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9)
2020 (70)
2021 (95)
2022 (122)
上海道路(馬路)的路名文化
上海市區的街道馬路路名一般都以全國各地的地理名作路名:如四川路、南京路、淮海路、衡山路、華山路、江蘇路等,全國各省級省市區、各有名的縣市以及各山川湖泊都被市區馬路的路名。在市區(除了下麵要提到的南市老城廂)很難見到叫“某某街”或“某某弄”的路名的。
上海道路的命名,一般是寬者為路,窄的為街,再窄的就稱弄了。大部分路上的有號碼的弄叫弄堂,沒有路牌標誌,在市區很難見到叫“街”的路, 虹口區的虹鎮老街是有名的一條。我在上海幾十年住過的兩個區(徐匯和虹口)周圍沒見到過叫“街”的路(除了聽說過的虹鎮老街)。但在上海的南市區老城廂(就是現在的豫園一帶),那裏的道路命名很顯上海老城區的風俗文化。老城廂道路密集,80年代初期統計有300多條,其中一半是長度在100米左右的小路。這些道路的命名主要取自河浜名、地理位置、商作等有關事物。以前舊城廂內外浜渠密布,橋墩縱橫,所以以水和橋得名的路名特別多; 以前那裏碼頭渡口林立(現在不少碼頭已不再存在了),以碼頭命名的路名也不少,如:鹽碼頭街、白渡路、新碼頭街、竹行碼頭街、王家碼頭路、董家渡路 等。
因生產活動(因作坊、手工場)而得名的:如引線弄、麵筋弄、花衣街、硝皮弄、糖坊弄、磨坊弄、炮廠後街、製造局路、豆市街、嘉魚路、國貨路等。一些小路的路名看上去很怪,但有著悠遠的來曆和蘊涵著一些人文故事。這些小路現在很多已在舊城改造中消失了,隻能在照片中看到了。
弄中弄:豬作弄93弄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