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滅即是寂滅?

(2017-02-08 10:24:55) 下一個

    釋印順《佛法概論》中說:

  法性是空寂而緣起有的,從緣起的生滅邊,觀諸行無常與諸法無我;從緣起的還滅邊,觀諸法無我與涅槃寂靜。直從法性說,這即是性空緣起的生滅觀,生滅即是寂滅。

  釋印順的意思是在講緣起法中的生滅,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生滅相,在這性空緣起的生滅中,生滅即是寂滅。然生滅與寂滅究竟有何差別?緣起法的生滅相是不是寂滅?這就值得我們來探討了。因為生滅表示一切法有生有滅,故說生滅;而寂滅呢?乍看之下生滅即是寂滅,好像也沒有錯,都有個“滅”字;然此中同異,若非具眼之人實難領會,本文就針對釋印順說“生滅即是寂滅”略加論述。

    釋印順在同書中又說:

  依緣起而現起緣生的事相,同時又依緣起顯示涅槃。涅槃,即諸法的真性,也即是法性。經中曾綜合這二者說有為法與無為法。依‘阿含’的定義說:有為法是有生有滅的流轉法;此流轉法的寂滅,不生不住不滅,名無為法。所以無為是離愛欲、離雜染,達到寂然不動的境地,即佛弟子所趨向的涅槃。這不生不滅的涅槃,成立於緣起法上.

    釋印順說依緣起法而現起了緣生、緣滅的生滅事相,同時又依緣起法顯示涅槃,這不生不滅的涅槃,成立於緣起法上。此涅槃即是他所謂的寂滅,釋印順之意是指在生滅的有為法中,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的流轉與還滅之中,自有不生不住不滅之無為法即是寂滅;這是釋印順承襲自藏傳佛教中觀六識論的主張──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空無自性中即是寂滅,能體悟這個寂滅,即是證得法性、涅槃。所以生滅即是寂滅。但是,這個“寂滅”性,真的是依於緣起法才能顯現而有的嗎?“寂滅”的真實義是什麽呢?

    釋印順《中觀論頌講記》:

  從緣起的寂滅方麵,說明世間滅。“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體現了緣起的寂滅性,是清淨的還滅。可以說:因為緣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為緣起,所以能解脫。緣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此無故彼無。緣起,扼要而根本的啟示了這兩麵。一般聲聞學者,把生滅的有為,寂滅的無為,看成隔別的;所以也就把有為與無為(主要是擇滅無為),生死與涅槃,世間與出世間,看成兩截。不知有為即無為,世間即出世間,生死即涅槃。所以體悟緣起的自性,本來是空寂的,從一切法的本性空中,體悟世間的空寂,涅槃的空寂。這世間與涅槃的實際,“無毫厘差別”。《般若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這個道理。緣起的自性空,是一切法本來如是的,名為本性空。一切法是本性空寂的,因眾生的無始顛倒,成生死的戲論。

    釋印順在這裏的解釋是說:

  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體現了緣起的寂滅性,故生死生滅的狂流和寂然不生的緣起寂滅是無分別的。故生滅的有為和寂滅的無為,不要看成隔別的。生死與涅槃,世間與出世間,也不要看成兩截。有為即無為,世間即出世間,生死即涅槃。所以體悟緣起的自性,緣生諸法本無自性,本來是空寂的,從一切法的本性空中,有其必然之因果是曆然不亂的,能通達因果幻相的本性空,即能悟入諸法畢竟空不生不滅。若能深入知此深義,體悟世間的空寂,即涅槃的空寂,則能得出世智──涅槃智。

  釋印順如此解釋甚深佛法的寂滅、涅槃等,不知您是否能同意這樣的觀點?如果同意,那您其實也不必學佛修行了,可以回到滾滾紅塵去充分享受世間諸樂,因為生死就是涅槃了,您還需要修什麽道呢?不論您修不修行,反正到頭來終難逃一死,而且生是涅槃、死也是涅槃,一切都是空的,辛苦修行就是為了要悟得空無所有,那又何必呢?

  佛法的“寂滅”絕非如釋印順說的這麽輕鬆、簡單、容易,這“寂滅”是在講一切法皆空中,有一從來不生不住也不滅而本來就寂靜極寂靜的法,不住在六塵中而絕對寂靜才能叫作“寂滅”,而且是本來就寂滅,不是修行才得的寂滅。這個寂滅是指祂從不在三界六塵萬法中起心動念,故是真實如如的寂滅體性──真如寂滅。不是釋印順所說緣起的寂滅──“此無故彼無”,這是空無所有的斷滅境界!斷滅境界是無法,不是寂滅。

  我們來看經典中對“寂滅”是怎麽說的?《大乘入楞伽經》卷1雲:

  法與非法唯是分別,由分別故不能舍離,但更增長一切虛妄,不得寂滅。寂滅者所謂一緣,一緣者是最勝三昧,從此能生自證聖智,以如來藏而為境界。

    經文很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寂滅是如來藏的自住境界,這不是三界法的境界。三界內無有真實寂滅的境界,有些人以為意識心不起分別、不起一念時就叫作無分別、就是寂滅,其實這根本沒有寂滅,隻能稱為一念不生或離念靈知,都還是意識心住於六塵中的喧鬧境界。意識心生起即是有分別,非無分別,不論是粗細意識皆是有分別、能分別之心,必會領受六塵故非寂滅。而釋印順所謂的寂滅,是說緣起的寂滅,是以蘊處界的生滅滅已不斷當中說有涅槃不生不滅;其所謂涅槃乃是以緣生諸法無自性空之空無為涅槃,而空無是無法、是斷滅,無怪乎釋印順會說般若是唯名無實──性空唯名。釋印順不知亦不肯蘊處界的諸法空相的滅相是依於如來藏才有的緣起性空,與本來寂滅的涅槃如來藏體性截然不同。釋印順是未斷我見之凡夫僧,才會依於牛有角(蘊處界之緣起)施設兔無角法(其性本空),將滅相之空無說為寂滅,皆是戲論一場!

  釋印順在《中觀論頌講記》中說:

  二、聲聞,佛對他們說緣起,他們急求自證,從緣起因果的正觀中,通達無我我所,離卻係縛生死的煩惱,獲得解脫。他們大都不在緣起中深見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從緣起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我所的觀慧中,證我空性,而自覺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他們從緣起的無常,離人我見,雖證入空性,見緣起不起的寂滅,然不能深見緣起法無性,所以還不能算是圓滿見緣起正法。三、菩薩,知緣起法的本性空,於空性中,不破壞緣起,能見緣起如幻,能洞達緣起性空的無礙。真正的聲聞學者,離欲得解脫,雖偏證我空,也不會執著諸法實有。但未離欲的,或者執著緣起法的一一實有,或者離緣起法而執著別有空寂。執有者起常見,執空者起斷見,都不能正見中道。

    印順說:“他們大都不在緣起中深見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從緣起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我所的觀慧中,證我空性”,又說:“他們從緣起的無常,離人我見,雖證入空性,見緣起不起的寂滅,然不能深見緣起法無性,所以還不能算是圓滿見緣起正法。”這一段文字可以確定他講的寂滅是“緣起不起的本性空寂就是寂滅”,這種寂滅根本不是真如寂滅,乃是將斷滅說為寂滅,都是落在蘊處界緣起緣滅中,都是生滅之法;滅已無法,何來寂滅可言?與 佛說的真如寂滅豈能相提並論呢?

  平實導師於《大乘無我觀》中說:

  無餘涅槃之中不是斷滅,涅槃之中有個真如;這個真如叫作如來藏,還沒有成佛以前叫作阿賴耶識、叫作異熟識、叫作庵摩羅識,到達佛地時改名為真如無垢識,無餘涅槃中就是這個識單獨存在。可是這個識離見聞覺知,祂也沒有思量性,所以沒有證自證分,所以祂不知道有自己,真的無我;又沒有了意根,所以祂也不作主;祂完全是寂滅性,完全是無我性,所以無餘涅槃之中隻有祂。

平實導師書中所說的寂滅,正是聖教量所說的真如寂滅。《父子合集經》卷10:

  諸法性空無所空  亦無係縛及縛者

  真如寂滅離諸相  體非垢染亦非淨

  以其法爾本如然  非煩惱縛亦無斷

  如是了知諸法性  是人不久得菩提

  釋印順不解空義,空性心體無黏、無縛,亦離染淨,是真實的心體,非虛設之名相。釋印順想要用緣起不起的寂滅來取代真如寂滅之空性,這是移花接木歪曲法義的不老實心態;因未能親證,又無福親炙善知識;然真善知識真遇著了,卻又因麵子問題,不肯接受真善知識之指正,依舊不肯認錯修正其錯解 佛語之過失,仍使所著書籍繼續流通,誤導此世後世學佛人之正知見並戕害彼等法身慧命而不顧,將使爾等永遠不知道真如寂滅的真實義,其後果之嚴重難以想像!

  釋印順在《勝鬘經講記》中說:

  順正理論(五八)有五說。也有立苦集道三諦是世俗,滅諦是第一義的,與本經一致。般若經說,四諦都是假名說,是世俗諦,而四諦的法空性,是第一義諦,這是因滅諦也通假名施設,而難言寂滅,是第一義,也即與本經的滅諦說相近。三諦是世俗,滅諦是第一義,古有此說,本經也依此作論

    我們就用釋印順的《勝鬘經講記》來破斥他的“緣起不起的寂滅”。他在文中說:“滅諦也通假名施設,而難言寂滅,是第一義。”四聖諦的滅諦是指諸法滅盡之真實道理,已無有一法可再於三界內緣起,此是聖諦非通假名,唯是俗諦。釋印順的“緣起不起的寂滅”正是滅諦的寂滅,是因緣生、因緣滅的緣起不起。既如是,則其滅諦當非真如寂滅之滅;隻是現象界的此滅故彼滅,因為有生而說有滅的滅,不是第一義真如如來藏的本來寂滅。

  再舉前引釋印順《中觀論頌講記》中說法:

  從緣起的寂滅方麵,說明世間滅。“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體現了緣起的寂滅性,是清淨的還滅。可以說:因為緣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為緣起,所以能解脫。緣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此無故彼無。緣起,扼要而根本的啟示了這兩麵。一般聲聞學者,把生滅的有為,寂滅的無為,看成隔別的;所以也就把有為與無為(主要是擇滅無為),生死與涅槃,世間與出世間,看成兩截。不知有為即無為,世間即出世間,生死即涅槃。所以體悟緣起的自性,本來是空寂的,從一切法的本性空中,體悟世間的空寂,涅槃的空寂。這世間與涅槃的實際,“無毫厘差別”。

    從這一段文章我們可以發現:印順一直以緣起的寂滅性等同於真如的寂滅性,他以六識論之觀點來解釋緣起的寂滅性就是真如的寂滅性,證實其心中根本無真如寂滅之法;他否定第八識如來藏,亦否定第七識意根末那識,恣意妄為的曲解佛法,把佛法的根砍斷了,卻又不得不於名相中牽強附會,而說生死即涅槃、生死狂流寂然不生等虛妄語,籠罩無知學人,堪稱天下之最。如果相信印順的話,那諸位不必修行也是涅槃了,天下哪有這麽便宜的事!生死狂流的現象不是寂然不生的境界,蘊處界都是緣生緣滅的緣起法,生是一邊,死是一邊;緣生的時候不可以說它是滅,緣滅的時候不可以說它是生。印順自己也說過白天光明的時候不可以說是黑暗,黑暗的時候不可以說它是光明,顯然印順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研究聲聞法的學者把生滅的有為,寂滅的無為,看成隔別的;所以也就把有為與無為(主要是擇滅無為),生死與涅槃,世間與出世間,看成兩截並沒有錯,因為他們還在緣起生滅之中,他們都隻能看到有為界裏的蘊處界的生滅,不見法界中的實相;那麽,要等到什麽時候才不會把這些看成兩邊?得要等這些人緣熟了,找到第八識如來藏而實證真如寂滅的時候。這時候自然能現觀第八識的真如寂滅,及其恒離兩邊,非一非異非斷非常的中道義。而緣起法必定是落在一邊的,但緣起的正理是不能離開真如而能有緣起的,故緣起的寂滅與真如寂滅,乃截然不同且永遠不能相提並論。

  印順自己也說:【然從法性空的第一義來說,戒品本不來不去;本來不生,也不會滅盡。所以不落三世,超越生滅。】不要被釋印順此說籠罩了,他是從緣起性空來說空的不來不去,不是般若中說的空性如來藏不來不去。一切親證者皆能了知從第一義實相心體現觀,確實本來不生也不會滅盡,故可以這樣說;但對未親證實相之人如釋印順,隻能從意識思惟而創造出一個虛妄之法,說為寂滅法。釋印順之困境在於不能忍於自己的無知,強不知以為知,故難會此不思議佛法,亦常前後自語相違。對“本來不生”之法,誤以為“此滅故彼滅”故本來不生,釋印順實不懂“不生法”,才會以六識論緣起法來解說“本來不生”之法,實是顛倒說。

     釋印順說:【如果不談空,怎能開顯緣起的真相,怎能從生滅與寂滅的無礙中,實現涅槃的寂滅?】緣起的真相就是生滅,這個生滅性的滅,與不生不滅的涅槃的寂滅是不一樣的,不能用緣起生滅的滅相來解釋為涅槃的寂滅。

    釋印順《中觀論頌講記》說:

  “寂滅”,是生滅的否定。生滅,是起滅於時空中的動亂相;悟到一切法的本來空性,即超越時空性,所以說寂滅。肇公說:“旋嵐偃獄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也可說能點出即生滅而常寂的實相了。

    釋印順說:“寂滅,是生滅的否定。”認為對生滅的否定,就是不生滅,則寂滅就是不生滅。但佛法中的不生滅,意指有一法是不生亦不滅的,非是虛無叫作不生滅、寂滅。印順又說:“悟到一切法的本來空性,即超越時空性,所以說寂滅。”對了知實相者來說,從此處可以看出這是釋印順的不良動機,欲使人混淆;釋印順的真實義是說:一切法空,本無一法而空無了,故是超越時空性的,說這本來空的就是寂滅;即生滅而常寂的實相,於生滅中無有一法真實故,此即是常寂的實相。釋印順不承認空性心如來藏,所以他在蘊處界諸法中不能思議有一法是常寂的,隻能以意識思惟在有為現象的因緣生滅之中,萬法自會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認為能徹悟此理,即是了達生滅即是寂滅。然而對親證空性心的人來說,蘊等一切法生滅中不曾稍離寂滅的如來藏,故生滅與不生滅的寂滅是不即不離的。這是凡夫釋印順永難會的。

  或許有人會以為我反對釋印順說的緣起法,就認為我反對 佛陀說的緣起法,然而 佛陀所開示的緣起法的正理是:必須依於第八識如來藏才能有萬法的緣起,緣起法不能無因唯緣而生起,這是四阿含諸經中仍然可以查到的教證;所以我不是反對緣起法的,我隻是反對釋印順把無因論的緣起法,當作有因有緣的緣起論的佛法的核心11,當作是勝義、第一義。第一義就是涅槃寂靜,就是如來藏自心無境界的境界,這個才是寂滅的道理,而不是釋印順所說的無因有緣的緣起的寂滅。

    其實印順根本不懂緣起法,他隻是把生滅無常的緣生法當作緣起法,因此他講的“緣起性空”其實是“緣生性空”。

    有些人還是弄不懂其中的分別,那就會被印順所迷惑。我們就以太極來解釋:世俗人畫的太極圖一陰一陽,陰陽之中即是緣起生滅;釋印順把其中的陰當作寂滅(印順稱為緣起的寂滅)12,卻不知道此寂滅仍然在陰陽生滅中,猶在太極裏麵。如果您要畫一個圓圈叫無極,這個無極勉強可以說寂滅。為何說是勉強?因為眾生沒有實證本來寂滅的第八識,那若要為其解說時,這時該怎麽辦呢?因此,必須是用俗人的認知來解釋說明,才能勉強建立一個正確方向。世俗所畫的太極其實是兩儀,因為一陰一陽已出現,那個外圍的大圓圈才是太極,那無極就是連圓圈都沒有的時候了;也就是,一切有情不管有沒有那個圓圈,都有這個無極,就是本來常住、本來寂滅、本來涅槃、本來清淨的第八識如來藏獨住的境界,乃是一切大乘賢聖所證的標的。這就是說,有為性的緣起法還是有依,不是無依,是依於第八識如來藏而有的;懂得這個道理,要學正確的佛法就不難;否則就會像釋印順一樣,雖身出家,也活了一百零三歲,卻還搞不清楚什麽是佛法,以外道法及錯誤的解脫道來當作佛法的全貌;自欺欺人,莫此為甚;令人慨歎,誠可憐湣!

Shixiang摘編自<<救護佛子向正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