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reen寫了一篇《簡單就好》的好文。從油鹽醬醋日常生活到音樂和詩歌再到人際關係,用簡單的例子簡單地說明:“ 簡單就好,不限事,物,情,文,理”。
簡單就好。大道至簡,君子之交淡如水,說的就是要“簡單”。老子的“大智若愚”,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其實也是說簡單就好,別那麽複雜,別製造出那麽多“巧”。連英文也有類似的說法: less is more
知易行難。知道“簡單就好”,要做到卻很難。為什麽?
首先我想到,可能這是人性使然。人總是喜歡追求“更新,更高,更好,更多”,追求“完美”。而“簡單”往往容易和“低檔次”畫等號。簡簡單單一件事一個道理,非要搞得非常複雜難懂才顯得高深,專業。簡單也往往意味著平凡,單調。而人是極怕單調和寂寞的,要轟轟烈烈才痛快,要豐富多彩才叫美。我們不會滿足一個“簡單的東西”,即使不說再創新,至少也會努力給這個單調的東西“錦上添花”。至於結果是“錦上添花”還是“畫蛇添足”就顧不得那麽多了。
簡單和簡單還不一樣。有的簡單是徹頭徹尾的簡單。有的簡單是經過了由簡到繁,再由繁回到簡。經曆過生活坎坷的洗禮和反複提煉而得到的簡單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簡單,也是最難得到的簡單。
我們現在高談闊論向往簡單,追求簡單,是因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太複雜。而我們一旦懂得了放棄,讓工作和生活簡單化,說不定我們的工作會更上一層樓,我們的生活會更有情趣。
要人們去追求一樣東西容易,要人們放棄一樣東西難;要人們變簡單為複雜容易,化繁為簡難。因為走簡單路線不符合人性。
大道至簡,談何容易。
附Wingreen的《簡單就好》: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812/201810/2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