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璞集

以介紹和研究俄國文學為主,也兼顧中國文學和文化問題
正文

用民主與科學築成我們心的長城 ——略論中國人思想現代化與中國文學

(2016-09-09 15:34:05) 下一個

現在我們認定,隻有依靠這兩位先生(即民主與科學——引者)才能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學術上和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

                                                                                          

 

 

              用民主與科學築成我們心的長城  

           ——略論中國人思想現代化與中國文學

                                        陳殿興

 

                             (一)

 

我認為,中華民族要發展,要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四個現代化以外,還應有個思想現代化。沒有整個民族的思想現代化,中華民族的發展很難得到可靠的保證。

這裏開宗明義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什麽是思想現代化?

我所說的思想現代化,顧名思義,就是思想要與時俱進,跟上當代世界的潮流,具體說,就是用具有普世價值的民主與科學思想清除封建思想。

其次,為什麽需要思想現代化?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思想是經過長期曆史發展形成的。無可否認,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文化給我們這個民族留下了值得我們自豪的豐富的精神財富。但同樣無可否認的是,在這些精神財富裏也包含著許多過時的阻礙我們中華民族前進的思想。正是這些封建思想阻礙了我們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屢遭列強欺淩,於是許多先哲就開始尋求救國之道。經過一百多年的探索,人們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必須吸收具有普世價值的民主與科學的思想來清除封建思想使我們的國家走上繁榮富強的道路。曆史已一再證明,雖然經過先驅者長期的倡導,中國人腦海裏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並沒有被徹底清除,民主與科學的思想也還沒有完全變成我們的血肉。我們還必須繼續努力去實踐先哲們得出的結論。這就是本文的基本意思。

 

                                                                              (二)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經過先驅者們這麽多年的努力,我們的思想還沒有現代化嗎?封建思想還沒有清除幹淨?民主與科學的思想還沒有深入人心?

不久前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全國人民,尤其是人民解放軍表現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氣概,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全力抗災,令全世界敬佩不已。難道人們表現出來的思想還不夠偉大,不夠現代化嗎?這種情況難道還不能說明我們已經用不著反對封建思想嗎?

曆史的經驗提醒我們問題並不那麽簡單。

先看看曆史經驗。

從五四運動開始在全國範圍開展反封建文化的鬥爭以來,我國經曆了北伐、第一次國內戰爭,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內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等,在這些波瀾壯闊的社會活動中,全國上下無不表現出驚天動地的英雄氣概。但這並未影響人們在文革中的封建狂熱。

另外,再從傑出的個人來說,毛澤東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新民主主義論》裏就係統地提出反對封建思想的主張而且在文革裏也提出反對封資修的號召,可是這也並沒有能防止他的執政風格尤其是他所發動的文革帶上濃厚的封建色彩。

再看看現實情況。

原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黎澍先生1977年在《曆史研究》上就發表了《評“四人幫”的封建專製主義》,1979年在該雜誌上接著發表了《消滅封建殘餘影響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中國社會科學三十年》,以及在後來1986年同光明日報記者的談話裏都一再指出封建思想是文革的思想根源,呼籲要反對封建主義思想,直到1988年年末,《工人日報》在他逝世後發表的他的臨終遺言還說中國應當繼續反對封建主義。當時真是振聾發聵! 後來我看到,不止是黎澍先生,許多曆史學家和哲學家也都認識到文革慘劇的根源是封建思想。

連鄧小平也認識到了封建思想對我們國家的危害。早在1980年8月18日,他就在《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現在應明確提出在思想政治方麵繼續肅清封建思想殘餘影響的任務,並在製度上做一係列切實的改革,否則國家和人民還要遭受損失。”

不過據學者們的觀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清算封建思想的有力舉措。相反,我們在現實生活裏處處可以看到封建思想表現仍然很強烈,講排場、官本位、論資排輩、宗法觀念、重男輕女、個人迷信(或稱之為“現代迷信”)等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另外,還有人堂而皇之地鼓吹“四書”進中小學課堂。

可見幾千年沉澱在人們思想裏的封建基因是根深蒂固的。

封建思想並不像想象的那麽容易反掉。你清除了一種形態,它還會以另一種形態出現,就像希臘神話裏的多頭怪蛇許德拉一樣,你砍掉它一個頭,它會長出兩個來,除非遇到赫拉克勒斯,它是不會被消滅的。然而現在還看不到我們的赫拉克勒斯在哪兒。

 

                                                                             (三)

 

封建思想不清除有什麽危害嗎?

有,而且還很大。文革就是一個人們記憶猶新的慘痛的例子。我們不妨再進一步舉幾個例子。

中國古代在一些皇帝的統治下曾幾度成為世界強國,但在另一些皇帝的統治下卻也曾多次淪為任人宰割的弱國,遭受侵略和掠奪。封建思想使中國人一直依靠“明君”:遇到“明君”,日子就好過些;遇到“昏君”,景況就會一落千丈。把希望寄托在個別人身上是靠不住的。“人亡政息”,這是中國曆史一再證明了的!

中國古代科學發明有過輝煌的成就,遠遠領先於世界。但是到了近代卻落後了。究其根源,仍然是封建思想:歐洲當時拋棄封建思想前進了,而我們卻仍然固守著封建思想不放。

建國以後我們走了不少彎路,造成了難以彌補、令人痛心的損失;有許多彎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許多問題,當時黨內黨外都有人看出來了,但是都無能為力。如人口問題,當時馬寅初就指出來了,但是因為人們都自願或被迫地迷信偉大領袖的“英明”,不允許進行民主討論和科學論證,結果就造成了幾十年都改正不過來的錯誤。究其原因,能說不是人們頭腦裏的封建思想作祟嗎?

當然,我們國家因為出了鄧小平,而且其後繼者也都深孚眾望,率領全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們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國勢蒸蒸日上,現在情況空前地好。但是有什麽辦法保證中國千秋萬代健康發展下去,走出“人亡政息”的怪圈呢?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稠謬,推動中國人的思想現代化,使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道理不言而喻。隻要看看世界各國的曆史和現狀就可以明白:那些民主與科學得到普及的國家莫不社會和諧,發展穩定,即使出現問題,也不難通過正常的法定途徑加以解決;而戰亂頻仍、人禍不斷的國家十之八九是民主與科學極端缺乏的地方,這種地方一旦局勢失控,陷於騷亂,也隻能靠暴力維持,直到下一次騷亂爆發;這樣周而複始,循環往複,難以走上正常穩定的發展道路。

 

                                                                     (四)

 

推行民主與科學思想,從一開始就有人抵製。這種抵製一直延續到到現在。

首先,恐怕多數掌權者是不高興的,因為推行民主就要限製他們專斷獨行的權力,提倡科學就要破除對他們的迷信。他們自然要抵製。曆史上也的確有過這樣的掌權者。但他們的理由,今天看來已不值一駁。因此,這裏不想多說。

有人因為主張發揚民族傳統文化而抵製民主與科學思想的推行。其實,推行民主與科學思想跟發揚民族傳統文化是沒有矛盾的。我國古代文化裏的精華,任何時候也不應拋棄,但是應該用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去加以鑒別,吸收其精華,剔除其糟粕。隻有這樣,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才能真正得到發展。

還可能有人因為擔心推行民主與科學思想會打亂現在的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而不讚成推行民主與科學思想。其實,提倡思想現代化,使民主和科學思想深入人心變成人們的社會意識或價值體係,這跟共產黨現行的的大政方針和馬列主義的指導原則都是並行不悖而且是相輔相成的:共產黨也在大力推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行政治體製改革,推行各個領域的民主化和決策科學化,也可以說,它是在實踐層次上推動民主和科學。因此,推動思想現代化,不僅不會打亂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反而會推動這種大好局麵更好地發展。大概可以這麽說:一個國家的穩定和諧程度是跟這個國家的民主與科學思想普及程度成正比的。

其次,我們知道,任何一種好的思想或主張,實行起來都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推行任何思想或主張都必須考慮傳統和國情,審時度勢,講求步驟,絕不能性急蠻幹。

在推動思想現代化方麵,人人都有責任。哲學家有責任,曆史學家有責任,文學家也有責任。但是,從文學作品來看,現代文學家好像並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責任,或者說並沒有很好地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在這裏我要籲請文學家注意這個問題。

從世界史來看,任何社會的重大變革,都要有文學做它的開路先鋒。歐洲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的時候,有文藝複興時期的一批文學家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做它的開路先鋒。美國廢奴運動,有朗費羅、惠特曼、惠蒂埃、斯托夫人等文學家為它鳴鑼開道,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起的作用尤其大,林肯總統稱她為“發動了一次戰爭的小婦人”。俄國廢除農奴製,也有一些文學作品起了推動作用。最有代表性的有果戈理的《死魂靈》和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

中國社會擺脫封建思想羈絆,有五四新文學運動充當了它的開路先鋒。

一百多年前,魯迅棄醫從文,立誌改造國人的“精神”、“改良社會”,可以說是推動中國思想現代化的先驅者。他的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以及投槍匕首式的針砭時弊的雜文等起了衝鋒陷陣的作用。他的一生就是推進中國思想現代化的一生。

  綜觀各國曆史,我們可以看到,文學在推動社會思想進步方麵曆來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五)

     

推動思想現代化的最有力的手段是文學形象。一個成功的典型形象,其說服力,勝過耳提麵命的千言萬語。

在這方麵,中外文學史上都有很多例子值得我們借鑒。

在中國文學裏,魯迅的《阿Q正傳》和《祥林嫂》以及巴金的《家》《春》《秋》都是很好的例子。大家都熟悉,用不著多說。

俄國文學裏,可以舉果戈理的《欽差大臣》和契訶夫的《一個官吏之死》作例子。

果戈理的《欽差大臣》描寫的是一個紈絝子弟休假,回鄉看他的父親,路上錢揮霍光了,困在一個小縣城裏。在這裏他被當成了彼得堡來的微服私訪的欽差大臣。他看到有機可乘,便以欽差大臣自居,騙取當地一群貪官汙吏的錢財。喜劇用笑聲譴責了貪官汙吏們的醜惡嘴臉和卑汙靈魂。赫爾岑說它是“最完備的俄國官吏病理解剖學教程”。

契訶夫《一個官吏之死》原文打印出來還不到一頁半,譯成中文也不過幾百字。講的是一個小官吏看劇引出的悲劇。他看劇時打了一個嚏噴,懷疑吐沫星子噴到了坐在前麵的一位高官頭上,便向那高官道歉。高官要看演出,沒有太理睬他。幕間休息時,他又湊上前去道歉,高官也沒太當回事。他回家以後,覺得那是高官生氣的表示,第二天便到高官家去道歉,高官有許多來訪者需要接待,拿不出很多時間來搭理他。高官接待完來訪者離開接待室時,他又追上去道歉。道過歉回到家裏以後,覺得高官像是怒氣未消,便決定第二天再去道歉。這次高官真的被他惹怒了,認為他是無理取鬧,把他趕了出來。 回家後,這個小官吏活生生地被嚇死了。全文沒有一句提到官僚製度,卻用生動的形象揭露了這個製度的可怕。

當然,推動思想現代化,不隻是揭露反麵現象,也可以從描寫正麵現象入手。

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隻寫了一些農奴的聰明能幹,卻推動了俄國的廢奴運動。高爾基的《母親》寫了一個母親在革命鬥爭中覺醒的故事,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了一個少年在革命鬥爭中成長的過程,都鼓舞了不止一代人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戰時期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正麵描寫了一對農村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經曆,卻起到了推動反對封建包辦、爭取婚姻自主的作用。

類似的例子有的是,不勝枚舉。

     

 

                                                                   (六)

 

那麽,文學推動思想現代化,其創作的切入點在哪兒呢?

首先是用科學與民主的思想去檢驗一切,分析一切,發現阻礙社會前進的思想障礙——任何社會要前進,都會遇到一些思想障礙。一個好的作家都同時應該是一個思想家。他應該很敏銳地在一般人看不出問題的地方看出問題來。隻有這樣,他的作品才能獨樹一幟,引人注意,載入史冊,萬世流傳。我認為,這裏特別值得稱道的有兩個作家。一個是中國的魯迅,一個是俄國的契訶夫。魯迅不僅用小說也用雜文對生活裏的醜惡現象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和揭露。大家都熟悉,不必多說。這裏想說說契訶夫。他跟魯迅一樣,也是學醫的,受過科學洗禮,具有濃厚的民主思想。他在1889年4月9日給普列謝夫的信裏就寫道:“我的目的是一箭雙雕:既真實地描寫生活,也順便指出這生活是多麽偏離正常標準。”他對生活的觀察異常深刻,能在一般人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裏看出應當引起人們注意的嚴重問題。同時他的寫作技巧也是無比高超的。這樣,他就通過一些平淡無奇的情節把專製壓迫、固步自封、虛偽庸俗、猥瑣自私、社會不公等生活裏一些醜惡現象呈現在讀者麵前,發蒙啟蔽,震古爍今。像《套中人》《一個官吏之死》《變色龍》《醋栗》《帶狗的女人》《萬卡》《苦惱》《六號病房》等等,時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具有生動的現實意義。我覺得,我們現在非常需要像魯迅和契訶夫這樣的作家來清除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種種思想障礙。

用科學與民主的思想反思曆史也是一個重要切入點。中國近代從鴉片戰爭以來發生了那麽多可歌可泣的驚天動地的大事,曆史學家在進行深入的研究,哲學家也在進行睿智的反思。我們的作家應當跟上去,通過藝術思維發掘其偉大含義,汲取其曆史教訓,展示中國人的偉大心靈,推動中華民族思想的發展。可惜,真正稱得上反思曆史的文學作品並不多。我們隻知道張正隆的《雪白血紅》、郭建英的《戰爭的碎片》、白石馮以平的《從囚徒到省委書記》、龍鳳偉的《中國一九五七》、嚴歌苓的《第九個寡婦》等為數不多的幾部。如果跟俄國文學比較一下的話,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中國作家都還大有施展才華的空間。俄國1812年的抗法戰爭出現了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蘇聯時期的國內戰爭出現了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1941-1945年間的衛國戰爭,隻進行了4年,可他們的作家卻寫了將近60年,而且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個新視角,新高度,新深度。2005年是衛國戰爭勝利五十周年。我看到過一篇短篇小說《勝利者》(作者是卡恰洛夫)。它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審視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了,但是當時被蘇軍從自殺邊緣上挽救的一個德國少年幾十年後卻以慈善家的身份來訪問蘇聯,而當年挽救他的那個蘇軍軍官卻在晚年飽受著貧窮的折磨。作者沒有說什麽,但小說的標題卻讓我們思考:究竟誰是勝利者?

我相信,隻要我們的作家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用不了多久,一部一部的像《戰爭與和平》那樣的恢宏巨著會相繼出現在我們麵前。

 

                                                                        (七)

 

推動中國思想現代化,不僅是中國國內文學家的責任,也是全球海外華人文學家的責任。在這方麵,海外華人作家具有特殊的優越條件。這就是他們:

——眼界開闊。他們身居國外,通過跟其它民族比較,更容易看清中國人的優點和缺點,也更能看清中國人的曆史。

——沒有條條框框的限製。他們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願望寫。

海外華人作家是大有可為的。我覺得旅美華人女作家嚴歌苓的創作特別是她的《第九個寡婦》的成功可以證明我們的論斷是正確的。《第九個寡婦》寫的是一個童養媳冒著危險把被打成惡霸地主遭到槍斃未死的公公搶救出來掩藏了三十來年的故事,小說通過主人公王葡萄的感受和見聞折射了中國從解放到改革開放的整個曆程。我覺得這部小說對啟發讀者重新審視這段曆史是頗有幫助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可以推動人們思想現代化的。

曆史上有許多作家的許多重要作品是在國外寫的。 大家都熟悉的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從25歲就僑居國外,他的許多重要作品就都是在國外寫的,包括上麵提到的他的成名作《獵人筆記》。談到《獵人筆記》時他甚至說過:“我隻知道,如果留在俄國,我一定寫不出《獵人筆記》。”

當然,在國外寫作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如對國內生活的不夠熟悉等。但是在交通便利的信息化時代,這些困難解決起來,可能不那麽困難。

 

                                                                      (八)

 

這裏還應提到翻譯。中國人之所以能意識到必須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得力於翻譯的地方實在很多。中國老一代作家都很重視翻譯作品推動思想現代化的作用。

魯迅從一開始文學活動就想利用翻譯小說的力量來“改良社會”,而且一直把翻譯作為自己文學活動的一部分。他不僅自己翻譯,還推薦別人的翻譯,他把翻譯家比喻為為人類竊火的普羅米修斯。當有人貶低翻譯時,他還挺身而出,為翻譯辯護。巴金也把翻譯當做跟封建、專製、壓迫、迷信戰鬥的武器。

曆史已經多次表明, 好的翻譯作品不僅可以供作家借鑒,而且也可以直接鼓舞讀者去參加變革行動。

我想,翻譯家在方麵是大有可為的。他們應當選譯一些可以幫助中國人完成這一艱巨曆史使命的作品來推動中國人的思想現代化。

                                                                         

                                                                        (九)

 

總之,我認為

——推動中國人的思想現代化是中國文學應該走的一條康莊大道。魯迅等許多老一代中國作家走的就是這一條路;

——推動中國人的思想現代化是中國文化界目前當務之急,曆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都應為之努力奮鬥;

——推動中國人的思想現代化實際上就是吸收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文化精華創造一種與時俱進的科學的民主的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隻有這種文化,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昂首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隻有創造出這樣一種文化來,我們才能無愧於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的我們偉大的祖先。

當然,推動中國人的思想現代化,隻靠專家學者的努力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有遠見卓識的出版家鼎力相助。當然更需要黨政各部門的倡導和支持。

我希望,有識之士共同努力

用民主與科學築成我們心的長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