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戀物

不止戀物,還需惜物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這是叔最後一次去築地市場了!

(2016-06-29 15:43:57) 下一個

 

陪伴東京人八十年的「築底市場」就要搬遷了。

 

1935年開業的「築地市場」正名為「東京都中央卸売市場」,麵積23萬平方米,是日本最大的海產市場。每天有來自全世界的約450個品種,2300噸水產品在此交易,是全日本魚價的導向標。築地興建之前,遠在江戶時代,大阪的漁民即在江戶灣販賣魚鮮,算來已有四百餘年。

 

「江戶名所日本橋」中一派繁榮的魚市 。日本橋在關東大地震(1923年)中被燒毀後,魚市移至築地。▼

隨著築地內市場宣布將於本年十一月遷往豐洲,人們紛紛對這老,舊,髒,亂的市場表達著緬懷和不舍。築地市場見證了百年來的動蕩,戰爭,重建,蕭條和複蘇。在日新月異的更迭,速生速朽的浪潮中,這些「永遠在那裏」的舊事物曾經是令人心安的存在,如今它終究要搬走了。

 

昭和31年(1956年)的築地外市場。右側的運河在之後數年被逐漸填平,如今已全無蹤際。▼ 

二戰期間實行食品配給,很多家庭被疏散至郊區,築地市場一度歇業,猶如鬼城。一九五四年由於美國氫爆試驗導致魚類汙染,市場陷入混亂,大量魚類被就地掩埋。

 

直到九零年代,隨著地鐵築地站開放,餐館和連鎖店的入駐,築地市場變成了著名的觀光點。

 

1990年地鐵開通前的築地市場,還未見如今之喧囂。▼ 

 

現在的築地內市場。▼ 

 

白駒過隙,我們早已不再年輕,辦公室裏的小朋友不知道誰是星矢,也不知道二十年前年我們最愛的柏原崇,還有他那部令我們初識築地市場的日劇「將太的壽司」。

 

當我為寫本文想找一張將太在築地學習擇魚的圖片時,才發現有限的素材是如此模糊不清,雖然往日的種種還曆曆在目。其實沒有一個終端服務器大得過我們的內心吧。

 

「將太的壽司」,稚嫩的柏原和廣末如今也已為人父母了。▼ 

 

人們懷舊不是因為過去有多好,而是因為那時自己年輕。叔上周故地重遊,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去築地市場了!

 

新豐洲市場與築地市場的位置圖 ▼ 

 

築地魚市分為外場與內場兩個部分。外場麵向遊客開放,販賣海鮮蔬果,經營食肆。內場是批發海產品的地方,隻能是從業人員進入,每天允許一百二十個遊客進入觀看,不能預約,也不賣門票。

 

場外市場和場內市場(紫色邊框區域)的位置 

 

以前五點到達集合點就能得到一個進入席位。今年隨著搬遷在即遊客旺盛,排隊時間一再推前到兩點。是的,淩晨兩點到兩點半到達或可覓得一席。

 

被允許進入內場後,會分得一個馬甲,第一撥參觀前六十名為黃馬甲,第二撥後六十名為綠馬甲。之後在遊客中心等將近四個小時才能入場。那情形仿佛在蹲獄,疲憊不堪。▼

 

在紀錄片壽司之神中出現過的金槍魚拍賣是築地市場一大看點,每天五點半東京尚在睡夢中,這裏已經人氣鼎盛,唱收唱付熱鬧壯觀,充滿活力,電瓶車如過江之鯽。

 

淩晨沒有公共交通。不是所有出租車司機都知道集合點的這個小房子,尚叔這次遇到的司機把我放到停車場就算完事。築地市場挺大的,半夜裏也沒個人,叔奔著亮處走結果就走到了人家倉庫。繞了一大圈,問了幾個人,才找到這個小房子。到了小房子已經三點十分,排到一一五號了,險些向隅。

 

左上角離地鐵站不遠的入口就是遊客中心,也就是集合地點了。▼

 

這個小窗口就是集合地點。▼

 

不過不要高興太早,如果看到窗口有這個標誌,你就知道:下次趁早。

 

站了一會兒,發現好多人都來晚了。尚叔穿著綠馬甲,強壓著沾沾自喜的心情,假裝滿臉遺憾地一一告之:你來晚了,叔簡直愛上這個工作了。

 

 

關於進入內市場的幾個小問題
 
 

 

內場每天都對遊客開放麽?

一般每周三關閉,具體日期可查官網:http://www.shijou.metro.tokyo.jp/

 

可以替遲來的同伴check in麽?

不可以,隻能本人親自來刷臉。

 

進內場需要買票嗎?

不需要。完全免費。

 

是按報到順序排隊觀看麽?

不是。號碼不排順序。從集合點的遊客中心到觀看點大約有兩百米的距離,隊伍鬆散無序,走在途中還有人拍照掉隊什麽的,盡量走在隊伍前邊一些,這樣到了觀看點就可以站在第一排觀看。否則就得站在後邊,個頭矮的根本看不到什麽了。

 

可以拍照,錄像麽?

可以,但不能用閃光燈和三腳架。

 

來晚了就一定看不到了麽?

凡事總有例外,即便是在最講規矩的日本。叔就發現有個人在兜售馬甲,管理人員也沒幹預,看來是默許的。多少錢不知道,如果你遲到了又真的很想進去,或許靠銀子可以彌補一下懊惱。

 

就是這位在兜售馬甲。

 

叔所見的金槍魚拍賣,上百尾藍鰭金槍魚即將流入東京大小食肆,如此大量的供應,也不過是數萬人的一日之食。▼

 

早晨六點十五分,拍賣結束。最新鮮的蔬果海產開始上市。

 

日本是很有庶民風氣的國家。像數寄屋橋次郎這樣的米其林三星店,仍然是由六十歲的店長長男每日踩自行車去挑貨。

 

兩點鍾趕過來,逛完內市場已經是早上八點,集市上人流穿梭熱鬧,仿佛千與千尋中,空寂的街巷頃刻間人聲鼎沸。尚叔餓的七葷八素,也顧不上網上的推薦的食肆了,趕緊找個排隊短的猛塞一碗鰻魚蓋飯。

 

米花的招牌鰻魚飯 

 

「築地」字意填海地,早在德川家康時代就開始填海造地,一度進展困難,直到供奉五穀神像之後,風浪平靜下來工程亦得以完成。自此設立波除神社」。另有海老塚(蝦的墳),鮨塚(生魚墳)玉子塚(雞蛋墳)等供奉食物亡魂的墳墓。

 

在海幸橋門旁邊的波除神社

 

在「上天賜予的富饒」和「無能為力的災害」這二重變奏中,日本人充滿著命運的無常感以及對自然的敬畏。二零一一年海嘯重創島國,日本人去沒有發出任何怨天尤人的情緒,反而感恩:“我們已然從大自然中獲取良多。”

 

年前跟老板從多倫多出差到密西加沙,開車時老頭忽發感概:四十年了,這條路上的景色一如往日,那時我有一個護士女友,我每周搭乘灰狗去探她……。

 

年輕時的我們總是對新世界充滿好奇,我們曾經那麽熱衷於新技術和變革。有一天,我們忽然發覺諾基亞已銷聲匿跡,不知幾何時微信取代了QQ,世界是越走越快的鍾,我們開始跟不上它的步伐。

 

渴望在無休止的日新月異中抓住一些永恒不變的舊事,期盼有一個熟悉的所在永遠停滯,永遠是張開手臂擁我入懷的故裏,這就是鄉愁,這就是為何我們對築地市場如此依依不舍吧。

 

關注大叔的戀物公眾號【有關品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