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舟的隨筆

如果人生是來到世間的一次旅行, 那麽人生中的旅行又何嚐不是跨越時空的一次短暫的人生錯位。路上的一些事...
正文

順其自然

(2017-03-06 19:29:23) 下一個

教育是個非常大的話題。 無論是這方麵科班出身的專家, 還是從自己育兒實戰裏演練出來的父母們, 說起教育, 都可以有講不完的理論和經驗之談。不過, 我是個被辯證主義洗了腦的人, 往往覺著很多的理論及個體的案例都有其偏頗一麵。事物, 都是有兩麵性的, 難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要麽,從古至今, 為人父母, 都是個技術活。 隨著技術水平的差異, 出來的產品也是天壤之別。 當然,說起為人父母的技術, 這個話題又大了許多。 常常聽到朋友抱怨, 同樣的教育, 兩個孩子怎麽就這麽不一樣呢,究其原因, 是原材料的差異太大了吧。 很多教育理念,便死在了原材料差異的死結上了。 而順其自然,因材施教的作業方式, 也常常是聽起來很鼓舞, 做起來很無奈。

就說這個“ 順其自然 ”吧, 和我們世代相傳的“玉不雕不成器” , 簡直是讓人抓狂的兩大至理名言。 你既不能批判“ 順其自然”的無厘頭, 也不能批判 “玉不雕不成器”的無理性。 但這確實是讓在美國生活的華人父母們傷透了腦筋的事。想著孩子整日被老美那套“順其自然”的招數忽悠著,看著娃數數都要扳指頭的萌樣, 一生都在衝鋒陷陣, 過關斬將的父母哪裏還淡定的住。於是, 各種提高班強化班在美國大地那也是尤如雨後春筍。如果沒給孩子沒開個小灶報個班啥的, 那簡直就是嚴重失職。 當然,我是已經嚴重失職了, 這不, 大半年前,就把我們家的從俄國數學退了。 不過,那班上,成天的往競賽方向搞, 還真讓我看不慣, 明擺著是要把俺家這樣對數學不感冒的娃往殘的整嗎。 不如買本書, 自學。 一則省了車馬勞頓, 二則省些銀兩,三則還能培養培養自學能力, 倒也不錯。

當然這補習班多了去了, 也不止數學, 比如, 還有寫作。 就說這寫作吧, 好多家長覺著是孩子技巧不夠。 其實, 文章是寫作人思想的表達。 如果思想跟不上, 再多的技巧又有何用。說到底, 還不如鼓勵孩子多讀些增長人文知識的書, 有空兒, 再跟孩子討論討論國家大事, 生活瑣事, 和身邊樂事。 若再能帶孩子一起出去旅行遊曆, 就更佳了。 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光這閱曆和見識就夠孩子受益終生, 筆下生輝的了。

糟了, 我現在不僅自己失職, 好像還在慫恿他人失職了。 罷了罷了, 學習就說到這了。 反正, 咱華人的孩子, 早已榮獲“學習好, 腦子好使”的標簽了。學習,對咱, 那都不是事兒。 不過, 讓人堵心的是,老美雖在學業上“順其自然”, 但在體育上那可真玩命, 絕對是“ 玉不雕不成器”的認真執著,並美其名曰 :體育精神。 即便是腦子撞成糠, 那也是在所不惜的。 這下可苦了咱華人孩子了。這不僅要學業上, 而且要, 體育上, 成器。更可氣的是,這老美的好大學還真看不上隻讀書的“好學生”們。於是娃們從小參加體育,老爸老媽們更是掏銀子掏時間地給娃提供最好的支持。 誰叫咱堅信:要麽不參加, 要參加就得往出成績的方向去。 不過, 我又要檢討了,因為打心眼裏覺著:體育嘛,重在參與。 孩子在比賽中, 玩得開心, 拿得起, 放得下, 就行了…。 不過,我的胸無大誌, 硬是被一位虎媽鄙視了很久。那眼神, 好有殺傷力。 幸好, 我內心還算強大, 尚未留下內傷。

當然, 玩不了體育的孩子, 也不是無路可投。比如搞搞高雅音樂,也不錯。不但能陶冶情操, 搞得好還可以給上大學加上些分量。 不過, 要玩到能給上大學加分, 又談何容易。 據被我仰視許久的鋼琴神童他媽說:光滿場的華裔麵孔就讓人泄氣了, 那兒,誰不“拚”呀。

不過, 我家的的那個真是老幸福了。跟著以“孩子想學啥, 俺就教啥”為最高精神的老美學鋼琴,幾年下來, 熱愛上了現代音樂。 天天自彈自唱地, 美得緊。什麽比賽呀, 考級呀, 那都是啥星球的事啊。 這不, 前兩天, 跟我看《愛樂之城》後, 便學彈起片中的鋼琴曲《遲到的約會》了, 聽得我心潮澎湃的。娃說:夏天出去旅行的時候帶上尤克裏裏, 這樣, 我在路上也可以彈。我的神, 現在我滿腦子都是娃彈著尤克裏裏旅行的畫麵, 美死了。

現在,我葉子舟上的遊記, 有故事有視頻, 夏天後, 應該又有音樂了!

今天, 娃又說, 要和小朋友組個樂隊玩。 糟了,這下玩大了, 不過聽著挺酷的… 要麽先給娃騰地方, 再接著寫檢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