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舟的隨筆

如果人生是來到世間的一次旅行, 那麽人生中的旅行又何嚐不是跨越時空的一次短暫的人生錯位。路上的一些事...
正文

有關少兒寫作的兩三事

(2017-10-26 06:27:48) 下一個

 

在上周日和孩子去旅行的歐洲十三國講座中, 大家覺著我的孩子每日寫旅行筆記的習慣很不錯, 隻是覺著自己的孩子好像很難實施。一則, 旅行本身就很忙碌,哪有力氣再去寫筆記; 二則,平日讓孩子寫文章已經有阻力, 旅行中加上這個額外任務, 更是難上加難 。

大家說的都有道理:其實,寫作是個需要長時期積累的事情。 你們看到的別人家孩子的成果, 更是水到渠成, 而非臨時的強化。 也就是說, 如果沒有平日的積累和適時的引導,臨時的強製要求隻會索然無味,適得其反。

我大女兒開始課外寫文章更是機緣偶合。七八歲的時候,她經常做噩夢。為了讓她克服恐懼,我們鼓勵她把自己的噩夢寫出來,也好讓我們知道她的夢境到底有多可怕。老實說,小朋友的噩夢真是生動極了,又是獅吼又是怪獸騰空,相當的有畫麵感。 我真心實意地讚歎了她的想象力和生動的描述,並希望她的夢境能有續集。小人兒頗受鼓舞,天天寫一小段兒, 就這樣過了幾天,竟開始發愁晚上再也沒有夢了。我們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初衷會進行地如此順利, 而且還激發起小朋友寫作的熱情來。 我趁機建議她既然沒有夢境好寫了,不如寫寫自己喜愛的小玩具。隨著她對玩具逐漸失去興趣,我又建議她自選題目,寫寫身邊的趣事。 慢慢地,每周一文的習慣便養成了。

雖然習慣養成了,但如果沒有父母相應的互動與指引, 時間長了,應付差事也是有可能的。在我周日的講座後, 一個媽媽就說她的女兒總抱怨為什麽媽媽從來沒有誇獎她。 聽到這個媽媽的困惑,我立刻就笑了:你是不是每次隻對孩子說“做的不錯”, 卻很少說出具體的表揚根據?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從來不稀罕”good job”這樣的誇獎, 因為在這個以鼓勵為主的教育體係下, 這個詞早已被用爛了。反倒是具體的實據,要有力得多。 比如你可以讓孩子知道,你喜歡她哪一段落的描述, 又是哪一個詞用得生動貼切。這樣的表揚才是真誠的飽含信息的。當然一味的表揚也是不實際的,對於需要改進的地方,你不妨告訴孩子, 如果是你,你又會如何寫這段話。 如果自己沒有更好的想法, 你可以引用孩子熟讀的書, 讓她借鑒別人是如何描述類似場景的。這,也應了那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

另外, 很多朋友覺著英文並非自己的母語, 又如何品評孩子的英文寫作。 對此, 我並不讚同。 語言其實隻是皮毛, 思想和表達方式才是文章的靈魂, 而這是沒有國界的。 也就是說, 我們雖然在詞匯選擇和句式運用上有先天不足, 但品評一個作品的好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當然,又有朋友說:你自身的寫作本身還不錯,在這方麵肯定可以給孩子一些幫助, 而且保不準, 孩子自個兒繼承了好基因, 生就無師自通了。 對於這個神評論, 我不禁想起中學時, 語文老師當堂嘲諷我的作文是“無病呻吟”的糗事來。 和那時候想比, 我隻是人生多了一些閱曆而已。 至於孩子呢, 更說不上什麽基因優勢了。

記得老大在開始學習敘事文時,整篇文章就是一個流水賬, 直看得我血往腦門上竄。 我想每個父母大概都有過這個經曆吧。還記著那時候, 我強忍心頭怒火, 問女兒她現在正在癡迷的小說是否也是如此描述;如果她所讀的小說也是這樣流水賬,她是否還有興趣閱讀;而小說又是如何靠生動的細節和緊湊的內容來抓住她的心的, 等等,等等… 我的十萬個為什麽, 起初雖說讓孩子很是沮喪, 但她也是心服口服。 在她以後的寫作中, 我能看出她在強化重點和豐富用詞上的努力。 慢慢的,她敘事的文筆越來越有神,經常讓我自歎不如。

當然,有了寫小說的文筆, 並不表明議論文和說明文便順理成章,我逐漸開始建議她寫一些不一樣的文體。 幾年下來, 我發現小人兒的筆頭越寫越利,學校的總結性文章更是很快便能完成。 當朋友抱怨孩子作業半天寫不完時, 我則欣慰她依然可以有大片的時間玩音樂, 而不被功課纏身。 說到這, 你應該能夠理解為什麽她在旅行中還能有空寫筆記了吧。其實, 對於她來說, 旅行筆記隻是十幾分鍾的匯總而已。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養成常動筆的習慣, 要求她在旅途中寫作可能有些操之過急了。

說到底, 這是個滴水穿石的慢功夫。從現在做起,才是關鍵。當然, 關於寫作還有很多方麵, 今天就先寫到這兒。 如果大家有需求, 我們以後有機會再接著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