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民族盡出傻子。跟智商無關,跟教育有關。
翻開教科書,曆史:語焉不詳(包括胡扯);地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簡而言之——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哲學,卡爾·馬克思唯一的真理,(已破格提升為宇宙真理);數理化,這個可以稱道,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學以致用,數理化在這個國最大的成就是防火牆。很無奈,我們被無情地隔在世界文明的牆外。
這堵高牆。我們距離文明隻隔著一道牆。
革命。這個詞出自易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始於商末西周初期。
把revolution翻譯成“革命”的是福澤諭吉。
清末,不得不向西方學習的時候,中國人直接從日語套用。中土專製王朝沿襲的過程中,明清的漢語語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革命”一詞之於日本人和中國人,是兩個渭涇分明的不同語態。在日本人看來傾向於意識的更新;在中國人看來那就是不退位就造反。關於思想意識,帶有智慧含量的認知,幾乎是空白。
中國人很容易嫉恨。尤其是對日本人。可恨的是日本人用的是我中華民族發明的漢字!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中國人保守的性格注定了語境的狹隘,似乎應該這麽翻譯:一日為師,終身為奴。
說白了,嫉妒日本人,那裏曾是你們祖先的殖民地。即便是嫉妒也不能太盲目,對吧?如此說來,嫉妒得先從福澤諭吉開始。
福澤諭吉(福>g諭吉1835-1901),日文假名讀音:ふくざわゆきち。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傑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
美國黑人的摩西是亞伯拉罕·林肯。日本人的摩西一是福澤諭吉,一是麥克阿瑟。
“我日本國土雖位居亞細亞的東邊,但其國民的精神已脫去亞細亞的痼陋而移向西洋文明。然而不幸的是近鄰有兩個國家,一個叫支那,一個叫朝鮮。這兩國的人民為亞細亞流的政教風俗所培育,與我日本雖無大異,但或許是因為人種的由來有所不同,處於同樣的政教風俗中,其遺傳教育之旨卻有不同。日支韓三國相對而言,支韓更為相似,此兩國的共同之處就是不知國家改進之道,在交通便利的現世中對文明事物也並非沒有見聞,但卻視而不見,不為心動,戀戀於古風舊習,與千百年前的古代無異。……如今支那朝鮮對我日本沒有絲毫的助益,而且在西洋文明人看來,三國地理相接,有時甚至將三國同樣看待,以評價支韓的標準來評價日本也並非不可能。例如支那朝鮮的政府仍在實行古老的專製,西洋人就認為日本也是一個無法律的國家;支那朝鮮的士人惑溺很深不知科學為何物,西洋的學者就認為日本也是一個信奉陰陽五行的國家;支那人卑躬屈膝寡廉鮮恥,日本人的俠義就可能為之遮蔽;朝鮮人行刑場麵殘酷,日本人也被懷疑為無情等等,這些事例不勝枚舉……間接地會成為我外交上的障礙,是我日本國一大不幸。故今日我國之上策,與其坐等鄰國開明而共興亞洲,毋寧不與他們為伍,而與西洋文明共進退;與支那朝鮮接觸時,也不必因為他們是鄰國就特別客氣,而以西洋人的方式處理即可。與惡人交友就難免惡名,我們要從內心裏謝絕亞細亞東方的惡友。”(《福澤諭吉全集》岩波書店1961年版第10卷第238~240頁)
那時那地的大清也在搞“洋務”,然而福澤諭吉卻看得更加透徹。
“支那人和日本同屬東洋國家,但其心情風俗不同,這是世界上眾所周知的事實。要說最顯著的不同,就是支那開國已經百餘年,日本開國隻有三十年,盡管有前後七十年的差別,但由於支那的遲鈍,對文明為何物一無所知。據說近年來采納了西洋的一些東西,但卻止於器的層麵,沒有人關心文明的主義如何。不究其主義而單采用其器,認識隻限於表麵,就沒有進步的希望。而我日本人一旦開國,人心為之一新,脫掉數百年的舊套,而追求新文明。從無形之心,采有形之事物,三十年雖日月尚淺,倘若如此進步下去,〔與支那相比〕可以說定形成冰炭之差。日支兩國之所以呈現這樣顯著的差異,有立國根源的不同、數千百年的教育的不同等,原因不一而足。但從學習西洋文明一個從內心革新變化,一個止於外形,以我鄙見,可以說原因在於進入兩個國家時的途徑不同。有什麽不同呢?在日本,文明由國民的上層進入;在支那,文明由國民的下層進入。支那國民與西洋人接觸已有百年,其交接的方式隻有商業貿易,外來者為利而來,內應者為利而應。交往的動機,除了利以外一無所有。……在支那群民中,雖然也有通曉外語的人,但隻限於日常生活用語,而不能成為知識傳達的媒介,其證據就是百年來能說洋話的人不少,但在進口品中,西洋書籍卻很少,特別是有關事物的真理原則的科學書籍幾乎沒有。因為從事商業貿易的支那人不讀這類的書。”(《福澤諭吉全集》第10卷第49~50頁)
比起西岸的“洋務”,日本人清醒而且理智。
福澤諭吉畢生從事著述和教育活動,因為他清楚,若是擺脫了愚昧,那麽一條現代化的坦途將向日本徐徐展開。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時期教育的偉大功臣”。這些頭銜沒有改變福澤諭吉的平民人生。福澤諭吉終生在野不仕,但他的確是一個非同凡響的人物,他一直以民間學者文化人的身份開辦學校、編輯報紙、著書立說,其實際影響要遠遠大於任何一個政治家和同時代所有的日本人。
真正的愛國者是美麗家園的建造者。福澤諭吉遭遇到曆史上罕見的變革時期,本乎一己的忠貞與愛國的熱忱,挺身而出,肩負起時代的使命,企望完成“書生報國舍我其誰”的宿誌。可是,他更傾向於做國民的一分子,和大眾同生活,在大眾中活動,對世上庸俗的榮華富貴卻不屑一顧。維新政府為要借重他超倫的才識,曾再三請他出任政府的職位,但他澹泊名利,置若無聞,從不改變以一個平民終其一生的初衷。此外,為了表彰他畢生的豐功偉業,常有頒贈給他學位、勳章或爵位的倡議,但他總設法婉辭,始終沒有接受過。明治三十三年,日本政府特旨嘉獎,並賞金幣五萬元。諭吉把這筆款項,悉數轉贈給慶應義塾充作基金。
真理的奴仆。徹底堅守獨立自由的精神。
群雁夜宿於江湖沙渚中的時候,動輒有千百隻聚集在一起。其中較大的安居中央,較小的在外圍司掌警戒的工作,防禦狐或人類前來捕獲它們。這些從事警備的,稱為“雁奴”。學者也是如此。獨有學者能夠瞻前顧後,留神今生,展望來世;察人之所未察,言人之所未言;擇善而固執,為真理,絕不肯折腰;不因時勢的演變,隨波逐流,與世浮沉。其所發的言論,有警世的餘韻縈回。
福澤諭吉始終以一隻雁奴自任,並以此為榮。他把自己比做一隻忠心耿耿的“雁奴”。他曾經倡導“學者雁奴論”,認為學者是雁奴。
學會正確地嫉妒吧,嫉妒也得嫉妒到點子上。連馬桶蓋也嫉妒有精神分裂的跡向。
先嫉妒為什麽日本人有福澤諭吉。當然到現在隻剩下了嫉妒,而且還妒火中燒。請愛國誌士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即便是把日本人當成永久敵人至少應該知道對手怎麽看你。福澤諭吉說中國人冥頑不化誓將愚昧進行到底,福澤諭吉哪裏說錯了?
對了,最近一群愛國青年去日本遊行了,示威了。結果還是留下了笑柄。全世界都明白怎麽回事,倒是英勇的示威者惆悵失落。或曰換取免費的旅遊得搭上醜陋人格的曝光。一地雞毛。
過去、現在、未來。
中國人的摩西是誰?在哪裏?我們找得好苦。
我們都是選民。
走夜路的人期望看到光束。一絲燭火即可刺破黑暗。
真理就是光。
這個世界,所有的未解之謎隻有聖經能夠回答。
Israel,以色列。意思是上帝的選民。
這個世界最富於智慧的民族,這個世界屢遭浩劫的民族。
天賦人權,認識到了真理,你就是選民。
【出埃及記】
摩西的母親為了挽救摩西的性命,將嬰孩摩西收藏起來,法老的女兒收養為兒子,摩西在埃及王宮中受教育。摩西長大後本想為以色列人謀福利,不料卻闖下大禍,結果要逃亡米甸曠野,在那裏住了四十年。有一天,神的時候到了,神便在火燒的荊棘中向摩西顯現,任命他回埃及去救他的同胞。在此摩西向神推辭,也承認自己對神所知有限,無力解救自己同胞的苦難,於是便向摩西自稱為“自有永有的神”(英文譯作“I AM WHO I AM”,即“耶和華”一名本身的含義)。
神讓摩西承認他是宇宙萬物之上的“自存者”,他統管人類的曆史,他更是摩西的祖宗所敬奉的神(三16:“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要施行拯救,救贖他自己的子民(三17至22)。
摩西便依照神的吩咐去見法老,展開了連場激烈的博弈,是耶和華與埃及術士之間的比賽(今天宣教學稱此為power encounter,即靈界力量的對抗)。耶和華要懲罰法老王的剛硬,更要借災禍證明隻有他是真神,好叫以色列人知道 神大能的作為(六7)。神於是連降下十個災禍,直到埃及人屈服,尤其最後一禍為殺長子之災;神命以色列人守逾越節,就是要以色列人把羊羔的血塗在門框上,好叫神的審判越過以色列人的家,不降在他們身上。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這節期,紀念神拯救的作為(十二14)。
法老終於敵不過神,答應釋放以色列人。但以色列人剛離開埃及不久,法老又轉意,並派兵追擊以色列人。神再一次施展大能,使以色列人越過紅海(紅海原文作“蘆葦海”,而非我們素稱的“紅海”,為今日的蘇伊士灣),埃及人追趕至海中央就被海水淹沒。摩西便作歌為紀念,以此歌頌 神的作為(十五章)。此後數章便記載以色列人三個月內的曠野旅程,十九章1節記載以色列人終於到達西乃的曠野,預備在此與神立約和敬拜神,這就是救贖的高峰。以色列人要認識這位真神耶和華,此後歸向神,做他的子民,過聖潔的生活。
神於是向摩西公布他的誡命,共十個短句,刻在兩塊石板上(二十章)。十誡的內容可概括分為兩大類:第一至四條戒命是強調人與神的關係,如拜獨一的真神,禁止敬拜任何偶像、不可妄稱神的名和受安息日等。第五至十條戒命是關於於人與人的關係:如孝順、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和不可貪戀別人所擁有的(包括妻子、房產)。十條戒命並不是詳細的律法規條,卻包括了整個宗教、道德和社會和平所必需的基礎,奠定神子民的信仰及法律根源。
其次便是約書(二十22至二十三33)。這是一部律法文集,其中簡明的強調社會和家中的道德生活,對人權予以保障,內容包括奴婢之道、凶殺的處理、待盜賊之例、對困苦者的愛護、諍訴的處理、守安息年和節期等。法律中顯明神的公義恩慈的特性。以色列是敬服神統治的國家,其中有高水準的道德和法律管治。
再下來是有關聖所的條例和各項禮儀的設立,以色列不單要守法,過道德生活,更要依照神的心意服侍 神,過敬拜的生活(二十四至三十一章)。聖所是依照神所指示的樣式建造的(二十五9),一切要依神的心意,如約櫃、置放陳設餅的桌子、燈台、幕幔、幕板、祭壇、大祭司所穿的聖衣、所佩戴之胸牌、祭司獻祭時當行的禮儀、祭司當得的分、作香壇、洗濯盆、聖膏油、聖香等。這一切都不厭其煩的詳加解說,表明舊約中敬拜禮儀的周密,一切要以最嚴謹的方式進行,敬拜神不可苟且,這是敬拜的真義。因為神是烈火,我們當用虔誠敬畏的心侍奉 神(來十二28至29),敬拜神“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四24)。
當摩西在山上領受神敬拜侍奉的條例,百姓卻在山下等的不耐煩,竟在山下造偶像,並且行淫(三十二1、6),故此三十二至三十四章是記載神子民的失敗和所受的刑罰,正好試驗出人天性背叛神和犯罪的心態,神是恩慈的,經過對犯罪之人的懲治和摩西苦苦的哀求,神終於與猶太人重訂盟約,饒恕他的子民,這正是神恩待我們的寫照,在我們的敬拜生活上,神有無限的忍耐恩慈,叫軟弱的人能悔改歸正,走在合神旨意的路上。
後是聖所和其中聖物的製造。三十五至四十章所記載的有很多與前章(二十四至三十一章)有相同之處,不同處是前章描述聖所的製造,本處為製作過程中的實際紀錄;本處比前章更有係統和詳盡的記敘。這似乎是古代慣用的方式,例如在烏加列發掘的文獻中也有同樣的現象,該文獻記載烏加列的神明指示君王(Keret)安排的軍事行動中,也有類似重複的描述。
摩西於是照著神的吩咐辦事(三十九1----“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這樣的話在本段中出現不下十次之多)。果然聖所依照神所指示的圖樣完成,並在“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帳篷就立起來”。(四十16)“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四十34)在此全工完竣,神在會幕中與以色列人說話。神的會幕在人間,使人可敬拜親近神。這是神心意的實現,叫人與神相合。人能敬拜和求問,神、人之間無阻隔,這就是目的。
第一誡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3節)
第二誡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麽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4-6節)
第三誡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7節)
第四誡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仆婢、牲畜,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8-11節)
第五誡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12節)
第六誡 不可殺人。(13節)
第七誡 不可奸淫。(14節)
第八誡 不可偷盜。(15節)
第九誡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16節)
第十誡 不可貪鄰居的房屋;也不可貪鄰居的妻子、仆婢、牛驢,和他一切所有的。(17節)
布道者。
譚嗣同(1865.3.10—1898.9.28),字複生,號壯飛。
“我自橫刀到向天笑”是譚嗣同在塵世最後的表述,衝天壯誌,義薄雲天。
殉道者在菜市口遭遇的卻是奴隸們投擲的石塊和爛菜葉。向皇權表忠心的時候,他們唯恐落後。
愚昧是義和團成長最肥沃的土壤。
看看1895年福澤諭吉的文字。
“幾千清兵無論如何都是無辜的人民,殺了他們是有點可憐,但他們不幸生在清國那樣的腐敗政府之下,對其悲慘命運也應有所覺悟。倘若支那人鑒於此次失敗,領悟到文明的力量多麽可畏,從而將四百餘州的腐雲敗霧蕩滌一空,而迎來文明日新的曙光,付出一些代價也值,而且應當向文明的引導者日本國三叩九拜,感謝其恩。我希望支那人早早覺悟,痛改前非。”(《福澤諭吉全集》第14卷第491~492頁)
時至今日。
【網摘一個日本人的博客】:“如果你覺得中國人奸詐且自私,請你原諒他們吧,那不是他們的本意。我們哪怕遇到再大的麻煩和困難,有國家作為依靠,而他們能依靠的隻有自己。所以請體諒他們。”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注:或作“脫離惡者”)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我們在天上的父:我想知道你在哪裏。阿門!
把政教合一發揮到極致高點的是日本。而把日本天皇拉下神壇的是麥克阿瑟。
二戰之後,一個嶄新的日本茁壯成長起來。中國人還是羨慕嫉妒恨。
第一誡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3節)
第二誡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麽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4-6節)
北京菜市口向譚嗣同投擲石塊的,如願以償地發展成義和團,行凶的欲望曾經一度得到支持。
自瀆也有快感。
義和團的成就頗受主子青睞,慈禧心花怒放,奴隸向往的不是自由,竟然是效忠。為表忠心竟然還戕伐同類、大開殺戒。夢寐以求的蠢貨不請自到。
民心,民氣。這出宮廷戲唱的是民眾的愚昧和冷血。唱得好將是關閉門戶的一道幌子,如此一來皇權可以更加肆無忌憚。
邪惡的本質一旦找到支點就是災難。
東方的宮廷劇目,西方人沒有入戲,西方人更加實際。
戰爭。庚子年八國聯軍沒能活捉慈禧,義和團總算有了精神保障。可惜,好景不長,很快踐行誓死效忠的時刻到了,下這道聖旨的是慈禧,請君入甕。有的已經完全超越了老戲骨的範疇,臨死還要顯得大義凜然。不過,大部分改旗易幟,由起初的扶清滅洋改為反清滅洋。
不得不說,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愚昧冷血的民眾的締造者是皇帝。
皇帝總想拿這張籌碼對抗現代文明。
皇帝總是夢想著讓自己成為世人的偶像。
皇帝“君臨天下”的夢想就是將奴役進行到底。
出埃及記三:以色列在西奈(19-40章)
A:賜給誡命(19-31章)
三個月後,以色列數以萬計之男女老幼來到西奈山麓。摩西代表百姓在山上與神立約,神要使他們作“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子民”(19:6),百姓也樂意接受(19:8)。摩西又從神手中領受作國民之標準:誡命(19章)、典章(20-24章)、律例(25-31章)。誡命既是神的【道德律】;典章既是神的【民事律】;律例既是神的【宗教律】,這三律便成為神的【律法】(太5:17-18)。這是神與他們“立國的憲章”(與太5-7章的“登山寶訓”遙遙相應)。神賜律法給他們的目的有四(單從出埃及記角度看):(1)指出神是聖潔的;(2)他們為聖潔之民;(3)他們要尊敬神;(4)也要彼此尊敬。
B:打碎誡命(32-33章)
當摩西在山上與神立約時,在山下的百姓因為小信而猜疑,因猜疑而犯罪,那在埃及時拜偶像的毒一發不可收拾。摩西下山看到這群叛逆的人民,怒摔手中兩塊法版,並“清理門戶”,結果三千人遭擊殺(32:15-19,27-28)。
C:重賜誡命(34-40章)
以後神命摩西複造法版,在上再記神的律法(34章),並命摩西建造帳幕(35-40),目的有三:(1)作他在他們中間臨時的居所,以外證顯出與他們的同在(40:34),堅定他們的信心,免他們再陷敬拜偶像;(2)顯出神與人相會交通之需要,心靈固然要緊,劃一的地點也需要;(3)預表將來在基督裏完全的救贖。
中國人的摩西,你在哪裏?我找得好苦。
和皇帝拉開距離,這是福澤諭吉最明智的偉大。
不要遇見權力的試探,人一旦遇到了試探,就會變成俘虜,權力的俘虜還是奴隸。
福澤諭吉的語境。
“汲取歐洲文明,必修先其難者而後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後改變政令,最後達到有形的物質------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
所以福澤諭吉畢生從事教育。因為福澤諭吉清楚指揮人行為的是大腦。
這就是“革命”一詞之於中文和日文兩種差距懸殊的語境。
中文傾向於行為,日文傾向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