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毛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文藝界名人間的姻親關係(續) 過去由於社會環境,職業性質和個人的習性等因素,文藝電影界的一些名人曾有過多次婚姻,而這些婚姻對象一般也是圈內人物,所以產生了一些名人間的姻親關係,以致有人說在那些名人間“兜兜轉轉都是親戚(姻親)”。前文介紹了幾例由婚姻而變成“親戚”情況,本文繼續介紹幾人。這裏隻介紹有正式婚姻存在過的情況(同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一些文藝界、戲劇電影界名人間的姻親關係 由於過去的社會環境,職業性質和個人的習性的因素,文藝界、戲劇電影界的一些名人曾有過多次婚姻,而這些婚姻對象一般也是圈內人物,所以產生了一些名人間的姻親關係,以致有人說在那些名人間,“兜兜轉轉都是親戚(姻親)”。本文介紹幾例由婚姻而變成“親戚”情況。這裏隻介紹婚姻存在過的情況,誰和誰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55年文聯訪問孫伏園、俞平伯、葉恭綽、張恨水、溥雪齋紀要 全國文聯在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底派人看望了孫伏園、俞平伯、葉恭綽、張恨水、溥雪齋五位老先生,並送了每人二百元慰問金。下麵是對老先生們看望紀要。其中葉家對來訪者的反應有點不同尋常。
葉恭綽(1881年11月—1968年8月),書畫家、收藏家、政治活動家。清末任交通部承政廳長兼鐵路總局長。民國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這些老戲院後來是哪些影劇院? 前幾篇博文提到了不少上海老戲院,有些戲院的名字很多人都沒聽到過或不知道在哪裏,因為這些老戲院在五十年代後都改了名或者關門消失了。本文介紹一些老戲院在五十年代後改名的情況。在介紹上海老戲院的博文中已提到,老上海人習慣把劇場稱之為“大戲院”,這劇場無論唱戲的,演京劇的還是放電影的,都叫“戲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十年前流行的一些上海俗語各地方言都有一些俚語、俗語,有些俗語對不講該方言的人就不易理解其意思了。上海話裏也有很多俗語,不同時期流行的俗語還有變化,下麵是70年前(1940年代)《上海生活指南》摘錄的當時流行的俗語錄。大部分俗語後來仍流行,也有一些俗語後來不用消失了,如:小先生,小房子,上行裏去,土老兒,台基,皮浪頭,私門頭等。有些後來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王曉棠夫婦的成功人生和悲情人生王曉棠曾是大名鼎鼎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相對而言,他的丈夫言小朋的知名度就差了不少,雖然言小朋也可算電影明星,演過不少電影,由於都不是主角(主要演員名單上沒有他),大家對他就不太熟悉了。
言小朋出生於1925年,言家也是京劇名家。父親言菊朋早年與梅蘭芳、馬連良、餘叔岩齊名;姐姐言慧珠、哥哥言少朋五、六十年代也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25-02-20 08:08:03)

上海老戲院(三)
五十年代前的上海灘,人們習慣把劇場稱之為“大戲院”,這劇場無論唱戲的,演京劇的還是放電影的,都叫“戲院”,去劇院都說“去看戲”。所以老戲院也包括了老電影院。
前文介紹西藏中路從寧波路口到延安中路一段,在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有各種劇場、書場、影劇院十來家,中百公司對麵的新世界遊樂場內就有5、6家劇場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資料:1975年國務院副總理的分工排名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任命周恩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鄧小平、張春橋、李先念、陳錫聯、紀登奎、華國鋒、陳永貴、吳桂賢(女)、王震、餘秋裏、穀牧、孫健為國務院副總理。
這是官方公報的排名。在稍後周恩來總理給主席和中央的分工報告中,注明了鄧小平為代總理,主持會議及呈批文件;李先念、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5-02-12 09:08:17)

沙飛事件沙飛(1912年5月5日—1950年3月4日),八路軍的軍旅攝影師。現在大家看到的有關魯迅的照片.基本上都是沙飛拍攝的。抗戰時期有關八路軍和一些人物、事件的照片大多也是沙飛拍攝的,包括那張有名的聶榮臻將軍和日本小女孩照片。參見下麵所附照片。沙飛1948年5月任華北軍區《華北畫報社》主任(師級),在新的事業生涯開啟之際,因過去積勞成病而開始長期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5-02-10 07:53:39)

上海老戲院盤點(續)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上海就是戲曲、話劇、電影演出的熱地,各類影戲院,大大小小的劇場在上海的一些地區紛紛新建開張,其中尤以現在的黃浦區和虹口區為最。前文列出了一些老牌戲院,接下來介紹些老牌戲院的一些來龍去脈。先介紹西藏路上曾經有過的戲院劇場(影劇院)。 西藏中路,從鳳陽路口到延安中路,全長約千米。在四十年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