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說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正月初六: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
年年到此日,
瀝酒拜街中。
萬戶千門看,
無人不送窮。
初六,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正所謂大年初六求順扔窮鬼。正月初六"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又稱"窮子"。
勤勞能夠驅走貧窮,勤快的人窮不了。民間的這些歲時風俗,自有它深刻的道理蘊含其中,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大年初六,萬物複蘇,選擇這一天,下田耕種,窮氣自然就不驅而散了。
“馬日”的初六,在字麵上又被賦予了很多美好的信息,所謂“馬到成功”,“一馬當先”,“龍馬精神”,逢“六”,意為“六六大順”,都是十分吉利的祝願。
各地過年送窮日也有先後,廣東地區是大年初三,很多地區也是初五“破五”“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還有在正月晦日(正月裏最後一天),總之就一定是在正月裏完成的大事!
驅走貧窮宜早不宜遲,麻溜地,大年初六,送窮迎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