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陀的智慧

(2017-03-24 12:00:05) 下一個

“如來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這句話是說諸佛如來,祂能夠知道一切智慧的因,也能夠知道一切智慧的果,還有它的現象。這個就是說,世間人一般很難理解 佛陀的智慧是什麽,當然連菩薩的智慧一般人也很難理解;所以經文裏麵說“ 如來具足智因與智果”,事實上也在敘述說菩薩在修行的時候,他已經有少分的實證了如來的智因跟智果。

  那什麽是如來的智因跟智果呢?譬如說:我們世間的智慧,譬如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等等的科學的時候,我們總是很佩服以前的這些科學家;可是這些科學家所獲得的智慧,它是從何而來?事實上科學家是從現象界之中,來發現一些物理的定律跟化學的定律;可是物理的定律跟化學的定律從何而來呢?這是沒有人知道的,而這個部分就被歸於哲學,乃至被歸於宗教。

  可是如來具足智因的意思,就是說:如來能夠知道,一切世間的種種的智慧,它的因,事實上就是第八識如來藏;乃至一切世間中,如果有所謂的出世間智慧,這個智慧的因,還是第八識如來藏,所以如來能夠具足智因與智果。那為什麽一切世間的智能,例如物理、化學,乃至數學,乃至更多的科學,它的智慧的因為什麽是第八識如來藏呢?因為物理學家或是化學家,他們探求物理化學這些定律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現象;可是這個現象的規律,它的根源是什麽?那是一切科學家所不能知的。可是 佛陀就是因為知道這些智慧的因,都是因為有第八識如來藏的緣故——因為第八識如來藏是法界的因,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本因;因為有這個根本因的存在,才有我們這個世界的成立。

  我們這個世界所成立的是一個物質的器世間,可是物質的器世間,就必須要由第八識如來藏來變現出這個器世間,最後才變現出我們有情在這個世間;可是我們有情在這個世間被變現出來之前,在這個器世間成立之前,我們事實上已經就存在了。而這樣的智慧,如來是具足了知,所以如來具足了智因。

我們有說到世間的一切智慧——也就是世間一般的學問,它的因,事實上都是第八識如來藏;乃至出世間的智慧的因,也是第八識如來藏。我們有舉到說,我們這個器世間,我們在現象裏麵,我們因為科學家的研究,能夠發現一些物理定律或化學的定律。這些物理定律、化學定律,事實上如果我們要推究它的根源,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這個根源要推究到宇宙的生成的因是什麽。

譬如:原來科學家可以發現,我們的這個器世間——這個宇宙,它是在虛空中無中生有的;當然現在的一些科學家是主張連虛空都是大爆炸才產生的,可是這樣的見解,事實上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這個器世間--我們這個宇宙,如果能夠從無——從空無之中,能夠因為突然的大爆炸,就產生我們的器世間,這樣子我們在這世間裏麵的所有空無之處,應該也隨時都要可以有大爆炸,來產生我們這個宇宙。可是我們現見我們宇宙並不是這樣子,我們隻是看到,我們這個器世間的一種生成的一個現象。可是它的因是什麽呢?科學家事實上是沒有定論的。

  科學家也錯以為有了這器世間之後,才有我們有情在這個器世間裏麵來出生、來生存;可是事實上並不如此,因為我們有情,本來就存在在法界之中。我們地球有這麽多的人類跟畜生道的有情,乃至有種種的鬼神這些眾生,事實上這些眾生,在來娑婆世界的時候,在還沒有娑婆世界成就的時候,事實上我們都是他方世界的眾生;隻因為娑婆世界成就了,南閻浮提世界、南閻浮提成就了,所以我們就從他方世界來到這個地方,所以我們來這個世界並沒有太久。如果我們推尋更早的時候,在沒有南閻浮提的時候,沒有娑婆世界的南閰浮提的時候,我們是在他方的世界,這個才是法界的真實的相貌。而能夠這樣子觀察,是因為菩薩具有了智因,能夠觀察到法界的真實相,所以產生了這樣的智慧。

    另外屬於出世間的智慧,這個也是如來所具足的。譬如說解脫道如何能夠解脫生死流轉呢?這個屬於解脫智的實證。可是解脫智是依於什麽樣的因來成就呢?他的解脫的基礎是什麽呢?總不能說,有一個阿羅漢或是辟支佛他入了無餘涅槃,結果他就在三界中消失了,然後就是空無的。如果這樣的話那表示說,這些阿羅漢跟辟支佛是從空無中來憑空出生的,那就沒有因、沒有果。可是事實上不然,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入了無餘涅槃之後,雖然滅盡了五陰十八界,可是還有他們的第八識如來藏在法界中存在,隻是祂的存在,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了知的存在,因為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是一切人天乃至聲聞緣覺所不能知。所以說,如來的智因是一切眾生乃至辟支佛阿羅漢所不能知的。所以說如來是具足了智因,所以是故名佛。這個是佛陀乃至菩薩,有別於小乘人的智慧功德之處。

  所以說聲聞人跟緣覺人,他們不能說他們具足了智因,因為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是沒有智慧去了知第八識如來藏是什麽,他們隻能推尋說,一定有這樣子的一個法存在。可是這個法的內容是如何呢?他們是不能知的,他們隻是推估而知,而不是實際依於實證而知的;所以他們對於第八識如來藏是沒有具足的了知,所以他們不會是菩薩也不可能成佛。

  那什麽是如來所具足的智果呢?這個智能的果,就是像科學家所獲得的是世間的現象界的一些智能,這也是因果律則之一,所以他也有一些世間的智能之果。可是所謂的智果,事實上是含攝了破除所知障的一切種智,也就是說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祂能夠出生一切的器世間跟有情。第八識如來藏祂的內容是如何?祂有哪一些種子功能呢?祂有哪些功能差別呢?這就是一切的菩薩在修行的時候所要了知的,而這是不共於聲聞跟緣覺。

  所以菩薩在修行的時候,他要了知第八識如來藏祂的功能到底是哪一些,所以他就要曆盡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跟眾生相處的時候,麵對種種的煩惱困境之時,能夠依於現象界、依於他所實證的第八識如來藏,兩個種類的智,兩個種類的這些內容,能夠探查出第八識如來藏祂的法性是如何。因為世間的相貌為什麽會成為如此的相貌呢?一定是因為如來藏有某一些種子,也就是某些功能,所以他就是要去探求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當他在探求的時候,就是開始學習一切種智的時候;當他具足成就一切種智時,他就獲得圓滿的智慧之果,他就成佛了。所以如來是具足智因與智果,而這個智因與智果,事實上都是要依於第八識如來藏的修習圓滿,才最後成就的。所以“如來具足智因與智果,是故名佛。”這是一切二乘人所不能實證的,所以也是諸佛菩薩有別於二乘人的地方;所以隻有諸佛能夠稱為佛,小乘人他們是不能稱為佛的。

  接下來說:“善男子!如來出言無二無謬,亦無虛妄;智慧無礙,樂說亦爾。”就是說,如來祂所講的話一定是無二的。那什麽是如來出言無二的真正意思呢?也就是說,如來祂在說一件事情的時候,祂一定是肯定的,一定是沒有閃躲的,不會是騎牆派的說法。譬如說我們舉一個例子,我們可以問說:法界中到底有沒有第八識如來藏呢?我們常常聽有一些佛學的研究者,他會這樣說:從以前什麽部派佛教,或是什麽的論述裏麵,有人說有如來藏,也有人說沒有如來藏,因為他的論述就是什麽什麽,在什麽樣論裏麵人家是怎麽說,有時候他又舉阿含部的經典,都沒有如來藏這三個字,就來說沒有如來藏。就有這樣子的人!

  可是如果你問說,他認為到底法界中有沒有第八識如來藏?有沒有不生不滅的法呢?他就猶豫不決,他隻能說:也許有吧!有也可以啦,也許沒有吧!沒有也可以啦。用這樣子來代表他的態度很寬容,用這樣子的態度來代表他很客觀,可是我們要知道,這樣子叫作出言有二。因為這個法界中,到底有沒有第八識如來藏?有沒有一個永恒存在之法?它是一個不容模糊的、不能搖擺的一個事實。也就是說,在這個法界之中,要嘛一定就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法,要嘛就是沒有,總是兩者之一吧!一個事情、一個事物的存在,要嘛就是存在,要嘛就是不存在,是不能模棱兩可的,如果模棱兩可,那個就叫出言有二。所以很多的佛學研究者,經常是出言有二;一下說有不生不滅的,可是你聽他講不生不滅,又是屬於生滅。那到底是有不生不滅呢?還是沒有不生不滅的法呢?他經常是模棱兩可,打迷糊仗,這個就是出言有二。

  諸佛如來祂出言無二,就是因為祂對於法界之中到底有沒有如來藏這件事情,祂絕對不會模糊的,有就說有,那沒有呢?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祂的實證已經告訴大家,法界中確實有第八識如來藏,而且是每一個眾生都有第八識如來藏,而且從 如來祂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從不改變。因為從菩薩的修行裏麵,從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等覺、妙覺的五十二位階的修行裏麵,祂從一開始就是出言無二;從十信位的時候,祂就要相信有第八識如來藏,而且絕不改變;而且到了住位實證之後,也絕不改變;一直到成就佛果的時候,都是一樣出言無二,從不改變。因為從不改變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一下說有,一下子說無,那樣的智慧就不是真正的智慧,那是打迷糊仗,是模棱兩可的,那就不是一個真實的一個智慧。

  而且絕對是無謬的——不會錯誤,因為有如來藏就說有如來藏,而且這樣子的出言而說,祂是沒有任何的錯謬,所以就可以指導一切的菩薩,來實證第八識如來藏;也可以指導一切的聲聞跟辟支佛,來依於第八識如來藏,而獲得解脫的果證。所以當然所說是無二,而且沒有任何的錯謬。而且亦無虛妄,因為如來藏這個法,祂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所以祂為了簡別對於一切世間的三界有,讓一般人能夠了解:世間的三界有隻是生滅無常的有;可是第八識的存在,祂的有,祂是真實有。要來簡別這個,所以有時候,就會特別將第八識如來藏,說祂是真實有。可是有人就從這文字裏麵又作文章說:既然是有,那就跟世間的三界有是一樣,因為世間的三界有也是真實有。可是事實上,這個真實有的真實,是說祂是可以實證的,而且祂是一個不生滅的。如果是生滅的,我們隻能說祂是假有,因為祂暫時而有,過一段時間祂就必滅。我們世間所見的一切三界有,統統是屬於這樣的有,都叫作假有,因為祂是暫時而生,生後必滅之法。

  可是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實有,祂是無生的、祂不是由誰創造祂的、祂是法界的根源、祂是本來存在的,所以祂沒有滅的時候。因為祂連出生的時間都沒有,因為祂是本來存在,祂不是被出生的法,所以祂是無生之法。既然是無生之法,祂當然就是無滅。可是其它的法,都是有生有滅。

  所以第八識如來藏,祂是不虛妄的,因為是無始劫就已經存在了,未來無量數劫還是繼續存在,因為祂是永恒存在之法,所以當然不是虛妄之法。除了第八識如來藏之外的,其它的現象界之法、蘊處界之法,統統是虛妄法。因為跟如來藏比起來,它們都是生滅變異的。

  然後 如來祂的“智慧無礙,樂說亦爾。”智慧無礙是因為祂有一個法,可以貫串三界的三乘菩提,而且能夠貫串人天乘的法,乃至貫串一切世間法;既然能夠依於第八識如來藏,來貫串一切世間之法,貫串一切世出世間之法,當然祂的智慧是無礙。沒有任何的法,可以妨礙 佛陀的說法,因為 如來依於實證第八識如來藏而成就一切種智,當然對一切法的智慧是無所障礙的。而且 如來也樂說這樣的法,因為 佛陀想要度脫一切眾生,來實證三乘菩提,所以對於一切跟第八識如來藏有關的法,佛陀是最樂於宣說的。所以我們可以在二轉法輪這些大乘經典,乃至第三轉法輪的一些經典,看到 佛陀如果要說到大乘法,講到第八識如來藏的般若智慧,深妙的成佛的法道的時候,佛陀常常展現笑容、放出光明。為什麽佛陀要放出光明來展現笑容呢?因為那是祂樂說之法。

  在小乘的《阿含經》裏麵,我們就沒有看到 佛陀有這樣的記錄,因為 佛陀在說小乘法的時候,隻是依於解脫的智能,讓聲聞人或是緣覺人來入無餘涅槃。所以那個是一個小法,不是 佛陀真正樂說之法,隻是為了要說明後麵的二轉法輪,或第三轉的成佛的法門,所以才說解脫道;可是解脫道,不是真正佛陀所樂說之法,因為那個隻是讓人解脫生死,並不能讓人成佛。如果有人修了解脫道,而執著在解脫道上麵,而成為小乘人,這樣的話他的佛種就斷,因為他就不能成為菩薩,不能最後成就佛道。所以那個解脫道,不是佛陀所樂說之法。第八識如來藏是菩薩所專修,是聲聞還有辟支佛他們所不能修的,所以 佛陀如來特別喜歡說第八識如來藏的有關之法,所以當然有關第八識如來藏的法是 如來所樂說。

  接下來 佛陀說:“具足因智、時智、相智;無有覆藏,不須守護,無能說過。”因智我們前麵已經略為解說,就是所有的世間法,它的智慧的因,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所以如來是有因智,就是對於法界中的根本因祂知道,而且具足了知,所以祂具足因智;所以一切世出世間的因是什麽?如來都知道。所以這個跟前麵的智因有所相關。

  如來也具足時智,這個時智的意思是說,如來能夠在當下,麵對眾生的當下,能夠為眾生宣說眾生所需要的法。譬如說:有些人他的心性是畏懼的,他是偏向於自己求解脫就好,祂會先跟他說解脫的智慧就好了。所以說 佛陀就會有所謂的為人悉檀,看眾生的根機,為眾生來說種種法。如果說有些人,是屬於三惡道的心性,祂就會提升他的功德,祂會解說人天法,讓三惡道心性的眾生能夠知道有因有果,能夠讓這個眾生不要墮落三惡道裏麵;所以要跟他講戒法,要跟他講布施之法,讓他能夠成就人天的善法,所以說如來是具有時智的。如來也因為具有時智,所以說祂也能夠針對眾生的種種的貪著,祂能夠去對治,所以這個也是 如來祂的時智。所以 如來時智,事實上所說就是在說,如來能夠宣說對治悉檀,還有為人悉檀。

  如來也具有相智,什麽是如來所具有的相智呢?

     相智是說:在我們的世間跟出世間裏麵——一切法裏麵,它都有它的法相,就是任何法一定有它的法相,因為有法相才令人覺察。這個法相它的內涵是如何?它具有哪一些內涵?那也都屬於一切法的法相。如來祂就是對於這一些內涵,祂都能夠具足了知。就像我們前麵所解說的:佛陀——也就是 如來,能夠在一念間破除智障與解脫障。可是什麽是破除智障的法相呢?什麽是破除解脫障的法相呢?那個就是菩薩所證,那也是屬於一切的法相,然而這個內涵是菩薩才能了知,是諸佛才能夠具足了知;乃至聲聞人或者是緣覺人他們所實證的解脫智的法相的內涵,佛陀也都能夠具足了知而沒有任何的遺漏。而菩薩也可以了知少分,如果證量具足時,他也能夠了知聲聞、緣覺他們所實證的法相,所以相智的具足,就是說隻有如來祂才能夠真正具足這個相智。因為 佛陀祂才能夠對一切法的法相能夠具足了知,乃至所有究竟成佛時的佛地的智能功德,那也隻是諸佛才能夠了知,等覺菩薩跟妙覺菩薩,都還不能完全究竟了知;所以說隻有如來才能夠說祂具足了相智,諸地的菩薩還不能說他具足相智,隻能說他也有實證部分的因智。所謂的時智還有相智還不能具足,具足因智、時智與相智,隻有如來才能夠獲得這樣的智慧功德。而且佛陀祂是無有覆藏,沒有覆藏也是一件佛陀的功德,因為 佛陀能夠了知一切的宿命,所以祂以前經過怎樣的過程來修行,最後能夠成佛,而這個過程裏麵,祂的經曆從凡夫一直到成佛的所有過程祂都了知。而且 佛陀祂對於這樣的過程裏麵,祂過去所做的一些過失,祂也從不覆藏,這個也是諸佛如來祂所獨有的功德;因為如果說有一些菩薩,他即使不想覆藏,可是他不能發現,本質上他不能把它全部了知,因為他對於自己的缺失,還沒辦法完全了知,所以那還是有所覆藏。

  世間人是剛好反過來,即使他知道了他也是要覆藏;譬如說自己犯了什麽樣過失,就是怕人知道就不敢講出來,要想盡方法來隱瞞,要編造種種的謊言來欺騙他人,那就是覆藏。可是 如來無有覆藏,所以我們在經典裏麵經常可以看到 佛陀的本生,或者是在某些經典裏麵,會說 佛陀過去以前曾經誹謗什麽樣的善知識,所以曾經掉到地獄去。我們經常可以看到 佛陀在經典裏麵敘述祂自己過去的一些過失,用這些過失來勸勉一切的菩薩,或是說一些聲聞人,能夠不要重蹈覆轍。所以 佛陀並不是因為成佛之後,祂能夠具足了一切福德與智慧之後,然後就把祂過去菩薩修行裏麵的坎坎坷坷,或是作錯的事情全部覆藏起來,並沒有這樣子。這個跟世間人裏麵的那一些史學家有所不同,有些史學家就會為君親來隱諱一些事情,就是覆藏一些事情;可是我們如果看到經典,佛陀經常在說祂過去曾經犯了什麽樣的過失,可是後來因為怎樣的悔過之後,能夠最後成就佛道。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佛陀祂是沒有任何的覆藏的,這個跟一般的世間人想要隱藏自己的過失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說隻有 佛陀能夠對於自己的過去沒有任何的覆藏。而且不須守護,也就是 佛陀祂不需要去守護祂自己的身口意行,祂能夠隨心所欲地去說種種法,都不會有任何的過失,所以說無能說過——沒有人能夠指出佛陀的任何過失的。因為 佛陀祂對於一切世間的種種說法,祂都能夠知道。而且祂能夠守護祂的身口意行,而且這個身口意行,祂不需要守護的,祂是自然流露而不會有任何的過失。

  也就是說,佛陀祂不隻把煩惱的現行把它滅除了,祂還把習氣的種子也都把它清除淨盡,所以說祂不需要守護祂的身口意行,祂能夠完全清淨地展露祂的身口意行,所以祂能夠不必守護而且無能說過,這是諸佛如來獨有的功德。菩薩就不能這樣子,菩薩在還沒有成就佛果的時候,事實上即使能夠滅除現行,可是還有很多的習氣種子;這習氣種子就需要透過長時間的修行,然後依於更深的智慧、無生法忍的智慧、修習一切種智的智慧,能夠逐步在跟眾生和光同塵的過程裏麵,把習氣種子逐漸地滅除,所以菩薩還不能說他不守護的,因為菩薩還需要守護。聲聞緣覺那就更不用說了,因為聲聞人或是辟支佛他們還有現行,可是他們可以把現行滅除,習氣種子不必滅除,他們也沒有能力滅除;因為他們急求涅槃,他們在實證之後還留在世間的時間太短暫了,所以沒有能力來滅除習氣的種子。所以習氣種子的存在,就使得二乘人他必須要守護,乃至二乘人還有一些煩惱的現行,可是這個現行也是讓他必須守護,所以他才能夠把這些現行——煩惱的現行把它滅除掉;所以二乘人他需要守護的,因為他還要把現行滅除,習氣種子他是無所能為的。菩薩可以滅除現行,那對於習氣種子呢,他還能夠更進一步去把它逐步地滅除,菩薩還是需要守護,因為他必須要守護他的心行,所以這個是菩薩跟佛陀的功德的差異之處,所以隻有諸佛如來才能夠說祂不須守護而且無能說過。

  接著經文又說:“悉知一切眾生煩惱,起結因緣、滅結因緣,世間八法所不能汙。”也就是說:諸佛如來,祂能夠悉知一切眾生的煩惱。眾生有哪些煩惱諸佛如來都知道,眾生煩惱——眷屬、財富、健康、學業等等的事情產生種種的煩惱,諸佛如來都知道。而且也會知道起結的因緣,也就是說每個眾生,對於煩惱所相應的內容,它是不大一樣的。什麽叫起結因緣的不大一樣呢?譬如說有些人可能是很貪,可是他可能瞋是比較少的。譬如有些人被人家欺負、諷刺,他都無所謂、他都看得開;可是他對於他喜愛的東西,他會很貪著,那個就是這個眾生貪的重,可是瞋比較輕。可是有些眾生是反過來,是貪比較輕,什麽事情他不會太貪愛,可是他自己擁有的絕對不能讓人家碰,如果你侵害到他所擁有的東西,他就起瞋——大起瞋心,就起了煩惱的結,乃至會造作種種的惡業,那就是這個眾生的瞋重,貪稍微輕一些。也有眾生是貪瞋都重。諸佛如來就能夠了解眾生他的起結的因緣,了解了起結因緣就能夠有智能來讓眾生學得,或是安排一些滅結的因緣。譬如說有些阿羅漢,就是說一些阿羅漢他還沒成就阿羅漢果的時候,佛陀觀察這個比丘,就跟他說你要把貪愛斷除,教他專門去修不淨觀。當這個比丘修學了不淨觀之後,他確實就能夠證得阿羅漢,因為他的起結的因緣就在於貪,所以佛陀因為能夠觀察到這個比丘他的起結因緣在貪,所以祂教他專注於貪的斷除,他就能夠成就阿羅漢。有些比丘他是瞋恨心重,佛陀就說:“你去修習一些觀行,瞋恨心把它滅除掉。”滅除掉之後他就成為阿羅漢了。這並不是說這些阿羅漢,他好像修阿羅漢隻要滅一個東西就好,不是!而是說他的一些其它的結使沒有那麽重,可是他的最重的部分在哪裏?佛陀能夠具足了知。所以 佛陀就能夠,觀察眾生的根性,能夠告訴眾生他的起結的因緣,然後告訴他滅結的因緣,能夠協助眾生能夠修證解脫的果證。

  佛陀也不受世間八法的染汙。世間的八法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就是喜、怒、哀、樂、稱、譏、毀、譽。喜怒哀樂是我們眾生都有的,因為都有所以就稱為被染汙了,有一個什麽事情喜滋滋地,然後就飄動了、就得意忘形了,那就是被喜所染汙了;或是怒,有一個事情被人家侵犯了,怒不可遏,就會去造作一些惡事,那個就是被怒的這個世間法所染汙了;或說是因為一些事情不如意,就非常地哀傷、一蹶不振,那就是被哀這個法所染汙了;或者是說有一個事情太快樂了、太稱心如意了,然後他就依於這個樂去欺壓他人,因為他有他成就的快樂,就在這個地方起了慢,乃至用這個去傷害他人,這個就是被樂的法所染汙了。稱譏毀譽就是被人家稱讚了,他就得意忘形;或是被人家稍微譏諷一下,他就怒不可言,他就造作一些惡業;或是被人家誹謗、或是被人家稱讚-就是譽,他就得意忘形;或是被人誹謗,他就生氣或是落寞統統都有,這個就是世間的八法。佛陀對於世間八法祂都完全不動,所以有人說 佛陀是八風吹不動。所以說 佛陀對於世間的種種的事相,祂都無動於衷,祂都知道這些因果的事相,所以祂了然於心,不受這一些世間八法所染汙;不會因為世間人信不信佛陀而起煩惱,也不會世間人是不是稱讚諸佛如來,或是誹謗諸佛如來而生起任何的煩惱,都沒有!所以說諸佛如來不受世間八法之所汙。

  我們接下來看,諸佛如來“有大憐湣,救拔苦惱,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滿足。”諸佛如來有大憐湣,什麽是大憐湣呢?大憐湣就是說:諸佛如來如果我們考慮祂的境界——祂的福德境界,事實上祂不需要在人間來示現成佛,因為人間是苦,連諸天都比不上,連欲界天都比不上。人間有種種的苦痛,譬如說:有很多的不如意事,乃至經常有疾病,經常有煩惱;可是諸天就沒有這些病,乃至物資非常地充裕,不需工作、不需煩惱。可是 佛陀偏偏在人間來成佛,而且教導眾生成佛之道,因為這是佛陀的大憐湣,也就是憐湣一切的眾生不能成佛,憐湣一切眾生在這種苦的境界而自得其樂,憐湣一切眾生在這麽苦的境界,不知解脫的法要,憐湣一切眾生在這麽苦的境界,不知有常恒不變異的第八識如來藏。所以說不知道有成佛之道,不知道有菩薩的正行;所以說諸佛如來祂福慧具足,祂的福德能夠盈滿一切世間,可是祂偏偏在人間來示現,跟我們一樣吃著人間的飲食,而不去受用欲界天的甘露,這個就是佛陀的慈悲啊!因為祂憐湣眾生,憐湣在人間的眾生,因為希望佛種能夠不斷,希望在五濁惡世的眾生,能夠出離五濁惡世、能夠修行菩薩行、能夠修習菩薩的正行來邁向成佛之道,這就是諸佛如來的大憐湣。

  可是聲聞緣覺他就沒有這種大憐湣,其實他獲得了解脫的智慧,能夠究竟解脫生死流轉,可是他入不入無餘涅槃呢?他入無餘涅槃。入了無餘涅槃,請問他還有憐湣心來布施給眾生嗎?就沒有了!所以阿羅漢或辟支佛,他們成就了他的果證之後,他就入無餘涅槃去了,對於眾生他就不再憐湣了。因為他就自己解脫於生死,然後進入不生不死的涅槃,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眾生的苦痛不再理會了。這樣子能夠稱為有大憐湣嗎?顯然沒有嘛!那菩薩呢?菩薩也學習諸佛的大憐湣,所以有些菩薩他能夠具有初禪以上的定力的實證,譬如說 菩薩具有初禪以上的禪定力,他是可以生到色界天的,可是他依於大憐湣心,所以說他繼續發願,乘願來到人間,來跟眾生和光同塵,來人間裏麵跟眾生一起來擁護正法、弘揚正法,所以這個就是菩薩的大憐湣。可是這個大憐湣是跟諸佛如來來學習的,因為諸佛所獲得的功德跟解脫境界,是超越一切菩薩的,諸佛都能夠舍離這些功德受用而到人間,菩薩也要學習諸佛如來而回到人間——乘願再來。

蔡正禮 如來具足智因智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