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楔子
宗教信仰與學術研究的差別,在於宗教信仰隻是純然的相信而沒有科學的證據與證明,甚至是違反事實;例如《舊約全書》的〈創世紀〉對宇宙在六天內創造的描 述,就是一件違反事實的迷信邪說。學術研究是以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立論,並可以經得起反對者的客觀驗證,重複檢驗;例如唐代玄奘大師著作《八識 規矩頌》將生命可解剖為八個識的事實清楚呈現於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觀的驗證其真實性。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學術研究者若沒有科學的論述,那麼雖有學術身 分,則其論述也隻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者若有科學論述,那麼雖具宗教身分,則其論述亦可以有學術的貢獻。
二、何謂實證佛教
〈正覺學報創刋詞〉中說:「要認識真正的佛教,隻有實證的方法與確實履踐,別無他途,而這種方法是人類認識涅槃、認識實相的基礎。譬如如何認識杯子中水的 滋味與溫度呢?再多的語言、文字與說明,都沒有辦法清楚完整地指稱杯子中的水味或溫度;隻有親自喝了杯中的水,才能夠說明那杯水的滋味,才能知道要採用什 麼屬性可以客觀的描述那杯水的味道或溫度。」
「實證方法」,將佛學研究從以往以文字訓詁為主的方法,提升成為具有客觀實證方法的一門科學,掃除宗教迷信的色彩,成為對學術研究與社會文化產生钜大影響的核心價值。
具科學性的「實證佛教」大纛直指日本「批判佛教」的錯謬。〈正覺學報創刋詞〉中說:「從方法學來描述佛教時 ,那麼真正的佛教應該稱為實證佛教,不應該用其他的方法稱之. 也就是說,對於現存研究佛教的方法,那些方法都不是正確研究佛教的方法,最多隻是輔助性的方法。隻有實證方法才是佛教真正的研究方法,而且也是釋迦牟尼佛所指定的研究方法。
實證方法記錄在阿含經中稱為「蜜丸喻」,《中阿含經.林品》〈蜜丸喻經〉描述尊者大迦旃延針對釋迦牟尼佛略說的法要,竟然可以廣說、分別之。於是諸比丘便請問佛陀:「為什麼尊者大迦旃延可以廣說分別世尊所略說的法要呢?」佛陀答覆:
猶如有人因行無事處、山林樹間,忽得蜜丸,隨彼所食而得其味。如是族姓子於我此正法、律,隨彼所觀而得其味:觀眼得味,觀耳、鼻、舌、身,觀意得味。
佛陀說:就好像有人行走於無事處、山林樹間,忽然得到蜜丸,隨著他品嚐著蜜丸而知道它的味道。就像這樣,有大族種姓的弟子大迦旃延在佛陀的正法與戒律中, 隨著佛陀那樣觀察就可以獲得相同的味道:觀察眼識獲得眼識的味道,觀察耳、鼻、舌、身,觀察意識而獲得意識的味道。由此可知,所倡導的實證方法,確 實是釋迦牟尼佛將佛法傳承給弟子所採用的正確方法。
三、實證佛教的學術影響
所倡導科學的實證佛教,其具體的體現就是「八識論」的提出。就如同上舉蜜丸喻中對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的觀察,實證佛教以現代解剖學的概念將生命 解剖為:除了物質的身體之外,還有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意知法、末那決定,以及阿賴耶儲存記憶等八種功能的識。因此,所謂的「八識 論」,用現代的學術概念來說,其名稱應該稱為「心理解剖學」。其中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是永恆存在而不生滅的心體,使得記憶可以永遠儲存而不漏失。 雖然記憶在下一世因有隔陰之迷而暫忘,但自我與他人之關係而形成的「業」(記憶的另一個佛教術語),仍然完整地保留在阿賴耶識中,作為一切因果成立的基 礎。圍繞在上述科學實證的八識論的闡述與說明,因此達到以下廣大的影響。
第一,將概念性定義(conceptual definition)轉化為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
以往文史哲學門領域對於永恆事物的探討,都隻能以抽象性的概念來討論。但受限於語言文字表達上的落差,經常成為彼此語意混淆的文字遊戲或辯論遊戲。但是, 具體的「心理解剖學」的內容,則將以往抽象的概念性定義,一舉推向科學的操作性定義,使得對永恆事物的探討成為可以客觀重複驗證的自然科學學門,從而解答 數千年來哲學界不能解答的各種命題。
例如,佛教修證的第一個智慧果位為初果須陀洹,初果須陀洹的概念性定義是預入聖者的聖流中。而「須陀洹」以全等命題(請參考《正覺學報》創刊號第68頁) 的方式,建立操作性定義為「斷三縛結:斷我見、斷戒禁取見、斷疑見」,是證得第一分解脫;其中「斷我見、斷戒禁取見、斷疑見」又是概念性定義,又各自開展 其操作性定義。例如「斷我見」是概念性定義,其全等命題的操作性定義為「斷五陰十八界之我見」。「五陰十八界之我見」有其概念性定義,也同時有全等命題的 操作性定義。最後,關於「五陰十八界之我見」的概念性定義與操作性定義二者在實際的對應上,就稱為實證性的「現量觀行」。也就是進行「現量觀行」的學佛 人,在親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在生活的經驗中,將生活中所有可以觀察到的全部事物加以分類。例如,將之分類為「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五種分類,而這 種分類有其明確的區別並且永遠不變。因此,概念性定義下的「斷我見」者,其實有其操作性定義下「五陰之我見」的分類智慧,並且確認「五陰」共同具有無常性 與無我性。
像這樣符合邏輯、層次體係嚴謹,並且最後可以在現前的生活境界中確認概念性定義與操作性定義相符相合,而引發函蓋所有一切法如何分類而不變動的解脫智慧, 就是「實證佛教」具有普遍性、再現性與辨偽性的科學性意義。因此,這一套邏輯嚴謹、次第鮮明的體係,是一切具有學習能力的人都可依循學習的賢聖學程。
由於倡導的「實證佛教」具有轉換概念性定義與操作性定義的功能,因此使得「實證佛教」成為佛教文化中最高層次的修證,並且幾乎可以解答所有哲學體係 中長久以來難以解決的各種命題。例如,心理解剖學的八識論中,永恆的第八識是每一個生命輪迴的本體,永遠儲存著每個人每一世的記憶而成就因果報償,解答了 本體論者一向無解的命題。實證佛教採用現量、比量與至教量等三量,是具有客觀性的實證方法,以杜絕迷信,解答方法論命題。採用三量實證永恆的第八識心體所 獲得的知識,完全符合現象界所呈現的事實,因此也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解答了知識論命題。
因為採用科學性的實證方法,從此打破屬於概念性定義的人文社會學門與屬於操作性定義的自然科學學門的藩籬,將人文社會學門與自然科學學門共同融合在相同的操作性定義之下。這項劃時代的創舉,將在學術歷史上留下光耀且不可抹滅的裏程碑。
第二,建構科學的實證性批判。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其實隻是對基督教文化的批判。因為基督教文化建立虛構的超人上帝與幻想的天國,尋求不可見的來世永生與快樂。因此,馬克斯批判基督教文化中這種欺騙世人的天國與超人上帝,主張應該尋找自己的真正現實性的地方。
然而,實證佛教就是在生命眼前最現實性的地方,以事實驗證永恆性的第八識如來藏心體的存在,以確認生命的永生。因為生命輪迴就是主張生命的永生,由第八識 如來藏的實存得以重複驗證現象界背後之此一真相。這樣永生的事實,並不依靠任何的信仰來獲得,而是生命的本質所隱藏的就是永生。因為真正的永生與永恆,必 定與現在的生命同時並存。若是不能與現在的生命同時並存的永生與永恆,就是在現前當下會中斷的假永生與假永恆,是具有欺騙性的永生與永恆。
實證佛教提出科學的實證性批判的意義,就是要以事實來驗證各個宗教的主張,使得宗教領域也要符合科學與理性,使得宗教探討永恆事物的命題,不必等到死後生 到天國才獲得永生與永恆。因為真正永恆的事物必然在眼前最現實的地方,而不在於未來的天國。因此,主張社會最上層結構的宗教,應該是科學性的而不應 該是迷信性的。從而使得整個社會從最上層結構到最下層結構都可以有科學上的一致性與客觀性。那麼藉著宗教迷信而騙財與騙色的犯罪就可以從根本上被扼止,乃 至想藉著宗教迷信而獲得政治利益,使得國家社會動盪不安的危險就可跟著避免了。
實證性批判外顯的特徵就是客觀的事實驗證,以及依據可驗證的事實所進行的邏輯辯證。「實證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演說內容,皆以事 實驗證,以及依據事實進行邏輯辯證,指出宗教迷信的錯誤與荒謬。因此,與其說是宗教的信仰者,不如說是科學的實踐者,而且努力將充滿迷信的 宗教領域,翻轉為科學且理性的領域,從而使得整個國家與社會文化各個層麵充滿著科學實證的文化與精神。
第三,復興中國傳統佛教作為唐宋佛教文化綿延的活水源頭。
科學的八識論,並非獨自新創的見解,而是承襲自唐代法相唯識宗玄奘大師的《成唯識論》與《八識規矩頌》的八識論,以及禪宗弘忍大師、慧能大師 主張「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的本心論。其中禪宗所指的「本心」,就是八識論中的第八識如來藏。所以,所提出的八識論,不但揭開中國傳統佛教教義的宗 教麵紗,顯示中國佛教原屬科學的、實證的本來麵目;同時也釐清中國傳統佛教的教義,重現唐宋佛教文化的底蘊,更將中國傳統佛教與文化推向現化代與科學化的 新境界,並且賦予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活水源頭。
第四,抵製缺乏科學性的新興宗教及外來文化。
南北朝的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大師從西而來開創禪宗,傳授「以心印心」的實證性佛法;唐代玄奘大師則西行,在佛教滅亡於坦特羅(tantra)前,從印度取經 回到中土。由於上述二位大師或從西來或往西行的努力與奮鬥,從此中國成為保存純正佛教教義的唯一淨土,契應了佛陀大乘佛法北往中國廣弘的預記,佛教的心靈 文明也成為21世紀中國傲視全世界的瑰寶。
所以,傳承自唐宋八識論的中國傳統佛教才是科學且永恆的正統宗教,違反科學而非理性的宗教都是新興宗教。因為具有實證第八識永恆心體的宗教,才是真正科學理性的宗教,其餘的宗教都是後起的新興宗教。
例如,〈正覺學報創刊詞〉中說:「中國內學院的歐陽竟無與呂澂、台灣福嚴佛學院的釋印順及其追隨者,在中國文化大革命後的佛學蕭條背景下,以及台 灣傳統佛教界對釋印順的極度包容中,使得這一股缺乏實證並且缺乏理性論證的聲音,過度的渲染與放大,漸有取代傳統佛教八識論正法的趨勢,令此錯誤看法能由 日本傳向台灣與大陸,終於能在台灣由印順派壟斷佛學學術界的發聲管道。」
清末民初的中國,內學院代表著元明清三代摻雜坦特羅佛教的遺緒,以及麵對日本與西方外文化的挑戰。在中共建政後的文化大革命清除了摻雜坦特羅的表相佛教, 也形成傳統文化內容的空缺,導致20世紀中國地區成為缺乏自我文化認同的文化弱國。因此,在唐代與佛教共同競爭而傳教失敗的基督教,在近代重新進入中土逐 漸轉敗為勝取得文化優勢,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督教國家(一般估計中國已有約八千萬人信奉基督教了)。這就是因為科學的傳統佛教文化,失去了實證精神的 活水源頭而無力抵抗外來宗教文化的侵略了。
在台灣,因為曾受荷蘭、日本統治,因此極受日本與西方文化的影響。日本曾吸收唐宋佛教文化作為日本文化的底蘊。但在西化的明治維新之後亟思「脫亞入歐」,因此反對中國傳統佛教而主張「大乘非佛說」,企圖打倒中國佛教作為大乘佛教文化宗主國的地位。
台灣的佛教界,即使從中國大陸遷移台灣的僧人所建立的佛教山頭,在缺乏中國傳統實證佛教文化養分之下,不免受日本影響而加入「大乘非佛說」的行列。例如台 灣的釋印順大量引用日本主張「大乘非佛說」學者的文章,所撰寫的《妙雲集》與《華雨集》更可作為「大乘非佛說」的代表,成為極力反對中國實證佛教的代表 者,其門徒釋昭慧(本名盧瓊昭)則繼承其學說。在台灣的佛教界與學術界,隻有正覺同修會秉持復興中國傳統實證佛教的立場,獨力對抗日本與西方文化所共建的「大 乘非佛說」而卓有成效。正覺同修會能在台灣百家爭鳴的情況下,力抗日本、西方的文化與宗教,全賴其具有科學實證精神的有力論證,使得不符事實與邏輯的「大乘非 佛說」思想言論無法擴大其影響力,進而在台灣逐漸消沈下來。 因此,佛教文化中隻有屬於修證最高層次的實證佛教,能夠抵抗猶如繁星般眾多的新興宗教與外來文化。
第五,開創禪學研究與禪文化新紀元。
钜著《阿含正義》中首開近代阿含禪學研究之先鋒,舉出《長阿含經》中佛陀捨棄人壽前最後一次示現的禪宗機鋒。這是近代禪學研究中,第一次舉出 《阿含經》部類有禪宗公案的學術創見。將中國的禪宗及禪文化之起源追溯至最早的《阿含經》,顯示中國禪宗的禪法傳承,係佛陀親口宣說的正統大乘佛教。這不 但鞏固中國作為禪學文化研究宗主國之地位,同時也顯示中國禪宗在實證佛教中的法脈傳承以及崇高地位。
第六,建立有因有果的核心價值,營造和諧、穩定、科學、進步與文明的社會。
提出具科學性的實證佛教文化,將人類儲存記憶的處所歸屬於第八識的功能,使得一切因果成立的基礎可以獲得客觀的驗證。因此,生命輪迴永生而且凡 有記憶皆有因果的道理,不但可以教化人心成為有為有守的泱泱大國人民,形塑和諧、穩定、先進、文明的現代社會,也將會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明表徵與精神基 礎。
第七、開創真善美世界新文化的契機。
由於交通便捷與互聯網將全世界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產生彼此競爭的現象。這種全世界文化共同匯集競爭的現象,將啟動文化篩選與淘汰的機 製,並最後融合成全世界的新文化。佛教文化在最近約二百年,才被西方以現代的眼光重新檢視,並獲得全世界的關注。近代西方的科學發展隻侷限在物質方麵進行 研究,在心靈文明方麵仍然十分落伍,並且誤會迷心逐物的西藏密宗喇嘛教教義即是中國佛教教義,認為依舊是低下而迷信的,因而導致西方國家在科學進步之下, 產生弱肉強食的帝國主義對全世界進行殖民與掠奪,無法真正學習到正統佛教的慈悲與理性;如今美日二國不斷抵製中國的和平堀起而企圖封鎖,也是在此見解下造 作出來的一個實例,但喇嘛教不等於中國佛教,隻是披著中國佛教外衣的坦特羅假佛教。
以科學實證的心理解剖學概念提出八識論,將科學研究的範疇,從研究物質的自然科學,擴展到生命與心理的研究,將使得生命與心理研究成為未來的顯學, 進一步促進世界走向心靈文明的新文化。洞燭機先開創科學實證的心靈研究,對於什麼是真正佛教的如實理解,將會是未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而在這一場文 化競爭與融合的過程中,具有科學與文明特性的實證佛教,終將展露頭角成為世人追求真善美的世界新文化的主要成分。
四、結語
世界各宗教都以自己的信仰來詮釋世界的構成以及生命的意義。但是,此類純粹的信仰而無法實證的宗教義理,隻能成為一種情感上的宗教情懷而非真理。各種宗教 情懷的擴散,卻成為不同宗教間潛藏的衝突危機;在歷史上形成宗教戰爭,甚至延續至今成為世界性的宗教戰爭、政治紛爭與利益糾葛。除此之外,宗教情懷是枉顧 生命的事實而全憑信仰,使得許多邪惡的宗教得以利用宗教的神祕色彩與情懷,以宗教的名義掩護各種騙財、騙色的犯罪行為,甚至搧動宗教情懷攫取不當的政治利 益,破壞社會的和諧,引發社會的動盪與不安。
倡導科學的實證佛教,將使得以往屬於神學、玄學的宗教領域,進入科學、義學的新領域,並能從人心根本上掃除邪說、迷信、犯罪,讓宗教文化滿懷慈悲, 同時也充滿著科學與理性。因此,實證佛教是一個科學性宗教,也是理性宗教,更是慈悲一切生命的高貴宗教。而實證佛教這種充滿慈悲、科學與理性的宗教,才是 釋迦牟尼佛於二千多年前建立佛教的真正本質與真實麵貌。
摘編自蔡禮政: 實證佛教?生命解剖學--蕭平實倡導「實證佛教」的學術思想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