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無疑是服裝史的黃金時代,久違的時尚曆經二戰的窖藏此刻開瓶,酒香四溢。
50年代是充滿碰撞的時期,迪奧重歸華麗,香奈兒堅持簡約,小清新紀梵希,Yves Saint Laurent紛紛湧現。
50年代的共性可以用製式,套裝,消費主義來形容。
走出戰爭的陰霾,女性回歸家庭,家電的普及使主婦從鎖務中解脫出來。從定製到購買成衣使得服裝價格變得親民,而成衣公司紛紛模仿高級時裝縫製出的平價服飾更是令時尚在民間快速發酵。
關於這段曆史,要從戰後說起。
1947年2月12號上午10點半,巴黎蒙田大街三十號,42歲的迪奧先生組織了品牌成立後的首次發布會——「花冠」,「時尚芭莎」的主編Carmel Snow應邀參加,開場十分鍾後她即意識這將是一個永載時裝史的時刻。
「花冠」效果圖 ▼
就在之前幾個月,「Vogue」雜誌的主編離開歐洲赴美,並判定法國時尚已死。
“親愛的迪奧先生,這是一場革命,一場新風貌(New Look)的革命!” Carmel Snow難忍激動。
服裝史上以「New Look」為名指代迪奧的首秀,這小腰掐的要憋死人的節奏 ▼
嗅覺敏銳的路透社記者當即寫下快訊,從陽台扔給等待的郵差,就在同一天,美國的報紙登出了迪奧的「New Look」時裝,早於正在罷工的法國報業。克裏斯汀·迪奧成為知名度僅次於戴高樂的法國人。
在布料仍是配給品的戰後第二年,迪奧的優雅華麗驚豔歐洲,在以軍/工裝為主流的黯淡期,重燃女性的優雅與性感,以非凡的才華掀起了新時代的序幕並成為後世的靈感之源。
像構建建築一樣構建時裝。
圓潤平滑的肩線,豐滿尖聳的胸部,用內襯撐起的寬擺長裙,纖細一握的腰肢,布料全部使用密織塔夫綢,百褶裙翩躚蕩漾,賦予模特優雅的步態,加之碗形的帽子和長手套,這樣的設計重新喚起19世紀中期的高貴典雅。
▼ Poodle Skirt, 迪奧,1952
仿佛必須開始新生活的呐喊如鯁在喉。
業界甚至這樣評價:是Dior的「New Look」真正的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讓人們的心靈重歸美好與寧靜,享受文明帶來的快樂。”迪奧說。
「Harper's Bazaar」, 「Vague」,「Elle」紛紛刊登封麵,一時間從麗塔·海華斯,瑪琳·黛德麗到尋常主婦無不是迪奧的擁躉,無力負擔高級時裝的女性也開始踩著縫紉機仿照New Look為自己製作衣服。New Look的深刻影響貫穿了50年代,甚至在之後幾十年中仍然力透時空。
1956年的一張照片,大圓裙仍是少女的最愛 ▼
就在歐洲一片“迪奧先生徹底擊敗的香奈兒夫人”的驚呼聲中,流亡瑞士的可可·香奈兒奶奶宣布重返巴黎時尚界,時值1953年,以小黑裙,羊毛套裝和5號香水聞名的香奶奶已經70歲,並且15年沒有在工作了。
香奈兒回歸後的第一次發布會可謂慘敗,隻有美國報業給予了些許積極報道。根據電影「The Return」的敘述,當時她設計的是這種露背長裙,被法國媒體嘲諷“老祖母的衣服” ▼
人們認為和平時代的主旋律當是迪奧所代表的華麗麗尖胸束腰,香奈兒男孩化的舒適簡潔隻是應對戰時。然而香奶奶堅信她的信念:
時尚易逝,風格永存。
1957年,對於香奈兒是劃時代的一年。寬身開襟短夾克點綴黃銅紐扣或口袋,袖子翻起露出襯衣袖口。花呢,錦緞,層層疊疊的珍珠項鏈,惜布如金的冷淡優雅風為74歲的香奈兒迎來巨大的勝利。▼
與迪奧的華麗拗造型相對應,香奈兒堅持寬鬆合身,一分不多。
她的四隻口袋滾邊套裝為格裏斯·凱莉,傑奎琳,羅密·施奈德等名人喜愛。同年,大魔法師迪奧先生去世,Yves Saint Laurent出任迪奧第二人設計師。
電影資料:香奈兒,1957 ▼
這一時期的香奈兒樹立了其幾大標誌:
利落中性的軍服式樣,毛皮和繡花裝點的斯拉夫風,英國鄉村格子呢,黑色連衣裙以及菱形格。
60年代香奈兒不離身的羅密·施奈德 ▼
香奈兒1957年首創的雙色鞋至今被認為是最優雅的設計 ▼
50年代無疑是服裝史的黃金時代,久違的時尚曆經二戰的窖藏此刻開瓶,酒香四溢。
50年代是充滿碰撞的時期,迪奧重歸華麗,香奈兒堅持簡約,小清新紀梵希,Yves Saint Laurent紛紛湧現。
50年代的共性可以用製式,套裝,消費主義來形容。
走出戰爭的陰霾,女性回歸家庭,家電的普及使主婦從鎖務中解脫出來。從定製到購買成衣使得服裝價格變得親民,而成衣公司紛紛模仿高級時裝縫製出的平價服飾更是令時尚在民間快速發酵。
百貨公司出售成衣大約$6-10美金一件,是中產階級家庭可以負擔的價錢 ▼
走出40年代的簡樸,各式各樣的印花,條紋和波點撲麵而來。雖然相對於今日流行的高挑和骨肉如柴,彼時追求的沙漏型身材亦給予女性不小的壓力。▼
1950年,迪奧設計出直線裙裝,緊裹身體的線條被或是突出的圍巾或是張開的襯衣下擺打破並賦以趣味。▼
同年春,迪奧設計出第一條緊繃至膝蓋複散開的喇叭裙。▼
此後,A字裙,H字裙,Y字裙,對角線剪裁……各式精彩設計繽紛而出 。
Y字裙,迪奧,1953 ▼
相對於迪奧的各種拗造型,香奈兒則堅持以不變應萬變的簡約舒適風。
1961年的香奈兒宣傳照,直到71年香奶奶過世,服裝風格都沒有太大改變 ▼
80年代老佛爺高調接管香奈兒後,在傳統剪裁基礎上加入大膽鮮亮的色彩,修改比例,加大對比度,令品牌保持優雅的同時極具張力。▼
既而走向濃烈與簡約相互映襯之路 ▼
順便擼一下50年代的其它設計師。
50年代中期,迪奧不再是唯一的時尚先鋒,相對於強調女性的線條的迪奧和合身中性的香奈兒,Balenciaga認為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拓展了女性生活的寬度。3/4袖的寬鬆大衣搭配鉛筆裙成為「巴黎世家」的標誌。▼
正直迪奧風靡歐美的1953年,Balenciaga的學生,26歲的紀梵希展露頭角。同年赫本為自己的第二部電影「龍鳳配」尋找服裝,兩人一生情誼從此開啟。
在沙漏型身材盛行的彼時,高瘦的赫本並非主流審美取向,然其俏皮輕靈的氣質十分符合紀梵希的新女性定位。以致多年後如日中天的紀梵希回憶說:“我的腦跟筆無不跟隨著赫本而走.” 而赫本則說:“隻有穿上紀梵希,我才是我自己。”
隨著「龍鳳配」的上映,肩膀有小蝴蝶結的裙裝和芭蕾平底鞋風靡起來 ▼
電影「Funny Face」的戲服,赫本所有重要場合的穿著,包括出席奧斯卡的禮服,皆來自紀梵希 ▼
穿紀梵希粉色裙裝的赫本 ▼
「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的小黑裙造型同樣出自紀梵希之手 ▼
93年赫本去世,紀梵希是扶柩人之一,在平凡和謙遜中盡顯高貴的共同價值觀,造就二人相互成全的一生。
同年,還在迪奧旗下工作的青年才俊Yves Saint Laurent設計出寬鬆的Trapeze Dress娃娃裙,一直到60年代都是風靡的單品。▼
同一時期,不同功能性的服裝被區分開來,家居服,便裝,正裝,半正裝,運動服以及短褲全麵進入中產階級的生活。 ▼
1957年式樣的便裝長裙,直到80年代仍然風行 ▼
至50年代末期,緊身短褲和涼拖亦可公然走上街頭 ▼
50年代的時尚本質具有極大的趨同性,協調性,不存在“混搭”的概念。
社會對於穿著有統一的標準因此人們的服裝趨於一致,沒有太多個性化空間。品叔收集材料時在論壇看到有女性轉述自己母親的抱怨:當年除了各種圖案的大圓裙沒有其他的樣式選擇。
至個人風格突飛猛進的60年代,時尚像與50年代作對一般反轉過來。盡管如此,50年代的優雅仍然滲透著後世的流行,尤其在女裝上。線條利落的鉛筆裙,絲質的襯衫,條紋,及膝裙,大擺跳舞裙,這些屬於安樂盛世的服飾表達從未真正退出我們的生活,而是不斷被喚起和更新,至今仍為大眾喜愛。
2011年迪奧設計師John Galiano使用絲綢為主的麵料全麵複刻並重建五零年代的經典造型,然而你不會把它跟曆史混淆。如香奈兒所言,fashion褪去,style永存,複刻版與其說複古,不如說是50年代的轉世,在迥異的設計技巧下是似曾相識的舊靈魂 ▼
New Look引領服裝進入藝術範疇,服飾不再是一個模糊的輪廓而是跟內在美無關的,清晰,獨立的存在。迪奧的這一思想至今指引著時尚產業。
798香奈兒秀場,比較50年代的照片便知何謂:“時尚推陳出新,風格曆久彌新” ▼
大叔的微信公眾號【不止戀物】,大叔一把年紀就不刷臉了,主要從吃吃喝喝,深扒物質品牌上尋求點精神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