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2017-12-11 08:21:39) 下一個

〈空義隱覆真實章〉第九

  【“世尊!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世尊!如來藏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本所不見,本所不得。”

  “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世尊!此二空智,諸大聲聞能信如來;一切阿羅漢、辟支佛空智,於四不顛倒境界轉;是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本所不見,本所不得。一切苦滅,唯佛得證;壞一切煩惱藏,修一切滅苦道。”】

  講記:“空義隱覆真實”這幾個字,大家先要斟酌一下。當你將這幾個字斟酌清楚了,就可以走遍佛教界的五湖四海;因為這幾個字有真實的含義存在,佛教界的大德們都是弄不清楚的。

  首先來看空義,空的道理究竟是什麽?空,有兩個道理:一個是空性,一個是空相。空性,講的就是不空的如來藏,因為這個空確實有真實性,不是緣起性空,所以稱為不空如來藏;緣起性空是沒有真實性的,可是如來藏這個空,有真實性,所以不能說祂是緣起性空的空無。另外一個空是指空相,蘊處界等法都是其性無常故空,無常空就一定有生住異滅的法相存在;既然有生住異滅的法相存在,有生則必有滅,那就叫作空相,而這個空相卻仍然是附屬於如來藏;這個空相,就叫作空如來藏。

  懂得了空性與空相,你就知道空性講的是如來藏心體自身,空相講的就是如來藏所生的蘊處界等萬法;空性與空相二法都如實知了,就會知道為什麽這二法是隱覆的。如來藏一向隱覆於眾生身中不斷地運作著,眾生都找不到祂。觀察當代的有名大法師、大禪師,不論是台灣或是大陸,不論是南傳或是北傳,有哪一位大師能如實了知空性與空相的異同呢?他們都找不到如來藏空性,所以才說如來藏是隱覆的。

  從另一方麵來說呢,當你把空性與空相如實了知了,再把《般若經》請出來讀,你將會發覺:原來佛陀在經中是明講的。然後再把禪宗真悟祖師的公案打開來讀,原來禪宗祖師之中有許多人也是明講的,可是眾生都讀不懂;是因為講之中仍然有隱覆之說,悟者讀了是明講的,眾生思惟研究時卻覺得是隱覆的。而這個隱覆之說卻是不得不然,因為眾生的信力不具足,慧力也還沒有發起,若為他們明講時,心中必然生疑不信,當然會毀謗正法,因此就隻好隱覆密意而說。

  如來藏心體的所在,不單是在第二轉法輪、第三轉法輪時期才隱覆而說,其實在聲聞法的阿含諸經中就已經是隱覆密意而說了!當你證悟以後讀到那些經文時,你還是會覺得經中是明講的。可是對那些不肯回心大乘的聲聞阿羅漢們而言,仍是隱覆密意而說的。空義及隱覆的道理,你若清楚了,就不會再對三乘菩提純然依於想像來了解,你將會發覺:佛法是很真實的,不是推論的哲學思想,也不是虛無飄渺的想像法。但在真的開悟明心之前,對於開悟的境界純然隻是想像,所以一些有品味的人都很喜歡在茶杯、宣紙弄上一個禪字;或者在竹簾寫上鬥大的禪字,覺得很有禪味。

  可是,對於這個禪字覺得很有味道的人,其實都是凡夫,表示他還沒有開悟;若是悟了以後再看到那個禪字,根本就不是禪,而禪悟之中也根本沒有禪;不管那個禪字寫得多妙、多殊勝,龍飛鳳舞、神韻超然,還是沒有禪味;因為對你來講,禪已經是很明白、很公開地完全呈現在眼前,有什麽神秘呢?可是沒有悟的人就會覺得很有禪味。特別是當他問你:“禪到底是什麽?”你就寫個草書的禪字。他懂得書法,可是仍然聽不懂你的弦外之音,隻好再問你一遍:“如何是禪?我還是不懂呀!你告訴我清楚一點,如何是禪?”“這就是禪!”他不懂,所以就覺得:“你這個意境,我真的想像不出來。太深了!太高了!”從此以後他就覺得你很有禪味。可是對你自己來講,你還會覺得有禪味嗎?沒有!悟後一點點禪味都沒有,隻有實相智慧。

  假使要說真的有禪味,那是別人對你的看法,你自己卻覺得一點禪味都沒有了;因為實相已在你眼前,一點點神秘感都沒有了。禪味的意思是表示心中還有一分神秘感存在,假使有人號稱學禪三十年、四十年,還很喜歡那個禪字,就表示他根本就沒有悟。所以你們如果去探望開悟的大師,他的會客室牆壁若還有個鬥大的禪字,你就不必再跟他談了;因為他還覺得禪字很有味道,就表示他對禪還是充滿著想像。對你來講,禪已經不是禪了,隻有真實而沒有禪味了!因為你把般若諸經請出來一讀:啊!原來是講我心裏麵的法,祂是那麽的清楚,而祂是真實的存在。這時你心中已經沒有一點點的想像空間了,隻有一份禪悟後的真實感恒存。

  常常有人在破參前,覺得自己是開悟了,可是他腳下浮地不實在;等到後來真的參出來了,體驗過了就會覺得很實在,所以當你問他:“悟前與悟後的感覺怎麽樣?差別在哪裏?”“太實在了,很真實。”假使是聽來的,雖然知道密意了,絕對不會有真實感;因為他沒有體驗,無法如實分清楚蘊處界與如來藏之間有什麽關聯,如何互動;所以他一點真實感都沒有,打探密意而不是真參實究的人就是這樣。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說:“我被印證了,我直接把密意告訴你好了。”最聰明的辦法,就是趕快捂著耳朵溜走;否則當你知道了密意,卻還是腳下浮地,一點都不真實,智慧出不來,將來也會跟他一樣不珍惜,想把密意為人明講,那有什麽用呢?

  這意思就是說,空性與空相的道理必須要弄清楚。緣起性空隻是空相,而這個空相的了知,是要依真實法不空如來藏來建立蘊處界的緣起性空,否則蘊處界空相的了解與現觀也將全是假的,不可能會有實證的智慧,這就是印順他們無法斷我見的原因所在──於內有恐懼、於外有恐懼(編案:詳見《阿含正義》引述的阿含經義)。假使他斷了我見,就不會再去建立意識細心不壞說;正因為印順不知道本識出生名色以後才會有名色的緣起性空,所以他的緣起性空觀即不能成就;恐怕落入斷滅空中,就必須要再建立意識細心的常住說法,免得緣起性空之後變成斷滅空。但這隻是印順對空相部分的了知,而且是錯誤的了知。空性的意思則是說,如來藏有真實自性,不是想像法。真實自性的意思是說,祂能出生蘊處界等萬法,使得蘊處界具有緣起(藉緣而生起諸法)以及性空(所生諸法其性無常故空)的現象,祂這個自性就叫作空性。

  對空義有了真實理解以後,就懂得如何隱覆密意說法;而這個空性的真義要怎麽懂得呢?要靠實證。實證的方法則以禪宗的方法最快,以禪宗的公案參究最快悟入。可是有很多人不喜歡讀公案,因為讀起來都好像天馬行空一般,言語對話很難讀懂:每一個字都認得,就是不懂其中的意思。


  這意思就是說,必須要親證如來藏以後才能真的懂得空性這一邊,不會隻落在蘊處界空相一邊。而空性與空相之間本來是沒有分隔的,本來是一體的,當你兩邊都弄清楚的時候(其實不是靠兩邊去研究弄清楚,而是靠著你在中間把如來藏找出來),你就兩邊都通了。想要通兩邊,不要往兩邊去研究,隻要在中間把如來藏找出來就結了。可是那些佛學研究的大師們,都向兩邊去找:在這一邊的蘊處界中找答案。研究了以後又回頭再來研究:如來藏是什麽?雖然經中說祂會出生蘊處界,可是這也許是方便說,因為印順法師研究到後來也這麽說:這是為了攝受計常的外道才講如來藏,所以顯然是方便說,原來沒有如來藏心可證。如此研究的結果,最後是連兩邊都摸不著邊,莫說中道了!這就是佛學研究的盲點。

  禪宗祖師可不是這樣修行,不管你是空或是有,不管你是空相或是空性,就隻要負責把如來藏找出來就夠了。這一找出來時,兩邊就都通了;因為兩邊其實也都在如來藏裏麵,不在兩邊。事實上是:空性與空相、有與無,都在如來藏裏麵;說祂有兩邊是為度眾生的方便說,結果他們還真的當作有兩邊。你說那樣的佛學研究,會有什麽用呢?

  當你找到如來藏了,你發覺:原來空性、空相,它根本是混合在一起的,不是兩邊的,都是如來藏。那你就懂得如何隱覆密意而為眾生說法。隱覆了密意而說法,是在保護眾生,讓他們不會在將來謗法;等到眾生證悟的時機成熟了才悟入,就會有智慧生起,就不會謗法而受惡報。但是在隱覆密意中而為眾生說法時,就在不斷的聞熏當中,建立了眾生對佛菩提的正知正見,建立對如來藏的正知正見;將來他的緣熟了,突然間觸證時就進門了。進門以後也許會來告訴你:“師父啊!禪,一點都不神秘,一點禪味都沒有。”如果他說一點禪味都沒有了,表示他真的悟了,他一定是很真實在佛法中,不會是像以前那樣純靠想像,所以就沒有神秘可說了,也就沒有禪味了。

  空義隱覆,隱覆的是真實法如來藏的所在。而真實法被隱覆起來,其實也是方便說,因為如來藏從來沒有對你隱覆過;你一天到晚住在如來藏中生活,卻每天詢問說:“如來藏在哪裏?”就好像住在廬山中的人看不見廬山煙雨,廬山煙雨不是很有韻味嗎?但是眾生住在廬山煙雨中,卻看不見廬山煙雨在哪裏?又如很多人聽說每年到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潮如何地壯觀,一定要去看一看;等他從廬山趕到浙江看過以後回家,家人問他說:“你看過廬山煙雨,也看過錢塘潮了,究竟是怎麽回事?”他說:“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當你身曆其境時,有什麽煙雨和錢塘潮可說?就是那個樣子。

  所以,錢塘潮一直滾過去的時候,那水裏麵的魚都親曆其境,可卻一點錢塘味都沒有;隻有人從錢塘潮旁邊或遠處看著錢塘潮時才會說:“喔!真壯觀!”禪宗秘密也是一樣,真實法如來藏其實並沒有隱覆,一直都很清楚地顯現著,隻是眾生自己在如來藏中身曆其境而找不到如來藏。因為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可是眾生卻都找不到如來藏,所以禪宗才顯得高超可貴。等你悟了,你說:“禪宗不過爾爾!”可是當你說“禪宗不過爾爾”的時候,遇到了久悟的禪宗祖師時,你照樣沒有開口的餘地。

    所以說,真實法才是最勝妙、最廣泛而最深奧的法。可是,廣大勝妙深奧的法,其實卻很平淡、很真實。因為真實法很平凡而又很實在,一點都不是想像而是很實在。如來藏就是這麽真實,可是祂在真實平凡之中卻顯現出無比的高超、無比的勝妙、無比的深廣,完全都不平凡。而這個平凡是要在你真實、腳踏實地覺得祂很平凡、很實在的基礎上,去往上進修才能達到。所以真悟的人從來不會說他成佛了,隻有沒有悟的凡夫才會說他一悟之下就成佛了。

 

《勝鬘經講記第四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