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曲終個不見,月轉花梢

誤人猶是說聰明。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正文

給玉珊珊:關於不同聲部的審美與人材選拔的近期樂評訪談(ZT)

(2016-09-26 06:11:43) 下一個

注:玉姊妹的態度很嚴謹,音準非常好,而且是非常珍貴的、能夠向女中音(比如關牧村的一些經典)和低女中音(一些西洋的經典聲樂歌曲有這個聲部的獨唱曲目,或者俄羅斯民歌)發展的“大熊貓”級別的嗓音,隻是需要正確的Repertoire-----中文歌曲尤其是民族風味聲樂類,這篇文章裏講了是沒有男低音、低女中音等聲部的,所以比較強調高亢嘹亮的聲音審美,這是民族聲樂體係的特點,不是整個聲樂體係都有這個傾向的。我自己也會翻唱男低音歌手王晰的曲目的----王晰、李健被稱為當代樂壇兩大“行吟詩人”,因為他們唱的是旋律或結構比較精致的曲目,我喜歡的女高音譚維維、彭麗媛以及跨界的“反串女高音”李玉剛、董馬等都是有這種傾向的。這也是我那“且行且唱”係列的私下選曲標準----舉例,李白的“清平調三首”,一個曲譜版本是鄧麗君女士原唱的,一個曲譜版本是男高音呂繼宏老師演唱的羽調大調版,我就會選擇後者來學,因為那才符合我心目中的李白詩篇意境。

關於音樂審美的問題,推薦大家可以讀讀台灣著名曆史學者兼樂評人楊照以及焦元溥的小品文。楊照先生就講過“很多流行音樂我聽在耳朵裏,就會想,怎麽老是3度音呢,不能換一下嗎?這裏的和聲可不可以稍微複雜一點?我就會聽不下去。而複雜的聲音就會吸引我,立刻讓我想說,天哪,怎麽會想到用這種方式來寫音樂!”他也喜歡精致複雜的旋律。我覺得很多比賽選手尤其聲樂專業選手喜歡選周傑倫寫的歌、許巍、汪峰寫的歌,是因為他們的作曲有足夠的精巧複雜性在其中,他好象就是流行音樂裏的“瑞士表”多數流行音樂人不過就是電子表。

------------------------------------------------------------------------------

記者:廖陽

 

 

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戈、卡雷拉斯和帕瓦羅蒂。
“首屆吉利國際歌劇聲樂大賽”是以意大利知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命名,麵向全世界展開的聲樂大賽。
9月19日-22日,該賽在西安音樂學院完成了中國賽區的預選。
中國賽區共計119位選手報名參賽,其中,男高音43人,男中音22人,男低音6人,女高音36人,女中音12人。
最終,男高音陳泳汐獲得金獎,另有21位選手進入中國賽區男/女聲組前三甲。今年12月,他們將集體奔赴意大利進行國際總複賽。
獲中國賽區男聲組一等獎的張珂,也是獲獎名單裏唯一一位男低音。
相較其他聲部參賽的聲勢浩大,男低音聲部不僅報名人數少,進入決賽的選手亦屈指可數。
本次比賽評委之一、女高音歌唱家麽紅,在朋友圈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男高音一大把,男低音這個聲部,嚴重告急!
男低音嚴重告急,這是一種幽默的誇大,還是一種緊迫的事實?

顧超:男高音為什麽容易出明星?

 

(上海樂評人)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三個聲部,在國內都有大量的學習者,各自也出了很多人才。

 

相對而言,男高音站在舞台中央成為明星的可能性比較大。

 

像帕瓦羅蒂、多明戈、卡拉雷斯、考夫曼,國際上最紅的聲樂明星,永遠都是男高音。所以一提起聲樂,我們腦子裏反映出來的名人,往往都是男高音。

 

仔細想想會發現一個問題,男高音裏所謂的“明星”是極少數的,而在熟悉歌劇的劇迷眼中,優秀的男高音尤為少。

 

國內現今能在國際舞台上取得很高成就,能夠震撼西方樂界的男高音很少,近年也就出了石倚潔一個。

 

相對來說,活躍在國際舞台的男中音、男低音反而更多一些,周正中(男中音)、沈洋(低男中音)、李曉良(男低音)都是代表。

 

為什麽世界最頂級的男高音報酬高、地位高、名聲響?因為這個行當要出一個舞台表現穩定的男高音,並不容易。

 

我們經常在網上聽到一些所謂的“車禍現場”,往往都來自男高音,男低音則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相對而言,高音技術很難掌握,要出人才最難,這也是為什麽男高音會被稱為“難高音”。

 

男高音又為什麽最容易出明星?

 

我們熟悉的那些歌劇作品,給了受眾一個錯覺,像《茶花女》、《阿依達》、《波西米亞人》、《卡門》等歌劇的男主角,均由男高音擔綱。

 

男高音長期站在舞台中央,演白馬王子或戀愛中的男主角,比較容易受到人們的關注。

 

但是,業界好幾十年才能出一個優秀男高音,出來了一般都會被當成寶,被世界各大劇院追逐和分享。

 

音域最低的男低音,挑戰的也是人聲的極限,難度技術和男高音一樣高——你需要特殊的身體條件,保證嚴格的訓練,才能保證最低的低頻音穩定,這很難。

 

在傳統印象中,國內唱男高音的人比較多,但其實中低音區人才的供給,是相對充足的,能夠達到優秀水準,能夠穩定發揮的人才也比較多。

 

歐美歌劇院不一定會用外來的男中低音,因為他們本土就有充足的供給,所以沈洋等人能唱到國外去,也說明了他們的優秀。

 

反過來,這件事也可以引起大家思考,為什麽大家會形成中國男低音少,男高音多的印象?

 

相對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當主角的劇目比較少,也沒那麽主流,歌劇入門者最開始一般也不會接觸到這些劇目。

 

其實,這兩個聲部對歌劇做出的貢獻,不亞於男高音,隻不過在很多劇目中沒演男主角,有時會被觀眾忽視。

《法爾斯塔夫》劇照

 

所以,我們不妨借機呼籲大家去聽一些男中音、男低音主演的歌劇。

 

比如上海歌劇院前一陣推出的《法爾斯塔夫》,在樂迷當中引起了轟動。威爾第筆下的男主角法爾斯塔夫,就是由男中音擔綱,男高音隻是一個小配角。

 

莫索爾斯基的《鮑裏斯·戈都諾夫》,也是經典的男低音主打作品。這部劇裏有三個重要的男低音角色,有時甚至會要求一位男低音同時分飾三個角色,難度非常大。

 

莫紮特的《魔笛》很挑戰人的聲音極限。劇中“夜後”由花腔女高音演唱,與之相對,莫紮特啟用了一位男低音,來演大祭司薩拉斯托。

 

威爾第的《唐卡洛》是一部政治色彩很濃的歌劇,裏麵也用到了大量男中音、男低音。

 

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則是由男中音主演的劇目,費加羅這個角色,也是男中音裏最有名的。

 

王凱蔚:男低音為什麽難覓人才?

 

(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係教授、男中音歌唱家)

 

從本科一年級到五年級,上海音樂學院現有兩百多位學聲樂的學生。

 

每年來考學的學生情況都不一樣,有時候高聲部多,有時候低聲部多,但基本處在比較平均的狀態,高、中、低音聲部都有。

 

要說中國盛產男高音,這話不夠準確。隻能說中國地廣人多,相對來說選擇就多一些。

 

尤其是東北、山東、湖南、四川一帶,這些地方人的聲音天賦似乎更好,每年報考男高音的學生也相對多一些。

 

但不能說中國盛產男高音,而是學什麽聲部的人都有。有名望者隨便說一句話,會影響到很多人,我希望在這一點上不要產生誤導。

 

男低音這個聲部比較特殊。一般,聲樂界最多的是女高音、男中音,這是天然聲帶,接下來是男高音,男低音和女低音都相對少,女低音比男低音還少。

 

一般而言,我們所謂的“男低音”,是指偏低的男中音,真正的男低音極少。

 

什麽意思呢?就是同樣一個音區,男低音發出來的音色和音量,和其他中低聲部的人發出來的聲音,會不一樣。這種聲音真的很少。

 

舉個例子,用中提琴來拉大提琴的音域,有些地方可以拉到,但出來的音色還是和大提琴不一樣。大提琴拉出來的某些音域,也可以和低音提琴一樣,但厚實度還是不一樣。

 

大提琴、低音提琴可以人為地造出來,但人的聲部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俄羅斯、德國出了不少男低音,這和他們的飲食習慣、地理環境有關係。相對來說,偏北偏冷的地方,低聲部的人才更多一點。

 

怎麽判斷一個人適合唱什麽聲部?

 

在專業人耳朵裏,他一張嘴,你就能聽出他的音色。就像小提琴一拉,即便隔了兩道幕布,你也知道它是小提琴。這都是靠音色來判斷,低音更厚實,更深沉,高音更明亮,更尖銳。

 

男高音比較容易出名,比較容易引起觀眾注意,很多人都想往這個聲部去發展,但你的聲帶決定了你的聲部,不是你想唱就能勝任。就像你不能把中提琴當小提琴拉,一個道理。

 

聲帶到底長什麽樣?

 

舉個例子,打開鋼琴琴蓋,你會發現,越往低音區走,鋼琴的琴弦越粗越長,越往高音區走,琴弦就越細越短。

 

聲帶也是如此,高音的聲帶較薄較短,低音的聲帶更厚更長。長短粗細不一,造成了音色的不同。

 

什麽聲帶唱什麽聲部,是不能硬掰的,就像你身高1米75,不能靠鞋墊硬增到1米80。這都要看你的先天情況,再用科學的方法來挖掘,進行係統性的規範性的技術訓練。

 

有人問,西方歌劇裏的男女主角大多由男女高音擔當,會影響中國學生的求學願望嗎?

 

這就好比一個樂隊,大家會一窩蜂去拉小提琴,不拉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了嗎?樂隊需要的是整體性,就像人有五髒六腑,每個髒器都有它的功能,缺一不可。

 

一部歌劇如果隻有男高音,沒有男中音、男低音,能唱得下去嗎?你要色香味俱全嘛。

 

隻能說,具有低音聲部這個聲帶條件的人,相對高音、中音聲部的人少一些,但不能說沒有。

 

結語:不要把男低音當大熊貓看

 

王英傑是“首屆吉利國際歌劇聲樂大賽”的策劃人之一,在向澎湃新聞介紹比賽情況時,他坦言,男低音參賽人數少,和比賽尚舉辦首屆有關,也和他們的宣傳力度有關。

 

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則希望國人對中國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孰多孰少的判斷,不要停留於“印象流”的判斷,“男低音少,隻是這次比賽而已,不是真的少。”

 

“中國人的嗓音尤其優秀。由於民族聲樂沒有中低聲部,所以讓人感覺男高音特別多。很長時間裏,高亢嘹亮是歌唱審美的主導思想,這也鼓勵了很多高聲部的學習。”他說。

 

最後,沈洋用天津人特有的幽默呼籲,不要把男低音當“大熊貓”看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