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元潔的這個春節,是在泰國陪先生打高爾夫。男人活動,女人自然就陪著在一邊吃吃喝喝,賞風惜月,朋友圈裏發發圖片。看到這張照片時,我忍不住打趣她說:“看到了闊太太些許的寂寥~” 元潔的一句回複勾起了我許多的回憶:“小時候誰都會的疊紙,在這裏引起了服務員的大驚小怪~”
元潔與我是同齡人,自然有很多相似的童年經曆。的確,小時候,折紙是我們眾多活動中的一大樂事。這是一種最容易得到的材料,隨時都可以變化出很多的花樣。
那時候沒有什麽這類的教科書,都是長輩手把手地教著折,所以款式也比較單一,到了很後來才流行起千紙鶴和立體的小星星。用紙折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女孩子喜歡折毛衣、襯衣、西裝、褲子、裙子、鞋子、帽子、盒子,船、青蛙、燈籠、花......可以替代紙張疊這些東西的還有我們的手絹;男孩子則是坦克、手槍、風車、飛機。大家一定都記得那個時候最讓我們樂此不疲的“東南西北”遊戲也是用紙張折出的道具。
刻紙:先是用蠟光紙的背麵在模板上用鉛筆磨出花樣,然後一點點地用刀摳掉多餘的部分,透出圖案。
用吃過的糖紙做跳舞的小人兒,攢的多的可以編在一起做門簾,花花綠綠的,門簾還有一種款式是用罐頭商標的紙張或者是畫報,裁成長三角形,卷起來做成小線錘的形狀,穿在一起,也是很漂亮的門簾。
回憶了那麽多因陋就簡的折紙“藝術”,今天分享一個特別有意義的視頻,元宵節,教你做一個折紙花球燈,感謝現代科技,一起來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