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文學城一年多以來,發現了城內不少“歪風邪氣”,其中一個就是莫名其妙的“文理之爭”。這個話題如果再順勢擴散成“理工女”對“文科女”的PK之類,那就更有好戲看了。這種思路其實是不與時俱進的,社會發展到今天,不論是用人還是教育,都應該去發掘那些左右逢源,觸類旁通的文理通吃型人才。
令人高興的是,在私企和政府,我們都看到了這種不拘文理降人材的好苗頭。比如美國三大信用評分公司之一Equifax的首席信息安全執行官員Susan Mauldin女士,占據這樣職位的一般都是信息網絡業內的技術大牛,而她是音樂作曲專業的碩士;再比如美國農業部首席科學家的職位,由於長期的文理分野的僵化思維,一直被具有漫長科研生涯的生物農業科學家把持。而川普總統不久前打破政治正確,提名自個競選功臣Sam Clovis出任這個職位,這個人本科是政治專業的,還在某州當過電台政論主持人。
遺憾的是,這些嚐試都失敗了。Equifax的信息安全在音樂碩士的領導下,一點也不安全,一億四千萬顧客的信用數據被黑客偷了;而從政治學電台主持人到美國首席農業科學家的身份轉變,也讓人民群眾很不適應。加之Sam Clovis的下屬,一個叫Papadopoulos的川普團隊外交專家,在川普通俄調查中認罪伏法,於是這位競選專家也不好意思再當農業科學家了,黯然退出(從政治學者,到外交專家,再通俄,再到首席農業科學家,看著有點眼暈,難道這位是文藝複興式的全才?)。
閑話扯太遠了,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長期以來,我們好像有一個錯覺,文科知識是認識社會指導三觀的,而理科的定理是認識和改造物質和技術的世界。所以有人說理科生可能可能缺乏人文關懷,遇事容易鑽牛犄角尖兒。其實要我說,理科如果學得融會貫通集合實際,也可以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我今天要講的這個腦洞,有一部分是從微信看來的。為什麽要冷飯重炒,就是趕現在名牌大學提前錄取發榜,在這個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節骨眼上,給部分傷心失望的家長寬寬心。
我不知道有多少當家長的,在輔導督促子女學習的時候,有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恨不能抽熊孩子一大嘴巴的衝動,我是有過的。真的是恨鐵不成鋼,因為他老爹當年也曾經是學霸一枚,甭管是班級的校級的區級市級的還是省級的,那也是輕鬆踩踏一幫小夥伴毫無壓力的,怎麽生出的兒子這麽笨?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難道遺傳定律到我家就失靈了?
這就引出本文的第一位牛人,英國的佛郎西斯.高頓爵士(Francis Galton), 這個人是達爾文的表親,早在1886年就發表了一篇雄文討論了老子兒子誰比誰更牛的問題,但是題目一看並不喜慶,叫《回歸平庸》(Regression towards mediocrity in hereditary stature)。在此文中高頓用人類身高做例子,他發現,個子特別高的夫婦,生的孩子身高也一般高於平均數,但是往往會矮於其父母。高頓推斷,自然界仿佛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把人類中特別出類拔萃者的後代,拉回到更加靠近平均數的水平。這固然讓望子成龍的父母失望,但是也讓整體種群保持一個穩定狀態。否則,聰明人越來越聰明,愚頑人越來越笨。最後兩極分化,世界上隻剩下天才和蠢材。蠢材和天才一比,哪有臉活著?天才整天被蠢材圍著,也活的沒意思,這人類就要毀滅了。所以,國內top2出來的父母,如果子女在美國上不了藤校,不是娃的錯,也不是父母不用心,更不用懷疑娃是不是親生的,人的命數拗不過自然的定律。
高頓的《回歸平庸》在統計學史上有劃時代的作用。直到今天,任何一個統計專業學生,在研究生院上的第一門課,都叫做《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隻是,高頓單單給出了自然的定理,但是藏在這個定理之後,那雙我們人類看不見的自然之手,究竟是什麽呢?這就不能不提到本文中的第二位偉人,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他早在高頓發表文章三年之前就去世了,但是他的理論卻完美地解釋了高頓發現的回歸現象。
我們麵前的這個世界,在一般人的凡胎肉眼看來,是連續漸變的。比如,一個高個兒和一個矮個結婚,他們後代的身高如何,我們的直覺是不高不矮;一個白人和黑人結婚,我們說他們後代的膚色是半黑不白。但是孟德爾卻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他革命性地提出生理特性的遺傳是不連續的,跳躍的。比如,孟德爾觀察到,一株高豌豆和一株矮豌豆雜交,後代都是高的,矮的特性仿佛被隱藏;後代之間又反複雜交,再下一代就非高即矮,沒有不高不矮的。控製個體高度的內因,並非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而仿佛是一個個小精靈,在個體與世代世代傳遞中忽隱忽現。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基因,他的功能和突變,在孟德爾那個生物化學技術基本為零的時代,被他精準地預測出來。
把這個道理運用到我們自己身上,假設我是個數學高手,也許有abcde五個不同的基因決定了我的天分。我老婆也是學霸,但她是化學達人,她的數學基因就沒那麽強大,我倆各出一半的基因染色體塑造了我兒子,同時也把我的數學基因給衝淡了。結果,一個數學高手和化學高手的結合,反而誕生了個數學和化學都“回歸平庸”的兒子。自然之定理如此,你不服也沒用。
最後說一句孟德爾,他超越時代的不連續基因假說,讓他完勝發現現象卻給不出解釋的高頓,讓我聯想到半個世紀之後的“量子跳躍”和現代催生了信息產業的01二進製革命,讓我不得不懷疑此人是穿越的。
後來發現的DNA是遺傳物質,再到堿基配對,雙螺旋,從基因到性狀,基因變異造成顯性隱性,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無不確認了孟德爾的預測。
孟德爾對遺傳學發展的實際貢獻,其實為零。因為他的論文在他死後半個世紀內被遺忘。後來人做出了和他一模一樣的結果,為查文獻,才在故紙堆中重新發現了孟德爾的工作。但是,曆代所有業內人士,都毫無爭議地把“遺傳學”之父的桂冠留給這個一生默默無聞的僧侶,純粹是為了表達我們對人類超越時代智慧的歎服。
聖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