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隻有實證真沙門法式的諸佛菩薩是真沙門,二乘人相對於佛菩薩而言皆是假沙門;因為釋迦牟尼佛與諸佛建立佛教的目標,皆要使一切眾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回心於大乘,則違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門。但是,佛教對於假沙門的二乘人並不排斥,也不會將二乘人摒除於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門的諸佛菩薩還要以無量的悲湣心攝受二乘人於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轉變二乘人自私狹隘的心態而回心於大乘,成為心量無私且寬廣的菩薩種姓。
例如,釋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羅漢”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設而有前後三轉法輪之次第;在初轉法輪時依所設方便以聲聞法度聲聞比丘為主,並依聲聞戒律方便建立出家聲聞僧團的表相;在第二、三轉法輪時,轉入大乘宣說般若諸經以及唯識種智諸經,將出家聲聞僧團回歸成為依止菩薩戒之大乘菩薩僧團。然而,大乘菩薩僧團的建立,並非將假沙門的聲聞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聲聞僧團所有聲聞比丘與比丘尼的成員,將之逐漸轉變回歸為真沙門的菩薩僧團。聲聞僧團是以急求解脫入無餘涅槃作為修行的目標,因為急求入涅槃並不能使人成佛,因此聲聞僧團依“佛”教而言隻是假沙門僧團,並非真沙門僧團。但是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仍然以廣大的悲湣心方便建立聲聞僧團,包容聲聞比丘,乃至將之轉變為菩薩僧團時,仍然包容假沙門的聲聞人在菩薩僧團之中。乃至十方諸佛純一清淨的世界所成立的大乘僧團,諸佛仍然以廣大的悲心攝受一切聲聞人。
身為真沙門的諸佛與菩薩在各種世界,不論是清淨的純一世界或者是五濁惡世,皆以無量的悲湣心與寬廣的胸懷含容一切假沙門,乃至與聲聞假沙門共組菩薩僧團。
諸佛說四攝法,並以四攝法攝受一切有情。諸佛為攝受假沙門之聲聞回心成為真沙門,故以菩薩四攝法布施予聲聞人,包容聲聞人急求涅槃之邪見,亦以愛語稱許聲聞人的解脫果,乃至以共組菩薩僧團的同事之行,陪伴諸聲聞人令其獲得最終成佛之利益。
因為菩薩修行的最終目標是成佛,故所行的修道次第為菩薩五十二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與等覺、妙覺─的佛菩提道,需經三大無量數劫;而二乘聲聞與緣覺所行的修道次第為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與四果阿羅漢的解脫道,最慢七次人天往返究竟解脫,速者一世成辦。而菩薩以一大無量數劫的時間完成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賢位的修證後,進入初地時已經具足阿羅漢解脫智慧之功德,卻因為留惑潤生的緣故,再故意取一分思惑潤未來生,故顯示的解脫果德看似略遜於二乘阿羅漢,其實是留惑潤生而非不能解脫三界生死,可是卻有不共於二乘的實相智慧。因此,佛世時雖然已依菩薩戒組成四眾平等的菩薩僧團,為攝受此諸大阿羅漢等聲聞人回心入大乘故,佛陀卻隱於菩薩所證實相智慧之功德,僅以解脫果德先稱讚聲聞比丘與比丘尼,後稱讚優婆塞與優婆夷,即是四攝法中布施與愛語的具體實踐;而佛陀與菩薩們亦包容聲聞人急求涅槃之邪見,與聲聞人同事共組菩薩僧團,以利益聲聞人回向佛菩提道,即是四攝法中同事與利行之具體實踐。因為諸菩薩皆以四攝法為主修,故以無慢行隱於所證之實相智慧,深體佛陀對於聲聞人之無量悲湣,與聲聞人以六和敬和合於菩薩僧團中。
由上可知,佛教學人對於真沙門與假沙門之差別應該仔細分辨,因為真假沙門之仔細分辨,攸關於自身道業應當邁向於解脫道或者佛菩提道之抉擇;但是對待一切眾生時,則應該效法諸佛菩薩之廣大悲願,以四攝法包容一切假沙門。換言之,諸佛菩薩並不自傲於自身為法界中真沙門的本質而排斥假沙門;相反的,諸佛菩薩以清淨之實相智慧與解脫智慧,願意藉著四攝法與諸假沙門和光同塵,陪伴一切不清淨之眾生邁向佛道,乃至對於其他假沙門之宗教亦以悲湣心包容之。
佛世時有生聞婆羅門乘白馬車,眷屬與所用眾具一切皆白淨,顯現清淨整潔之外相引人側目;大眾看見之後,都稱讚為好車乘,並認為這樣就是專修清淨行的婆羅門乘,因為婆羅門為四種種姓之上首,亦稱為淨行種,故以白淨的服飾代表修行清淨的法式。相反的,佛陀所建立的出家僧團,則以撿拾棄屍林中零破屍衣清洗後整並而以壞色染衣,因此從衣著外觀的法式而言,不能獲得大眾的稱讚。阿難尊者見聞大眾對於眷屬、眾具一切皆潔白的法式的稱讚,因此向佛陀請示:在 佛陀所教導的正法律中,這樣的法式是世間人的車乘,還是婆羅門度人的法乘呢?佛陀回答說:這隻是世間人的車乘,並不是我所說正法律中的婆羅門乘啊!阿難!我所說正法律乘有三種層次:一是天乘,二是婆羅門乘,三是大乘,都是有能力調伏煩惱軍的法乘。仔細聽!好好地思惟!我當為您說明!為什麽正法律乘有天乘、婆羅門乘與大乘三種層次,而能夠調伏煩惱軍呢?是說他們符合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的修道道理。阿難!因為這樣的緣故,就說正法律乘有天乘、婆羅門乘與大乘三種層次,能夠調伏煩惱軍。
為什麽天乘、婆羅門乘與大乘皆是佛陀所說的正法律乘呢?難道此三種乘是完全相同的真沙門嗎?其實不然。前麵已說隻有大乘菩薩與諸佛,是十法界中永恒不變的真沙門,其餘者皆是假沙門。此處佛陀說天乘、婆羅乘也是與大乘相同的正法律乘,即是佛陀以廣大悲湣心與無慢行包容天乘與婆羅門乘,將之歸於正法律乘之中,猶如包容聲聞假沙門於菩薩僧團般。天乘與婆羅門乘皆非真沙門,因為此二種乘雖有世間之善法式,而能降伏部分世間的煩惱軍,但皆沒有真沙門法式—解脫智慧與實相智慧,無法真正斷除所有生老病死的煩惱而獲得解脫。
什麽是世間之善法式?世間之善法式,就是能夠使人生於三界諸天等三善道的法式,暫時降伏淪墮三惡道的煩惱,但仍然不能保證永遠不墮三惡道而獲得究竟的解脫。所以世間善法式,隻能降伏部分的煩惱。
殺生乃至邪見等十法是世間的惡法式,將使人身壞命終,下墮於畜生、餓鬼乃至地獄等惡趣。相反的,不殺生乃至正見等十法是善法式,可以使人身壞命終之後,上生天上。因為善法式隻能使人上生天上,不能使人解脫生死之苦,故屬於世間的善法式,不是出世間的沙門法式。因此,從世間的善法式與惡法式之所行,即可粗略地分辨不同世間宗教之是非善惡與層次。而歸屬於正法律乘的世間宗教之善法式,雖然不能令人獲得解脫,卻仍然是邁向解脫的初階修行。
天乘、婆羅門乘與大乘皆能降伏煩惱而符合八正道的修道道理,是說此三種乘皆修習惠施財物、持守不殺乃至正見等等上生欲界天之善法式;而天乘與婆羅門乘的修習乃是修學聲聞解脫道的初階。
阿含經中多處記載 佛陀為人開示四聖諦前,必為其人先說惠施財物的施論,不殺乃至正見等十善法式的戒論,以及後世將因此而生欲界天享受天福果報的生天之論。雖然生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仍然不離生死流轉之苦,但是能行惠施財物、十善法式而能生欲界等天,表示此人沒有極重的三惡道業,顯示其人心已調柔、清淨、無垢,堪受道教;依此善根,佛陀才對其人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此中,苦出要諦的內容即是正見乃至正定的八正道,因此天乘與婆羅門乘之法是與八正道相應之法。
天乘與婆羅門乘之法雖皆與八正道相應,皆是修習解脫之初階,但是二種乘的內容與層次卻不是完全等同。因此佛陀說了施論、戒論的天乘之後,還要進一步說婆羅門乘的生天之論也是正法律乘。因為施論、戒論之法隻是宣說生欲界天之法,仍然不是生天之論的全部內容。生天之論所說的完整內容,不隻是生欲界天而已,而是要進一步了解法界有色界天與無色界天的存在,並且了解色界天、無色界天與欲界天等三界天的業報差別,乃至教導其人“欲為不淨”而能夠離欲,才能實修四禪八定等禪定業,以生色界天與無色界天。而世間的宗教之中,隻有婆羅門教能夠了解色界天與無色界天的存在,以及其間的業報差別,並且夠能實修四禪八定之善法式。因此佛陀說天乘是正法律乘之後,還要說婆羅門乘也符合正法律乘的局部,並且是超越世間一般宗教所屬的天乘之法。
為什麽世間一般的宗教隻是天乘之善法式,而婆羅門乘是超越世間一般宗教呢?因為世間宗教中唯有婆羅門乘知道“欲為不淨”而要除去男女相與男女欲,以實證四禪八定的善法式確認色界天與無色界天的存在;而世間的一般宗教,皆不能知有超越男女相與男女欲的色界天存在,更遑論無色界天的存在。例如東方中國傳統的道教、儒教,以及後來的一貫道等等,或者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等一神教,雖有惠施財物以及十善法式,但是其最高境界不能超過尚有男女欲的欲界天的天乘之法。
何以世間一般宗教能知十善法式,卻不能實證四禪八定之善法式而了知色界天與無色界天的存在呢?因為十善法式可以依己身不喜樂,推知他人亦不喜樂而建立,但四禪八定之善法式卻須經由遠離欲界五欲之愛—特別是男女欲,才能發起初禪天身、實證初禪以上的禪定境界,確認色界天的存在。
經中說有自通之法,也就是以現代人所說的同理心建立戒法式。因為不喜樂有人想要殺害自己,同理可以推知他人也不喜樂有人想要殺害他。既然是這樣,我為什麽要殺他人呢?如果有人作了這樣的覺悟,就自己受了不殺生的戒,而且心中也不樂於殺生。同樣的道理,不喜樂有人想要偷盜我的財物、侵犯我的配偶、欺騙我、離間我與親友、粗言罵我、說些應付我的話,別人也同樣不喜樂這樣的事情,因此世間的天乘宗教就建立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等七種聖戒。例如,道教經典《太上老君戒經》:老君曰: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媱,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是為五戒。若清信男與清信女,奉持五戒,畢命不犯,是為清信男、清信女。
由於道教的修行依於自通之法也講究心性的修煉,所以道教修行者也奉行與佛教相同的五戒內容,因而可以保得人身;若是持守道教五戒後,再兼行惠施財物之善事,則可以生欲界天。同樣的,儒教強調世間五倫(天地君親師)各司其職的和諧社會,也以仁愛、忠恕教化人民惠施財物,也有類似自通之法的戒法建立。《論語.衛靈公第1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許多宗教所共同遵守的戒法式,即是人乘與欲界天乘的戒論,而與自通之法相應。由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自通之法與八正道的局部相應,所以也是屬於佛陀所說的正法律乘,隻是所生境界是層次較低且不超過欲界天的天乘之法。因此道教、儒教、一貫道,乃至基督教、天主教與回教等等世間宗教之教義亦可歸屬於助人生天之天乘宗教。然而,這些天乘宗教之善法式,最高總不超出有男女欲的欲界天境界。
道教修行者的境界最高僅及於有男女欲的欲界天,對於法界中存在沒有男女之別的色界天是完全不知,至於沒有色身存在的無色界天便更無所知。
東方的道教如此,西方的基督教亦不例外。例如,《舊約全書.創世記》4:2-5: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有一日,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隻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
。《舊約》中上帝耶和華看中亞伯頭生羊的肉和脂油,而不喜歡種地的植物性供品。從《舊約》所描述對於供品偏好的法式,可以知道耶和華並沒有離開欲界,因為仍然偏愛有形質的團食(摶
食),而且依耶和華偏愛頭生羊與羊脂的祭祀法式,不愛該隱所供的植物類供品的祭祀法式,可知耶和華並不是欲界天的天神,而是屬於貪著血食的人間境界的神祇;因為欲界天人以甘露作為淨摶食,不食人間“地裏的出產”,更不食不淨的血食,因為他們很厭惡血肉的腥味。
由人間四部洲所食用的飯麵魚肉,與天阿修羅的淨團食,以及四王天以上欲界六天的淨團食可知,欲界諸天的飲食與人間已經有所不同。欲界六天所食是清淨物質所成的甘露淨團食,對於人間所食飯麵魚肉的粗糙團食隻覺腥臭難忍無法食用,因此欲界天神並不會要求人間祭祀動物死屍等腥臭之物作為供品。至於色界天神乃是欲界諸天以上係以無形質的禪定喜樂為食,已經遠離粗糙團食的係縛;欲界諸天的清淨團食對色界天神而言,是不願、不樂有絲毫受用的。因此,從世間宗教所祭祀供品內容的法式,亦可明了該宗教的境界層次。
由上可知,佛陀說正法律乘有天乘,還要再說婆羅門乘,是因為天乘的十善法式隻能生欲界天,沒有實證四禪八定的善法式,對於離開男女欲的色界天、無色界天的存在是完全無知的;但是說正法律乘有天乘與婆羅門乘,還要再說大乘佛菩提,就是因為天乘與婆羅門乘隻是三界世間的宗教,沒有解脫三界生死的智慧,更沒有實證第八識真實而永恒存在的佛教實相智慧,所以仍然不能脫離三界六道的輪回係縛。因此,佛陀所說的正法律乘才有建立天乘、婆羅門乘、大乘三種層次的必要。
欲界天乘之法還有對於色界天、無色界天真實存在的無知,然而婆羅門乘雖知色界天與無色界天的存在,仍然有對於解脫生死與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存在(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實相的無知;可是佛陀仍然將天乘、婆羅門乘與大乘並列為正法律乘,就是諸佛菩薩依無量廣大的悲湣心與無慢行,以四攝法之布施與愛語包容天乘與婆羅門乘為正法律乘;希望一切眾生學習天乘與婆羅門乘之後,能夠依十善法式之善根,乃至四禪八定的善法式之善根,進一步學習大乘佛菩提的解脫智慧與實相智慧,這就是諸佛菩薩實踐四攝法之同事與利行。
佛陀將天乘、婆羅門乘同列為正法律乘,列為大乘的前行所修內涵之中,即是包容天乘與婆羅門乘的無知與邪見,就如同包容不回心聲聞人急求無餘涅槃的邪見一般,將聲聞人也算為菩薩僧團中之一員。因此,在十法界中唯有諸佛菩薩為永恒不變的真沙門天乘,名為第一義天;聲聞人與天乘、婆羅門乘的修學者皆是層次不同的假沙門,但是佛陀仍然以廣大無量的悲湣心與無慢行,將其中仍然有無知與邪見的假沙門—天乘宗教或婆羅門教—全都視為廣義沙門中的正教。
有邪法的境界、有邪法的法道,也有正法的境界、有正法的法道。仔細聽,好好地思惟,我將會為您解說。什麽是邪法的境界呢?就是地獄、畜生、餓鬼的境界。什麽是邪法的法道呢?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等等會導致淪墮於三惡道的教導。什麽是正法的境界呢?就是人間、天界與涅槃的境界。什麽是正法的法道呢?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無貪、無瞋恚、正見等等會導致生於人間、三界天或邁向涅槃的教導。佛陀說正法的境界有三個境界:一是人間,因為人法界依自通之法共同持守不殺生乃至不綺語等七聖戒,有人間善法的正見智慧。二是天界的天乘與婆羅門乘,除了共同持守七聖戒,還更進一步降低對物質的貪著而惠施財物,部分相應於無貪的境界,有欲界天的正見智慧,可生欲界天;若是更進一步除去欲界飲食、男女欲等等的貪愛與瞋恚,相應於無貪與無恚的境界,有色界天、無色界天的正見智慧,則可生色界天乃至無色界天。最後要解脫於生死流轉,則需要有不共天乘與婆羅門乘的涅槃正見,也就是解脫智慧的正見。
因此,廣義沙門的正教中假沙門與真沙門有其共同與不共之處,形成從人乘、欲界天乘逐漸進階於婆羅門天乘,再從婆羅門天乘逐漸進階至大乘的階層關係。從觀察正道的十善法式中可以發現,十種善法中前七種聖戒是三種正法律乘所共同的;後麵貪欲、瞋恚與正見,則隨著逐步從欲界天乘進階到婆羅門天乘,再到大乘而逐漸清淨,最後完成佛道修行而究竟清淨。因此,獲得清淨的正見是十善法式中最困難的法式。由於欲界天乘與婆羅門天乘是學習大乘的初階與基礎,所以修學欲界天乘與婆羅門天乘者可以邁向大乘,因此欲界天乘與婆羅門天乘皆是廣義沙門的正教。
諸佛菩薩是十法界中永恒不變的真沙門,卻容忍聲聞假沙門在菩薩僧團中,還包容婆羅門天乘對於解脫智慧的無知,乃至包容欲界天乘對於色界天、無色界天、解脫智慧的無知,而將婆羅門天乘、欲界天乘同樣歸為與大乘並列的正法律乘之中,願意與一切正法律乘共同常住世間度化一切有情。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確實是智慧無上、悲心廣大的真沙門,確實是一切種姓中,最為高貴、最為第一的種姓階級,確實值得廣義沙門中一切正法律乘的修行人所共同歸依者。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