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俗之所珍,道之所賤—法界實相與世間法是否矛盾?

(2016-08-31 09:41:49) 下一個

    在我們這個法界裏麵,是有所謂的無常(不能永遠存在)的法(萬事萬物),而且也有所謂的常住(永遠存在)的法,這個無常的法跟常住的法 它是同時都存在的。可是我們世間人對無常的法總是希望它永遠的存在,可是對於永遠存在的法經常是否定祂,或是說不知道祂在哪裏,忽略了祂,甚至有的還極力 的去反對祂。也就是說,從法界實相的眼光來看,如果它是一個無常的法的話,我們對於無常的法就不應該祈求它是永遠的存在;可是如果說對於永遠存在的法,我 們就不應該去否定祂,反而是應該要去實證祂,那這樣的話就會符合法界的實相。

    也就是說,我們有情,也就是我們世間人一般,總是在這個世間裏麵對無常的名聞利養非常的執著,而希望我們每一世所獲得的名聞利養都可以永遠的存在。可是, 想要對於生滅無常的名聞利養,想要追求它一直廣大,永遠存在,從法界實相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切實際的,這是顛倒的。所以說,法界實相跟世間法它基本上它是 不矛盾的,因為同樣都在這個世間裏麵一起運作的。即使有人他不相信佛法,乃至有人破壞佛法,可是佛法一樣在世間裏麵運行不悖;而且這個因果儼然,沒有任何 人可以去破壞它,或是改變它的。  

    所以說,在佛法,就是要隨順於世間這個實相裏麵它本來的那個樣貌,譬如說無常的法,我們就要承認它是無常的;永恒常住的第八識如來藏,我們就要承認祂是永 恒常住的如來藏,而不應該產生顛倒。應該要認知到,我們在世間所有擁有的這一切都是無常的,即使我們有情彼此相會麵也都是暫時的,而且總是要有分離的時 候。出生在這個世間的人沒有永遠的壽命的,所以應該要能夠把世間的情分割舍,對世間的種種無常之物也要割舍.  對於永遠存在的法性,這個法性是因為有第 八識如來藏的常住,所以使得因果的法性永遠存在。才是眾生彼此再相見的一個基礎。而且在這個基礎之下,眾生之間就不會去爭奪世間的無常之物,那這個世間就 能夠眾生彼此能夠和樂相處,而沒有勾心鬥角,沒有互相的爭奪。  

    彼此的恩愛雖然它是好的,譬如說我們為我們的眷屬(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等)而恩愛,所以我們去世間裏麵去競爭;可是我們有些人總是會采用錯誤的方法,因 為恩愛於自己的眷屬,所以就不恩愛他人,所以產生種種的惡行,因為他不認為對方是眷屬。可是我們這世的眷屬跟我們分離之後,那個緣就盡了,我們又跟其他人 當眷屬;所以我們在這一世所看到的眷屬,是這一世的眷屬,可是我們這一世所看到不是眷屬的人或有情,事實上他是我們過去世的眷屬,或者是我們未來世的眷 屬。可是我們總是看到這一世的眷屬的恩愛,沒有看到過去世眷屬的恩愛,也沒有看到未來世眷屬的恩愛,因為這樣子而產生了種種的紛擾。這個都是因為,對於法 界裏麵常存不變的第八識的存在,沒有真正的認識;因為總是認為這一世我能夠擁有世間的種種的資財,有了世間的金錢跟權利、名聞利養,我就可以照顧我的眷 屬,有種種的慈愛;可是對於其他人有沒有傷害呢,就不顧慮。所以說這樣就導致了人跟人之間就在爭奪世間這些無常之物,而不再顧念過去的眷屬、未來的眷屬, 隻著重眼前的眷屬。因為這樣子,大家都用這樣的方式去作種種的行為的時候,就產生了紛亂。

    可是,法界裏麵難道沒有第八識如來藏永恒常住嗎?其實是真的有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的永恒常住,才使得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器世間能夠這樣子的運轉,而且祂的法 性不變。譬如我們在這個世界有物理定律,這個定律從古到今沒有變,為什麽能夠經過那麽長久的時間而不變呢?就是因為有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有祂的法性來造 作器世間,還有造作我們有情的有根身,還有我們的覺知心等等。等於說,色法跟心法都是由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所創造出來的,而且祂的法性常住;因為祂本身是常 住法,所以使得祂所創造出來一切世間,祂所形成的法性也是常住不變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說法界裏麵有常恒不變的第八識如來藏,可是也有經常變異的、生滅 的世間法。可是世間人就是對於經常變異的世間法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世間人對於佛法的認知就產生了錯誤了。  

    所以我們說,佛法跟世間法有沒有矛盾?事實上它本質上是沒有絲毫的矛盾。而且,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法,這個法界的運作的規則它就是如此,而且這個規則就是因 為有如來藏祂的法性所使然的。那會產生問題就是:眾生所認知的無常的法,眾生總是喜愛它,而且希望它能夠永遠的存在,因為這樣子才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而導 致了佛法跟世間法表麵上的背離。

    所以說,本質上佛法跟世間法它是一致的,它是沒有任何的矛盾;可是認知上它就有矛盾之處,而且那是因為眾生對於法界的實相不夠了解。像我剛剛所舉的這些, 世間法它是無常的,可是世間人總是希望無常的法可以永遠保存著;就像他對於健康,希望能夠永遠健康,可是健康也是沒有辦法永遠存在啊,所謂的金錢也沒辦法 永遠保留。因為這個見解上的矛盾,也就是眾生對於法界的認知矛盾,所以說也產生對於佛法的認識也是錯誤的,所以也產生了矛盾。

   所以有雲:“佛之明法,與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賤。”  

    也就是說,所教導的光明之法,是跟一般人是不大一樣的,乃至有點背離了;世間人所珍愛的,世間人所喜愛的,可是在佛法裏麵卻是被輕賤的。  

    “七寶之耀,凡俗所貴,然其招憂,以致災患。忍之為寶,終始獲安。”  

    也就是說,世間有種種的寶物,這種種的寶物的光耀是世間人都想要的,都把它看得很貴重的;可是世間所看重的這些寶物,事實上它是會招來憂患的。譬如說,我 們也經常看到報導,有一些非常有錢的人家,他們如果沒有很多的金錢的話,他們也許家裏麵不會產生紛爭;可是就是因為家中有很多的珍寶,有很多的財富,所以 父母死亡之後,就為了爭奪家產產生了紛爭,產生了紛爭豈不就是憂惱了嗎?所以說,這些世間的寶物雖然是凡俗所認為尊貴的,可是它會招來憂慮,乃至會產生災 患。譬如說有些更激烈的,為了要獲得世間的種種寶物跟金錢,產生種種的殺害、互相的殺害,這就造成了災患。  

    可是在佛法裏麵,我們有說六度的第一個,叫作布施,布施就是跟世間的方法剛好相反。世間人總是喜愛七寶,對世間的珍貴之物,特別是金錢,特別的珍貴,而且 要守護它。可是在佛法裏麵所教導的,反而是要把我們所擁有的金錢財物要布施給眾生,讓眾生能夠獲得安樂。那布施這個法,事實上就等於是把我們凡俗所貴的財 物把它推出去,然後不要自己擁有;這從世間人的眼光來說,這樣子不就跟我去世間裏麵去獲取財物的本意相反了嗎?可是事實上,這是眾生對於因果所不了解的。   

    我們有情之所以可以獲得這一世的資財,都是因為我們過去世惠施他人所造作的善業,所以這一世就依於因果的道理而實現了。所以,這一世有權有勢,不代表未來 世有權有勢;因為他這一世有權有勢,就他的因果來說已經實現了,可是實現之後,如果他沒有再種植未來世的資財的因的話,他未來世他就沒有資財了,他也沒有 什麽權力可言了,因為一切都不離因果。  

    所以,菩薩為了要獲得未來去幫助眾生所需要的資財,他這一世就努力廣行布施;因為廣行布施,才可以在未來世獲得可以幫助眾生的資財。所以,菩薩依於佛陀的 教導的方法,他是廣行布施,而對於眾生惠施財物,乃至惠施法財的時候,是毫不吝惜的。可是他自己卻不一定去大大的享樂這些財富的,因為他所獲得財物的目的 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攝受眾生、幫助眾生來行菩薩道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菩薩世世都能夠有資生之具,能夠有廣大的福德,乃至可以行道。  

   可是,如果世間人他隻是想要獲得財物而不想惠施眾生的話,那他這一世可能有資財,可是未來世就不見得有。如果這一世已經沒有資財可以廣行布施,又沒有去絲毫的行種種施的話,那他未來世就會更貧窮了。當然,布施不一定是隻有金錢之施,還有其他不費財物的布施。  

    所以說,惠施眾生是世間人所厭惡的,乃是不喜歡的;可是在佛陀的教導裏麵,它卻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佛陀所教導的光明之法。所以,佛法的教導跟世間人的認知 有時候是會矛盾的,而這個矛盾就是因為,對於世間裏麵“什麽是無常,什麽是常”這兩個法之間認知上有所不同,因為認知有所不同,所以才產生了表麵上的矛 盾。  

    所以說,如果我們每個有情能夠仔細的觀察法界裏麵確實有無常的法,也確實有常住的法的話,那這樣的話,這個見解就會跟佛法一致,那所行所思就會跟佛法一 致,就沒有任何的矛盾了。所以,所有的矛盾都是因為,對於世界到底有沒有第八識如來藏的永恒常住呢,在這個地方產生錯誤的見解,或是在這個地方無知,所以 導致後麵的一些矛盾。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