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6)
2018 (89)
2019 (100)
2020 (194)
2021 (123)
2025 (1)
一月七日是臘八節,臘八節一定要喝一碗香香濃濃的臘八粥。
臘是歲終之月,從先秦起,人們習慣在臘日祭祀祖先和神靈,所以臘八節與“臘祭”習俗有關。民俗專家把“臘”解釋為“接”的意思,意味著新舊交替,即“冬天過去,春天來臨”。
相傳,臘八節又是“佛成道節”。據傳,釋迦牟尼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傳入中國後,為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故而臘八粥有被成為“佛粥”。
一般來說,臘八粥裏常用的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等和各種豆類,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用紅豆、綠豆、黃豆等等。
《廣韻·屋韻》記載:“粥,糜也。”有說法認為,古代農業生產技術不發達,糧食的產量沒那麽高,粥是人們向現實妥協的產物,製作相對簡單方便,可以養活更多人。
喝“臘八粥”的習俗,文字記載是從宋代開始的。徐珂《清稗類鈔》提到:“臘八粥始於宋,十二月初八日,東京諸大寺以七寶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刹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武林舊事》中記載了臘八粥的一種做法:“用胡桃、鬆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
清代,臘八粥的做法更為複雜。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鬆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好粥需得慢火熬。爐上一邊煮著粥,且讓我們一起品讀一首大文豪蘇軾的《豆粥》
《豆粥》
(宋)蘇軾
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
濕薪破灶自燎衣,饑寒頓解劉文叔。
又不見金穀敲冰草木春,帳下烹煎皆美人。
萍齏豆粥不傳法,咄嗟而辦石季倫。
幹戈未解身如寄,聲色相纏心已醉。
身心顛倒自不知,更識人間有真味。
豈如江頭千頃雪色蘆,茅簷出沒晨煙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
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君家去。
“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濕薪破灶自燎衣,饑寒頓解劉文叔。”
西漢末年,外戚專權,王莽篡位,天下大亂。群雄揭竿而起,綠林軍、赤眉軍、劉秀大軍等,打得不亦樂乎。
有一回,劉秀被王郎追殺,倉皇逃命,饑寒交迫時,征西大將軍馮異不知從哪兒給弄來了一碗豆粥,這碗豆粥,讓劉秀感慨涕零:“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
可憐馮異未等到劉秀登基,在攻打落門時,病死軍中。
東漢王朝建立,劉秀成為漢光武帝,感念那碗豆粥,不分場合,常常提起,至此,豆粥名揚天下。
兵荒馬亂的年代,劉秀吃的是救命粥,感念的是臣子的忠心耿耿。
“萍齏豆粥不傳法,咄嗟而辦石季倫。幹戈未解身如寄,聲色相纏心已醉。”
石崇,西晉高官,據說石崇富可敵國,但他的財富並非正當來源,而是利用官職劫商而得,可謂不義之財。
石崇生活奢靡,單說他家的廁所,就修建得華美絕倫,各種香水香料,還有十多位衣著華麗的仆人伺候,一旦如廁後,一定會捧上新衣讓人更換,曾經有人去他家的廁所,結果誤認為闖進臥室,很是誇張。
據說當年,石崇經常在金穀園中與賓客聲色犬馬、品鑒美味。豆粥在當年也是用來鬥富的食物,赤小豆不好煮,豆粥的烹飪時間很長,但石崇想了個辦法,將赤小豆先煮熟,再研磨成粉,吃的時候,隻需煮白粥,然後放入豆粉,如此便可快速端給客人,以此來炫耀。
但後來,王愷收買了石崇的廚子,竊取食譜,石崇一怒之下,將廚子殺死。
為了豆粥的獨特,富人竟然不惜偷盜殺人,蘸上人血的豆粥,還有什麽美味可言?
詩歌的後半部分詩人筆鋒拉回,描寫了一段老人家清早醒來趕著去喝熱粥的場景,形象生動,讓人莞爾:
“豈如江頭千頃雪色蘆,茅簷出沒晨煙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
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君家去。”
晨光映著江邊的千傾蘆花如雪般晶瑩 , 不遠處的草房屋簷上升起了嫋嫋炊煙 。店家舂碾後的粳米,光澤如玉 ,砂鍋中,慢慢熬著紅豆,柔軟鬆酥。
而我已經老了,兩袖清風,賣掉書畫,借住山野人家。
躺在床上,看著晨光,聽著雞鳴,想著店家的豆粥已經熟了,披著散發,拖著鞋子,悠悠地踱步去吃豆粥。
“蓬頭曳履”四個字便把等著喝粥的急切心情寫得入木三分。一碗粥在大文豪蘇東坡筆下卻可以如此滋味無窮,真不愧為美食家。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生活裏的驚喜,就來源於你踏踏實實的熱愛著它。愛字難描難畫,早已辜負太多;唯有懂得享受美食才是真正地活在當下。
過了臘八就是年,願你事事“粥”到,萬事“粥”全,所念之人皆平安,心想之事皆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