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所俱空之辨正

(2016-11-28 13:27:38) 下一個

    自古以來,未能親證般若實相心如來藏阿賴耶識者,從蘊處界諸法之緣起性空、蘊處界諸法不能自在無有自體之無常空為依據,並以與境界分位差別相應之意識,妄想為唯識經中說的第八識無分別識及《華嚴經》中說的萬法唯識之識,於心中建立這樣的錯誤基礎而談論般若經中所說諸多空義之體性;以意識覺知心意會、套用此空之體性而歸屬於般若,以意識心來觀察蘊處界諸法自性空之體性無有差別;並以念此等法之意識心安住於不領受五塵之境界中,將此不領納五塵時之了境智(別境慧心所)定位為無分別智。例如清辨(自續派中觀師)及佛護、安慧,以及自動繼承於佛護之月稱、宗喀巴等應成派中觀傳承者,彼等實質上皆以不離境界法之意識作為實證般若無分別智之標的,墮落於意識相應之五別境心所法中,正是不離生死輪回之我與我所執煩惱所攝。

  當眼識分別色塵境時,應成派中觀師的意識心能了知、安住於眼識之現起沒有自性的作意中,這是藉眼根觸色塵之緣故才能成就,若無色塵境則眼識亦不複生起;耳鼻舌身等四識亦複如是,故意識心中了知五塵之虛妄而安住於五塵諸法無自性空的作意中,其實是依眼等五識方能成功;而且隻是對五蘊中的局部了知自性空,並未函蓋全部五蘊的自性空,落入識陰六識及六種自性中,不知識陰之虛妄,故此仍是未斷我見、未到聲聞初果的境界,更不能知阿羅漢所不知的般若無分別智。

  般若無分別智是以現觀第八識如來藏心(無分別識)的無分別性而使意識生起了能了知法界實相的智慧,不是以意識住在無能分別的愚癡狀態稱為無分別的智慧;但應成派中觀師自古以來都以意識了知五塵境界的虛妄,令意識住於五塵自性空而對五塵了了分明的作意中,作為實證般若無分別智,以為此等領會空(緣起性空)的體性而令意識住於如是作意中,能對五塵境界了了分明,就能夠斷除對境界的執著而可證得大乘法無我。

  如是,古今所有應成派中觀師,自始至終都落入五蘊法及識陰六識及其心所法中,都不知識陰及六塵之虛妄,具足我見;彼等一念不生而對五塵境了了分明時已是取五塵境界,仍是執著五塵境故,不免會貪著雙身法的身觸境界而無法解脫欲界境界。因此,彼等對於親證阿賴耶識之唯識家述說“萬法唯識”正理之時,於修學道種智之內涵中,申論六識所分別之六塵境唯是阿賴耶識所變現之內六塵,而不是真實之外塵境;對於以大乘“法無我”之智慧而斷除法我執之大乘佛菩提修證,所有應成派中觀諸師都完全無法理解,便一直提出許多諍論,寫作龐大而內容全然錯誤之唯識學密續,企圖誤導學人,藉此主張實證唯識者之說法及唯識經典所說不究竟,錯謗為不了義之說,堅持其所主張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無自性空─斷滅本質之“性空唯名”假說“般若”─才是究竟了義,錯認此等一切法無自體性來觀察諸法之所謂“中觀”才是最究竟的。如是主張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空以後,卻又回頭建立藉意法為緣而生的意識為常住法,從斷見法中返墮於常見外道我見中,本質與常見外道全無差別─同認因緣所生之意識妄心為本住法。

  親證般若實相心如來藏阿賴耶識之菩薩們,如同般若經中世尊之開示一般,以意識心現觀與蘊處界同處所而離六塵見聞覺知、無覺知心心相之阿賴耶識心體,觀察領受阿賴耶識心體之本住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及中道性;再以此等阿賴耶識心體之體性而安住於眼耳鼻舌身意之內空、色聲香味觸法之外空乃至第一義空等等,而繼續深入修學習行般若波羅蜜;故親證實相心阿賴耶識心體而領受其真如與中道法性的觀行,才是中觀的正確入門;舍此即無般若中觀之可修、可證,意識心並非住於中道之心而無中道之觀行可言故。

  
  然菩薩習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僅是佛菩提道中之見道位入門,僅得總相智;若欲通達見道位滿足而入初地,尚有極多別相智須深入進修、實證及現觀,然後始能進入初地而名為見道通達位之菩薩摩訶薩;必須於所親證之阿賴耶識即是一切種子識、貫穿三世之入胎識無分別識,現觀此識是出生萬法之根源,是一切種智之智體;如是通達佛菩提道所應修證之內涵與次第而進入修道位中,方名初地心菩薩。

  實相般若所說之無分別識、無住心、非心心,就是如來藏心阿賴耶識;三界唯心所說之心,就是如來藏心阿賴耶識;萬法唯識所說之識,就是由如來藏心成就之八識心王;三界一切境界都是唯由如來藏心方能成就,故說三界實唯如來藏心─阿賴耶識心體;三界中的萬法若離八識心王的和合運作,即無法具足圓滿,故說萬法唯識。蘊處界皆由阿賴耶識直接乃至間接所生故,此乃一切親證如來藏心阿賴耶識者具足大乘人無我智之現觀內容。菩薩如是通達見道之內涵,亦是於習行甚深般若波羅蜜之過程中,親自領受阿賴耶識出生蘊處界諸法之功德,乃至於現量中以意識覺知心現觀五塵境乃是由阿賴耶識藉所親生之五根攝取五塵所變現,親證猶如鏡像之證境,破除一分法我執而證得一分大乘法無我,得以圓滿初地心而轉入二地初心。

  
  由此證實菩薩修學道種智,乃是以蘊處界法唯阿賴耶識所變現,作為現觀之標的;所依據者乃是世尊於第三轉法輪所宣說之方廣唯識經典,例如《楞伽經》、《解深密經》等;而菩薩以其所學所證而申論萬法唯識,以教導後學菩薩者,亦有彌勒菩薩之根本論《瑜伽師地論》,無著菩薩之《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世親菩薩之《攝大乘論釋、唯識三十頌》,玄奘菩薩之《成唯識論》,窺基大師之《成唯識論述記》等等可以作為印證及依憑。

  古今應成派中觀師未能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而以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無常空作為般若之實證,並主張如是錯誤假說之般若為究竟法者,以彼等之見取見而諍論於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者依唯識種智所說之妙法,認為阿賴耶識僅是方便說、僅是為破除執著外境實有者而說;然彼等應成派中觀師以意識心緣於五塵境時領會五塵之無自體性、緣起性空時,認為即是已經破除對於外境之執著,不需再以破除外境實有為手段,故不需再施設阿賴耶識而破除外境實有。因此自古以來所興起中觀與唯識學派間之空宗有宗相諍,皆是源於未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又未斷識陰我見者,以錯悟、墮於斷滅空之錯誤中觀見,對於真實中觀與真實唯識不解而產生矛盾,因此對親證阿賴耶識者以空有不二甚深空性之中觀為基礎,所說悟後進修之修道次第內容之深淺廣狹,未曾有矛盾存在之唯識種智增上慧學,加以質疑而不斷的諍論。古來針對已經實證如來藏之唯識家,以阿賴耶識為三界唯心之心,以八識心王為萬法唯識之識,進行破斥與諍論者,大多屬於古天竺佛護以來之應成派中觀傳承者,少數屬於繼承清辨六識論的自續派中觀師;近代則以藏傳佛教黃教的阿底峽、宗喀巴為首,末流即為印順法師率領的人間佛教諸師,極力否定三界唯心之心。但彼等實質上是將意識妄想為三界唯心之心、萬法唯識之識,取代原來的第八識如來藏無分別識,作為一切法無自體性空之心體,先就此點舉證如下:

  月稱說:“說有賴耶數取趣,及說唯有此諸蘊,此是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義者說。”

  宗喀巴說:“月稱論師說阿賴耶識意趣, 是依空性而說,……。”

  宗喀巴又說:“許能取後有之心是意識故。複許意識,是一切染淨法之所緣故。”

  
  月稱於《入中論》說: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空,是密意,是甚深意;若有不能解了此等空之體性者,才為彼說有一數取趣者阿賴耶識。依照月稱如是主張,是說:能取後有、能入胎、能住胎製造名色五陰者,是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空;若有人能解了此空者,不需對彼說有一數取趣之阿賴耶識。但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空,本質是空無,這個空無是能製造後有、能取後有之入胎者嗎?顯然不是。傳承於月稱之宗喀巴知道空無是不可能出生任何一法的,當然也無法住胎出生五蘊而取後有,故宗喀巴亦說能取後有之心是意識。也就是說,得要有“心”方得入胎、住胎而取後有;一切法無自體性這個空是無,並非能獨自存在之主體故,亦非心故,隻是蘊處界緣起性空的現象名稱故,所以月稱、宗喀巴很明顯是將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空歸屬於意識心。

  若要證得般若經及唯識經中所說這樣的甚深空性,就得先證得此甚深空性所歸屬之心;月稱、寂天、阿底峽、宗喀巴等應成派中觀師,認為所證空之體性歸屬之心就是意識心;因為彼等極度尊崇意識心,稱意識心為不可摧破之法,宣稱意識是本住法,是入胎、住胎結生相續之心。然而世尊於三轉法輪諸經中處處宣說意識心乃是藉意法為緣生,是阿賴耶識心體藉根、塵、觸等三法和合方便所生者;故意識是有生有滅之心,是五蘊中識蘊所含攝之生滅法,是緣於五蘊生起顛倒想而生起我見、我執之罪魁禍首,也是二乘聖者入無餘涅槃時必滅的恒與我見我執相應之心。

  宗喀巴於先前所舉事證中說“說彼名阿賴耶識之理由,謂由彼空性隨一切法轉故”,蘊處界一切法皆由因緣和合所生、皆無自體性;無自體性之空,雖然隨著蘊處界法生住異滅之現觀而可證知,然而無自體性之空卻隻是依附於蘊處界而有的一種現象,是以生滅性的蘊處界為體,隻是心不相應行法之一,並非實體法,尚且不能運轉蘊處界法,何況能入胎、住胎而出生蘊處界?當知更不能轉蘊處界、不能運行於蘊處界中,何以故?無自性空隻是蘊處界無常、苦、空、無我的所顯法,隻是一種現象而非有主體法,當然不能運行於蘊處界中,不能遍行於蘊處界中,自亦不能出生蘊處界而成就世世結生相續之功能。

  又,若以月稱、宗喀巴等所主張此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空歸屬於意識心而言,意識心乃是一世之五根身及五塵等色蘊生起後,藉著五根觸五塵之緣才生起之心;又意識心於夜夜眠熟無夢時皆斷滅,而五塵仍然存在,可見意識心不能恒時運行於五塵中;意識既然夜夜眠熟即斷滅,當然祂不現前時即無受想行諸法,故意識心顯然無法恒時運行於五蘊中,不得建立為五蘊結生相續之心;意識心既不得遍隨一切法而運轉,何況意識心現行過程中所呈現之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空,隻是一種現行過程中顯示出來的現象而非實有法,又如何能遍隨五蘊中的一切法運轉?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空既不能隨一切法轉,則意識心必定不是能藉眾緣生起色蘊之入胎識,月稱、宗喀巴將此意識建立為世世結生相續之心即屬嚴重錯誤;因為世尊之聖教中說,胎兒之五根未生起之前,並無五根觸五塵之助緣而不能生起意識故。因此,意識心是一切法無自體性所攝之生滅心;無自體性之意識心尚須藉緣而生、依緣而住,當然不是能生意識所依名色五陰之入胎識,當然無法遍行於蘊處界一切法中,故意識心無有絲毫堪能假說為阿賴耶識之可能性,顯見能入胎出生蘊處界諸法之阿賴耶識心體絕非意識,其功德亦絕非意識所能取代。由意識不具有入胎、住胎出生蘊處界,顯然不具有結生相續的功德;再由現前可見有情能入胎結生相續的事實來看,顯然另有一個阿賴耶識如來藏確實存在,並非由識蘊中之某一心、某一法之假說稱名者。而現代也仍然有人能親證這個入胎識—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證明祂確實存在而非應成派中觀所說的假名施設有。

  很顯然的,應成派中觀師所謂之“中觀”所依心,並非世尊所宣說具足一切中道法、不生不滅之如來藏阿賴耶識心,而是世尊一向所說修學般若波羅蜜而未能實證者,心中常念、常高而且念念生滅之意識心;不是真悟者悟後轉依阿賴耶識以後,不相應於念(注5)、不相應於高之智慧境界。意識心一向不離境界法,意識心乃是因為境界法而現前故;以依於六塵境界而方便生起之意識心當作常住心,即是常見外道見解,是常見外道合流者;竟然反過來責難確實能生現一切境界、不與境界相應之阿賴耶識為方便說,其顛倒之妄論又是如何?舉示如下:

  慈尊解經意時,於辨中邊論與莊嚴經論,辨法法性論中,建立阿賴耶識破除外境。於現觀莊嚴論與寶性論中,則不建立阿賴耶識不破外境。……若謂,雖不許有自相之阿賴耶識,可許離六識身,別有如幻為一切染淨法之種子識。曰:若許有如是阿賴耶識,則亦應許唯由阿賴耶識習氣成熟,現似色聲等境,別無外境。然彼論雲:“由知知所知,離所知無知,如是何不許,無能知所知。”此說外境內心,有無相等,若無一此,餘一亦無。當知與本論所說:“心境二法,勝義俱無,名言俱有,於二諦中,俱不可分有無之別。”義理相同。故無外境唯有內識,非是龍猛菩薩所許。既離意識不許異體阿賴耶識,則所言阿賴耶者,是總於內心明了分,特於意識立為阿賴耶。

  
  佛菩薩對於“無外境而唯有內識”不許者,所說隻局限在識陰六識之內,意謂必須有外六入才能有內相分,有內相分才能有內六入,而識陰六識全都必須依外境(凡夫都將內六入視作外境)才能生起及存在。這說法完全正確,但卻不可套用在出生六根、六塵、六識的內識阿賴耶心體上。內識阿賴耶心體是可以出生六塵、六識的心,當然可以不必依外境而有;但應成派中觀師佛護,及自續派中觀師清辨等六識論者,都否定了內識第八識(此識住於內,從來不了別六塵諸法,故說為內識;有時亦說為外識,能接觸外六塵而變現內六塵故,識陰六識都不能接觸外六塵故。),當然會誤將內識如來藏定義為識陰所攝的六識心,於是失之毫厘、差以千裏,一世所修、所說全都成為戲論。

  宗喀巴於《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所說之慈尊是稱彌勒菩薩,古來應成派中觀師一向喜好攀緣附會彌勒菩薩,此種僅竊取名號而不引用論文內涵、不能如理彰顯造論者原意之手段,僅是為了讓他人信以為真,誤認為彼等主張阿賴耶識是假名而說、不是真實有的邪說是彌勒菩薩所說,移花接木說是為破除執外境真實有者而方便說,使人誤以為他們的邪見同於彌勒菩薩開示之聖教。我等應將其移花接木、極度不善之手段予以揭露,以挽救被誤導之佛弟子,以免佛之正法被此等披著佛法外衣之常見外道破壞殆盡。

  首先舉示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中詳細申論決定實有阿賴耶識之所說:

  問:前說種子依,謂阿賴耶識,而未說有有之因緣廣分別義;何故不說?何緣知有廣分別義?

  雲何應知?

  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記,是故不說。如世尊言:“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

  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複次,嗢陀南曰:“執受初明了,種子業身受,無心定命終,無皆不應理。”由八種相,證阿賴耶識決定是有。謂若離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最初生起不應道理,有明了性不應道理,有種子性不應道理,業用差別不應道理,身受差別不應道理,處無心定不應道理,命終時識不應道理。

  
    略釋此段論文如下:“問:於前麵〈本地分〉中說阿賴耶識是各類種子之所依,但是卻未廣泛的分別說有‘三界有’之因緣義理;是何緣故而不說?是何道理而知道一定會有‘三界有’出生的廣大分別之義理?又是根據什麽而說應該知曉阿賴耶識實有的內涵?

  答:由於這個種子依阿賴耶識心體而存在之義理所建立之種智內容,是佛世尊最深密意之授記的緣故而於前階段中不加以宣說。猶如世尊所說:‘阿陀那識的行相極為甚深而且微細,所執藏之一切種子猶如瀑流一般難以觀察及理解,心體常住而種子生滅不斷似常非常;所以我釋迦牟尼在大乘凡夫及定性阿羅漢等愚人之中都不開示演說,惟恐為那些無智人宣講之後,會導致那些凡夫與愚人不懂而產生了錯誤的分別,反而虛妄的執著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凡夫所執著的意識我。’

  複次,頌曰:‘執受初明了,種子業身受,無心定命終,無皆不應理。’由這八種法相證明決定有阿賴耶識之存在。這八種法相是這樣的:一、倘若離開阿賴耶識,能使六識身作為依止,能執受六識使其運作,則不應道理(六識身乃六根及境界與作意力方得生起,六識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六識身乃各別依止眼等而轉,六識身非無覆無記性亦非異熟性所攝故不能執受六根等;必須有一心體執受六根、六塵及六識種子,識陰等六識方能運轉;故若離能執受六根等之阿賴耶識心而說有能執受五色根及種子等法者,則有種種過失,因此離阿賴耶識而有依止執受不應道理)。二、若無阿賴耶識執持身根及六塵、六識種子,而於根觸塵時有識陰六識之率爾初心現起,亦不應道理,於根境上作意之意根應與阿賴耶識無差別故。三、意識於憶持曾所受境界不明了時,若無阿賴耶識與諸識俱轉而現起彼曾經領受之境界相,則意識能於彼同一境界又生起明了之性,即不應道理。四、六識身有時善、有時不善、有時無記,時而間斷未能相續,不應有執持種子之功能;若離阿賴耶識而說彼六識身能有各類不同種子自性現前,即不應道理。五、六識身各別於同一刹那中都各隻對自己相應的一種境界能作了別,若無另一心體阿賴耶識能與識陰六識俱時運轉,則六識各自不同的了別能在同一刹那中同時存在,產生了一時能有多種業用的差別,即不應道理。六、若無阿賴耶識持身流注六識種子,而能於身根中有六種塵境的領受,生起六種不同領受的差別,即不應道理。七、若無阿賴耶識恒時存在、從不間斷,那麽處於無心定(無想定、滅盡定)中而仍然有心持身不壞,能使有情後時重新生起意識等六心而出定,應如舍報時本識離身而使色身毀壞,不可能再從無心定中出定;故若無另一阿賴耶識心體常存不斷,而說有人能住於無心定中,即不應道理。八、若無阿賴耶識,命終時五根毀壞,六識即不能現前,應成為無一切心的斷滅境界,就成為斷滅空而不可能再去受生輪回了;然而舍報時確實有心正在舍離身根,雖然六識都已滅失而仍然有另一心能生起中陰身,使有情可以投胎再受生,故若死亡時六識皆斷滅後,而說有識正在舍身,即不應道理。”

  根據彌勒菩薩上麵所宣說八種法相之道理,證明阿賴耶識是外於六識身所攝而真實有之識,有其真實不虛而不可由六識身取代之功德體性;故彌勒菩薩聖教所說,並非是為了破除外境而方便施設此識;應成派中觀師應該改口說,阿賴耶識心乃是真實有,並非假名施設有,不是性空唯名。此乃是一切未親證如來藏心阿賴耶識者之意識心不能思議之處,二乘聖人及諸大乘凡夫,都不能思議有一離見聞覺知、自性清淨心如來藏阿賴耶識與五蘊身同時同處俱轉。

  此如來藏心阿賴耶識又稱阿陀那識,乃是世尊針對二乘學人教導其四聖諦、十二因緣法修證蘊處界苦空無我時,隱覆未說之甚深密意。世尊教導菩薩而廣分別說入胎識阿賴耶識出生三界有之經典中,亦特別囑咐:於不信有此識者、於尋求此識之過失者、於不恭敬渴請者、於外道之前,都不能為彼宣說此識之內容,更不許指示此識之所在;倘若有人違背世尊之教導,而使彼等緣猶未熟者獲得阿賴耶識之密意者,彼等必定以其墮於我見所產生之見取見與邪見而曲解之、誹謗之,進而虧損甚深佛法成為斷滅論或者戲論;則妄說阿賴耶識密意者,即是世尊所訶責之虧損如來者,即是壞法者。此處彌勒菩薩為我等宣說這樣的道理,也同時推翻了先前所舉應成派中觀師月稱、宗喀巴之顛倒說。彼等顛倒說一切法無自體性之無常空、斷滅空,即是世尊之甚深密意;此處再舉出彌勒菩薩以八種法相征信而匡正之,證實阿賴耶識心體的實有;亦說明為何對某些人不說此第八識深妙法的原因,期望所有被彼等誤導者皆能因此回歸實有阿賴耶識之正信,並能親證而發起實相般若智慧。

  於《辯中邊論》中,彌勒菩薩並非如宗喀巴所曲解的一般“為了破除外境而建立阿賴耶識”,而是申辯阿賴耶識心體之中道性,以及不能見此如來藏真實法者之虛妄分別性內涵,亦開示已見真實者如何了知此虛妄分別性而修道對治煩惱障與所知障。恭錄部分論頌如下,以舉發應成派中觀攀緣附會及扭曲之伎倆:【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此境實非有,境無故識無。虛妄分別性,由此義得成;非實有全無,許滅解脫故。】

  
  略釋論文如下:

  “阿賴耶識藉所親生之五根身觸五塵而變現似有意識及色身等諸境界性,以所幻化能攝取五塵之意識及五根身而變生了似是真實有的有情,然後由染汙意根執阿賴耶識及識陰六識等分別性為自內我,與我愛、我癡、我見、我慢恒相應而自覺有我,亦以根塵觸之方便所生六識心而具有對六塵境界的了別功能;但阿賴耶識所變似有色等諸境界、似有諸根,皆是因緣幻化而有,並非真實有自體性者;意識是由本識藉所變生的五色根與六塵境而從本識中流注出來的,假使本識所變現的六塵境不再存在的時候(此境實非有),這個能了別境界的意識等六識就跟著不能存在了(境無故識無);意識等六識及意根第七識之虛妄分別性,正是由此道理而成就。本識如來藏所變生的六塵境界及識陰六識雖然並非實有法,而是生滅法,但在現象界中並非是不存在的(非實有全無),這六塵境界及識陰六識是允許被永遠滅除而獲得解脫的緣故:並非全無阿賴耶識而僅有所變現諸境與取諸境者,亦非全無此虛妄分別性而唯有阿賴耶識,能夠滅除此執藏於阿賴耶識之虛妄分別性者才得解脫故。”

  彌勒菩薩論文中詳細申辯:由於阿賴耶識所變生五根、諸境、似我的六識分別性,方得成就虛妄分別之能取與所取;此等法義內涵,隻有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之菩薩,以其般若中道之智慧現前觀察五根之由來、十八界生起之次第,一一皆不離所親證之阿賴耶識心體而領受及勝解。反觀五識及意識覺知心僅僅於阿賴耶識所親生之五根觸五塵處方能現前及生滅,若是本識阿賴耶識所變生的內六塵境界消滅不現時,能了別境界的意識等六識就無法再存在了;由此證明意識的依他起性及生滅性,顯然沒有具備執藏各類種子的能力,即無可能出生蘊處界而不能作為蘊處界的依止。

  意識等六識雖能於六塵境界中現前了別覺知,卻隻能在生滅有為的六塵境界中運作,而且不能自己存在,必須依賴六塵與五色根才能存在;相較於阿賴耶識心體能獨存於無餘涅槃中,也能與所生蘊處界作為一世的常住所依而不生不滅之真實不虛;相較於阿賴耶識心體不與六塵相應、恒隨順七轉識而自己如如不動,此等真如性永遠不變易、不顛倒,意識之生滅性顯然可見。相較於七轉識能取與所取之虛妄不實,真悟菩薩緣於阿賴耶識心體所行之中道現觀,對如是法界中的實相皆能如是真實領受。

  欲界有情之五根身是由其自身之阿賴耶識所變現,器世間之山河大地亦是各各共業有情之阿賴耶識所共同變現與執持;意根、意識等七轉識之所取境界唯是阿賴耶識所變的相似於器世間色塵、聲塵等性之內相分境界,故說所取之內相分六塵境界相非真實有—所取空;若無所取色等境界,即無能取之意識等六轉識現前,意根即不能清楚了別境界,故說能取的識陰六識非真實有—能取空。此所取的內六塵種種境界相與能取的意識等六識,皆是阿賴耶識心體所變現而依止於阿賴耶識方能存在;然而阿賴耶識心體本來就沒有所取與能取之體性,故能取空與所取空所呈現的現象界之能取與所取的存在,所顯示的就是背後確實有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空性存在及不斷的運作。茲再舉示彌勒菩薩於《辯中邊論頌》緊接著之頌文證明之:唯所執依他,及圓成實性,境故分別故,及二空故說。依識有所得,境無所得生,依境無所得,識無所得生;由識有得性,亦成無所得,故知二有得,無得性平等。

  略釋上舉論頌如下:“由於依止於虛妄分別之境界而普遍計著為我與我所故,依止於覺知心之虛妄分別性而說有意根的遍計所執性恒時執著於依他起性的識陰等虛妄法;由於有虛妄分別性的緣故而說現象界中確實有意識等六識的依他起性的存在;以及從遍計執性所執著的依他起性中所顯示出來的能取與所取無常空的緣故,顯示確實有一能圓滿成就諸法的真實性─如來藏心體確實存在及不斷運作著;也是有了種種境界相上的分別的緣故,以及能取空與所取空的緣故,而說有圓成實性的存在。依止於阿賴耶識才能有此識所變現的五色根、意根、內六塵境界,意識覺知心才能有種種境界相可得;因此而可生起於所取境無所得之現觀;然後再依此於境無所得之現觀,能夠生起‘意識等六識依境而起、境無所得則取境之識雖然了知六塵境界,其實亦無所得’之現觀。由於阿賴耶識之幻化,意識生起時緣於所取之種種六塵虛妄境界是屬於有所得性,然而所取之境界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生的內相分而無真實性,從能生的如來藏看來隻是自己取自己,實無外境被自己所取,故亦成無所得;由此可知能取之意識等六識與所取之內六入境在三界中看似有所得,其實能取與所取皆是來自於阿賴耶識之真如空性所變生,故俱成無所得而平等無二。”

  未能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者,不能以般若中道現觀阿賴耶識變現五色根,及藉五根觸五塵之方便而幻化六識心之真實理;亦不能以般若中道而現觀一切外六入色法唯有阿賴耶識能藉所親生之五色根及意根與之相觸,亦不能現觀識陰六識所取一切六塵境界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生的內相分,故不知自己所得之一切六入都是內六入;因此更不能以般若中道進而現觀識陰六識是藉根觸塵而由阿賴耶識幻化生起,不知現起時所緣所觸者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現相似於外六入之內六入。

  但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者,能夠如是以般若中道智慧,現觀六識心是由阿賴耶識藉親生之五色根及意根為緣所變生;亦能現觀識陰六識所取之境界,純粹是自心如來藏阿賴耶識所變現之內相分六塵,所取之六塵境界全都是自心如來藏所變現,都是自心取自心故無所得。六識心雖然能取六塵境而於六塵境中見聞覺知,然而能現六塵境之阿賴耶識心體卻不與六塵境相應;六識心所取一切六塵境界全屬自心如來藏所變生者,故六識心所取無一刹那有真實外境可得,純屬自心取自心,故亦無所得,故說能取之見聞覺知亦無所得,因此說能取與所取之有所得法皆是由真如空性之無所得而平等。

  此等能現六塵境卻不取六塵境、不於六塵境見聞覺知之能取空與所取空,就是阿賴耶識心體亙古以來從不變易之空性、真如性;此空性、真如性恒遍一切處、一切界,唯有親證阿賴耶識心體者方可現觀及意會領受。六識覺知心一向是與六塵境相應者,親證阿賴耶識而以般若中道了知識陰六識所取之一切根境唯是阿賴耶識所現,乃是菩薩見道後進入修證種智而增上修學大乘法無我之見地基礎;並非如同否定阿賴耶識真實有,墮於五蘊我見中之應成派中觀師月稱、宗喀巴曲解顛倒所說“是為了破除外境而以二取空之空性建立阿賴耶識”;反而是明確闡釋阿賴耶識實有,能取的識陰六識及識陰六識所取的六入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生者,純屬自心取自心而無所得,能取與所取全都屬於自心阿賴耶識所有,故能取與所取平等,這才是彌勒菩薩所說的正確義理。我等既稱修學佛道,應該信受彌勒菩薩《辯中邊論頌》中之正說,不應信受月稱、宗喀巴曲解後的符契外道之邪理。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