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批中提到的曹雪芹就如同文中“空空道人”和“情僧”一樣都隻是化名,無論是《石頭記》的悼明諷清的主旨,還是四皇子作為崇禎兒子的敏感身份都是絕對不能見容於滿清統治者的。
簡單分析一下四皇子永王朱慈炤為何取筆名為“曹雪芹”。
一般認為,“朱”姓起源於“曹”姓,是周初曹挾的後代。成書於唐代的《元和姓纂》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姓氏專著,裏麵記載:“朱,顓頊之後。周封曹挾於邾,為楚所滅,子孫去邑以為氏。”據今人考證,顓頊帝的玄孫陸終有六個兒子,陸終的第五個兒子名安,被大禹賜姓曹。周武王時封安的後裔曹俠於邾國,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陬村)。他的後代有的以國名為姓,稱邾氏。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邾氏後人把邾字去掉右邊的“邑”旁,改姓朱氏。
“雪",通“血”。“芹”,通“親”。合起來就是“朱血親”,即皇朱後裔。
還可以再這樣解:
“雪",通“血”,也含報仇雪恨的意思。“芹”,也通“清”。合起來就是“朱血清”,乃是“反清複明”報仇雪恨之意。
其實爭論作者是什麽滿清包衣奴曹家的後代也罷,或是文壇的名儒大家吳梅村也罷,都是無法對應作者一開篇的自述的,也無法解釋《紅樓夢》中為何湘雲穿龍袍,修仙服丹而亡的賈敬為何敢用皇帝駕崩的專用詞“賓天”,賈府為何同北京紫禁城一樣布局一般大小,更不要提作者已經在第十六回中的自亮身份:“老明公號山子野者” -----"朱三(太)子爺”。
再好好琢磨琢磨書中作者的自白吧:
1,“作者自雲:“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飲甘饜飽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蒙府側批:明告看者。】”
看到作者明告看者他是有【兄】長的麽?吳梅村隻有兩個弟弟,而曹雪芹隻是個化名,眾所周知的在最能說明曹寅真實身份的《五世堂族譜》中,根本找不到曹雪芹的任何記載。可紅學家們竟然可以憑空給曹雪芹杜撰出一個又一個的新父親,什麽曹顒、曹頫、曹順,而周汝昌先生居然還“考證”出了曹璽還有個神秘兒子叫曹宣,給曹雪芹找爹找了這麽多年還沒找清楚,還真是讓眾多的紅學家們無奈。
這個就更加要緊了,因為作者明告看者他是剩下的唯一的補天之石,獨此一塊,這也算是作者自亮身份的另一種方式了。
補天之石,請問誰有資格補天?不言自明,自然是帝王家!
為何是唯一的一塊? 因為隻有崇禎的兒子才有資格,而崇禎送出皇宮的三個兒子裏後來隻剩下了年紀最小的四皇子還活著。
唯一幸存的四皇子朱慈炤自然就是唯一的補天之石了。不然的話,為何民間的反清複明的抗爭隻打“朱三太子”的旗號而不打“朱太子”或是“朱二太子”的?又為何這些明遺民不隨便尊奉個“朱氏子孫”?要知道朱元璋的後代到了明末有百萬之眾,僅一個太原的慶城王就生了一百多兒子,成為百姓的深重負擔,雖然後來被農民軍殺了很多,可是就算十個裏頭留一個,也能剩個十萬皇孫吧。可是明遺民們是根本不認這些姓朱的,因為不是姓朱的皇室後裔就有資格做補天之石的,這一點就是個普通百姓都是明白的。
即使是文壇的名儒吳梅村再有才華再有名望,他也是斷不敢自稱“補天之才”的,他是毫無資格的,更不要提什麽滿清包衣奴家的後代了。
單是紅樓夢的悼明諷清的家國情懷就根本不是一個滿清包衣奴家的孫子所能具備的了,更不要提他哪裏去見那紫禁城帝王家的世麵了。
首度破解,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紅樓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