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狂禪”,狂禪有兩種:一種是有悟的狂禪,一種是沒有悟的狂禪。什麽是悟呢?悟就是要證悟我們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識,第八識又稱為阿賴耶 識,祂就是如來藏。如來藏就是如來寶藏的所在,也可以說是如來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祂也是法界的實相,也是第一義。第一義就是第一因,為什麽會有我們的 五陰、身心出現在這一個世間?為什麽會有世界、山河大地?這都是因為有如來藏,因此祂就是大乘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證悟就是要悟如來藏。
可是證悟有淺有深,依證悟的般若實相智慧來說,可以分為總相智、別相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的差別;所以不是證悟如來藏以後,就馬上能夠斷盡一切煩惱,馬 上就能夠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後起修。悟後要修什麽呢?悟後要修六度波羅蜜,也就是悟後要依止如來藏來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依止如來藏來 修這六度,斷除一切煩惱;經過菩薩道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覺、妙覺位,才可以成就佛道。所以根據每一個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證的差異,這一 世證悟就會有深有淺不同的差別;有人證悟是七住位,有人證悟是十回向位,有人證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至有人證悟就可以進入初地。因此證悟有淺有深,這 個道理也先讓大家了解一下。
正因為證悟有淺有深,所以有一些淺悟的祖師大德,因為悟得淺,比較深的般若智慧還沒發起,也往往會因為慢心的遮障而墮於狂禪,然後就會訶佛罵祖。像臨濟義玄、德山宣鑒還有夾山善會,他們剛悟的時候,就有墮於狂禪的現象。
像臨濟義玄剛出道的時候,除了真心妄心分不清楚以外,也非常狂傲,曾經說過:“山僧見處,坐斷報化佛頂;十地滿心,猶如客作兒;等妙二覺,如擔枷帶鎖; 羅漢辟支,猶如糞土;菩提涅槃,係驢馬橛。何以如斯?蓋為不達三隻劫空,有此障隔。”(《景德傳燈録》卷二十八)講這一些話就是狂禪。你看他隻是依如來藏 真如理體來說實際理地是一法不立,隻是依真如自住的境界是離十法界,教大家要離開現象界一切有為、有造作法的貪愛和執著,要大家轉依真如無為清淨的法性, 隻是要表達這樣的意思;而自身的煩惱沒有斷盡,菩提也沒有證得,距離佛地的修證還差十萬八千裏,怎麽可以說“坐斷報化佛頂”,不需要報身佛以及化身佛的度 化眾生、利樂有情的事業呢?怎麽可以說經三大無量數劫修行圓滿的十地滿心菩薩,仍然像無主作客的人一樣,到處流浪生死呢?怎麽可以說等覺、妙覺菩薩,也隻 是像囚犯身上所帶的枷鎖一般的累贅多餘呢?怎麽可以說二乘的聖人——阿羅漢、辟支佛,猶如糞土一般無用?又說菩提涅槃的聖道,就像用來綁驢馬的小木樁一 樣,也沒什麽大用處。
像這樣的狂傲、輕慢佛菩薩以及聖道,這就是狂禪;自以為一悟即至佛地,這就是無知。像這樣的言語容易誤導眾生有 樣學樣,造下謗佛、謗法、謗賢聖的大惡業。不知道《楞嚴經》中 佛說過:“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楞嚴經》卷十)就是講證悟如來藏的時候,在道理上麵是可以離開一切的無明;但是在事相上麵還不 能夠沒有罣礙,在境界上麵還不能夠得自在,必須要悟後起修,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六度波羅蜜,才能夠圓滿佛道。因此,一切佛弟子不管悟前或是悟後,都不應 該輕慢三寶,對菩提聖道也都應該謙恭合掌一心來求,這樣才能對自己和他人的道業有所幫助。後來臨濟義玄雖然證悟了,不再墮入狂禪,也不再批評阿羅漢、辟支 佛和等覺、妙覺菩薩了,可是已經留下這些典故,也導致後來各方善知識的訶責。
其次,像德山宣鑒禪師還沒有證悟以前,常 講《金剛經》,也自以為是證悟了。他寫了一部《青龍疏鈔》,這一部《青龍疏鈔》是專門用來注解《金剛經》的,所以當時候的人們就稱他是“周金剛”。他曾經 誇下海口說:“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景德傳燈錄》卷十五)意思就是說,真如法性的體用他已經熟悉了;如來 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一如的法性,不可思議的微妙功德,他也了解了;佛弟子有沒有見道、有沒有斷煩惱、有沒有證解脫,隻有他才有辦法加以分辨。
後來因為不服南方禪宗所傳的頓悟法門,就誇下海口說:“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當摟其窟穴,滅其種類,以報佛恩。”(《五燈會元》卷七)所 以德山這時候,就想要滅掉南方禪宗,就挑著他所寫的《青龍疏鈔》南下;在半路上肚子餓了,看到路邊有一位阿婆在賣點心,想買來吃。想不到這位阿婆也是明眼 的人,看到德山是一位出家法師,又挑著一擔經卷,有心想要幫助他,就問德山,指著他所挑的擔子裏麵:“裝的是什麽經卷呢?”德山回答說:“是《青龍疏 鈔》。”阿婆問說:“那你講什麽經呢?”德山回答說:“講《金剛經》。”阿婆說:“我有一個問題問你,如果你能夠回答,我就布施點心給你;如果你沒辦法回 答,就到別的地方去買點心吧。”阿婆就問德山說:“《金剛經》上麵有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上座你要點哪一個心?”意思 就是說,你講《金剛經》,應該要先認識自己本有的金剛心如來藏才對,要知道這一個金剛心如來藏祂不是一般的見聞覺知心,所以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可說; 又,這一個金剛心如來藏,祂也是無形無相的心,所以不可以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中來認取;你講《金剛經》如果不認得這一個金剛心如來藏,即 使依文解義,那也是三世佛怨。德山這時候因為還沒有證悟,不知道如何回答。此時德山還沒有見到他所想要滅掉的南方禪師,光是在這位阿婆的手下,就已經灰頭 土臉了。
直到後來見到了龍潭崇信禪師,因為龍潭吹滅火燭而悟道,這時候德山才知道佛法南轅北轍,知道自己以前在北方所學的佛法,從來 就跟佛道不相應;以前所學的隻是相似的佛法,不是真實的正法。因此就告訴大家說:“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五燈會 元》卷七)就拿了一把火,把《青龍疏鈔》燒掉了。意思就是說,以前自己不認識本心如來藏,依止虛妄的見聞覺知心來修學佛法,雖然聰明伶俐,機關用盡,在佛 法上麵所得到的功德智慧也隻是像無邊虛空中的一毫毛,也隻是像無盡大海中的一滴水。為什麽這麽說呢?隻因為以前都是心外求法的緣故,因為離開本心如來藏來 修學佛法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的緣故。
然而後來宣監禪師前往德山說法度眾的時候,仍然沒有改變他的輕狂。有一天對大 眾開示,他又說:【這裏無祖無佛,達摩是老臊胡(說達摩祖師是又老又有怪味的胡人,要大家遠離),釋迦老子是幹屎橛(說釋迦如來是幹掉的大便,要趕快舍 棄),文殊普賢是擔屎漢(說文殊、普賢菩薩就如同擔屎的人一般的低賤,不用羨慕),等覺妙覺是破執凡夫(不用學),菩提涅槃是係驢馬橛(菩提聖道解脫涅槃 也隻是像綁驢馬的小木樁,沒有什麽作用),(說)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瘡疣紙(講三藏十二部的經教都是不幹淨的,要大家趕快丟棄);(又說)四果三賢、初 心十地都是守古塚鬼,(是)自救不了(的,也就是說,按照佛法次第修學所得的賢聖果位,仍然自救不了,因此教我們就不需要去求了)。】(《五燈會元》卷 七)你看他跟臨濟義玄一模一樣,也隻是要表達自己所證悟的如來藏是一法不立,教人們不應該對任何法有貪愛和執著,就訶佛罵祖,就輕慢菩提聖道,這也是狂 禪;這樣容易誤導沒有證悟的凡夫,讓他們有樣學樣,使他們跟著訶佛罵祖,造下惡業而不知道。
又如夾山善會禪師也曾經說過:【見性不留 佛,悟道不存師;尋常老僧道:“目睹瞿曇,猶如黃葉(黃葉,就是拿來哄騙小孩的假黃金);(又說)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說三藏十二部的經論,是老僧的座 椅);(又說)祖師玄旨是破草鞋,寧可赤腳不著最好(說祖師們接引度化眾生的言語是破草鞋一樣)。”】(《五燈會元》卷五)講這一些話,如果自己是已經成 就佛道了,為了破除眾生的執著,這一些也算是好話;但是恐怕後麵修學的人,他自己還沒有證悟,就把這些禪師的言語當成真的來看,然後效法學習,就跟著輕賤 三賢十地的賢聖,就跟著輕賤三藏十二部的經教,自己都還是無主的狂夫,這樣做就會成就誹謗三寶的地獄重罪。因此說這一些狂禪的行為,都是不可效法的。
即使是真的證悟,知道了如來藏的總相,也不過是別教的七住位而已,有什麽可以輕狂的呢?怎麽可以輕慢三賢十地,怎麽可以輕慢等覺、妙覺?這是不可取的!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三賢位的菩薩所證的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三種般若別相智的現觀,剛證悟的人是還沒有辦法全部親證的。而初地菩薩所證猶如鏡像,二地 所證猶如光影,三地所證猶如穀響,四地所證猶如水中月,五地所證猶如變化所成,六地所證似有非有,七地所證念念入滅盡定,這一些更深細的般若道種智的現 觀,剛證悟的人連作夢都還不曾夢見過,何況是等覺、妙覺所證的四種涅槃、四智圓明呢?這一些最勝妙的一切種智,剛證悟的人是完全不知不覺的,因此,怎麽可 以訶佛罵祖、輕慢菩提聖道呢?所以說,這些輕慢、破斥、貶損三寶的行為就是狂禪。
凡是輕慢三寶、破斥三寶、貶損三寶的行為,就是狂禪。接下來我們說,如果沒有證悟如來藏,是不能夠真的進入教門,沒有悟是不能夠真正了解經教的義理;所以 會對各種了義的聖教是不能夠生起勝解跟勝行的。所以,久修佛法真實證悟的祖師都不會輕賤教門,也能在弟子們悟後以經典來加以印證。就像 達摩祖師以《楞伽經》來為二祖慧可作印證,或是有些祖師自己悟後,也知道要以經典來進修佛道。
如藥山惟儼禪師,他悟後樂於研習經典教 理。有一次藥山惟儼禪師看經的時候,一位僧人問說:“和尚平時都不許人們看經,為什麽自己卻在看呢?”禪師回答說:“我看經隻是用來遮眼睛。”意思就是 說,證悟以後研習經教,能夠發起般若實相智慧,能夠破除六根、六識對六塵的攀緣和執著。僧人又問禪師說:“我如果學和尚看經可不可以呢?”藥山禪師回答 說:“如果是你,牛皮也必須要看得透,才能夠看經。”意思就是說,真要能夠看得懂經中般若實相的意旨,也必須要等開悟以後才有辦法。
又有一次,朗州刺吏李翱因為向往藥山禪師,說他能夠以弦外之音來傳承如來的無上大法,好幾次都派人去迎請禪師來說法;可是藥山惟儼禪師始終不肯來,於是朗 州刺吏李翱就親自入山向禪師來當麵請法。到了山上,隻看見藥山禪師手上拿著經卷,神遊在佛法大海當中,對於刺吏李翱的來訪也不聞不問。由這個典故我們就知 道,禪門裏麵能夠徹悟的人,才能夠知道經中是大有佛法的,才知道經教有唯識種智的妙義;能夠幫助悟後的人成就般若智慧、成就道種智,進入初地獲得無生法 忍,乃至成就佛道。所以,徹悟的人絕對不會訶佛罵祖,絕對不會對經教有輕心、有慢心;何況像夾山一樣,狂言“三藏十二部經教是老僧的坐具”!這樣的狂禪行 為都是不應該的。
至於現代也有一些居士,還沒有證悟如來藏就狂言宗門與教門是不相幹的;也是認為隻要能夠明心見性,見性就能夠成佛,一悟就能夠至佛地,因此不需要悟後起修,也不需要研習經典聖教。這樣的人也是愚癡、沒有智慧的狂禪。
接下來,我們介紹什麽是狂密。有一些修行人效法古代密宗的論師,來否定佛所講的第三轉法輪唯識方廣經典的教法;說這一些教法是不了義的法,把世尊甚深微妙 的如來藏大法說成是方便法、不是真實有的法,這就是狂密的行為。還有一些修行人效法密宗應成派中觀的邪知邪見,否定了佛在經上所說的眾生心都有第七識、第 八識的說法,說佛不曾說過有七、八二識;並且根據這樣的主張來否定如來藏。這些不信佛所說的修行人,或是破壞正法的人,都是屬於狂密的人。
這裏要稍微補充一下,佛在經中有說:眾生心共有八個識,也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個識;另外加上第七末那識,也就是意根;第八識阿 賴耶識就是如來藏,這樣共有八個識。這是 佛在經上明說的,這八個識是真實有的,也是真實證悟的佛弟子能夠現觀、能夠現前領受跟體驗的。
古代密宗有四大教派,黃教這一派隻是相信眾生的心隻有六個識,對於第七識、第八識是直接否定的,不信 佛在經中的開示——說有八個識,因此這就是破壞正法的行為。其餘三個教派雖不否定第八識如來藏,但是都以第六意識的細心或極細心來取代第八識如來藏,就是 把第六意識覺知心離開語言文字沒有妄想的時候,認為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這個過失就是以生滅的意識心當成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如同狸貓換太子一般,以假貨來取 代真貨。經過這樣的錯解佛法以後,於是有些修行人認為,隻要有辦法讓自己的意識見聞覺知心保持在沒有語言文字的妄念,保持這一個覺知心在沒有語言文字的妄 想的時候,就說自己是證悟的聖人,就說自己是已經證得初地了,乃至即身成佛了。這樣就是未證言證,犯了大妄語業,自己還不知道;並且又以這樣錯誤的知見誤 導眾生,一盲引眾盲,相偕入火坑。因此說,這些古代坦特羅的教法,包括不信佛所說的八識心王,否定第七識、第八識的存在,或是以第六意識的細心或極細心來 取代第八識如來藏,這些都是狂密的行為。
另外,有些修行人效法古代坦特羅祖師狂密的行為,常常喜歡在說法的時候,以及所寫的書中,處 處貶低顯宗所說的三乘佛法。說顯宗各派的修行都是屬於因位的修行,自稱坦特羅的修行是屬於果位的修行;說這些密法能夠使人一世成佛,貶低 釋迦如來所說的修行要“三隻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所說的這一些正法;坦特羅說這些修行的方法太慢了,說 釋迦如來的這一些修行方法,比不上坦特羅的快速成佛的方法,說坦特羅獨有的金剛乘教法能夠讓人即身成佛。這些都是屬於狂密的行為。
此 外,古代密宗的祖師又常常在佛所說的三乘菩提正法之外,另外發明許多名稱很好聽的假佛法,像是無上瑜伽、樂空雙運、三昧耶戒、金剛乘等等;把這些假佛法放 在佛所說的三乘教法的上麵,說是坦特羅獨有的上上法,能夠讓人即身成佛。其實我們檢查一下那些古代坦特羅獨有的上上法,其實就是印度教性力派坦特羅的教 法,坦特羅的教法是崇尚男女淫欲的雙身修法。古代坦特羅的祖師,說這些男女和合的雙身修法是顯教的佛所還沒有修、還沒有證的,說這些雙身法能使人即身成 佛。這就是狂密。
這些狂密的人恐怕人們不信密宗,為了吸引信徒,就以破斥、貶低顯宗的手段,讓人們以為他所說的是正法。狂密的人都會 說,三轉法輪的法是不了義的法;會說沒有七、八二識,七、八識都是意識的細心;會說三乘菩提的佛法是因位的修證,說金剛乘男女淫欲的雙身修法才是最秘密、 最高上、最無上的果位修法。但是,這些狂密的人其實都落在意識覺知心的境界裏麵,都是屬於佛所破斥的常見外道的法。他們連二乘菩提的斷我見都沒有辦法,何 況能夠進入大乘別教來證悟如來藏呢?居然還能夠處處標榜金剛乘的密法,說是超勝於顯教的三乘菩提。這樣的說法,都是屬於狂密的行為。
這一些狂 禪、狂密,都違背了佛菩薩在三藏十二部經教中的開示,不僅會誤導眾生:狂禪會使錯悟的凡夫跟著訶佛罵祖,輕賤經典聖教,造下謗賢聖以及誹謗正法的大惡業; 狂密的行為不僅會使人墮入常見外道見中,又會教人以第六意識見聞覺知的生滅心,來取代第八識如來藏。因為狂密的人所證悟的心,是會生滅的第六意識心,因為 這一個心不能夠跟佛在唯識經典上所開示的不生滅心第八識如來藏相吻合;所以狂密的人就會把第三轉法輪最勝妙的唯識方廣經教否定掉,說這一些是佛的方便說 法,並非真實有第八識如來藏可修可證。這都是胡亂說法。所以,密宗否定掉這一些唯識種智的妙法,稱它們是不了義的法,隨意否定,嚴重破壞佛的正法,成就誹 謗法寶的根本重戒。又,狂密的金剛乘、無上瑜伽等等的外道法,都是嚴重誤導眾生的“佛法”;嚴重誤導眾生佛法的修學,會斷送眾生的法身慧命。因此說,一切 宗派的弘法或是修行,都不能夠自外於教門,都應該依照經典的聖教來檢驗才不會成為狂禪與狂密。
蔡正元 破斥狂禪與狂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