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葛朗台這個名字,估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即使不太清楚這個名字的出處,十九世紀法國巴爾紮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重要人物,歐也妮·葛朗台的父親,但也一定聽過許多與之相關的故事,至少知道這個名字等同於吝嗇鬼,雖然曆史上有過一些描述慳吝人的小說,但葛朗台的形象應該是最鮮明的。
葛朗台這個人物之所以流傳如此之久,其實是具有一定的曆史時代意義,諷刺法國大革命後靠不擇手段投機、斂財起家的暴發戶,毫無人情味的守財奴形象,值得人們深思和警醒。
所以如果有人說某人是葛朗台,那我們就知道他說的這個人一定是個摳門兒的人。有意思的是,吝嗇的人往往同時也是專製的,因為要守住他所珍視是錢財,必須要有很強的個性才行得通,好脾氣的人估計很難慳吝得起來。
中國自古是一個提倡節儉的國度,但如果發展成損人利己的節儉,我想就不能算是美德了吧。在我的有限的職場生涯裏,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葛太太”,之所以這麽稱呼她,不是因為她本人像葛朗台,而是她有一位像葛朗台一樣的丈夫。這位葛太太性情挺好的,隻是我們發現她有個“怪癖”,就是每天都會到公司的公共洗手間裏洗臉刷牙,起初我們還以為是她住的遠,來不及不得已在公司洗漱,可是發現她天天如此就忍不住笑她每天都起不來床嗎?誰知得到的答案讓我們大跌眼鏡:因為家裏的那位說不要浪費家裏的水,她拗不過就隻好到公司來洗漱了......
誰知這隻是冰山一角,當葛太太打開話匣子,這個新生代葛朗台躍然而出:他們家的房子是拆遷後分配的,因為比較早,所以地段和麵積都相當不錯。這應該是很好的事情,可是麵積大了就意味著要開很多燈,客廳裏是裝了很華麗的吊燈,有好幾個燈頭,但這盞燈從裝好之後就像是壞了一樣,從來就沒有開過,每日陪著他們度日的隻是客廳一角的一個昏暗壁燈,“葛先生”還美其名曰說這是朦朧美,這個朦朧美有幾次都讓偶爾來家過夜的老人家差點摔跤,即使這樣他還是堅持不開!“葛先生”對自己更是嚴格要求,即使晚上起夜都強調自己熟悉地形,從不開燈!
家裏的洗澡天數也是規定好的,夏天兩天一洗,冬天一周一洗。這樣一個裝潢現代的家裏,廚房裏紮眼的放了一整排的熱水壺,這水壺裏的水如果是用來洗澡或者洗腳的,隻會燒到“沙眼”狀,即將開未開的時候就要關火,隻有需要喝的水才允許燒開~
還有那些雞零狗碎的節約法子,有的我們連聽都沒有聽說過:抽水馬桶的水箱裏放進磚塊,減少用水量;廁紙自己買的甚少,都是從各種公廁“占”回來的;從公司裏順回家的單麵紙...... 我們注意到“葛太太”有時候用牙膏也都是出差酒店裏帶回的,擠不出的時候還要剪開來用盡最後一點,洗麵奶、護手霜所有能擠著用的,最後都會被“碎屍萬段”,這也是“葛先生”的奇招~
世界很大,奇人不少,就跟小說裏的一樣,葛朗台的太太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十分儉樸。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對自己的丈夫可以說是百依百順,從不反抗。現實版的葛太太也是如此,葛先生就配好了葛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