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曲終個不見,月轉花梢

誤人猶是說聰明。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正文

也許這是近期滬上最值得關注的文化焦點-“講真話”展覽(圖文)

(2016-10-17 07:39:56) 下一個

俺的前言,說說推薦理由:“金九銀十”的滬上,2016年的上海旅遊節剛剛過去,又在展開如火如荼的“上海國際藝術節”,這次的重點門類是我最喜歡的各類話劇以及昆曲。其中最饞我這個身居海外的昆曲曲友的是上昆的大師級人物張靜嫻與“北李南龔”的古琴大師龔一先生合作的琴曲會。這次主打的是她根據白居易的《琵琶行》複排的曲目,還請了南昆、蘇昆的作曲來重新配器。

整個演出曲目包括閨門旦、正旦和刺殺旦的。有她加到《蔡文姬》這出戲裏的古曲《胡笳十八拍》、有她根據莎士比亞(跟湯顯祖同一年逝世的,今年都是400年)筆下陰險的悲劇人物麥克白夫人改編的《血手紀》,還有她進入21世紀後排的曆史新戲,橫跨閨門旦和正旦的《班昭》。

很多年以來,說到藝術界,總要覺得“北漂”才能成氣候。似乎大家早已經忘記新文化運動之後,上海曾經為中國電影、戲劇等藝術重鎮、半壁江山很多年。如今金鷹獎新出爐最大贏家、上海男星胡歌眾望所歸,成為舉國喜愛的新青年演技派代表人物--胡歌在當今中國劇壇的與眾不同,在俺看來,正在於他繼承、發揚了1930-1960年代老派上海巨星如金焰(秦怡的丈夫)、石揮、馮喆、孫道臨等那種海派戲劇風尚以及演員的全麵修養。

、、、、、、、、與“上海國際藝術節”並行的是各種講座、展覽。最令人矚目的就是現在介紹的這個“講真話”展覽。我知道城裏有不少人對習近平上台後中國的文宣工作有影射有微詞。

我就想說一句,請問之前哪一任中國領導人任內曾經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巴金身前最重要也最受冷遇的《隨想錄》?

------------------------------

“講真話——紀念《隨想錄》創作完成30周年圖片文獻展”在上海圖書館開幕

記者 羅昕 實習生 王麗華

10月16日,由巴金故居主辦的“講真話——紀念《隨想錄》創作完成30周年圖片文獻展”在上海圖書館開幕。

150篇“隨想”、2000多個日夜、八年時光......巴金在垂暮之年一字一句寫下《隨想錄》。至2016年,《隨想錄》已創作完成三十周年。

 

 

這是為一本書所做的展覽。展覽分“探索”、“真話”、“再思”三個篇章。“真話”篇從“《隨想錄》中的人”、“《隨想錄》中的事”、“《隨想錄》中的主張”三個方麵梳理了全書內容;“再思”篇突出《隨想錄》帶來的影響;“探索”篇則以編年體的形式依次呈現1978至1986年巴金創作《隨想錄》的曆程。

 

1978年,巴金開始寫作《隨想錄》,寫了《總序》和第一篇《談〈望鄉〉》。

 

《隨想錄》總序手跡。本文供圖:巴金故居

 

1979年,巴金寫了《隨想錄》第二至三十五篇。這年8月,他完成了《隨想錄》第一集的寫作。12月,《隨想錄》第一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

 

在《把心交給讀者》中,巴金開篇便說:“前兩天黃裳來訪,問起我的《隨想錄》,他似乎擔心我會中途擱筆。我把寫好的兩節給他看;我還說: ‘我要繼續寫下去。我把它當做我的遺囑寫。’……我還要爭取寫到八十,爭取寫出不是一本,而是幾本《隨想錄》。我要把我的真實的思想,還有我心裏的話,遺留給我的讀者。” 

 

1979年,巴金攝於家中,當年8月他完成了《隨想錄》第一集的寫作。

 

《隨想錄》第一集書影。

 

1980年,巴金寫了《隨想錄》第三十六至六十篇。他不僅要寫自己幾十年創作道路上的收獲和甘苦,更想給“十年浩劫”作一個總結。他說:“我經曆了十年浩劫的全個過程,我有責任向後代講一點真實的感受。”

 

《寫真話》一文手跡。

 

1981年,巴金寫了《隨想錄》第六十一至七十三篇。這一年4月,《隨想錄》第二集《探索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

 

巴金曾說:“從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到一九八一年九月將近三年的長時間裏,《大公園》連續刊出了我的七十二篇 ‘隨想’。我的 ‘無力的叫喊’給我帶來了鼓勵和響應,主要依靠讀者們的支持。我感謝一切對我表示寬容的人(《大公園》的編者也在其中)。我的《隨想錄》好比一隻飛鳥。鳥生雙翼,就是為了展翅高飛。” 

 

《十年一夢》一文手跡。

 

1982年,巴金寫了《隨想錄》第七十四至九十五篇。這年8月,《隨想錄》第三集《真話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十卷本的《巴金選集》也在這年得以出版。

 

在寫作時,巴金不斷鼓勵自己說:不管怎樣,我要努力寫,努力挖(挖掘自己的靈魂),我相信我的努力不會是白費的。

 

《小端端》一文手跡。

 

1983年,巴金寫了《隨想錄》第九十六至一一十篇及一一三、一一六兩篇。這年10月23日,巴金患上帕金森氏症,住院治療直至次年5月才出院。

 

《化作泥土》一文手跡。

 

1984年,巴金寫了《隨想錄》第一一一至一二五篇(不含上年完成其中兩篇)。這一年10月,《隨想錄》第四集《病中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

 

巴金曾坦言,當初製訂寫作計劃相信每年可以寫出“隨想”三十則,那時他並未想到生病、摔傷以及長期住院治療等等。但這些事全發生了。“我隻得擱筆。整整八個月,我除了簽名外,沒有拿筆寫過字。以後在家裏,我開始坐在縫紉機前每天寫三四行 ‘隨想’時,手中捏的圓珠筆仿佛有幾十斤重,使它移動我感到十分困難。那麽就索性扔掉筆吧。然而正如我去年年底給一位朋友的信中所說: ‘沉默也使人痛苦,既然活下去,就得留一點東西。’因此我還是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終於寫出一篇接一篇的 ‘隨想’。” 

 

《為舊作新版寫序》 一文手跡。

 

1985年,巴金寫了《隨想錄》第一二六至一三三篇。這一年他再次當選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再說端端》 一文手跡。

 

1986年,巴金寫了《隨想錄》第一三四至一五〇篇,完成五集全書寫作。

 

這年1月,巴金在接受采訪時聲明將不再兼任一切榮譽職務,不再為人題詞,不會會客訪友,閉門寫作《隨想錄》。8月20日,巴金寫完《隨想錄》最後一篇,曆時八年他終於完成了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大書。

 

12月,《隨想錄》第五集《無題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巴金全集》也在這年開始出版。

 

巴金在《隨想錄》合訂本的後記中說:“我們這一代人的毛病就是空話說得太多。寫作了六十幾年我應當向寬容的讀者請罪。我懷著感激的心向你們告別,同時獻上我這五本小書,我稱它們為‘真話的書’。我這一生不知說過多少假話,但是我希望在這裏你們會看到我的真誠的心。”

 

《懷念胡風》一文手跡。

 

據悉,本次免費展覽將持續到11月2日。觀眾還可以在互動區戴上VR(虛擬現實)設備,“置身”巴金故居。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