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五欲,一般人所了解的通常是指財、色、名、食、睡等五種粗重的欲望;也就是對於財物、男女色、名聲、酒肉飲食以及睡眠等五種世間粗重境界的貪欲。而在佛法當中,所談的範圍則就非常地寬廣,把六種感官所接觸到的五塵境界全都函蓋在內了;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個識,在麵對色塵、聲塵以及香、味、觸塵等五種五塵境界的時候,就會對其中的韻味等等產生了樂受而愛著不舍,因此而生起了貪著之心,想方設法想要繼續追求或者保有,所以才稱之為五欲。而意識在這同時,又能夠了別五塵境上所顯現的微細法塵,產生了對事物的種種認識,以及得失、分別等等的境界差別;所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境界,又合稱為六塵。
一般凡夫眾生因為不了解五欲六塵本自虛妄不實,而執著以為是真實接觸到、得到的境界,所以就不斷想方設法想要去執取,甚至不擇手段而去造作了種種的惡業。而佛弟子在聽聞四念處、四聖諦等基礎佛法知見之後呢,知道執著五欲六塵就是在積集未來生死輪轉的苦因,所以應當要攝心內住,而遠離五欲六塵的貪愛。有許多修行人因此就遠避到渺無人煙的荒山野地,有的人因為沒有辦法降伏男女欲的熾焰,甚至還拿刀自斷男根!但這樣常常還是難以完全去除心中五欲六塵的幹擾。有許多法師說得簡單,總是教人要放下!也有法師說:“經讀多了、聽多了,對於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自己也會講,為什麽還會被它障礙呢?這就是一些人所說的:‘看得破,忍不過!’”但是這些修學的方式以及說法,其實並不正確!沒有抓到問題的核心。因此有許多人數十年間跟著盲修瞎練,努力地和自己的煩惱來奮戰,想要把煩惱給壓製住,但是收效總是很有限。這其實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包括這位說法的法師,並沒有真的認清五欲六塵的虛妄,並沒有真的看破,所以當然就忍不過;硬用壓伏的方式來修忍,效果也就十分的有限,當然就很難因此而得到解脫。錯誤的知見以及修行方式,怎麽可能讓人得力呢?
那麽,五欲六塵感覺上是那麽的實在,為什麽在佛法中卻說那是虛妄的呢?這是因為從佛法的正知見來說,三界萬法都是由各種的因緣而從有情眾生的如來藏根本因所出生的,因緣所生的法,就稱為有為法。佛陀曾經說明:如果是隨順因緣而生的法,將來就必定會隨順因緣的散壞而滅除。所以說,凡是因緣生的有為法,都是虛妄無常的。唯有能出生萬法的根本心如來藏,隻有祂是本不生滅的真實法,非是因緣所生,所以稱為無為法;但祂又能出生萬法,因此又是有為法;兩邊合起來看,如來藏心既非是有為法又非是無為法,所以祂是不落兩邊的非有為非無為的中道心。而凡夫眾生所執以為實有、不肯放舍的六塵境界,其實都是由具有大種性自性的如來藏隨順眾生的業緣、業報而出生變現地、水、火、風等四大種所造的外五塵,而再由如來藏所變現的有根身上的眼、耳、鼻、舌、身等扶塵根來攝取外五塵,而產生電化學訊號,這在《阿含經》中稱為是外五入,再加上意根的法入,就共有外六入;這些電化學訊號透過神經傳導到大腦中,而在大腦具有五種感官能力的五勝義根處,再經由如來藏變現出與外五塵相似的內五塵相分,然後再由如來藏所變現的眼、耳、鼻、舌、身、意識等六識見分,來了別這些如來藏所變現的五塵境以及法塵等相分境界,這在《阿含經》中就稱為內六入。所以,一切有情眾生從無始以來所接觸到的,無非都是自己的如來藏所變現的內相分境,其實從來沒有接觸到外在的世界;也就是說,我們每一位有情就像是坐在戰車裏開著戰車一樣,其實並沒有直接看到戰車外麵的景象,隻是透過鏡麵折射的潛望鏡,來看車子外麵的狀況。
而這個道理,在現代科技中其實早就已經被發現,所以生物學家、腦神經醫學專家都會說:“人不是用眼睛在看、用耳朵在聽、用身體在觸,而是用大腦在看、在聽、在觸,都是大腦中的視覺區、聽覺區等接觸了電化學訊號,才顯示出五種感官的覺知來。這些發現甚至已經寫入國中、高中的教科書,是一般大眾都了解的常識;如果不清楚的話,也可以上網參閱維基百科上視覺、聽覺等感官的條目,就可以了解了。隻是這些所謂的專家都是唯物論者,認為物質色身可以產生能了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心來;但是對於物質色身到底是如何產生能了別的心來?卻又說不出一個真實的道理來。這真的很難讓人信服他們有多麽高明的智慧!既然說視覺等五種感官覺知隻是在大腦中電化學訊號的變化;那麽就表示:一切眾生所了別、所感受到的,都隻是自己心內的影像世界,從來都不曾真正接觸到外在的真實世界;所以有情眾生覺得有苦受、樂受,有得、有失,甚至因此去造作惡業而使得自己落入三惡道中受苦報,這都是因為認知錯誤、顛倒,所以根本是沒有必要的事。甚至現代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這個真相,但是包括這些專家在內,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去改變自己顛倒的認知,回歸到正理上來。
而這個外六入、內六入的真實道理,其實 佛陀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也是佛教中已經實證解脫的聖者所共同了知的真相;所以《金剛經》中的偈語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如 佛陀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更詳細的開示說:“佛說諸法無生無滅,亦無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現五塵境界,本無有故;有無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聖者自悟境界如是。善男子!愚癡凡夫妄起分別,無中執有,有中執無,取阿賴耶種種行相,墮於生滅二種見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別。”(《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 佛陀開示說:從大乘開悟聖者已見諸法實相的自悟境界來看,一切諸法都是無生無滅的,也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從般若實相的角度來看,自心如來藏所變現的五塵境界本就是無有的;無論是有的法還是無的法都是本來不生的,就好像是兔子頭上沒有角這個想法,隻是凡夫從牛的頭上有角而產生的一個虛妄想罷了,並不是法界中真實存在的法。但是愚癡無智的凡夫眾生,因為無明而生起了虛妄分別,在無中執有,有中執無,其實所執取的,無非就是本不生滅的阿賴耶識祂所變現出的種種虛妄影像,因此而墮入有生、有滅這兩種見解當中;這都是因為不明了自心阿賴耶識祂是本不生滅,而在祂所變現的虛妄影像上麵生起了種種的虛妄分別。
僅有的差別,隻是山河大地是共業有情眾生的如來藏所共同變現的,而有情各自的色身呢,則是各自的如來藏所變現的。當有許多眾生的妄心產生煩惱雜染的變化時,那麽外麵的山河大地也就會跟著變動,而產生了震災、風災、旱災、水災、火災等等;若是大多數的眾生的妄心逐漸轉變為清淨,那麽山河大地就會轉為風調雨順,甚至成為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淨土。所以 佛陀才會在《維摩詰所說經》當中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維摩詰所說經》卷1)也就是說,從佛法的正理來看,世界的成、住、壞、空,以及其中所發生的種種災難變化,都不是無因而有的,都是眾生自己以及共業有情的身口意業所造成的,並沒有所謂的意外災害或者是幸運、倒黴可說。而我們所見、所觸到的色塵境,隻是自心藏識所變現的內相分;自有生以來,我們從來沒有真的看到外麵的山河大地,也沒有接觸到山河大地,接觸到的隻是自己的內相分五塵而已!所以說,外在的物質器世間——山河大地等的外相分,是如來藏所變現的;而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所了別的內六塵——內相分,也是如來藏心所顯現的,猶如鏡中的影像一樣,其實是虛妄不實的!其實我們從作夢也可以了解這個道理,在夢境當中,當你自以為去到了什麽地方,吃了什麽好吃的東西,或者是夢到被人追殺而掉到懸崖下,驚聲尖叫而嚇醒過來,這些其實都隻是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所顯現的內相分,從來沒有離開過第八識所顯現的境界。但是夢中,自己的意識就在裏麵生起了種種的分別,與意根末那識一起在內相分裏麵生起了貪愛或者厭憎,卻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在作夢;而一直要到醒過來,才發覺:原來剛才是在作夢!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當中也說:“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求之不已。……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須臾。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舍,為之後世受無量苦。”(《大智度論》卷17)這論文的大意是說:眾生經常被五欲所惱亂,而不斷追求,無法停止下來。但是五欲其實是虛妄不實的,就像夢中所得到的一切一樣,當醒來之後,才知道原來是空無所有;五欲是無常而不長久的,就像是暫時借用一下子而已。但是世間之人愚惑無智,不斷地貪著五欲,到死都無法舍棄,因為這樣子去造作了惡業,而在後世要遭受無量的苦報。凡夫眾生就是因為被無明所障,知見顛倒,不明了隻有如來藏才是本不生滅的真實法;也沒有足夠的定力以及智慧,去觀察如來藏所生、所顯的六塵境界其實是虛妄不實的,而以為自己所感受及了知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是真實存在,以為自己真的有接觸到外在的世界,所以就不斷貪著於如來藏所顯現的虛妄影像而無法放舍。就如同一隻小猴子從鏡子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牠卻以為鏡中的影像是另外一隻真實的小猴子,所以就在鏡中跟鏡中的自己齜牙咧嘴一直在示威,因為牠不知道:隻有鏡子才是真的,而鏡中的影像隻是一個假象。眾生就是認為這個能了別、能作主、能享受的五蘊我是真實存在的;又因為我愛的緣故,除了寶愛自己的五蘊身心之外,也希望自己的五蘊身心能夠得到各種的五欲享樂,所以即使告訴自己所見的內相分是虛妄不實的,作主的意根還是會不斷地讓自己的五蘊身心去貪取五欲六塵。
所以,我們如果想要去除煩惱,不是隻要意識上了解到內相分六塵境虛妄不實就能夠作到的,最重要的,是要斷除我見等三縛結,確認能夠貪著五欲六塵的五蘊身心——包括色蘊、受蘊、想蘊、行蘊以及識蘊,全部都是虛妄無常,全部都是由自心如來藏所出生的,而有生的法則必定有滅。所以無論是修學大乘法還是二乘法,都是以見道——證得初果為首要,當證得初果斷除我見等三縛結之後,逐漸就能讓貪、瞋、癡等轉薄成就二果,乃至證得三果或者四果,遠離欲界五欲六塵的貪愛,這才是解脫道的正修行。像那些法師不教人求見道——斷我見、我所見,就隻教人要放下,這實在不是正確的修行方式啊!
正元 如何不受五欲六塵的障礙,而能專心修學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