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曲終個不見,月轉花梢

誤人猶是說聰明。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正文

新古典雅韻7:斑鳩調(與墨脈詩友相約她家鄉的贛西客家民歌)

(2016-10-02 03:58:23) 下一個

自從俺有了娃以後,特別喜歡唱這種歡樂或寧馨的童謠風格。我覺得當了父母雖然辛苦,但也有重歸童年甚至補償自己童年的別樣樂趣。

我在論壇唱的上一首這樣的歌是新古典雅韻2:月下悠車歌http://bbs.wenxuecity.com/ktv/1494223.html

這首滿族搖籃曲是2016熱播的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裏插曲---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唱了這首歌的漢語版。我在開頭先用清唱方式演繹了它的滿語版,然後再用雷佳版本作為背景伴奏唱了其漢語版。而且我把滿漢歌詞都貼出來了,滿語是音譯歌詞。

這裏我想解釋下為什麽把民間童謠列入“新古典雅韻”係列。我們都知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民間童謠與其他的民歌們都是屬於“風”部分,即土風民情的意思。

中國詩歌的起源大致是這樣的。那時候文盲多。一開始是統治者和他手下的貴族們為了讓老百姓了解政策法令所寫的類似“隻生一個好”之類朗朗上口的標語文體,派出人等到各地去宣講。
這些人還基本上都懂音樂,所以能把這些“標語詩”又寫成類似毛時代的“語錄歌”,這就是雅和頌的來曆,按照曆史學家傅斯年的判斷,雅和頌分別屬於中國大地上的東夷(華)和西夏(夏)的東西兩個政治集團。
 
這個就不表了。就說這些政府派出的音樂家、詩人到了民間,開始以為隻有自己給老百姓洗腦、編曲的份兒,後來發現老百姓的口頭藝術比他們的豐富生動許多,就急急忙忙地用文縐縐的文本記下來,稱為“采風”,再譜曲,也把民間的反饋給帝王。比如傳說是黃帝時代老百姓唱的“擊壤歌”也類似“風”。
這就是“風”的來曆。而且,風、雅、頌還是戲劇劇本,類似詩劇、二人轉等,是可以演出給老百姓看的,也是為了教化。
 
以後還專門產生了大司樂、樂府、教坊、梨園等音樂戲劇機構。
 
所以千錘百煉的民間童謠是可以被視為古典作品的。
 
音樂,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屬於禮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淨化內心的重要途徑,上到帝王、士大夫下到庶民的必修課。
 
我也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對音樂的愛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信仰。
 
《周禮》中的六藝是西周之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禮、樂、射、禦、書、數。其中禮分五禮(吉、凶、賓、軍、嘉);樂分六樂(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鑊、大武);射分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禦有五禦(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書有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術有九術(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盈不足、旁要)
六藝有兩種含義,即《周禮》中的古六藝和孔子提出的春秋以後的六藝。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壞,孔子提倡繼承周代禮樂文化,大力推行六藝教育。《論語·述而》說:“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裏的“藝”一般都解釋為六藝。
 
孔子自己早年受過良好的六藝教育(古六藝),也十分擅長駕車,以禮、樂、射、禦、書、術為教,創設了儒家學派。
 
三千弟子當中,身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七十二賢人)。孔子晚年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序《易傳》,將它們作為教材教授弟子。孔子之後,六藝教育與六經教育成為儒家教育兩大傳統。
 
歐洲,早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就提出了“七藝”,也稱為“自由七藝”(Liberal arts)。到歐洲中世紀初期成為學校中的七門課程:文法(包括拉丁文和文學)、修辭(包括散文與詩的寫作,以及曆史)、邏輯(即形式邏輯)、算術、幾何(包括地理)、天文、音樂。
 
看來東西方的先賢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不約而同地把數學、音樂、文法修辭列為博雅教育的必修課。
 
再回到《斑鳩調》。這首歌,除了女聲獨唱外,也經常被采納為合唱曲目。我感覺這首歌可以與西方著名的合唱曲目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作於1858年的《嘰嘰喳喳波爾卡(閑聊波爾卡)》Tritsch-Tratsch, Polka schnell, op.214)相媲美。
 
最後說下這首歌的出處,也是唱壇和詩壇跨界女高音民歌手墨脈女士的故鄉---江西省。這個省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我想說說這個省在中國音樂史上的地位。明清兩代的兩江總督之“兩江”就是指江西和江蘇,江西即江南西路。古代稱為豫章郡、洪州府。
 
中國音樂始祖洪崖(也叫“洪崖伎”)就誕生在這裏。“上古仙人,世稱洪崖先生。或曰皇帝之臣伶倫。……居西山洪崖,有煉丹井。……受帝命,取竹以為黃鍾為管”。《目氏春秋·古樂》稱其曾為黃帝作律,……根據鳳凰的叫鳴區別了十二律,後鑄十二鍾,以和五音,以施英韶。從以上史料不難分析出,洪崖先生居住在南昌西山,職業是伶倫,即樂官。對中華的貢獻是創製了音律。為了紀念洪崖先生這位對中華文明史做出的不朽貢獻,江西省的首府南昌原名豫章,博學多才的隋文帝於開皇九年開始改豫章為洪州。以後豫章多次名稱洪州:唐先後兩次名豫章為洪州,五代十國楊吳稱洪州,宋初稱洪州,明初則改為洪都。直至今天,洪州、洪都、洪城都成了南昌的代稱。
 
江西在明代屬於朱家皇室寧王的轄區。這個寧王家族很有藝術細胞,甚至整個朱家皇室都是藝術人材輩出。在江西出了個大畫家朱耷(朱統????),即“八大山人”;在廣西靖江王府第出了一個大畫家石濤(朱若極)。八大與石濤是同時代的。
 

而在他們之前近一百年前在河南的鄭王府裏出了一個被李約瑟在“中國古代科技史”裏濃墨重彩地寫的人物,被稱為“東方的達芬奇和萊布尼茨”----鄭王世子朱載堉,,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明代樂律學家、音樂家、數學家、舞學家、樂器製造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散曲作家,首創著名的十二平均律。西方人稱讚他為‘東方百科藝術全書式的人物’。一位受世界矚目的皇族音樂家。

 

朱載堉早年跟隨禮部尚書、他的舅舅何塘學習天文、算術。嘉慶19年,其父遭誣陷下獄,朱載堉亦受牽連,離開王府,另築土屋獨居19年,一心鑽研樂、律、數學和曆學,後來其父冤情被昭雪,他七次上疏不願繼承王位,經皇帝批準,與兒子朱翊錫一起終身享受世子、世孫的俸祿。

 
朱載堉一生著書20餘部,《樂律全書》則是他最有影響的一部,發明了“十二平均律”(即“新法密律”),解決了曆來未能解決的旋宮轉調問題,是律學上的重大突破,直到一百多年後,德國音樂家威爾克邁斯特才提出同樣的理論。他創造了用於校正律管(即用於定律的標準器)管口的方法——“異徑管律”,十九世紀末,一位叫馬容的歐洲音光家對朱載堉設計的異徑管律進行測試後也驚漢不已:“中國樂律比我們更進步了,我們在這方麵都還沒講到......”。朱載堉還改編了《豆葉黃》、《金字經》等歌舞音樂作品,編訂了《樂舞全譜》,記有朱載堉自已編製的舞譜,大都是古代雅樂舞蹈,就其完整性來說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舞譜。
 

為創建十二平均律,需要解決圍繞這一難題的一係列學術課題,首先要找到計算十二平均律的數學方法。朱載堉應用自製的八十一檔雙排大算盤,開平方、開立方求出十二平均律的參數,詳盡程度超過我國古代的數學專著,計算結果精確程度達二十五位有效數字。

台灣學者陳萬鼐先生說:“開方的方法既非朱載堉所發明,精於打算盤也無所謂學術價值,但他開方開到有效數字達二十五位數,恐怕自古以來的數學家,也隻有他是唯一最精確而有耐心的人。”為此,朱載堉在數學成果方麵,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末項和項數,如何求解其他各項的方法;最早找到了不同進位製的小數換算的方法。

在計量學和物理學方麵,朱載堉對累黍定尺、古代貨幣和度量衡的關係等都有極其細密的調查和實物實驗,特別是關於曆代度量衡製變遷的研究一直影響到今天;他提出了一係列管口校正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還精確地測定了水銀密度。

朱載堉在天文曆法方麵也開拓了新的領域:他認為當時的曆法計算每年的長度不是十分精確,經過他的仔細觀測和計算,求出了計算回歸年長度值的公式。在1986年,專家們用現代高科技的測量手段對朱載堉關於1554年和1581年這兩年的計算結果進行了驗證,驗證發現,朱載堉計算的1554年的長度值與我們今天計算的僅差17秒鍾,1581年差21秒鍾。這不能不令世人震驚,就連歐美的專家學者都嘖嘖稱奇。

朱載堉不僅是偉大的科學家和音樂家,而且還是樂器製造家,他不滿足於因循舊說,敢於向曆代相傳的律製理論提出疑問,另立新說,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研究,精心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樂器——弦準,把十二平均律的理論推廣到音樂實踐中。朱載堉還製作了三十六支銅製律管,每管表示一律。在他的著作中對每律的選材、製作方法、吹奏要求都有詳細的說明,數據極其精密。比利時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館長馬容經過一二十年的研究,複製了其中的兩支律管,他說: “這樣偉大的發明,隻有聰明的中國人才能做到。”

朱載堉在完成樂器製造實踐的過程中,把音樂和舞蹈分成了兩個學科,並提出“舞學”一詞,為舞學製定了大綱,奠定了理論基礎。他的“天下太平”字舞譜,也為今天的團體操開創了先河。

朱載堉又提出較為係統的音樂教學體係,他的集體教唱、樂器伴唱、識譜學唱,在我們今天的音樂教學中仍被廣泛應用。

現在人們普遍承認,朱載堉最傑出的成就是在世界上首創了十二平均律。

所謂律學,也稱音律學或樂律學。它是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發聲體發音高低比率的規律、法則的一門學問。

漢字“律”,除了律管的意思外,在音律學中還有以下幾種含義:音高規律、半音、以某種數理方法調音得出的各個音高位置,或者構成“調音體係”(也稱律製)的基本單位等。

十二平均律,是數理調音體係之一,它的生律法(或叫定律法)是精確規定八度的比例,並把八度分為十二個相等的半音,使任意相鄰的兩個半音的音程值為2的12次方根。這種定律法是人為的,但它的誤差不會使習慣於該體係的聽覺感到不悅;而它的優點是能夠旋宮(“調門”高低的變化)轉調,特別是在琴鍵樂器中,可以根據需要任意使用所有的鍵。

或許音樂上的這種專業詞匯讓我們費解,那麽讓我們量化一下:到今天,世界上十有八九的樂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礎上完成的,它被今天的西方普遍認為是“標準調音”、“標準的西方音律”。

 

斑鳩調

原唱:朱逢博、吳碧霞、張也

春天八哥叫(呀哈咳),春天斑鳩叫(呀哈咳),斑鳩(裏格)叫(咧)起,實在(裏格)叫得好(哇—呀—子喲)。
你在那邊叫(喲哈咳),我在這邊聽(呀哈咳),斑鳩(裏格)叫(咧)起,嘰裏古嚕古嚕嘰裏叫得(那個)桃花開(喲哈咳),叫得(那個)桃花笑(喲哈咳),桃子(那個)花兒開,實在(裏格)真漂亮(哇—呀—子喲)。
春天八哥叫(呀哈咳)。春天杜鵑叫(呀哈咳),杜鵑(裏格)叫(咧)起,實在(裏格)叫得好(哇—呀—子喲)。
你在山上叫(喲哈咳),我在山下聽(呀哈咳),杜鵑(裏格)叫(咧)起,咕咕咕咕咕咕咕裏叫得(那個)茶山青(喲哈咳),叫得(那個)杜鵑花兒開(喲哈咳),杜鵑(那個)花兒開,實在(裏格)真漂亮(哇—呀—子喲)。
春天八哥叫(呀哈咳),春天哈蟆叫(呀哈咳),蛤蟆(裏格)叫(咧)起,實在(裏格)真熱鬧(哇—呀—子喲)。
叫得蝴蝶滿園飛(喲哈咳),叫得蜜蜂采花來(呀哈咳),蛤蟆(裏格)叫(咧)起,哥咯國國國國哥咯叫得那邊下田忙(喲哈咳),叫得這邊忙插秧(喲哈咳),蛤蟆(那個)叫(咧)起,叫得(裏格)真熱鬧(哇—呀—子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