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喜歡上學,更不喜歡做作業。寒暑假布置的作業,誰每天去寫“日記”,去寫大字練毛筆?都是等到快開學了才匆匆趕出來。不趕不行啊,沒有作業開學無法報名上學。
所以說自覺上學學習,門兒都沒有。
但有一個例外,我特別喜歡看連環畫,小人書,喜歡讀“字書”,看小說。上學的路上,街邊路口,都擺的有小人書攤,根據書的厚薄新舊不同,1分錢,2分錢看一本。什麽小人書都有,我也什麽都看。小學語文課本裏讀了什麽不記得了,但連環畫《一隻駁殼槍》,《小兵張嘎》,《南征北戰》,《劉胡蘭》,《邱少雲》,《三塊銀元》等名字現在還是“信手拈來”。記得最喜歡看的還是古書:《三國演義》全套連環畫愛不釋手。書攤裏找,同學那裏借,找東西換,《桃園結義》,《戰官渡》,《赤壁大戰》,《長阪坡》。。。想方設法也要找到。喜歡得甚至用一張透明白紙鋪在連環畫上描連環畫的圖,或者自己學著做畫裏麵的張飛,關羽,呂布。
除了街頭的連環畫書攤,我們小城還有一家租書店,出租字書,長篇小說。交一點押金,書借回家,看完歸還,看幾天交幾天的錢。我把書租回家,不知是小說太“引人入勝”,還是想早點看完還書,省2分錢的租書費,我經常一本小說今天借來,一天啃完,第二天就還,諸如《紅石口》這類破案小說更是如此。第二天還書時租書店的人時常會問:“你看沒有看?,剛借就還。”
我大姐比我大9歲。我上初中時她早已參軍多年,在成都。她訂了一本《解放軍文藝》雜誌,看完後寄回家裏給我看,成了我最喜歡的文學雜誌,也是我當時知道的唯一一本藝術雜誌。沒辦法,身處四川邊遠山區小縣城,太閉塞。《解放軍文藝》裏詩歌,散文,短篇小說,相聲,快板書,什麽都有。我最喜歡看的是相聲和快板書。收到雜誌,首先翻看裏麵的相聲和快板書,但早早晚晚,我會讀遍雜誌裏的每一篇文章。我不是“書香世家”,我爸爸媽媽都沒上過學,家裏沒有一本藏書,一本《解放軍文藝》就能讓我如獲至寶。記得我媽給外地的舅舅寫信,都是由我“代寫書信”。她說,我寫。
考上大學,進了北京,開始自己買書,藏書。尤其畢業後工作的第一年,我們辦公室主任是個書迷,經常帶著我去北京琉璃廠買書。那裏有很多古書,名著,都是降價處理,我們是一包一包地買。一是愛書。二是工作了,也有錢買書。後來出國,先是由單位幫我保管,後來確定我不會再回去了,就把圖書全部捐給了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