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尚、尼姑、居士是什麽?

(2018-03-02 13:43:35) 下一個

    和尚、尼姑、居士是什麽意思?大家都知道,和尚和尼姑是一般社會人士給佛門出家人的稱呼,而居士則是指在家的佛弟子,把出家的男眾叫作和尚,把出家的女眾叫作尼姑。其實這樣的稱呼是有一點不合適的,隻是一般人習慣成自然,積非成是,所以大眾也都就這樣習慣了。

    佛教的修行人可以分為在家弟子和出家弟子兩類,總共又可以分為四眾弟子,也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和比丘尼是指說,他外表現出聲聞出家相的這些男眾和女眾,也就是離開了家庭,接受了出家的戒律,剃光了頭、穿著袈裟而行乞食法的這一些沙門僧人;而現在家相的男眾,則叫作優婆塞,現在家相的女眾叫作優婆夷。

    好,我們先來講優婆塞、優婆夷:

    現在家相的佛弟子,現在都被大家叫作居士。我們看很多這個佛法的道場寄給在家人的信件,收件人的稱呼都是用“某某居士收”。在印度,梵語把婆羅門在家的這些出家人,叫作“迦羅越”;到了後來演變成為,不管是不是信佛教,隻要是住在家裏——居家之士,就被叫作“居士”。在中文裏麵,居士這個字本來是指學有專精,有一技之長的社會人士;佛教傳入以後,居士這個稱呼就變成了專門指修行很好的在家佛弟子,才有這個資格被叫作居士;譬如說在維摩詰經裏麵,維摩大士就被尊稱為 維摩居士。所以,以前在台灣早期的時候,有老法師主張:“隻有修行很好的在家人,才有資格被叫作居士,一般人是不能被叫居士的。”這樣的一個說法也有它的道理。

    譬如說在《維摩詰經》〈方便品〉裏麵說到:“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所以在中國古時候,有所謂居士十德的這種說法,意思是說,在家的佛弟子,要有十種德行才能被叫作居士;不是什麽阿貓阿狗都可以被叫居士的。十種德行是指說,在世間長者所應該具備的十種特性。比如說:“姓貴”,種姓尊貴;“位高”,地位崇高;“大富”;“威猛”;“智深”,智慧非常的深細,結果後來在《水滸傳》裏麵,有一個僧人就叫魯智深;“年耆”意思是說有一點年紀;“行淨”是說他平常有持清淨的戒律;“禮備”是說他平常世俗該有的禮儀他都具備,威儀庠序,而且是世間人所稱讚的;“上歎”是說,比他更高的在其上者,對於他會有讚歎、會佩服;第十個叫“下歸”,是說在其下者、比他低下的人,會歸向於這一位居士。要有這樣的十種德行,才能被叫作居士。

    而“和尚”這個名詞,可能來自於西域於闐國,當時傳入中國的佛法,最多的就是由西域於闐所傳過來的。於闐當地把出家的男眾叫作Kosha,後來到了中國就被翻譯叫作“和尚”;然後和尚這個名詞傳到了西藏,在西藏就被叫作“哈香”。本來和尚這個詞,是專門指地位較高的出家人。譬如說出家的時候,所跟從、所跟受戒的這個出家師,就叫作“戒和尚”;或者地位崇高的僧人,被叫“大和尚”,寺院的住持就被叫作“方丈和尚”。到了現在,和尚就是說對於出家男眾的敬稱。

    出家的女眾叫作尼姑。因為“尼”這個字,尼,本身在梵文裏麵就是指女性;譬如說出家的男眾叫比丘,出家的女眾就在比丘後麵加一個尼字,變成了比丘尼。那至於“姑”這個字,在中文裏麵本來是指還沒有出嫁、清淨的這一個女子。所以我們中國人,就在尼這個字後麵再加上一個姑,就變成了“尼姑”。本來的用意是很好的,但是現在一般的這一些出家女眾們,她們非常不喜歡別人叫她們作尼姑;因為在中國的文學裏麵,常常把這個尼姑這個詞,當成是一個有輕蔑的語氣。

    所以,和尚、尼姑與居士,就是指對於佛門中出家人與在家人的稱呼。隻是說現在的佛教界,對於什麽是出家人、什麽是僧人以及什麽是在家的弟子,裏麵的意思有時候會弄錯,已經不是 佛陀祂老人家原來的規定了。

    在 佛在世時候,規定得非常的清楚。譬如說請問大家:大家覺得我們是不是佛弟子?那要怎麽樣才能叫作佛弟子呢?要歸依三寶才叫佛弟子。歸依叫作“南無”NAMO,是指歸命的意思,把生命一切都交付,都依止於佛、法、僧三寶,這個就叫歸依三寶;歸依三寶之後才算是佛弟子。歸依又像是注冊,學生要注冊才算這個學校的正式學生;否則隻能叫作旁聽生,不算在正式學生的名冊裏麵。沒有歸依三寶的人,雖然自己認為自己是佛弟子,可是他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因為他隻是來旁聽的、旁觀的,他是沒有學籍的。

    在 佛陀在世的時候,佛弟子遇到了 佛就自己跪下,就自己說,口稱:“弟子某某某,今於大雄世尊前,敬願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樣子說三次,如果 佛聽了默然不語,就是不表示反對的意思,那麽這個人從此之後,就是佛弟子了。在歸依以後,佛還會交付給弟子,應該要持守五戒,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可以說佛弟子一定要持守五戒,為什麽呢?因為戒是保護我們自己,不要去犯下罪業,所以戒的功能是防惡止非。就好像在高空作業工作的人,他必須要在身上綁一段安全繩的意思是一樣的;佛弟子有了戒之後,就能夠止住身、口、意三業所犯的各種這個罪惡。所以五戒,不管是大乘佛法還是小乘佛法,不管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五戒被叫作諸戒之本;因為能夠持守五戒,來世就能夠保住人身,人身是三界當中最好的修道之器。譬如說比人身高的天界,他們忙著享福,沒有時間修佛法;比人身低的境界——三惡道,他們忙著受惡報,也沒有時間修佛法;所以學佛最起碼的事,就是要保住人身。因此,隻要是佛弟子們,不管是出家、在家都要持守五戒;所以,五戒有的時候又被叫作優婆塞或者優婆夷五戒,意思是說在家的佛弟子一定要持守,那當然出家人就更要遵守。

    接下來,如果選擇要走聲聞相出家的修行方法,那就要接受沙彌戒(女眾是沙彌尼戒)。通常佛教的僧團,最小能夠接受七歲的小孩子出家,那叫作“驅烏沙彌”;意思是說年紀太小了,沒有辦法作什麽事,隻能夠為僧團作一些簡單的像趕趕烏鴉這樣的一個小事。然後到了成年,通常是二十歲之後,可以受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是女眾的話,先要受式叉戒,確定這個女眾沒有懷孕,不會敗壞僧團,才能夠受比丘尼戒。受了比丘戒、比丘尼戒之後,出家的聲聞戒就滿足了,成為具足的出家人,所以又被叫作具足戒。依著比丘戒、比丘尼戒這樣修行,最高可以證得四果阿羅漢的果位。

    那在家人有的時候也會去受沙彌戒,也就是所謂的“八關戒齋”;譬如說裏麵包括了不殺生、不偷盜、不淫(因為是出家人,所以是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以華鬘裝飾自身、不歌舞觀聽、不坐臥高廣華麗床座、不非時食。所以,八關戒齋就是讓在家人去體會出家的生活,過上一整天二十四個小時的這個出家生活,所以八關戒齋是為了未來的出家生活作準備;因此,真正如法的八關戒齋,是應該到僧團裏麵,去過上一整天的生活。譬如說像現在南洋——泰國、緬甸,他們受八關戒齋的時候,當天晚上就是在寺院裏麵,或者是在這個有些是靠在大殿裏麵,有一些是在大殿外麵的走廊下,這樣子度過一晚才算真的受了八關戒齋。

    在家人如果能過出家人的生活,持守出家的戒律,持守八關戒齋的話,這樣的功德非常的大。佛經裏麵說:在一生當中,如果能夠持七天的八關戒齋,也就是作過七天出家人的生活,沒有其他特別重大的罪業,那這個功德就足以讓佛弟子不墮入惡道,而且往生到天界享受諸般福報。意思是說,光是能夠依止聲聞戒而出家,他的福德、功德就已經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議了!

    如果我們更發起大心要自度度他,不但要證得四果阿羅漢,還要能夠成佛,那我們就要修行大乘的佛菩提道,也就是菩薩道;菩薩道本身就函蓋了二乘的聲聞道。譬如有些菩薩,他發心要住持 佛的聲聞表相,那麽他除了持守五戒之外,他一樣受持聲聞的出家戒,現聲聞相;但是他所持守的比丘戒、比丘尼戒,並不是他的根本依持,隻是幫助他盡快完成解脫道的修行;因此對他而言,比丘戒、比丘尼戒叫作“別解脫戒”,而不是“正解脫戒”。

    譬如說,我們漢傳佛教的出家人受戒,又叫作“三壇大戒”,第一壇和第二壇是沙彌戒與比丘戒,代表越尊貴的戒律排越後麵;那麽三壇大戒中最重要的、最後才受的第三壇戒是什麽呢?大家還記得嗎?是的,就是菩薩戒!簡單地來說,聲聞的比丘、比丘尼戒,可以讓我們解脫三界,成就四果阿羅漢;而菩薩戒才能夠讓我們成佛,所以被叫根本戒;所以菩薩戒又被叫作三世諸佛之共戒,因為三世諸佛都是依靠著菩薩戒才能夠成佛的。古時候的祖師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把菩薩戒排在三壇大戒的最後一壇,當作根本依止。

    很可惜的,現在很多人,包括出家人都不明白這一點了,明明自己受的是三壇大戒,卻顛倒地說自己依持的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所以就要問各位:各位隻想作阿羅漢,還是想要作圓滿的佛陀呢?那要怎麽樣才能真正開始作一個菩薩呢?就是要受持菩薩戒。唯有菩薩眾持菩薩戒,未來才能夠成就佛果。

    那前麵講到,和尚、尼姑就是指出家人;可是,真的隻有和尚、尼姑才叫作出家人嗎?在佛世的時候,出家人有兩種外貌,第一種是依止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剃頭著染衣的出家人,比如說 釋迦牟尼佛自己,就是這樣子示現祂的外型;但是還有另外一種出家人,也住在僧團裏麵,例如文殊菩薩,祂不受沙彌戒也不受比丘戒,祂也不剃頭也不穿袈裟,祂現的是在家相,因為祂依止菩薩戒,所以祂是一個依止菩薩戒的出家人。

    譬如說大家想想看,佛堂裏麵,在佛身邊的大菩薩們,譬如說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乃至於大家最熟悉的 觀世音菩薩,有看過剃光頭的 觀世音菩薩嗎?還是有看過剃光頭的文殊菩薩嗎?沒有!但是,能不能說 觀世音菩薩不是出家人呢?能不能說 觀世音菩薩是世俗人呢?不行嘛!對不對?又譬如說佛世的時候非常重要的 維摩詰居士,大家覺得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呢?他可是 金粟如來倒駕慈航啊!當然是出家的僧人;可是他小孩很多,眷屬更多,家財萬貫。

    也就是說,在佛世的時候所謂的出家人,他除了持守聲聞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之外,另外還有一群,他們是以依止菩薩戒為根本;他們不成家,然後住在僧團裏麵,直接在 佛的管轄之下。也就是說,所謂的出家人、僧人,本來就包含了現聲聞相與現在家相的兩種僧人;隻是在兩千多年佛法的弘傳過程當中,大部分的人已經不曉得、不清楚這件事了。

    所以,佛教正覺同修會所設立的僧團,裏麵也包括了現在家相的出家人。譬如說如果大家有機會來正覺講堂,來到正覺寺祖師堂裏麵,就會發現有一些他是現在家相,可是卻說他是寺院的常住,就是正覺同修會依照 佛的規矩、佛的旨意,重新建立了在家相的菩薩出家僧團。

正偉老師 "和尚、尼姑、居士是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