為他的演唱伴奏。共同的興趣與追求,使他們兩人迸發出愛情的火花。1943年,兩人終於結成終身伴侶。1949年,林俊卿轉至一所大學(即現在的華東師範大學)任校醫。當時社會上公認他是一位高明的醫學家,更是一位具有音樂藝術天賦的歌唱家。輿論界認為他"最好是以音樂為職業,這樣好的嗓子加上這樣超群的音樂天才,是稀有的巧合,他不應該剝奪世界人民欣賞其具此稀有天才的權利。他演唱之後群眾報以雷響般的掌聲,這點他應該有所啟發吧。"(《North China Daily News》,1947年8月15日)。 

 新中國成立後,為林俊卿卓越才能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1953年8月,林先生以擅長演唱外國歌曲的業餘歌唱家身份隨中國藝術代表團出訪東歐,在蘇聯、羅馬尼亞、民主德國和波蘭等國家巡回演出。這個藝術代表團規格較高,是建國後在國際上展示中國文化藝術成就的一次重要出訪,團員中有戴愛蓮、劉淑芳、高芝蘭等一批中國最優秀的藝術家。在民主德國,林俊卿毫不費勁地演唱了歌劇《塞爾維亞的理發師》中的"費加羅詠歎調",這首多次出現高音G、原為男高音唱的歌,卻被林俊卿的男中音唱得那麽詼諧,那麽舒暢,竟使一向被稱作"最挑剔的欣賞家"的德國聽眾為之側目。在德國有一場演出,因歌劇院同時在拍攝電影,按規定取消"再來一個",但林俊卿的精采演唱贏得了六次的謝幕,還不能平息全場熱烈的歡呼,所花的時間比"再來一個"還長得多。 

 在羅馬尼亞,林俊卿唱歌劇《小醜》中的"序白"這一段高難度的詠歎調,也唱得極為輕鬆,讓外國友人大開眼界。他在東歐各地演唱100多場,倍受歡迎。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院長稱讚林俊卿的嗓音"可以與卡魯索(當代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比美",民主德國的一家報紙稱其獨唱是"東德舞台上少見的成就"。若幹年後中國派遣留學生到羅馬尼亞學習聲樂,音樂學院院長還能記得林先生,他不能理解:中國不是有一位林大夫,幹麽你們還到這裏學音樂? 

 林俊卿在東歐演唱成功,得力於他對"咽音"唱法的學習與實踐。當年林俊卿學習"美聲"唱法和意大利歌曲、歌劇選段時,莫那維他曾指出他的音色雖甚迷人,但高音尚不夠理想,建議他學習意大利"咽音"唱法。在莫氏的悉心指導下,經過五年多的努力,他成功了。男高音的C3難度極高,世界音樂史上能唱C3以上的聲樂家寥寥無幾,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能連發九次C3,被稱為"世界歌王"。而林俊卿擅長唱的就是C3,即便晚年74歲,每天還能唱上千次C3,甚至比C3還高一個半音的降C3,也能唱上連續數百次而不間斷、不費力。人們曾經驚呼:"高音C之王在中國。"

中國第一個演唱《白毛女》的著名歌唱家王昆,1953年遇上"洋、土嗓子"之爭,有關領導硬要她到中央音樂學院向蘇聯專家學習"科學的洋方法",過了一段時間,她自己多年建樹的民族風格的唱法被毀掉了,聲音變得空虛而暗淡,連《白毛女》也唱不了。1956年王昆到上海跟林俊卿學咽音練聲,經過半年努力,恢複了嗓音,還能升高一個調。林俊卿這一創舉得到國外學術界的重視,波蘭戲劇學院院長格洛托斯基在其著作中曾特別推崇林俊卿的練聲法。 

 1958年,中央文化部鼓勵林俊卿從事聲樂科學研究,決定成立新中國第一個聲樂研究機構——上海聲樂研究所,並為此向周恩來總理寫了報告。周總理很快給予批示並批給經費。林俊卿對此非常感動,逢人常說:"一個國家的總理,日理萬機,還親自過問一個普通人的研究工作,這在別的國家恐怕是少見的。"同年,文化部任命林俊卿擔任上海聲樂研究所所長、一級教授,主持研究所的工作。 

 1958年至1965年期間,林俊卿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他先後對80多位歌唱家演員進行治療和訓練,他們中有王昆、張映哲、羅榮钜、郭頌、馬玉濤、董振厚、鍾振發和來自香港的賈博熙等著名歌唱家,他們在林俊卿主持的聲樂研究所經過咽音發聲法的深造,演唱能力和技巧都有顯著的提高。林俊卿還治好許多長期失聲的戲曲演員和聲樂工作者的病症,諸如京劇程派的著名演員新豔秋、河北梆子著名演員李桂雲、河南豫劇演員高潔等就是經過林先生的治療和訓練後,恢複了嗓音,重返藝術舞台的。

有一次名音樂家羅西尼在聽十九世紀最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馬瑟· 杜潑萊斯演唱歌劇《威廉· 退爾》之後流淚了。人家問他為什麽流眼淚, 他說“ 我流淚有兩個原因我被杜潑萊斯的演唱感動了還有, 就是可憐的杜潑萊斯, 他的嗓音不可能堅持很久。”果然, 不久杜潑萊斯就完全失聲而不能歌唱。杜在嗓子壞了之後寫信給他的朋友盧比尼當時也很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間“ 我這樣年青就失去了我的聲音而你是怎樣在演唱了很多年後, 仍能
保持你的聲音毫無損傷的呢” 盧比尼回信說“ 你所以嗓子會倒掉, 是因為你一直靠‘本錢, 來唱相反, 我始終是靠‘利息, 唱的。”這裏, 盧比尼所說的“ 本錢” 就是指用
普通聲音朱經混合的基音機能來發所有頭聲的方法, 而這個“ 利息”指的是用基音、咽
聲、假聲結合發聲的方法唱的。
哪一個聲樂工作者願意老花自己的“ 本錢” 呢但是恰恰這種情況卻大量存在。從五十年代初學聲樂以來, 就走過這麽一段曲折的道路。年經過蘇聯專家吉明采娃培養, 又再接受羅馬尼亞博士克利斯特斯古的指導, 學的和使用的都是被長期以來視為正統的“ 麵罩” 唱法。當時年青, 仗恃自己聲音條件好, 勉強還能對付過去。隨著年齡增長, 加之“ 文化大革命” 中八年沒有發過聲, 完全丟掉了嗓音練習, 在開始恢複聲音時嗓音發沙, 失去原來潤澤、明亮的特點, 音域、音量也大大縮小。這時我真象一個蕩盡了家產的窮光蛋, 心中一陣陣發涼。難道正當應該在舞台上放聲歌唱的盛年, 卻要從此離開自己熱愛並且準備為它貢獻一生的藝術麽正處於榜徨迷離的關口, 我的好友給我推薦了林俊卿大夫的“ 咽音” 訓練方法。起初, 我對它的好處領會很少, 並聽到了各種對咽音法的非議。但是, 那些持非議的人並不能給我一副起死回生的良藥, 因此, 我抱著就是火坑也去跳的心情, 決心練下去。
經過好友用“ 咽音”方法幫助我, 我的聲音比過去好了很多。五十年代我的嗓子發揮
得最全麵的時候, 隻能從中央以上的唱到或“ , 每次登台最多能唱三、四支歌,如連續演出, 嗓子就會疲勞、發啞。目前可以從白天堅持基本功練習、排練, 晚上再參加音樂會或歌劇的演出, 也不覺嗓子累, 更不會啞如遇感臂咳嗽, 隻要在上合之前練練大開口咽音,
嗓子立且解徐疲勞。去年我有幸得到林大夫的親自指點, 變化就更大, 收益更多了。我係統地學完咽音的八個步驟, 徹底與純假聲唱法決裂。一些外國歌劇詠歎調過去我是望塵莫及釣, 現在經過林大夫的指點, 聲音上下較統一了, 亮、暗有變化了, 在表現歌曲的內容、技巧、吐字及表達感情方麵自如多了。
“ 咽音” 這個名稱來源於意大利, 據說有三百年的曆史, 是意大利老派音樂家對一種特別的練聲法的稱呼。這個練聲法表現為三種結合法:
①“ 真聲”與“ 咽音”相結合, 被演唱者掌握後可用於半聲;
②“ 假聲”與“ 咽音”相結合, 可以增加演唱者的真聲成份;
③“ 咽音”與“ 真”“ 假” 聲相結合, 成為比較理想的帶有金屬般的聲音。由於這
種結合法能充分發揮歌唱者的發音機能作用, 從而產生上下貫通、音域寬廣、伸縮自如、優美動聽的歌聲。

 

‘ 咽音” 唱法, 不會損害任何其他唱法和風格, 無論原來是什麽唱法和風格, 包括民族
民間歌舞和戲曲演員, 一旦學習掌握了“ 咽音” 後, 隻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增
添光彩。實踐證明, 掌握了“ 咽音”後, 發音能力增強了, 發音位置提高了, 聲音更加豐滿了。由於聲音集中, 音色圓潤, 鬆弛明亮, 音域擴展, 使處理感情的表現能力也能
得心應手, 並使行腔韻味, 宇正腔圓等技巧達到更加完美的境界, 在林大夫的學生裏,
這樣的範例很多, 就不一一例舉了。
“ 咽音” 是林大夫向意大利兩位音樂家—梅白器和男高音歌唱家莫那維他學習並發展而來。開始隻學了一個步驟小開口咽音。後來林大夫用科學方法對它進行研究, 根據我國民族聲樂的特點, 將練習發展成為四個步驟、六個步驟, 最近義發展成為較為完整的體係即八個步驟。這是他在長期的自我訓練和教學實踐中結合了我國的具體情況不斷總結、豐富、提高並經過人體生理解剖學與聲學物理的驗證的科學方法。
“ 咽音”的八個步驟可概括為:
①無聲的基礎練習共有四個練習
②用張大口姿勢練習發咽音,
③用閉口姿勢練習哼咽音
④用張小口姿勢練習發咽音
⑤用張小口發咽音方法練唱音階和練
習在音階上跳動
⑥練習以張小口發咽音方法轉唱各母

⑦作咽部獨立形成“ 嗚”母音的練習
⑧作“ 打開喉嚨” 的練習。
以上八個步驟的關鍵, 是形成“ 兩管”“ 兩口”的生理機能訓練。
先談兩管
—基音共鳴管和泛音共鳴管。
基音管—咽部練聲方法, 主要在於訓練發聲器官, 使咽後壁肌突、舌骨肌收縮成為半管狀, 促使會厭也隨著變成半管狀, 管壁堅固短小, 成為一個能大小伸縮的“ 發音管” 與喉腔連在一起, 對聲帶所發出的聲音起“ 基音共鳴” 。

這“ 發音管” 不但能加大“ 基音共鳴” 的量, 而且能保護聲帶, 使發音時不受劇烈呼氣的衝擊, 另一方麵還能使聲帶縮短而邊緣變薄使呼氣隻吹動其邊緣的一小部份。
泛音管—在咽部各肌肉變得堅韌有力時, 進一步做頸咽肌訓練, 又使“ 二腹肌後腹” 向頸中央“ 運動支點”靠攏, 促使甲狀骨與舌骨住後退, 頸脊、頸後部肌肉能力加大,整個力量應百分之百地拉向後頸部, 則臉和下巴二腹肌前腹一帶的肌肉就會自然放鬆, 發音時口往上張的力量便大大地增強,聲音衝擊在咽部的支點即“ 發音管” 中, 並進而配合頭腔的振動, 引起泛音管作用, 發出響亮而有穿透力的聲音。
兩口—發音管既已形成後, “ 兩口” 即不難解決。

首先是借以上“ 兩管” 的作用, 咽部的口就已形成, 而臉部的口自然是一種附屬的“ 樂器”零件。“ 兩口”的概念就是要明確認識到咽部的口才是我們訓練的重點。
舉世聞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吉利和美國聲樂教導協會主席維那得都曾這樣說“ 歌唱家真正的嘴是咽部, 因為聲音不同的結構是咽部造成的。臉上這個嘴不過是讓聲音透過的一個門而已。”
這就是關於“ 兩口”相互關係最簡練精確的概念。“ 兩管” 的出口處在咽後麵既已經形成母音, 子音咬在前麵臉部的口, 隻要咬字的動作輕快, 母音與子音就能很好結合, 咬
字就能清晰而不影響歌唱的流暢、連貫性。
“ 咽音”練聲的方法, 還對治療聲帶職業病和嗓音保健具有顯著的效果。我所熟悉的原西藏歌舞團一位歌唱演員因禍得福的經曆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是文工團員出身。
雖然沒有經過正規訓練, 卻仗恃自己嗓子條件好, 人年青, 唱了幾年, 本錢花光了, 最
後變成了“ 一根線” , 人稱“ 貓音” 。
團領導將她送到林俊卿大夫在上海主持的聲樂研究所, 治療訓練, 一年半之後, 學習完畢畫西藏, 聲音發生了突變。她同時匯報了意大利歌劇選曲、中國民歌、梆子戲和創作歌曲等四組曲目, 都能應用自如。

接著她參加了第三屆“ 上海之春”和第二屆“ 哈爾濱之夏”音樂會, 受到觀眾的歡迎。此後在年的廣交會和年出訪北歐五國等演出中都獲得很大成功, 恢複和保持了藝術青春。
也有倒嗓的川劇演員經過咽音練聲法的訓練後, 嗓音有了相當的恢複, 得以重返舞台。
為了進一步從聲樂理論上去探討一些問題, 我曾經走訪過我省的一些戲曲老師, 他們用自己傳統的語言生動地說明, 民族戲曲優秀發聲方法是與“ 咽音”唱法息息相通的。四川有一位揚琴老師講唱腔的圓潤必須由腦後出來高音是丟到腦後的。好象背後插根扁擔, 聲音貫通如流水, 不許唱“ 口邊音” 。
京韻大鼓老師說光有高音沒有“ 膛音’是不行的, 根基不穩。“ 膛音”練好了, 高音
就不會成問題。唱高音時氣息往胸上提, 同時丹田紮根。
川劇界前輩老師說川劇也有“ 尖音,’“ 膛音”之分。“ 尖音”尖到頭上。“ 尖音”必須從腦後唱出來。“ 膛音”唱到丹田。“尖音”高入雲霄“ 膛音”沉入海底。不許唱“ 包口音”、“ 腮音” 、“ 喉音” 。
這些都證明了林大夫“ 咽音”學說和訓練方法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實際早已被我國民
族的歌唱家、藝術家所熟用, 並在實踐中卻證了它的科學性。
我把過去學習的假聲唱法和現在學的咽音唱法相對比, 我覺得咽音唱法有如下特點:“咽音” 發聲法, 聲音比較燎亮堅實。

高音是帶有金屬般音色的“ 尖聲” , 音位很高, 震動頻率為赫的高泛音。始終唱在氣流上。音量能伸縮自如, 色彩有亮、暗變化,反差很大, 連續發音不費力。

事實證明,’咽音”訓練有素的人, 聲音始終剛柔相間,化美動祈, 有很強的穿透力, 表現能力也很強。
這些年來, “ 咽音”在聲樂中越來越顯示了它的優越性, 受到聲樂界一部份同誌的重視。
我衷心希望,’咽音”練聲法在我國社會主義百花園裏開花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