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9)
2020 (70)
2021 (95)
2022 (122)
56年評的一級教授有多少?
對1956年一級教授的評定,南京師範大學徐彬作為碩士學位論文作了:“1956年一級教授評定之研究”。
雖然他有比較好的查找資料條件,卻對一級教授的有多少人還是引用了那個說法“全國一級教授共評了56個” (這個說法最早來自陳明遠編得那本《知識分子與人民幣時代》,那書中還有不少有關行政級別問題的錯誤的說法,被很多人和文章引用了,就以訛傳訛開了)。雖然徐同學查到了高教部發出的“一、二級教授工資排隊名單”(和衛生部、文化部發的醫學院、藝術院校的名單)加起來得出“可確定的一級教授人數有234人”,他最後能找到的隻有106人。
另外很多人根據徐彬查到的高教部發出的“一、二級教授工資排隊初步名單”以及衛生部下發的“醫學院校一、二級教授級別排隊名單”又有了“五十年代國務院在為大學教授評定級別時,隻評定了118名一級教授”,“全國隻有70名醫學教授”,“上海第一醫學院擁有16位一級教授,占全國70名醫科一級教授的23%。”“在全國評定高校工科一級教授61人、二級教授201人,其中僅交大就有一、二級教授8人、25人,分別占13.1%和12.4%。”等。這些數據都是來自這些名單,但他們沒認識到。這幾個名單是初步參考名單,有一些和實際評的結果變動。
前些時間論壇有網友問”高教6級是個啥級,高還是低?真的不懂。俺的同事爸爸是高校1級教授,是不是最高?”另網友也答複“ 50年代的一級是最高的,工資400左右,全國應該不超過100人。六級是高級裏麵最低的,工資120-140吧。”問題和答複對人數和工資數都不太了解。高教工資和一級教授名錄我以前有博文發過和討論過。上麵提到的一些數字都是不準確的,下麵是1959年北京各高校一級教授的統計(部分),
加上一些不在上麵的(如清華有12個一級,劃右派降級的就不統計在一級裏了。北師大有6個一級,醫學科學院有20多個一級沒統計),就北京一級就超過100人。上海醫衛界一級有45人,加上其他高校,上海一級有70人左右。按我收集到的一級名單有近500人,加上一級研究員,全國超過500人是確定的。
教授的工資見下圖,第一行1到11是工資區類,北京是六類區,一級345元,二級287.5元,...,六級149.5元。
有些年齡大沒有教學研究工作的(不算教學人員)可能就沒評級。
我以前發過的北大三級以上教授名錄以及“北大化學係教師56年評級情況及其它資料”博文中二級教授都列有邢先生,可能你沒看過這兩篇博文。
中南礦冶學院文革前有四個自由老教授,選礦係鍾伯謙、采礦係周道隆、地質係劉基磐、機電係王惟聲, 好像也沒級別。
解放初期的上海材料研究所所長蔣某某,二十年代留德的冶金工程師,解放前是資源委員會的鋼鐵材料處處長,1956年就沒有定工程師的級別。
拿280薪俸/月的本科教授,應該算一級(一共6級)
拿400薪俸/月的正教授(通常有官階),應該算一級(一共6級)
民國好像並沒有評過一級、二級、三級教授,但選聘過“部聘教授”。
我的父親民國的工程師,在共產中國就成了技術員,與他不計較有關。
按維基介紹:廣州醫學院指“中山醫科大學”,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前身為1953年中山大學和私立嶺南大學兩校醫科合並組建的華南醫學院;1956年9月更名為廣州醫學院;1957年3月,更名為中山醫學院;
56年9月衛生部發名單時,中山醫學院當時正好改名為“廣州醫學院”,隻是該校名隻用了6個月就改為中山醫學院了。
這個“初步排隊名單”不全,特別是二級教授少了不少。
高教部的“排隊名單”行政人員(校長、副校長)列入,如北大副校長湯用彤、翦伯讚也不在名單中。
這類資料各地檔案館都有的。
63年前有少數提過級,加過工資。如複旦的朱東潤61年從三級教授晉升到二級教授。
江蘇是4類工資區,但南京市特別,是4類工資加1%,從79年起改為5類區工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