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麽是涅槃(二)-- 虛妄涅槃多歧路

(2016-10-18 11:46:41) 下一個

       1. 外道五現涅槃

    修學二乘涅槃之前,必須先了解外道涅槃,方能遠離之,而後始有真正的二乘涅槃得能實證。換言之,證無餘涅槃之最大障礙即是不具足正確的解脫知見。

  1. 第一種是以欲界的境界作為“正轉依”:這一類外道認為覺知心住在一念不生的境界中,雖然欲界境界是前後念念相續不斷;但是就在這種自認為是恒常不斷的享受五欲境界念念相續狀態中,眾生就這樣安住下來,永遠都不會滅失,永遠存在三界中,這就是不生不滅,符合涅槃不生不滅的定義;就以這樣的認知,將欲界中的覺知心住在五欲中享樂時,由於行陰常恒不斷而認定為不生不滅的涅槃,就這樣安住於所謂的涅槃中。這就是“五現涅槃”外道中的第一種涅槃,是以欲界享樂境界“為正轉依”;就在欲界中將覺知性所住的欲界所有境界圓滿具足觀察,確認欲界中這種領受五欲快樂的境界中,有一個自己的覺知心是恒常不斷的,認為五欲中能觀能見的功能是圓滿光明的,就以此作為涅槃。特別是將欲界中正在享受五欲樂時的一念不生境界,作為正轉依,認為這就是涅槃境界。

    上焉者猶如一些人, 以識陰覺知心的見聞知覺性,住在一念不生之中,錯認為是常住的涅槃,所以就認定是真如佛性。下焉者即是以男女雙身交合時,專心領受淫樂的一念不生境界,觀察樂觸不是物質而說為證悟空性,觀察領受樂觸時的覺知心不是物質而說為證悟空性, 認定這時的覺知心與樂觸都是俱生而有的,不是生起五陰以後才出生的,所以認定樂空雙運中的知覺性與樂觸都是不生不滅的,因此而提出“樂空不二、輪涅不二”的說法,這就是 佛所說第一種外道“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也就是正在淫樂中的能觀與能見的功能,是圓滿而光明的,所以就將這種樂空雙運中的快樂境界認定為涅槃境界,必須永生永世而且盡未來際永遠享受淫樂不許中斷。由此確定其實就是外道“五現涅槃”中的第一種. 對這樣的涅槃“愛慕”到極點而全都不肯放舍,所以落入外道見中;因此不但不離“行陰區宇”,連“色陰、受陰、想陰”三種“區宇”都具足了。

     B.  第二種人知道欲界五欲汙穢不淨,也是生滅法,所以遠離欲界愛而證得初禪。他們因為聽聞 佛說“涅槃寂滅”,也是究竟樂。所以認為涅槃中也有快樂,而他們在初禪中離欲界生,是“離生喜樂”,而且遠離欲愛染汙的境界,又已不再生於欲界染汙法中流轉了,所以心中無憂而有妙樂;並且又是一心無念而寂靜的,比欲界中的離念靈知更加“觀見圓明”,應該就是涅槃境界了;就以初禪的知覺性作為涅槃的實體,這是第二種外道涅槃見,仍不離“行陰區宇”。

    C. 第三種人認為,以初禪境界為涅槃,還是不正確;因為初禪有樂觸,而且也還有五塵中的三塵,恐怕將來會失去初禪樂,所以心中有苦,不可能是寂靜的涅槃境界。又因為初禪位的胸腔中的樂觸,會產生八種變化,也就是冷觸、暖觸、猗觸、軟觸……等八種變化,所以也是很叢鬧而不是寂靜境界,也不符合涅槃寂靜的通說。而且初禪境界中還會與色塵、聲塵、觸塵接觸才會有身樂,還是擔心可能會失去而有苦受,怎麽可以稱為涅槃呢?所以當他們進入二禪中,住在二禪等至位而不觸五塵,已經能夠安住於自心內境時,不再有初禪中憂心失去初禪樂的憂苦,認為這樣就符合涅槃寂滅的定義,所以心中歡喜而認定二禪等至位中即是涅槃境界。這就是外道“五現涅槃”中的第三種現見涅槃。也因為證得二禪時心喜踴動,因為久修之後才終於能夠住於自心內境,不緣外境、不觸五塵,心中歡喜,所以也說為“心無苦故”。二禪等至位中一念不生而且心中無苦,無苦才是涅槃。這就是“五現涅槃”中的第三種外道涅槃。

    D. 第四種外道涅槃是證得第三禪時,由於三禪等持位中享受身心俱樂,有非常悅意的境界相隨不散,就認定為涅槃境界。當然,三禪的實證者,若是不住在等持位中,而是住於等至位中,一樣也是離五塵而住在自心內境的定境中,表相上符合涅槃寂滅的通說。若是轉入等持位又可以獲得身心俱樂,這時身中有樂觸而覺知心中有大歡喜,成就“極悅”境界而稱為“極悅隨故”,因此認定三禪的等至位中就是涅槃,這就是“五現涅槃”中的第四種外道涅槃。

    E. 還有人認為從初禪到三禪中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涅槃,因為是生滅法。既然有樂就會憂心失去禪定快樂的苦,心中總是會恐懼這種禪定之樂何時會失去?而且三禪中的等至位若算是涅槃,那其實也不堅固;因為潛伏在心中恐怕失去三禪的恐懼,有時會突然現前。因為三禪等至位並不堅固,往往有時會一念生起:“我常常住在等至位中,我的三禪身心俱樂境界,有沒有失去?”於是又會轉入等持位中再受身心之樂,這也是無常變異之法,不符涅槃常住不變的通說。所以他認為三禪不是真正的涅槃,應該離樂也離苦;當樂與苦全部都離了,才是真正的涅槃。四禪境界中的外道們,認為住在第四禪中“苦樂二亡”,是“不受輪回生滅性”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涅槃。這就是“五現涅槃”中的第五種外道涅槃。退轉於金剛三昧而自以為獲得極大增上的三賢菩薩,都會落入這五種外道的假涅槃中。

    像這樣子循環於這五處而認為是究竟無生滅的境界,由於這樣錯誤的認知而執著這五種現前能知的涅槃,墮落於外道知見中,迷惑了真覺的自性;這就稱為外道建立五陰境界中的五種現見涅槃,成為心顛倒論的外道。”

    以上五種外道所認為無生無死的涅槃,都隻是妄想所得,其實都落入“後後有”之中,不能自外於三界生死輪回之久續不斷狀況,將永遠無法脫離生老病死等苦;這樣的外道涅槃與真正解脫生死輪回苦的佛教所說涅槃,全然不同,因為死後全都不離“後後有”,即是永遠無法脫離三界境界,未來將繼續不斷地受生而有無量世的“後後有”,世尊說此等人名為“於後後有妄生計度者”,也就是對於自己仍然存在的“後後有”妄自計度,誤認為已證涅槃、已得解脫。佛法中說的二乘涅槃,是我見已斷、我執已盡而出離於三界境界之外,以後再也無生無死的無境界境界,名為“後有永盡”或“不受後有”;所以阿羅漢們都聲稱“我生已盡,不受後有”,世尊則稱阿羅漢們對於自己的“不受後有”都是“知如真”。

    然而外道那五種所謂的現前可見的涅槃,全都是主張要再受其中的一種後有,也必然會在死後重新再受生而取得其中的一種後有,即不免輪回生死而不得涅槃。所以,二乘涅槃是無生無死的,也是不受後有的——不可能再有後世的意識心存在,更不可能再有後世的色陰存在而享受雙身法的淫觸境界。大乘涅槃則是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第八識獨住的無生無死究竟寂靜境界,絕非外道所住的如是識陰或意識生死境界。

       2. 外道另一個層麵四種涅槃

    種種外道修行人,對於無餘涅槃產生了種種的誤解,歸納起來大約有四種。

  1. “性自性非性涅槃”:“性”字是指諸法,“性自性”是指諸法的自性。有許多外道這樣子誤會而認為說,諸法雖然各有自性,但是諸法的自性都是“非性”,因為都是無常之法,最後終究歸於壞滅;由於一切法的自性都是“非性”,終究不免要歸於壞滅,就認為諸法壞滅以後即是涅槃。這其實是斷見論者所認知的涅槃見解,也就是說,斷見外道受持斷見論,他們普遍地觀察一切諸法,尋覓諸法永不毀壞的自性真如時,最後確定諸法中永不毀壞的自性真如,是所有修行者永遠求不可得的,一切諸法全都是緣起性空而在最後歸於斷滅空,於是就認定“一切法自性非性”作為涅槃;也就是認定一切諸法都沒有常住不壞的自性,主張一切法最後滅壞以後成為斷滅空的時候,就稱為涅槃。

    像這樣的邪見,三十年來普遍存在於佛教界中,並不是隻在斷見外道中存在。例如有人主張一切法緣起性空,認為一切法緣生緣滅而歸於空,以空作為涅槃,所以主張“滅相真如”,絕不承認無餘涅槃的本際之中確實有第八識如來藏常恒而不生滅。這是認為五陰最後歸於斷滅,是以一切法空作為涅槃,同於斷見外道錯認“性自性非性涅槃”,成為斷見外道邪見的同路人。

  然而涅槃絕非所說的一切法空,一切法空的見解其實正是斷滅見;但無餘涅槃中既不是斷滅空,也不是仍然還有三界法,因為已無三界有(一切粗細意識都是三界有);由於這個緣故,佛陀於四阿含諸經中的聖教,不許比丘們這樣說:“如來涅槃後無,如來涅槃後有。”佛陀也不許比丘們這樣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這就是說,無餘涅槃雖然是“五蘊十八界一切法空”,然而卻是依於常住而絕對寂靜的第八識如來藏,才能有“五蘊十八界一切法空”可言,但蘊處界滅盡以後而“不受後有”的無餘涅槃中,卻不是斷滅空,因為還有第八識離見聞覺知、離六塵而獨存。

  所以,一切佛弟子都不許外於第八識如來藏這個本際,來主張蘊處界一切法空,否則無餘涅槃將會成為斷滅空,與斷見外道合流;就會成為三界有情的蘊處界生命,全都是無因有緣而虛妄生起,也都會成為無因唯緣而虛妄消滅;所以有智慧的佛弟子都不應該錯將“一切法自性無性”誤認為無餘涅槃。應該回歸 世尊聖教所說:涅槃的建立,其實是依一切有情五陰身心之所從出的第八識根本心而建立、而施設,不應該將有情五陰身心以外的“一切法非性”—一切法空或一切法緣起性空—而說為無餘涅槃,因為有情的五陰身心以外的一切法自性都與無餘涅槃中的非境界無關;一切有情五陰身心的緣起性空而歸於斷滅空,也與無餘涅槃中的非境界無關,因為當他們否定涅槃中的本際識時,已經是斷滅空而不是無餘涅槃了.

  1. “種種相性非性涅槃”,這是其中的第二種外道涅槃見。這是由於誤會不生不死的涅槃,落入後後有中,從三界的境界相中觀察,錯誤地認知欲界定、未到地定及四禪、四空定中的境相,沒有真實不壞的法性,終究要回歸於消滅後的空無,把這些境界相中斷後的滅相當作涅槃;然後為了恐懼落入斷滅空,又回頭把這些定境中的覺知心(粗意識、細意識、極細意識)錯認為常住不壞,把這些境界中的覺知心錯認為涅槃的主體。這種外道涅槃見,與第一種不同;第一種外道涅槃見,是從人間來認定一切法的自性全都是無常生滅,以斷滅空作為涅槃;這一種卻是依於定境,也就是從極粗糙的欲界定出發,往上檢查到四禪、四空定的境界相變異而虛妄,是檢查三界的境界相沒有實質不變的不生不滅法性,改以覺知心對於三界種種境界相都無所著,認為這就是涅槃,落入後世覺知心繼續存在的後有之中,不是真正不生不死的涅槃。

    涅槃中是沒有變異相的無生無死的無境界的境界(非境界),欲界定雖極粗淺,但仍不免有入有出等變異現象;往上看待未到地定和四禪、四空定等,也同樣是有入有出,都不能外於入定、出定的變異現象;同樣是入定時就有定相存在,出定時就使定相消失了,都沒有常住而不變異的法相,本來不該立為涅槃。從表相上來看,外道的說法似乎有理;但是這種三界中的定相隻是覺知心所住的境界相,外道所說的這種涅槃,尚不能觸及覺知心意識的虛妄,全都落入三界相之中,所說的涅槃當然仍是依外相而說涅槃,不能觸及不生不死的涅槃實證。

  這一些三界中的定境,確實是有種種定相中的境界差異;始從欲界定,上至非想非非想定,都同樣是定境,都有境界相;然而都是由粗入細而重重轉變,其中的各種定相也都是各自別異。既然都屬於世間禪定而不外三界中的境界相,也都同樣是有入有出的定相,都是有為法,也都不離刹那、刹那的變異相,這都是因為所有世間禪定的境界相,全部都依於覺知心意識而有的緣故,是由意識心修習禪定而住在各種定境的境界相中;但意識覺知心卻是仰仗色陰五根才能從第八識中生起及存在,而色陰五根及意識覺知心又都同樣依靠意根與阿賴耶識才能生起及存在,當然都是有變異性而不是常住的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色陰五根及意識覺知心既然都是依他而起,生起來以後也是念念變異,不是如如不動的常住法,全都是有為法;由於這個緣故,覺知心所住的種種定相的自性當然也全部都是有為變異的法相;有智之人細加思惟以後就知道意識所住的這些境界相,全都沒有常恒不變不壞的真實自性。外道們看見這些定相的自性都沒有真實不壞的自性,反過來觀察意識覺知心可以自由出入種種定境,可以自由安住於種種定相之中,於是就主張說:各種三界相的自性並沒有常住不壞的法性,而覺知心永遠不會壞滅,就認為住在種種定境法相中的覺知心即是涅槃心,即是涅槃境界。《楞嚴經》所說的外道五現涅槃,早已把這一類外道涅槃含攝在內而破斥之。

 

  1.  “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這是第三類錯會涅槃的外道。這是說,有一種外道是觀察初禪到四禪的各種定相中的自性,全部都是變異無常;然後繼續觀察這四種定境中的覺知心自性,同樣也是變異不定而且無常,不是常住而不會中斷的真實法。這類外道有這樣的智慧,雙觀禪定境界中的境界相,及定境中的覺知心自性,這二法都同樣是“非性”,也就是同樣都無常而不能常住不斷,名為“非性”,所以稱為觀察“自相自性非性”;這一類外道這樣雙觀以後就生起了這樣的覺知,把滅掉定相又滅掉定中覺知心的定境當作涅槃境界,但是又恐怕墮入斷滅空中,所以並不舍棄色陰,以這種境界當作涅槃。像這樣“覺悟”而誤會涅槃的人,修得初禪到四禪的全部定境以後,住在第四禪的等至位定境中,再把自己的識陰覺知心全部滅除,留著四禪中的色陰不滅,當作就是涅槃的境界,這就是世尊說的“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的外道。

    這種外道想要入涅槃時,就進入第四禪的等至位中,再滅掉四禪中的覺知心自己,色身不壞而誤以為是進入無餘涅槃中。其實隻是進入四禪後的無想定中,在無想定中沒有覺知心存在,也不會有意識心再來覺知六塵或定境中的法塵;這雖然是很寂靜的境界,因為已無覺知心及六塵而真的寂滅了,然而這並不是不生不死的涅槃,因為他們的身見還沒有斷除的緣故,還無法舍棄色陰的緣故。由於還沒有斷除身見的緣故,在無想定中有時還是會再因為意根的執著而導致一念心動,於是意識覺知心就重新生起,又回墮於四禪定境中,仍不離四禪定境中的境界相。這類人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開示,誤以無想定中就是涅槃,死後就會進入無想定中,然後受生於無想天中,那時依舊是五陰儼然,仍然是在輪回之數,依舊不是進入涅槃之中;或是後來在四禪天中重新以涅槃想而滅除意識心,以為是進入“涅槃”中,仍然留著四禪天身繼續存在,這其實仍然是無想定的非境界;若不中夭,等到五百大劫後重新生起意識覺知心時,大多是下墮於三惡道中,這就是第三類外道所墮的“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雖然這類外道們自稱為“覺悟”涅槃了,其實是錯誤的覺悟,不是真正的覺悟涅槃。

 

  1. “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這是《楞伽經》說的第四類錯會涅槃的外道。這種外道又分為二種,第一種是認定五陰壞滅的境界為涅槃境界,第二種是認定覺知心不動時就是涅槃境界。第一種譬如佛門中剛剛開始學習解脫生死輪回的人,學到後來誤以為修行者死後斷滅時就是涅槃,因為他們觀察看到人死亡後,五陰消滅了,所以五陰的功能差別不再相續、不再流注現行,就以為這樣即是涅槃;然而這其實不是涅槃,因為他們不知道仍然會繼續再出生後有,死後仍然會繼續受生而轉到未來世的五陰中,使得五陰的各項功能繼續流注現行。第二種人是說,有許多佛門中的外道以及依附佛法的外道,誤以為覺知心存在而不起妄想、不動心時,就是覺知心的相續流注已經斷滅了,說這就是涅槃。然而卻與事實相反,正因為覺知心不斷地現行,使得意識的功能繼續不斷地流注而相續不絕,不可以誤會了就說不起妄想時意識功能的流注就已經斷滅了。

      這二種沒智慧的外道求證涅槃時,由於錯誤的認知而執著說:“妄念不再生起時,就是妄心功能的相續流注已經中斷了,就是不生不死了。”然而五陰的自相或共相,一旦生起現行時,功能必定會流注相續而不可能已經中斷。譬如意識覺知心現行時,意識種子流注不斷,才能使意識的功能維持不斷;當意識種子的流注已經中斷時,意識隨即斷滅而不存在,同時就沒有能夠覺知自己、覺知諸法的人了,所以眠熟位、悶絕位、正死位、無想定中、滅盡定中都沒有意識存在,都無覺無知;這已證明意識的種子中斷時,意識必定中斷而不能存在,因此不能說意識存在時,意識的種子流注已中斷。這已證明:意識心中不再生起妄想時,意識是仍然存在的,意識的種子流注其實是連續不斷的,不能稱為意識的種子流注已中斷;而意識是藉根塵二法為緣才能出生的,所以意識離念時仍然是生滅心,即是妄心而非涅槃心,不因有妄想或無妄想而有不同。

  又五陰各有自己的種子流注,不是意識或識陰種子流注中斷時就可以稱為不生不死的境界。譬如眠熟位的意識雖然中斷了,但還有色陰的種子依舊流注相續,仍然不曾中斷;必須直到舍壽的時候才會中斷,依舊不是不生不死的涅槃。一切凡夫舍壽以後必定會重新再受生入胎,依然沒有色陰種子流注中斷的情形,所以依舊不可能入涅槃;因為一旦入胎以後,又會有色陰的種子相續流注永不中斷,仍然是後有相續,並非“我生已盡、不受後有”,不可能是涅槃。一切有情五陰的自相相續流注都是如此,至於一切欲界、色界有情的五陰種子相續流注,以及無色界有情的四陰種子相續流注等共相,也都是同樣的狀況,都看不出有誰的諸陰種子流注等自相與共相有中止相續的情況。由於這個緣故,世尊說第四種外道的這二類涅槃也全都是虛妄想。像這樣的四種涅槃,全都不是佛陀所說的正法涅槃,因為無法證得不生不死的境界,永遠無法脫離生死輪回。

     佛陀解說了四種外道妄想的涅槃並非涅槃以後,才為大眾演說佛法中的真正涅槃:妄想識消滅以後,不會再有未來世的妄想識重新出生,名為“我生已盡、不受後有”,才是二乘聖者所證的無餘涅槃,也是佛法中三乘賢聖所證的真實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也不死的涅槃。世尊說的妄想識,是指識陰等六識;其中最主要的妄想識是指意識,因為在八識心王之中,隻有意識能夠出生種種妄想,其餘七個識都不會像意識一樣出生種種虛妄之想;這是因為意識有見分、自證分及證自證分,所以就會具足現量、比量、非量等三量的境界,才會有種種妄想。從一般凡夫之人所知的層次來說,識陰中的前五識隻有見分,第七末那識沒有證自證分,所以就沒有比量與非量可說。由於意識具足現量、比量、非量的緣故,能夠生起種種虛妄法的思惟與想像,於是就會有種種虛妄想出生,因此而說隻有意識是真正的妄想識,這是因為比量和非量往往會導致意識生起虛妄想的緣故。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就懂得世尊所說“意識滅已,名為涅槃”的道理。

  也就是說,眾生之所以會輪回三界中而有無量的生死痛苦,成就輪回的現象,都是因為不肯讓妄想識意識消滅,於是配合意識的存在與運作而必須的識陰五識、意根、色受想行四陰,以及第八識如來藏的功能與自性,就同樣被意識在能夠覺知及不能覺知的情況下所執著了,於是成就我執與我所執(內我所),也就是不願讓自己以及自己的種種功能消滅而離開三界境界,所以就會不斷地受生而輪回生死。推究我執不能斷除的原因,都是肇因於我見、邪見等;所以世尊怕大家誤會,特地為大家點出來說:“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話說回來,眠熟位、悶絕位、正死位、無想定中、滅盡定中,意識都已經斷滅了,為何還不能夠說是無餘涅槃?這是說,在這五種情況的境界中,妄想識意識雖然已經斷滅了,但因我見、我執還沒有斷除,必然導致有情所住的這五種境界不能夠永遠保持,所以有情住在這五種境界的狀態之中不能永遠常恒不變,一定會因為我見與我執的緣故,產生了妄想識中斷以後又重新生起而相續不斷的現象;所以有情住在這五種境界時不能夠永遠相續,當這五種境界變異而消滅以後,又會轉入受生位、出生位、清醒位,使得意識又重新生起。當意識重新出生了以後,根、塵、識等十八法界又會具足顯現出來,意識又能自在運作而又不斷生起種種虛妄之想,總是誤認為意識覺知心自己是永恒而不生滅的常住心;等到壽終,身壞之時意識漸漸消失而生起恐懼斷滅或不願斷滅之作意,因此必定會有中陰身生起,看見未來世父母和合時隨即就去入胎了;若是愛著前世諸法的貪著者,也必然會在中陰身即將毀壞時立即去受生;以此緣故,生死輪回就跟著永無止盡,因此而說意識中斷而不現前的這五種境界仍然不是正法中說的涅槃。

  譬如眠熟了以後意識中斷,第二天清晨又會再度出現意識覺知,所以說是睡醒;又如悶絕位意識中斷,後來也會因為五勝義根的功能恢複而導致意識覺知心重新生起,因此名為蘇醒;三如正死位過後意識中斷,如來藏第八識轉入中陰身中,又會具備微細的五色根,致使中陰位的意識覺知心重新生起,所以名為中陰意識;末如無想定中與滅盡定中意識中斷,依於入定前沒有斷除的身見與我執,或者依於入定前預先假設的五塵境出現時,就會在定中忽然生起意識覺知而轉入四禪八定中,或者回複原來的欲界覺觀,重新進入散心位,所以名為出定,妄想識意識就會重新出生而顯現出祂的功能。

  像這樣的五種境界相中的妄想識意識雖然暫時斷滅了,但是在後來依舊必定會重新再生起,都是無法永遠斷滅意識或識陰六識,妄想識永遠會斷斷續續地相續存在,就不可能永遠脫離三界生死輪回,當然不可能永遠解脫於三界生死輪回中的痛苦,所以不能說是證得有餘涅槃或無餘涅槃。世尊說意識斷滅了以後名為涅槃,為什麽在這五種情況中的有情意識已經斷滅了,竟然不能夠從此永滅而成就涅槃呢?為何又會重新出生了意識覺知而又重新住在三界境界之中、領受生死輪回的痛苦?全都是因為前三種有情的我見、我執不能滅除,所以意識的斷滅都隻是暫時的斷滅,不能夠永遠斷滅而稱為妄想識,因此不能成就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無想定位的有情覺知心我見雖滅,而色界身的我見不滅,因此使他的色界身見煩惱引生意識而出離無想定,退入四禪定境中,色界身見既是我見也帶有我執的緣故。這是因為我見、我執不滅的人,不能接受世尊所說“無餘涅槃是我生已盡、不受後有”的緣故,所以這五種境界中的所有人全都不能證得有餘涅槃;不能證得有餘涅槃的人,必然也不能證得無餘涅槃。

  至於滅盡定位的意識雖然已經中斷了,然而阿羅漢的心中還沒有決定在入定時要取無餘涅槃,因此他於進入滅盡定之前,已經在心中預設出定的境界相;當他進入滅盡定以後,等到入定前設定的出定預設狀況實現的時候,必定會由意根末那識的作意思量而促使意識覺知現行來作確認,終於出離滅盡定;由於當時還沒有想要取無餘涅槃的緣故──當時是還沒有想要使意識永滅,因此雖然同樣是要滅掉意識心,卻是進入滅盡定中而不是進入無餘涅槃中。由於這個緣故,住在滅盡定位中,雖然意識也是斷滅的,仍然不是無餘涅槃境界,也無法進入無餘涅槃中,所以滅盡定又名無心定──定中沒有覺知心意識的緣故。

3. 其它虛妄想像的涅槃

    有一種外道:他們認為五陰十八界和六入全部都斷滅以後,就是不生不死的涅槃;當他們於六塵境界中都能夠離欲,也親自看見了諸法的生滅無常,所以使自己的覺知性與思量性都不會再生起而如如不動,亦使自己覺知心的各種心所有法不會再生起,從此以後都不再掛念過去、未來、現在的一切境界,苦受、樂受、憂受、喜受、舍受的黑暗遮蓋情況已經滅盡了,就好像燈火被吹滅了,又好像種子已經被毀壞一般,由於這樣觀察而安忍的緣故,使他們心中的語言文字等種種妄想都不會再出生了;於是這些外道們認為這樣就是涅槃了,是以這樣的境界當作涅槃而住於這種虛妄想之中。(注:第一種外道涅槃)大慧啊!其實不是經由觀察而看見了五陰十八界和六入等一切法全都是有生而可以壞滅之法,就可以稱之為涅槃的。

    有時候會有一種外道這樣認為,從這個有生死的處所,往生到沒有生死的另外一個處所,就可以說是解脫;有時則以為對於境界的了知已經滅除而不了知境界相的時候,心中的妄想攀緣狂風停止了,歇息了,這樣的覺知心境界就是涅槃。(注:第二種外道涅槃).

   或者說,有一種外道認為,覺知心所擁有的見聞覺知,以及見聞覺知所能覺知的六塵中的一切法,都能夠加以滅除時,就是真正的解脫,也就是涅槃。(注:第三種外道涅槃).

 或者有一種外道認為,必須觀察六塵中的一切法都是常、也都是無常;像這樣子如實觀察萬法的常與無常以後,再將這種常與無常的各種見解全部滅除,隻留下最後剩下的唯一常而不滅的心體──離念靈知,就以這樣的永遠離念境界作為解脫,這其實也是對涅槃的一種虛妄想。(注:第四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種外道,因為觀察而看見眾生對於種種身形的法相生起了種種分別之想,就以這個緣故而產生了貪著或厭惡,由此而招致後後有,不斷地受生而有了種種痛苦繼續產生的因緣;就像這樣子思惟以後,墮入裸形外道的邪見中,故意遠離色身上的一切莊嚴,連最基本的衣服莊嚴也都舍棄了,他們誤以為這樣子厭惡一切法以後,就能夠不再感招後有,覺知心就能夠單獨存在而不必再受生,就可以出離三界生死的痛苦;但他們卻不知道應該要善於覺察了知一切法都是自心如來藏所出生、所顯現的事實,隻知道覺知心的自己,因為這個緣故而恐怖畏懼住在有相法之中,所以觀察舍離萬法後的無相境界,誤以為覺知心住在這種自認為無相的境界中,就是真實常住的法性;所以對這種無相境界深深地產生了愛樂的心態,就以覺知心住在這種無相境界之中而當作是對涅槃境界的了知。(注:第五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觀察之後認為自己已經覺知到五陰內法、外境諸法的自相與共相之中,在過去、未來、現在的三世流轉過程中,確實有一個真實法是常住不壞的,就以這樣的想像而非親證,認為就是真實的常住不壞法,就當作是對涅槃的正確了知。(注:第六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類外道認為,基於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而有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等一切法,全部都消滅毀壞以後,一無所有了,就是涅槃的境界。(注:第七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種外道以他們偏邪不善而且非猛利的智慧,認為自己已經觀察而看見有一個自性,以及由這個自性所出生的士農工商等種種有情,而那個自性與一切有情之間卻是有所間隔、有所區分的,然後認為由這些有情而出生的見聞覺知等等功能,就是真實的自性。就好像最早之時,當天地還混沌未清的時候,是由這個自性的運轉變化而產生了種種的有情,這一個自性就是創造一切有情與外道的造物主,這個自性則是不生也不死的,被造的有情則是有生有死的,然後就認為這自性是常住不壞的,就把這個自性認為是涅槃。(注:第八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認為,當有情的福報享受完畢時,或者是所造作的惡業果報已經受盡的時候,就不會再有生死了,所以福報享盡及惡報受盡時,覺知心自我就常住不壞,永生不死,這就是涅槃。(注:第九種外道涅槃) 另有一種外道認為,如果能夠將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全部斷除淨盡了,覺知心就可以獨存而不會再領受生老病死等苦痛,這就是涅槃。(注:第十種外道涅槃)

    也有外道認為,當有情能夠具有觀察六塵萬法的智慧時,從此以後在一切境界中都能夠了然分明無所不知,但是他的覺知心已經不再動轉了,這時不動轉的覺知心是常住的,這時覺知心所住的境界就是涅槃。(注:第十一種外道涅槃)

    還有外道因為作了不正確的觀察,誤以為大自在天就是一切有情的真主,就是實際主宰有情生死的人;而大自在天常住不死,就以大自在天作為不生不死的涅槃。(注:第十二種外道涅槃)

    也有外道認為,人間現實世界中存在不變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代又一代展轉互相出生的;除了像這樣的父子母女之間展轉互相出生而導致眾生的生死流轉,以外就再也沒有其餘的原因可以成為生死流轉的原因了。他們就像這樣子錯誤地認知,因此而執著說:“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展轉互相出生,就是有情會有生死流轉受苦的根本因。”但他們都因為愚癡的緣故,沒有智慧能覺知這種認知其實是虛妄的,就以這個代代展轉互相出生的事實永遠不會改變而作為涅槃。(注:第十三種外道涅槃)

    另有一種外道認為,證得某一個真實常住而不會改變的真實法的道理,就是涅槃,但卻仍然落入五陰、十八界之中。(注:第十四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種外道認為,在有情身外另有一個具足各種功德的法性,由這個功德法性所出生的法,來與這個功德本身互相和合運作,才會有三界中的各類有情。他們是以這種所知所見,在心中建立了有情與這個想像中才有的功德,二者是一、是異、是同在一起,是不同在一起等種種的認知,就以這個想像出來的功德當作涅槃的本際。(注:第十五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這樣認為,虛空之中有一種自然性,能夠在孔雀身上生起美麗的紋彩,也能夠出生種種不同的珍珠寶石等各種寶物,也能夠出生有情或植物所需要的利刺等等特性;像這樣的各種現象,全部是由這個自然性而出生的,不必有各自的真實心如來藏,也不必有造物主來出生這種不同的差別性,而這個自然性是本來不生也永遠不滅的。這一類的外道們,就以這個自然性當作涅槃本際,這其實也是無因論一類的外道。(注:第十六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認為,能夠覺知冥諦等二十五法的人,他們就能夠知道,這個不可知的冥諦就是涅槃的本際。(注:第十七種外道涅槃)

     更有一種外道認為,四王天的四大天王領受了六德論,依六德論而守護國土和眾生,使國土和眾生不會壞滅散失,所以四王天就是國土與眾生存在的根本,四王天是不生不死的,就以此四王天作為涅槃之根本因。(注:第十八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種外道認為,由時節來創造一切世間的有情與無情,時節則是不生不滅的本然存在;像這樣子覺知而信受不疑的外道,就把時節當作涅槃因。(注:第十九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認為,能知道有某一個法是真實不壞的,那個真實而常住不壞的法也就是涅槃。(注:第二十種外道涅槃)

     或者有一種外道認為,能夠知道三界中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實法,這樣知道一切法都不是真實法的人,就是親證涅槃的人。(注:第二十一種外道涅槃)

    也有外道認為,能了知到有一個真實存在而不會毀壞的法,還要再進一步了知這個常住法以外的其餘諸法都不是真實法,這樣的人就是證得涅槃的人。(注:第二十二種外道涅槃)

     還有外道認為,世間有情的覺知,與涅槃的寂滅之間確實有差別相,然後在這個想法之中,對涅槃生起了虛妄的認知。(注:第二十三種外道涅槃)

    像這樣的種種虛妄的想像,這樣的許多種外道所說的涅槃,都不能夠使他們所說的道理成立,都是對涅槃的不真實之想像說法,被其他一切有智慧的人所舍棄。像這樣的一切外道所說的涅槃法的道理,全部都是墮入斷常、生滅等二邊,而當作對不生不滅涅槃的認知。像這樣的外道們對於涅槃所作出來的虛妄想像,其中都沒有任何一種涅槃之法或者出現過、或者壞滅過,因為那些外道所說的涅槃不曾存在過,都隻是外道們對涅槃所作的妄
想而建立的許多名詞罷了。他們每一種外道所說的涅槃,隻是他們外道依據自己的妄想所產生的純理論,沒有對涅槃的實證;依於真實的智慧而對外道們說的涅槃加以觀察時,其中並沒有真實不壞之法可以建立成就涅槃。像這樣的各種外道妄想,都是在覺知心意識的境界中來去而不是常住的不生不滅涅槃,所以他們總是在三界法中漂流奔馳流動,不能止息煩惱,他們那些一切外道之中,沒有一個人是證得涅槃的人。


     世尊所說的以上其它二十三種外道涅槃,有很多種明顯地存在於末法時代的台灣佛教界中;大陸佛教界的複興較晚,當知亦是不免。譬如有大師說:“涅槃就是滅盡一切法,當我們看到蘊處界與一切法全都緣起性空,都沒有常住不壞的法性時,願意把自己滅盡,不再有後世的蘊處界,而涅槃中也沒有任何一法存在,所以不會有第八識如來藏存在於無餘涅槃中,這才是真正的佛法。”但這其實是斷見外道所說的涅槃,正是世尊所破斥的第一種外道涅槃。

    又如有人說:“大家都應該每天打坐,要坐到全無妄想雜念。當你可以在打坐時全無妄想雜念了,死後就不再去投胎而住在這種一念不生的境界中,那時就不生也不死了,就是住在涅槃中。”這就是世尊說的外道第二種涅槃。也有大師這麽說:“要放下一切煩惱,當你打坐時,別讓煩惱來影響你,要使自己放下種種煩惱而不再生起言語文字妄想,坐到能夠放下一切而沒有妄想雜念時,就是開悟了,就是生前已經住在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中了。”這其實也是世尊所破斥的常見外道涅槃,一樣是世尊說的第二種外道涅槃。

    又如有人說:“大家應該保持見聞知覺性常住不滅,要對六塵及一切法都不執著;死亡時繼續保持見聞知覺性,舍離肉體以後住在遠離六塵等一切法的境界中,隻要不去投胎,永遠住在這種見聞知覺性中,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而證得涅槃。”這就是世尊說的外道第三種涅槃。

    又如現代的應成派中觀師說:“大家都應該詳細觀察一切法永續不斷地現前而不中斷,這個現象就是常;但一切法也都是生滅不住,時時變異所以無常;像這樣觀察萬法的常與無常以後,再將這種常與無常的各種見解全部滅除,由細意識──離念靈知(或直覺)安住不動,不住於常與無常兩邊,永遠離念而無煩惱生起了,就是解脫,就是證得中道涅槃。”這正是世尊說的第四種外道的涅槃。

    還有應成派中觀師這樣主張:“當我們觀察自己的五陰都虛妄,再觀察一切有情的五陰也是虛妄,推及一切外法也都是虛妄的,所以五陰與外法全都虛妄,不論是自相或共相都一樣。現在如是,推及三世五陰及外法的自相與共相,也都是如此;但是我們的細意識是常住不壞的,死後舍離粗意識而保持細意識,不再去投胎受生,就是涅槃,就是中道。”然而細意識是從粗意識中細分出來的,既然粗意識已經是生滅法,從生滅的粗意識中細分出來的細意識當然也是生滅法,死後一定壞滅,不是永不中斷的真實法,當然不是常住不壞的。這其實是以想像的細意識作為涅槃心,不是親證涅槃,這就是世尊所破斥的第六種外道涅槃。

    也有佛門大師說:“死後不再去投胎受生,就沒有後世的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不再有後世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等一切法,全部消滅而成為一無所有以後,就是無餘涅槃的境界。”卻不想依照 世尊開示的正見詳細觀察蘊處界的所有內容,認為自己可以不受生而消滅了後有;可是我見與我執等煩惱卻全部繼續存在,就妄想死後可以不再受生而認為就是證得涅槃。當他們死後發覺沒有所謂常住不壞的細意識時,方才知道所謂的細意識(離念靈知或是直覺)一樣是生滅無常的,隻有重新投胎或受生於天界,才會繼續有能夠見聞覺知的自己(細意識或直覺)存在,於是就會重新再去受生、繼續輪回,終究不曾了知涅槃的本質。這種佛門大師,末法時期也是處處可見的,這就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七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大師說:“見聞知覺性就是佛性,佛性出生了五陰、十八界等法;我們離開妄想雜念而住在自己的見聞知覺性中,就是涅槃的境界;將來死亡時就要舍離五陰十八界,住在見聞知覺性中不動不轉,就是進入涅槃之中常住不滅。”卻不知道見聞知覺性隻是識陰六識的內我所,是六識心的功能,是依附於六識心才能存在,死後才發現見聞知覺性都開始消失了,正死位中全無他們所謂的佛性存在──因為他們錯認六識的自性就是佛性,要等到中陰身又出現時才會有見聞知覺性,那時才知道生前的自己錯會佛性的意涵了,於是不得不重新去投胎受生。這就是誤認六識的功能差別為佛性的凡夫大師,完全不懂涅槃的真實義,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八種外道涅槃邪見。

  還有一種末法時代的佛門大師說:“佛菩提道的修行,是要將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全部斷除淨盡,死後覺知心就可以獨自存在於三界外,永遠不會投胎出生而又去領受生老病死等痛苦,這就是涅槃。”但這其實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十種外道涅槃邪見。

  有一種佛門大師說:“當我們具有觀察六塵萬法的智慧時,在一切境界中都可以了然分明麵對一切境界無所不知,永遠處於客觀的狀態中,這時覺知心已經不再動轉了,不動轉的覺知心這時已經成為常住不壞的金剛心,這時不被境界所轉的覺知心就是住在涅槃境界中。”這其實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十一種外道涅槃。

  也有佛門中的大法師說:“真如或如來藏隻是緣起性空的異名,緣起性空的道理就是真如,就是如來藏,所以成佛之道就是解脫道,阿羅漢就是佛。當你了解蘊處界的緣起性空而滅掉蘊處界時,就成為斷滅相,這個滅相是不可能再被滅除的,這就是滅相真如。你如果已經了解緣起性空而證得這個滅相真如時,就是證涅槃了,就是阿羅漢,也就是成佛了。”但這仍然不外於五陰、十二處、十八界,隻是錯把緣起性空(《楞伽經》中世尊指斥的兔無角1)當作真實法,其實緣起性空是依附於生滅性的蘊處界在人間的暫時存在(牛有角2)而施設的,不能外於生滅性的蘊處界而有緣起性空觀,所以緣起性空根本不是常住不壞的真實法,但他們自以為是常住不壞的真實法,落入 世尊上麵經文所破斥的第十四種外道涅槃中。

 

    也有一位從台灣去美國的附佛法外道,示現為密宗的活佛,他認為,在有情身外另有一個具足各種功德的法性,名為虛空;由虛空這個功德法性所出生的有情,來與虛空功德互相和合運作,才會有三界中的各類有情。就把虛空當作不生不滅的涅槃,這其實是虛空外道,與數論外道建立的冥性同樣是想象法,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十五種外道涅槃。

  還有佛門大師說:“成佛之道的修行就是觀察一切法生滅無常、緣起性空;隻要能夠知道三界中的一切法都不真實,都是有為生滅,因此就放下了一切,這樣知道的人就是親證涅槃的人。至於第八識如來藏,則是外道神我;主張有佛性可證的人,則是自性見外道。”但這並不是佛法,也不是聲聞聖者所證的涅槃,因為聲聞聖者證涅槃,是依於能夠出生名色的本識(《阿含經》中世尊說是“諸法本母”)而不滅本識,隻滅除五蘊、十八界而獨留本識常住不滅,成為無餘涅槃;對這個第八識不必實證,但是對於祂的恒而常住不壞必須堅信不疑,否則將會落入《阿含經》中 世尊所斥的常見外道邪見中,成為“因內有恐怖、因外有恐怖”的凡夫,欲斷我見即絕無可能,想要實證涅槃當然更是遙遙無期。至於成佛之道的修證則是一切種智,必須證知第八識如來藏而發起實相般若,進而具足證知如來藏中的一切種子,成就一切種智。但這種否定第八識而主張緣起性空觀的佛門大師所說,與三乘菩提的真實義相違背,也是否定真正成佛之道的人,落入世間法蘊處界的表相中,卻正好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二十一種外道涅槃。

  也有佛門大師進一步認為,不但要能了知有一個真實法存在,永遠都不會毀壞;還要再進一步了知這個常住法以外的其餘諸法都不是真實法,這樣如實了解的人就是證得涅槃的人。但這種大師落入玄想而不知道這個真實法即是第八識如來藏,並非實證者,他在私底下可能會提出各種名稱(例如能量、道、冥性、生殖力……等)而說之為涅槃實際,正是 世尊破斥的第二十二種外道涅槃。

  以上十三種現代佛門內常常可以看見的說法,其實都不是真正實證涅槃以後說出來的,卻都正好與 世尊所破斥的外道涅槃相同。但因為他們都以佛門僧寶的身分說法,也引用經中的佛法名相來演說,所以大家往往信受不疑,殊不知正好與外道錯會涅槃者的說法完全相同。但是這些末法大師符合外道所說涅槃的所謂佛法,在《阿含經》中 世尊說為“相似像法”隻要遇見了真正實證涅槃的菩薩時,就會使他們所說的涅槃道理都不能成立,所以都是對涅槃作了不實想象以後的說法,一切有智慧的實證涅槃菩薩們,全都會舍棄這些邪見。

     誠如 世尊所說,這些外道所說涅槃的道理,全都不離斷常、生滅等二邊,卻自己認為已證真正的不斷不常、不生不滅境界,宣稱已經證得涅槃,宣稱自己是阿羅漢。像這樣的凡夫大師虛妄想象出來的涅槃,在法界中其實不曾存在過,都隻是他們對涅槃所作的妄想言說,永遠不能脫離三界生死而證得不生不死的涅槃。這些佛門大師與附佛法外道們所說的涅槃,隻是依據妄想猜測所產生的純理論,都屬於錯修錯證的玄想,仍然是在覺知心意識的境界中來去,不是常住的不生不滅涅槃真實法;所以他們仍將繼續在三界中漂流、奔馳、執取,永遠無法止息心中的五利使與思惑煩惱,更不能遠離無始無明所知障,其實沒有一個人是證得涅槃的人。有智之人應該依照 世尊的聖教一一詳細思惟、分別、觀察,千萬別迷信出家法師的身分、道場的廣大規模、徒眾的數量廣大、名氣的崇高,要依世尊聖教一一詳細深入思惟與觀察,然後作下決定:要依什麽樣的知見來進修涅槃聖道。

 

        4. 外道四空處與無想定涅槃

    還有四種外道執著四種無色的境界當作四種涅槃:第一、執著空無邊的境界名為沒有色身的涅槃,第二、執著識無邊的境界名為無邊意涅槃,第三、執著無所有的境界名為清淨聚的涅槃,第四、執著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名為世間空佛塔涅槃。
  

    無色界這四個境界,並非永遠出離生死輪回的安隱境界,而是人間證得四空定的有情死後往生的處所,由於仍屬往生之處,所以把四空天的境界名之為“處”,所以名為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有餘、無餘、本來自性清淨、無住處等四種涅槃都是沒有處所的,二乘聖者所證的有餘、無餘涅槃則是後有永盡的,所以不是由意識往生過去安住的,而是沒有意識安住的、無處所的、無境界的非境界。四空天既然是死後可往生的意識境界,往生到四空天的處所以後還是意識存在的定境,識陰依舊出生了,不離五陰範圍,所以在四空天中壽盡以後還是要再度往生於色界或欲界中,不離生死輪回,當然不是真正的解脫、涅槃;因此證得四空定時,並沒有脫離生死輪回,不是證得涅槃。以此緣故,名為外道的四空處涅槃。

    外道所說的涅槃大多離不開意識境界,隻有一種外道是離開意識境界的,就是證得四禪後的無想定境界;這類外道自認為已經離開生死,所以自稱證得涅槃了。但這種外道死後將會往生到第四禪的無想天中,滅除覺知心而使意識斷滅,留下四禪天身於四禪天中,仍有我見、我執種子存在而保持色陰在四禪天中,誤以為即是涅槃的寂靜境界;其實還是有意根與色界天身繼續存在,五陰後有並未全部滅盡,並不是已經出離三界生死而離開五陰的涅槃境界,所以將來在無想中的無想定裏的天福享盡時,意根才一動心,還會再出生意識心,然後就下墮於人間或三惡道中了。

  為何這類外道會墮入無想定中而誤會是證得涅槃呢?因為他們知道無餘涅槃中應該是絕對寂靜的,但他們不知道無餘涅槃中也是滅盡五陰、十八界,是連意根都要滅除的;他們更不知道無餘涅槃中還有本際如來藏常住不壞,即使滅盡五陰、意根以後,依舊不會是斷滅空。這類外道沒有涅槃智慧,由於這個緣故,這種外道知道應該滅除覺知心,但又恐怕識陰斷滅之後再滅盡色身,會成為斷滅空,所以就留著第四禪無想天的色身,當作是無餘涅槃;卻不知道無想定中或無想天中都還有意根與色身存在,由於還沒有斷除我見,也還沒有斷盡我執,又堅持六識論的緣故,便留著色身繼續存在,誤以為已經沒有心存在的無想境界中,就是無餘涅槃。這樣認定而不改變,死後就往生到無想天中,壽命最多有五百大劫,都沒有意識覺知心生起;但是當他的壽命終了時,意識覺知心還是會重新再生起,於是就下墮於人間或三惡道中,所以並沒有解脫三界生死,當然就不是證得涅槃的人。

  至於近代佛門大師們所謂之涅槃,率多落入最粗淺的離念靈知中,住在識陰六識一念不生的欲界定境界中,自以為即是阿羅漢所證的涅槃境界,尚未看見有誰是住在深未到地定中自以為實證涅槃者;如斯等人尚且不及外道初禪涅槃,何況二禪等至位中意識獨存之離念靈知境界?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