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是宇宙和生命的創造者?

(2016-07-22 11:55:35) 下一個

一、四麵佛是誰?--大梵天

 

      社會上有許多人流傳說:去泰國拜四麵佛、向四麵佛許願,就可以心想事成,但是一定要記得去還願,否則就會遭受到可怕的後果報應。這種說法經過大眾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成為現在社會上流傳最夯的話題之一。這尊俗稱四麵佛的神明,他位於曼穀市區最熱鬧的地點,也就是在這個erawan愛侶灣酒店旁邊,剛好就在bts地鐵站旁,可以說每天都是門庭若市,日夜都是人聲鼎沸,是外國人與泰國人自己必到之處。

    那麽這一麵四麵佛究竟是指誰呢?其實他就是印度教中最高的創世主,就是大梵天王braman;這一位神明他本身是初禪天的天主。在印度教中根本的經典,也就是四部的《吠陀經》當中,他代表了最高的神明,他的名號brama也代表了這個法界宇宙中的第一義諦,已經不隻是單純的代表一個眾生或者一位神明;世間所有眾生修行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要與大梵天合而為一,或者說要回歸到大梵的境界,這叫作梵我一如。

    在最古老的《梨俱吠陀經》中說到,說這個大梵又叫作原人,也就是人之本源;裏麵是這樣子講的:“原人布盧沙,他有一千個頭、有一千隻眼睛、有一千雙腳,他從各個方麵包圍了大地,甚至還超出了十指之長;唯有原人是現在這一切,以及過去的和未來的,而且還是主宰者、不死者,超越了藉由食物而生長的一切眾生,他的偉大就是這樣子。但是,原人比這樣子的敘述還要更強大,他的四分之一是一切我們所知存在的物體,而他的四分之三則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不會死的那個部分存在於天上;原人的四分之三向上升華了,他的四分之一在這裏出現了。以此他向四方擴散出去,包含了一切,向著那些以食物為食的眾生們,以及那些不以食物為生的山河大地;由此出生了天神王。還有,這個原人他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超越了大地的前方與後方,因為他包含了一切。當天神們舉行祭祀的時候,就以原人為祭品而燃燒,春天是助燃的酥油,夏天是助燒的柴薪,秋天則是他的祭品。”從以上的詩篇,我們可以看出大梵在印度教吠陀思想當中,他已經不隻是一位神明——一位最早、最本源的神明;他同時代表了萬物、萬法的內在根本,已經是現象界萬法背後的第一義諦,所以它外顯的形像可以千變萬化;所謂的四麵神、四麵大梵天隻是它無數個形像之一罷了。大梵這個概念也不再隻是一個相對之法,因為它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超越了自己;因為它是第一義諦、第一因,所以有形無形的眾法都由他出生。

  例如印度教《吠陀經》接下去說到:“他們在草墊上舉行祭祀、灌酒,天神們就用這樣一個祭祀,天神們、仙人們由這個獻祭——完備的祭祀,聚集了酥油、乳酪,然後造出了那些牲畜——空中的、森林的和村莊的牲畜。由這個獻祭完備的祭祀,產生了三部《吠陀經》——《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與《夜柔吠陀》。由此產生了馬、還有那些雙排牙齒的,由此產生了母牛,由此產生了山羊、綿羊。當他們分解原人時,將他分成了多少塊?他的嘴是什麽?他的雙臂是什麽?他的兩腿是什麽?他的兩足叫什麽?婆羅門(印度的種姓之一)是他的嘴,兩臂成為刹帝利(印度的種姓之一),他的兩腿就是吠舍(印度的種姓之一),從他的兩足出生了首陀羅(印度的種姓之一)。月亮由他的心意產生,太陽由兩眼產生,嘴中出生了因陀羅和這個阿耆尼,也就是火大;由呼吸產生了風大,由臍產生出了虛空,由頭出現了天頂,兩足出生了地,耳出生了四界,就這樣子造成了宇宙世界。”從以上的經文,我們可以看出印度教中,大梵就是造物主的特色。因為萬物是他所造的,連構成萬物的基本成分,也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也是他所創造的。不隻如此,兩千多年來一直到今天,影響印度至深至重的種姓製度,也是肇因於此;因為四種種姓的人們,是因為他們的血緣,是藉由大梵的口、大梵的雙手、大梵的雙足上、大梵的雙足下而出生了,所以就造成了這個種姓製度。

    經中說到:“起先出現了金胎,他生下來就是存在的這個世間的唯一的主人,他支持了大地和天。我們應向什麽天獻祭品呢?他是精神的賜予者、力量的賜予者,一切聽從他的命令,天神們也是聽他的命令,他的影子是不死的,他的影子也是死的;我們應向什麽天神獻祭呢?他以雄偉力量成為一切,他是行動的唯一的王,主宰著有兩隻腳的和有四隻腳的眾生;我們應該向什麽天神獻祭品呢?因為他雄偉的力量而有這一些雪、山、河、海都是他的,四麵八方都是他的,那是他的雙臂;我們應向什麽天神獻祭品呢?由於他,天才能高強,地才能堅定;由於他,宇宙能支撐;由於他,天穹才能穩固,他在空中使得大氣能夠流動;我們應向什麽天神獻祭品呢?呼喊的兩軍對壘求支持,心中顫抖著對他望去,那裏照耀著升起的太陽;我們應向什麽天神獻祭品呢?洪水那時來到世界,支持著胚胎出生了火大,由此眾天神的唯一精靈出現了;我們應向什麽天神獻祭品呢?他以雄偉的力量觀察水,水因此持有能力能產生祭祀,他是眾天神之上的唯一天神;我們應向什麽天神獻祭品呢?願他莫傷害我們,那位地的產生者,或者那位天的產生者,是真實正法者,那閃爍發光的洪水之產生者;我們應向什麽天神獻祭品呢?生主啊!除你以外,沒有環抱這一切的,願我們向你獻祭的欲望實現。”那麽,這個大梵的能力既然如此的重要與雄偉,大梵本身又是怎樣地生起這個世界呢?大梵自己的本性又是如何的呢?

  經中說道:“那時既沒有‘有’,也沒有‘無’;既沒有‘空中’,也沒有‘外麵的天’。什麽東西轉動著?在什麽地方?在誰的支持下?是不是有濃厚深沉的水?那時沒有死、沒有不死;沒有夜、晝的標誌;以自己的力量無風而能呼吸,這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起先黑暗由黑暗掩藏,那全是沒有標誌的水,一切全生卻由虛空掩蓋;那一個以熾熱的力量而產生,起先愛欲出現於其上,那是心意的第一個水種。智者們在心中以智慧探索,在無中發現了有之連係,他們的準繩伸展了過去;是在下麵呢?還是在上麵?有一些持水種者,有一些具力量者;自力在下方,動力在上方。”說到這一邊,可能各位聽得一頭霧水。不僅各位莫名其妙,最後連《吠陀經》的作者也留下最後這一段話:“誰真正知道,這裏有誰宣告過了,這世界從哪裏生出來?這創造是從哪裏來的?天神們是在他的創造以後,那麽誰知道他是從哪裏出現的呢?這創造是從哪裏出現的?或是被造出來的,或者不是?他的看管者在最高的天上,他才能知道,或者連他也不知?”

    在古印度的宗教哲學中,它代表了雙重意義;第一個是現實法界中的大梵天,他是在禪定的修習上降伏了欲界之愛著,離開了欲界的貪、瞋,具足了往生色界的福德之後,發起了初禪,所以他離開了欲界,投生到色界初禪天;初禪天的總天主就是大梵天,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四麵天神,或者所謂的四麵佛,這是現實三界中的意義。另一層含意,大梵則是眾生之根、萬法的起源;也就是離開了相對待之法,絕對獨存清淨無染的第一義諦;這是它在理論上的定義。

    那麽什麽是這個大梵天呢?

    眾生所居住的地方可分為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與無色界。首先說欲界,從人間向上共有六天,也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以及魔天;人間的眾生如果持守五戒、廣行十善,又能清淨一心,則依其他的修行以及他的福德,未來往生以後,可以往上到這樣子的欲界六天。譬如說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它們分別位於須彌山的山腰和山頂,主要是我們憑藉著行十善業,也就是身、口、意的善心與善業而能往生到那個地方。再向上,炎摩天以上,那就不在於須彌山上,他們是住於虛空之中,由風輪所持;也就是除了十善業的福德以外,意業的福德,還加修了禪定的心一境性。再向上,則是兜率陀天,

    發起初禪的行者可以往生到色界,色界的眾生有二十二種,其中初禪天相應的境界有四種:第一是梵身天、第二梵輔天、第三梵眾天、第四大梵天。依著這一位眾生,他所證的初禪的這個品質的殊勝、堅固程度的不同,也就是福德的大小,初禪天中會有這四種等級。有些經論則隻分三種等級:證得初禪下品者則生梵眾天,就像是一個王國裏麵的平民百姓;中品的人則生於梵輔天,也就是大臣、貴人;至於上品初禪遍身發者,諸般初禪功德具足者,則生為大梵天王,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四麵佛、四麵天神。其實他絕對不適合被叫作四麵佛,因為這個是僭越,大梵天王他與佛地的境界相差甚遠,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同樣是出生在初禪天中,大梵天王與其他的梵天王、梵輔天、梵眾天,彼此也有許多的不同。例如在經藏說到: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作屍棄,如果有人修得了上品的初禪,那就會出生為大梵天王,他能於梵天眾中發出大音聲,使得一切的大眾都能夠聽聞到,沒有聽不到的人;可是梵界的諸天,他們各自卻又會認為,現在大梵天王隻與我一個人說話,沒有和別人說話,其他人都聽不到。大梵天王統治一個大千世界,所以他對於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他最能得自在任運;他富有、豐饒,認為自己能創造化育萬物;他自認為我是一切眾生的父母,是後來所有的這個梵天眾第一尊重的對象。

  那麽大梵天王為什麽會認為自己是眾生的父母呢?這就要說到大梵與其他初禪天的眾生有一點極大的差異。 “世界的成、住、壞、空之中,火災過了以後,此世的天地即將成就之時,有一些二禪天的眾生福盡了、業行盡了、壽命盡了,所以他們在二禪的光音天命終之後,會出生到初禪梵天之處。當時的初禪天中空無一物、空無眾生,這一個人出生到這裏,就生起了染著之心,愛樂於這個初禪天;他發願其餘的初禪眾生都能夠與我共同的生於此處。發了這個願之後,就會有其他二禪天的眾生,在他們福盡、行盡、壽命盡了以後,從光音天當中命終之後,就出生在這一個空梵天之處。那個時候,第一個最先出生到這個地方的梵天就會想說:‘那這樣子,我就是梵天之王——大梵天王,因為並沒有能夠創造我的人,我是在這個地方自然而出生的,並不是繼承了誰,或者由誰而出生的;而且我在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當中最能得到自在,又能善解這個世界當中各種的義理;我又很富有又很豐饒,所以我能創造、我能變化萬物,那麽我就是創造這一切眾生的父母。’而後來才出生在這個地方的梵天眾生也這樣子想:‘那一位比我先出生的梵天,就是在這個地方的國王——大梵天王,他是自然有的,沒有誰能夠創造他,所以他在這個大千世界當中,最為尊貴第一;因為他無所繼承,並不是由誰出生的,他又善解諸般義理旨趣;還富有豐饒,能夠創造萬物,他是眾生的父母,我則是從他才能夠出生的。

二、一神教之流行

  那麽在我們人間,像是在印度,為什麽早在 佛陀出生前千年之久,就已經會有這種大梵是宇宙創造者的思想呢?印度大陸它延伸出來的影響,在整個歐亞世界,包括了西方的一神教,也都是這一種大梵思想的延伸。這一種有造物主的想法,可以說是幾千年來,影響我們地球人類最深的一門哲學,

    那麽這些人間宗教的見解,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一些以大梵為創造主的思想,在人間是怎麽出現的呢?印度教中最古老最重要的經典是《吠陀經》,以《吠陀經》為根本,後來在曆史上陸續出現的本集samhita、梵書bramana、森林書aranyaka、奧義書upanishad,乃至於新沙門主義的六師外道等等,他們大都隻是以自己不同的想法去解釋《吠陀》。除了佛教以外,很少能有真正離開《吠陀經》的範圍;甚至若是對於佛法的實證、了解不深的人,也會認為佛法沒有離開過《吠陀》。許多歐美的學者就是持這樣子的看法,認為佛法是印度哲學演化出來的一部分,這就是未能深解佛陀教法的後果。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吠陀經》在印度哲學上的地位,絕大部分的印度哲學對於《吠陀經》的起源,都說是吠陀天授或者說吠陀天起;也就是說,《吠陀經》這一種大梵創世、梵我一如,也就是世界由大梵天所創造、大梵是眾生的本源,這一些想法就是來自於天神的教導;這一種吠陀天授的說法,並非完全的空穴來風。

   我們說到了影響這個地球、這個世界最深最重的一個宗教的理論,就是有創造主。在印度的哲學中認為一切都是由大梵天所創造,流傳到了西方,就成為西方一神教裏麵的一切都由上帝創造的觀念;然而這樣的觀念,它本來是起自於色界的梵天眾。那在我們這個人間是怎麽樣出現的呢?  

  這也是由於那一些梵界,也就是初禪天的天眾,當他們壽命盡了、業行盡了,然後轉生到欲界人世之間;長大了以後,跟隨著外道的法師去修道,因為證得了禪定,所以回憶起他過去在初禪天所聽聞的知識,所以他們就認為一切都是大梵天創造的。為什麽呢?因為那個大梵天他是唯一能夠自己造作自己,他是自己出生的,沒有人能造出大梵天;所以大梵天他知道一切的義理、一切的經典;他在這樣的一個大千世界當中能夠自在的任運,所以他最為尊貴,他能變化一切、微妙第一,因此他是出生眾生的父母。而大梵天自己呢?卻是常住不變的,無有生死的。大梵天創造了我們,我們是無常變異的,不能夠恒久存在,所以就應該知道我以及這個世間,它有常、有無常,有半常、有半無常;這個道理是真實的。這就是外道《吠陀經》最初見解的由來。

  現在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口,除了印度的宗教執著有一個大梵創世主之外;整個西方來的一神教,是不是也是這樣子主張?隻是後者尚且不知有欲界與色界的差別,就一昧的執著說:“有一個創造世間的主,連自己也是主所創造的,所以死後要回到他的國度。”其實這就是梵我一如衍生到最後枝微末節的結果。可以看看它的影響大不大?

    隻要是非正知正見,不是落入斷見,就會落入常見;不是落入一切皆無的無因論、外道見,就是落入一切萬物都有造物主的大梵論。果不其然,現在可以看一看,目前世界上的哲學思想、宗教理論是不是就如同 世尊所預記者,皆落入此斷、常兩邊?大梵創造了宇宙,大梵是萬物的本源,大梵是眾生本性、第一義諦的這種觀念,不但廣泛地流行在印度,而且在世界上影響最深的一神教,也是這一種思想的延伸。

   一神教的信徒認為,整個宇宙一切的東西,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由上帝創造的,所以上帝叫作“創世主”。這個說法的根據就在《舊約聖經》的〈創世紀篇〉(英文叫作Genesis),裏麵紀錄著一神教的上帝如何創造了這個世界。我們來看看〈創世紀〉是怎麽說的。

  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麵上運行。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天主見光很好,就將光與黑暗分開,稱光為“晝”,稱黑暗為“夜”;過了晚上,過了早晨,這是第一天過去了。天主說:“天下的水應當聚在一處,使旱地出現吧!”事情就這樣子成了,稱旱地為“陸地”,稱水匯合處為“海洋”。天主說:“地上要生出青草、結種子的蔬菜,以及各種結果子的樹木,在地上的果子裏麵,都還要含有種子。”事就這樣成了!“地上要生出各種的生物”,也就是各種的牲畜、爬蟲、野獸。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創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接下來世界就這樣一樣一樣的成就了!

  當然,這一段神話故事充滿了矛盾。比方說,上帝創造了不完美、道德有瑕疵的人類,然後卻去要求說,這個不完美的人,要做出完美的事情。這件事情的一開始就有問題,它犯了一個邏輯上根本的錯誤,好像說“上帝創造人類,就是要人類去犯罪”?所以自古以來,許多有智慧的人都對這一段故事無法采信。現在學術界的考古研究,都同意了一神教的起源受到了古波斯與印度文化的影響;在“水徒本”的《聖經》裏麵,甚至直接說耶穌年輕的時候,跟著商隊去了伊朗和印度,所以許多人認為一神教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非常的深遠。

  在印度的文化傳統中,一切的文明來源是《吠陀經》。《吠陀經》中最古老的一部叫作《梨俱吠陀》,裏麵提到了宇宙的起源,也是認為“有一個造物主,它創造了這個世界”。例如,在〈造一切者讚歌〉裏麵說到:“眼睛之父,心意決定;生產原水,創設此二。古老邊界,劃定之時,上天下地,從此廣延。”又說到:“在天之外,在地之外,諸天之外,非天之外,是何胎藏?水先承受。複有萬神,予中顯現,即此胎藏,水先承受;諸天神眾,於此聚會。”

  在吠陀思想認為說:實際上有一個萬能的創世主(Visvakarma),水元素是這個世界上構成最初的物質。這一點倒是跟〈創世紀〉裏麵說到的“這個天主的神在水麵上運行”,兩者可以說是異曲同工。《吠陀經》認為,在宇宙形成之前,是一個“物質性的胚胎”,孕育在水中;懷胎期結束了,胚胎成熟,從這個“原水”的母體裏麵,就出生了“宇宙”這個胎兒;然後,變出了“天空、地麵、空間”的這個三界,世界中各種森羅萬象,就這樣子形成了。再接下來,物質的部分完成了,就要處理“心靈意識”的部分。造物者的意識,它是不同於眾生的意識的,造物者是宇宙遍在的意識,無生無滅;而眾生的意識則是有生有滅。這個造物主雖然造作了世界上一切的物質與有情,但是自己卻是無生的,無生那自然就無滅;也因為它自己的本質是無生的,所以才有能力出生一切。所以《吠陀經》中說道:“無生臍上,安坐唯一;一切有情,亦住其內;爾等不知,彼造群生,另有一物,有異於汝;口唱聖歌,蔽於迷霧,言無真實,玩樂遊蕩。”

  一般的學術界認為:絕大部分的印度哲學,對於世界起源——造物主的思想,都是脫胎自《吠陀經》。《吠陀經》裏麵這個造物主,它的特點除了“無生”之外,還有“唯一”。它無生,所以無滅;它唯一,所以“不二”。然而,眾生卻不知道這個道理,眾生被愚昧的迷霧所蒙蔽,不知道眾生意識與造物主意識的差別。所以眾生言無真實、好於戲論,會狂妄的說自己是“神”,自己是“造物主”,然後自欺欺人。也就是說,印度哲學中,對於創世造物主的描述,它更加的清楚明白,而趨向於係統的哲學化。以上所說的,就是一般人所知有關造物主的定義。

 

 



三、究竟誰才是宇宙和生命的創造者

  那麽既然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如所說由大梵天所創造的,大梵天隻是最早出生在初禪天的那位眾生,然後就被後來才出生的眾生們當作是創世之主。那麽我們的世界、宇宙究竟是由誰創造的呢?宇宙的起源是什麽呢?

   我們就得來看看,什麽是世界,什麽是宇宙。所謂的宇宙就是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的眾生重欲,以欲而養性命。例如說欲界的眾生,有食欲、淫欲、睡眠欲等等,所以叫作欲界。欲界裏麵包括了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六欲天。譬如在人間之上,有著四大天王與忉利天,護持著人間的眾生;忉利天主叫作釋提桓因,也就是民間說的玉皇上帝;忉利天主他的四個方向,各有八位大帝,幫助玉皇上帝處理這些事務。所以各位可以發現,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大帝正神,可是他們的總數不會超過三十二位。忉利天之上還有夜摩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一般人所謂的“魔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魔王他修習福德與禪定,但是欲界愛無法斷除,主要是由於眷屬欲太重,所以就住在這個地方。

  再往上,色界位於欲界的上方,這是必須要是離開了欲界五欲的眾生才能居住的地方。色界的眾生雖然離開了欲界粗重的五欲,不染著於穢惡的欲界色法,但仍然被清淨微細的色法所係縛;他們已經沒有男女欲了,所以色界的眾生是沒有男女之別的。他們以禪悅為食物,用心意溝通當作語言;他們所需要的物質,會依著他們的福報而自己出生,依禪定力而出生;例如他們的衣服,就是自然而至,也就是自然就出現了。色界是證得禪定的人才能住的地方。

  現在佛教界一般的人,都誤會禪定了。真正的禪定,隻有初禪以上才能叫作禪定;所以,如果是凡夫所修的欲界定、未到地定,都還不算是禪定,所以才叫作“未到”定嘛!必須要證得初禪以後,才有能力離開欲界,才算是真正的禪定。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弄錯了,以為自己努力的遠離世間法,讓自己一念不生,就說這樣叫證得禪定,這是錯誤的!其實這樣子做,再怎麽努力,也無法得入初禪;因為入初禪,除了要有定力之外,還需要有色界的福德,最重要的是要伏除欲界的貪愛。所以,現在很多人修禪定,方向弄錯了!被錯誤的善知識誤導了!所以隻想說要找一個清淨的地方,什麽也不管,就隻是努力的坐禪,讓自己一念不生,其實這樣子做的結果,初禪永不現前。那當然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

  所以,在色界天裏麵,從證得初禪到四禪的人,都住在這裏。在這邊,初禪、二禪、三禪各有三天,第四禪有八天,所以總共是十七天。其中隻有初禪的這三天,由於跟欲界比較接近,所以它和我們欲界比較有關。初禪三天的領袖是“大梵天王”,有的時候,他以四張臉四麵像呈現,所以又叫作“四麵大梵天”。現在很多人也弄錯了,把他叫作“四麵佛”,這是不對的。
從色界天再上去,就進入了無色界。無色界它連色法都沒有了,純粹是禪定——心的境界,包括了識無邊、空無邊、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眾生,包括了你、我,我們無始以來就在這樣的三界當中輪回。我們都曾經上升到色界、無色界,也曾經做過三惡道的眾生;其實在三界當中沒有一個地方,是我們不曾去過的地方。但是今天我們還是繼續在這個地方輪回,就代表了三界當中的每一個地方都不是解脫之處,這就叫作“三界輪回”。

  我們再回到問題來,這樣的三界,到底是誰創造出來的呢?我們看看這個世界,風生雲起然後降下大雨,在風雨之中執持著大量的水分,可是這些事情是怎麽來的呢?又好像這樣的大地、山河,乃至於餓鬼道、畜生道、地獄之處、阿修羅宮殿、四天王天,一直到他化自在天等等,都是因為有情眾生所造作的各種善惡業而造成的。眾生造業從來沒有停下來的時候,所以器世間自然而然就會一直不停的變化。

  真正的造物主也不是上帝;真正的造物主,是所有眾生的善惡業行。例如,因為有此處眾生的共同業報,所以顯現出地球現在種種的相貌;乃至於更大—太陽係、銀河係,都是由跟這地方有緣的眾生,大家的共業所成就的。

  聽到這邊,我們可能會想到,所謂的業它本身是沒有自性的啊!並沒有一個實有的法叫作業。那業是什麽東西呢?業又叫作業種。眾生造作一切善惡業行之後,這個種子就會由每位眾生他本來具有的“種子識”,把它收藏起來,這就叫作“因”;未來遇到適當的“緣”,就會顯現出“果”,因緣果報就是這樣成立了。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組成的,如果把它再分得更細,還有什麽電子、質子等等。在佛經中說到,構成這個世界共同的、最細微的物質叫作“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風,又叫作四大極微,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四大極微所構成的。 有情身中四大元素的自身,以及創造色身的自心如來所含藏的大種性自性等等,都是依著自心如來而具有常住不壞之性;就是說四大的本身是沒有自性的,四大極微的和合與生滅,是依著眾生自心如來藏所生滅和合的。

  這樣講起來,到底這個自心如來——如來藏的心法,到底是什麽東西呢?衪隻是一種無法證實的哲學嗎?當然不是!佛法中所有的法,都是可以一一親證的!這個如來藏,也就是我們的第八識,又叫作阿賴耶識,在佛法中得要有善知識來教授、引導,我們才有機會親證。親證了實相之後,還得繼續跟從大善知識,熏習地上菩薩種智正理,才能夠對這一個如來藏,能夠窮究其理。如果說對於如來藏中一切種子了知的,那隻有佛陀了!

    其實從法界的真實相以及 佛陀的至教開示來說,有情的生命和宇宙,都是由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心所出生的,因為一切萬法都是由第八識如來藏所生所顯。當然,各個有情的生命,以及整個宇宙器世間,都是由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而出生;隻是各個有情的五陰生命,由各個有情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含藏業種,各人的如來藏又依據各人的自業,而出生不同的果報來受生,這樣出生成長,乃至最後死亡,又重新投胎,這樣輪回不止。然而,眾生所居住的宇宙器世間,則是由共業有情的第八識如來藏,依據這些有情的共業種,因此共同生成不同的器世間,來讓這些有共業的有情可以在此世界來受報,而酬償因果。所以宇宙器世間一樣,也是依有情的第八識如來藏心而有,也是依於共業有情的如來藏而出生存在。因為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而如來藏中含藏眾生過去世所造的一切業種、無明種等;所以眾生就不停地輪轉生死,而真心如來藏就依於各個有情不同的業種,因此酬償因緣果報,依據各個有情的自業,而有不同的因緣果報。

  由於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的存在,這個第八識如來藏乃是不生不滅的心體,所以常恒不變異。但是各個有情的如來藏當中,卻又含藏著各個不同的自業種子,因此就有不同的業報而出生;眾生就是依於這樣的業報,而有不同類型的生命形態出生。眾生乃是依止於這樣的業而輪轉生死,依止這樣的業而有不同的生命現象,依止於這樣的業而能夠造作下一期的生死,乃至依止於這樣的業,能夠繼而修行實證解脫。同樣的道理,眾生也是係屬於這些業而生活輪轉,係屬於各種的業報而生死無常。所以,有情都是依止於如來藏所藏的各自的業種當中,因緣有許多種不同的差別,依據各個有情所造作的業種不同,全部由各自有情的第八識如來藏來收藏。如來藏如實酬償因果的律則,因此而有種種上中下品不同的果報出生;所以,各人的生命以及其他有情生命中種種的差異,都是由於如來藏藉著種種的業種而生;因此,眾生有情的生命,乃是從如來藏藉緣而生。

  有的眾生生命乃是短命的,有的卻是長命的;有的眾生生來就是莊嚴端正,有的眾生生命乃是醜陋難看的;有的眾生乃是威德勢力渺小,而有的眾生乃是威德勢力很大;有的眾生卻是生在高貴的族姓之家,有的眾生卻是出生在貧窮的家族之中;有的人生命乃是生活資糧缺乏,有的人則是非常富裕的生命;有的人天生聰明,但是都是在作奸犯科上麵用心,有的人很聰明,則是用在正途而利益眾生。從種種不同的這些業報來看,都是因為眾生心性的不同,因此而造作不同的身口意行,這些種子都儲存在各人的第八識如來藏當中。所以,這個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就依著各人的業種,以及上中下品的不同差別而對現,而對現出千差萬別各種不同的果報,因此而有多采多姿、非常豐富而不同的生命情境,以及個人千變萬化的際遇不同與差異。這樣就能夠知道自己此世生命的特質與過去自己的業種習氣,同時也知道要如何修改自己的行為習氣,這樣能夠得到可愛的異熟果於未來世;這些業種都是存在自己的如來藏當中,因此由如來藏每一世對現出該有的異熟果報,讓眾生酬償因果。

  這類短命報的有情的生命,為何會短壽夭折而死呢?
  這個短命報乃是與殺生的行為有關,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眾生自己行於殺生之業而不放舍的話,或者勸導他人去行殺生之行,乃至看到他人正在行殺生業的時候,您乃是讚歎殺生,例如:有的人看到殺生,就稱呼說“殺得好!”這樣來讚歎對方的殺生之行;或者口中雖然沒有讚歎,但是心中看到人家殺生,而心生隨喜高興便喜樂。這些的身口意行,都是會促使自己未來世得到短命報的業果報償;因為如來藏都是記持這些業種的功能,未來世因緣成熟的時候就對現果報。但是短命報的原因不隻如此。又如果有的人看到自己厭惡的對象,您心中生起憎恨的心,而想盡辦法要滅掉對方;或者看到您怨恨的對象已經被人滅掉了,這樣自己心生歡喜之心;或者有的眾生破壞人家的胎藏,讓人家墮胎流產,或者教導他人如何去墮胎流產,這些都會造成自己未來世得到短命報的業果。還有的情形是,如果有的眾生,勸募人家來建立祭祀的寺院,結果在此公開祭祀的場所,所行的都是殺生之業,譬如在廟會地方殺豬宰羊,這樣大量的屠殺眾生生命;或者教導人家互相殺害對方,互相戰鬥傷命,這樣的業行,也是會使得自己未來得到短命報的。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各種有情生命的現象,發現當中因緣果報的差別乃是非常非常的多,當中上、中、下品各各不同,而且錯綜複雜的生命現象曆曆在目,這些都是因為過去世、無量世造作不同功能的業行;而這些殺業的種子,存在各人的第八識如來藏當中,這樣因果昭昭不爽的呈現。所以,如果有情的如來藏當中,收藏有殺業的種子,那就是在因緣成熟的時候,而呈現出短命的果報,那這個眾生就會有短命的生命特質顯現出來。因為如來藏乃是不生不滅的心,因此就能集藏眾生所造一切種子而不壞,第八識如來藏這樣如實平等的對現因果律則。

  我們看到短命報是如此,反過來說,如果要得長命報,也是一樣同樣的道理。
  因此,如果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未來世可以長壽長命,那就需要在自己的第八識中,所藏的業種需要符合長壽長命的法性種子。也就是,自己的身口意行能夠遠離殺業的功能,不僅自己不作殺生殺業的行為;同時也要勸止他人,也不作殺生殺業的行為;乃至要讚歎不殺的善淨行為;若是偶爾看到有人有殺業的事情發生,自己的心中乃是不生歡喜之心;如果遇到有人將被他人殺害,自己能夠方便去救護,免於、離開被殺難的機會,並且能夠幫助去赦免對方殺害的行為;如果遇到對於死亡有恐怖的人,自己能夠安慰對方的心,使得不要產生無謂的恐懼;而且,對於種種苦難的人,自己能夠生起慈湣之心,而給予快樂的幫助他;或者遇到有急難的人,也要生起大悲心,能夠幫助他拔除苦難;同時也要常常以種種的飲食來有恩惠的布施給眾生;所以,自己如果能夠實行這些長壽長命的法性的業行的話,那未來世必定得到長命的異熟果報。因為第八識如來藏會記持這些長命的業種,未來遇緣成熟的時候,那就能夠對現這些的果報;所以這是個人自己生命的特質,會因為個人所造的業行不同,而有如此不同的差別。由於各人都有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因此能夠如實履踐因果律則而昭昭不爽。

  同樣的道理,各人生命的特質是如此,對於宇宙器世間特質的生成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這都是依於共業有情的如來藏而有這樣的果報對現,同樣類型的共業有情,因為有同樣的特質,藉由這些因緣業種的共同性,加上其他的因緣,這樣共業有情的第八識如來藏就會共同成就這類有情該受報的器世間,讓這些有情可以酬償業報。

  眾生共業而有六道輪回的共業之處出生,也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還有阿修羅。這六道有情的分類,就是因為共業有情自己造作六道有情的業行,因此就會往生到那個器世間去受報。如果造作地獄之業,那就會與造作相同的惡業有情一樣,都是會往生到那個共業果報的酬償處;而這個地獄的器世間,這些就是共業有情第八識如來藏一起完成的。地獄報是如此,那其他的畜生報、餓鬼報、人間報、阿修羅報、欲界天報、色界天、無色界天報,都是一樣的道理。

   畜生的業行是如何。如果所行的身口意業乃是中品的惡業,或者是從貪瞋癡三毒煩惱所生起的種種惡業,都是會導致眾生往生畜生道的業果報。或者有的人,天生就容易很愛毀罵眾生,那這樣的人就容易成就畜生的果報;而常常毀罵眾生的人,那就如同畜生道中小狗常常喜歡對眾生狂吠,這個業種的功能乃是類似相等的。因此,常常熏習這樣毀罵眾生的業行,那就是在熏習往生畜生的功能;同樣類型的眾生共業成就了,就會有一分的畜生器世間讓它們受報,混合其他的共業有情的複雜因果,因此有共同的器世間產生。因為第八識如來藏就如實記持了這些業種,而實踐了因果的律則。有的眾生則是常常無理地惱害眾生,那也一樣會成就畜生報。

  又有的人常常布施不清淨的物品給眾生,或者行於邪婬之業,這些都是會得到畜生報。我們舉例來說,我們看到有些附佛法外道,以人類的排泄物取名叫“甘露”,但實質上它們是汙穢的東西,用這個不清淨的東西來供養眾生、來供養諸佛;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業行結果會促使他們往生畜生道而行,真是可悲!更有甚者,有些外道還行邪淫的男女修法,美其名叫無上修行、樂空雙運、大樂光明,這些都是邪淫的行為,這些都是很荒唐的主張,完全不符合法界因果的律則。他們所作所為的行為,都是標準的畜生行為;如果再加上大妄語、毀謗正法、毀謗賢聖的話,那更是地獄的果報。而這些外道邪見混入佛法當中,誤導的眾生,那些眾生很是冤枉;而這些冤枉的眾生,被這些混入外道法的佛法當中的邪見誤導,而這些外道所說的內容,完全違背佛法,完全違背真理,非常的荒唐;但是他們的惡行,仍然會被他們的第八識如來藏記持;如果他們舍壽之前,不去懺悔的話,那未來世最起碼也是畜生的果報;如果當中夾雜有毀謗正法、毀謗賢聖,或者大妄語的惡業的話,那還有地獄報來受呢!

  因此,眾生的生命以及器世間的成就,都是因為眾生有情的如來藏記持了各類的業種,因此而有各種不同的生命形態、不同的生命狀態產生;這樣豐富無窮的情形是非常非常的多,乃至非常多的種類差別。因為第八識如來藏乃是不生不滅的體性,所以可以平等如實的去對現這些的因果律則,而讓眾生酬償自己的業行果報,而有不同的生命特質出生;同時,共業有情也一起完成器世間的成就,因為各自有情的共業屬於同一類,所以就會一起來成就那個器世間。有情就是這樣,一世又一世的不停輪轉、不停的輪回,在六道當中,一世又一世的不停輪轉,輪回生死。所以,有情生命的生成,就是因為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加上各自有情自己所造無量劫來的自己所造的業,以及其他有情所成就的共業,所以才有自己的五陰生命的產生,有了五陰的世間,以及跟其他共業有情共同成就的宇宙器世間的這樣出生、這樣生成、這樣安住,乃至這樣的變化,到最後的變壞。所以,宇宙生命的實相的成就,宇宙生命實相,就是因為這樣如實的對現眾生有情的共業以及自己的自業,這樣來成就了宇宙還有有情的生命。

  

 

  所以說,三界當中所有的有情眾生,都是依據我們前生所造善惡業種的多寡,由於如來藏的異熟體性而會往生到不同的法界去。眾生若是修了十善業道,就會出生到天界,在天界享福;若是造了惡業,就要下墮到三惡道裏受苦。有些眾生此世出生為人,造了大善業以及一些小惡業,因為善業大,果報會先成熟,所以下一世就會出生到天界享受天福;然後在天福享盡之後,如來藏當中隻剩下一些惡業種子,因此再下一世可能就會出生到地獄道或者餓鬼道;然後在餓鬼道業報受盡之後,因為餘報未盡,所以會再轉生到畜生道;畜生報盡之後,然後才有機會轉生為人;在剛轉生為人的時候,大部分前五百世經常是盲、聾、瘖、啞,好不容易得到正常人身的時候,很容易又因為過去造作惡業的餘習,又再次造了同樣的惡業而又下地獄去了。如此反覆循環不已,形成了所謂眾生六道輪回反覆不停、無有出期的這種現象。

  以上簡單的說明了三界世間怎麽樣由共業有情的如來藏當中所含藏的業種感應而出現,而眾生又如何依於自己的別業種子,而感生到四聖六凡等十法界當中,乃至於欲界、色界以及無色界等等諸天當中。當了解了這些道理之後,我們應該就很清楚,世界以及在其中安住的各種生命,都是由於有情眾生的本心如來藏所造作的,並不是由所謂萬能的上帝或者造物主所打造的。除非是我們給如來藏另外加上一個上帝或者造物主的稱號,那麽就比較符合實際了;因為隻有如來藏,才是真正造作器世間以及有情的五陰世間的上帝或是造物主。

  但是,如來藏這個造物主並不是唯一的真神,因為這個世界是由共業有情的如來藏所共同打造的,所以打造這個世界的如來藏真神,是有無量無數,而並不隻是唯一的一個。但是,真實的如來藏本體卻是無形無色的,對於六塵境界也是完全無覺無知的。祂完全是依於眾生所造作的善惡業,而將業種收藏在祂這個如來藏本身當中,然後再隨著眾生的因緣,而讓眾生出生到不同的法界去,這完全不同於一般世間所想像的上帝或者造物主的樣子;世間人認為的上帝以及造物主,是有形色、有情緒的。


  當一個世界開始敗壞的時候,在色界的二禪光音天有一個天人,在他的天命終了的時候,出生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初禪天當中。因為他是第一個出生到那裏的天人,所以在他出生的時候,那裏還沒有其他的有情,是空無一人的。然後他就對他所在的那個初禪梵天生起了貪愛樂著之心,在他的心中也想要使其他的眾生出生到這裏來。後來,果然也有其他的眾生在命終之後出生到那裏去。在那個時候,那位先來的天人心中升起了一個念頭,想說:“我應該是忽然而有的大梵王,因為並沒有人造作我啊!我對這個世界是最為自在,最能夠以微妙的造作及變化一切,所以我是這裏一切眾生的父母。我最先來到這裏,我是獨一無二的,由於我的神力才有了其他的眾生,所以是我造作了這些眾生。”而其他來到這個梵天的天人,也都隨順於他的這個想法,都恭稱這位最先來的天人叫作大梵天主,“因為先有了大梵天主,後來才有我們這些人,一定是這個大梵天主造作了我們。”

  後來的這些眾生,當他們在初禪梵天的壽命終了之後,出生到了人間這裏,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就剃發出家,打坐修行。有一天在禪定之中,忽然憶念起過去在梵天上的事情,他就向大眾說:“大梵天主是忽然而有的,而且是常住不變的造物主;我們所有的人則都是大梵天主所造的,所以我們是變化無常而不能久住於世間的。”

  

  位於色界天的大梵天主,他也並不清楚世界以及生命是如何產生的,當然更沒有能力造作;隻是他自己想像而認為世界是他所創造的,其他後來出生到梵天的人更是以訛傳訛,這真是誤會一場啊!

  現在一神教所說的上帝,其實也大多數是像這樣子想像出來的,例如在《聖經》當中,可以很容易檢查出許多矛盾的地方。即使是真實存在的天界各天天主,我們也可以很容易的依據他所說的經典、所展現出來的身口意行,來判斷出他是在三界二十八天當中的哪一個層次。

  譬如說,上帝說亞當與夏娃兩個人是他所創造的,就算真的是這個樣子,然而在《舊約聖經》當中的記載,當上帝在伊甸園中創造亞當與夏娃的時候,其實在伊甸園外麵本來就已經有許多其他的人存在著了,而他們並不是上帝所創造的啊!那麽上帝是有分好幾次來創造人類嗎?但是《舊約》當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還是說是有兩位以上的上帝,分別在伊甸園的內外各自創造了各自的子民呢?還是就如《阿含經》當中所說的,眾生是本來就有的,上帝其實不曾創造世界以及眾生,隻是由某些無知的人創造了“上帝創造了萬物”的說法,然後去讓其他無知的人來信受呢?

  其次,如果說上帝以泥土創造了人類之後,再分靈給人類,然後再加以試鏈、考驗。其實上帝如果真的這麽作,在本質上也隻是在考驗他自己罷了;因為能造的與所造的,都是回歸於上帝自己,那麽,像這樣子的自我考驗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一神教的上帝對於不肯信受他的人,都認定是異教徒,而常會用刀刃、水災或者火災等等來懲罰他們;並且在他們死後,把他們打入地獄當中,永遠不得超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一神教所謂的《聖經》當中,可以看到他們的上帝是有很大的瞋心的。像這樣子的心性,顯然隻能攝屬於欲界天的某一天的天主;因為能夠出生到色界梵天以上,顯然是要已經去除了欲界粗重的貪心以及瞋心的天人才能夠作到的;而上帝既然他的瞋心還如此重,顯然就不可能是色界天,而是屬於欲界天的天人。

  從以上的種種說明我們可以知道,並不否定上帝的存在;但是很清楚上帝其實並沒有能力來創造宇宙萬物,也沒有辦法來主宰有情眾生的禍福;因為隻有一切有情的如來藏才能夠真正出生萬法,才是真正的上帝或者是造物主。上帝,也不過就是六道眾生之一,這個上帝其實並沒有脫離輪回的枷鎖,他仍然需要修學解脫道或者佛菩提道,才能夠真正出離三界生死,而得到真正的自在的。

 

四、第八識如來藏是外道的”梵我””神我”嗎?

    首先,我們就外道(外於第八識如來藏求解脫)的神我、梵我思想的緣起及內涵,要作一個概略的說明。人類之所以能夠繼往開來、文明進步,都有賴於生命的延續及經驗的累積;所有的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希望個體生命的永恒不滅以及離苦得樂。因此,在古時候印度各種外道就已經開始探索,開始推究生死相續的生命變化,也就是去探討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在印度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有關個體生命流轉的問題,有著從信仰多種神的自然神論,轉化到尊崇一神的創造神論的思想演變。演變的結果就從“梵天”一詞中得到一個概括而抽象的實體,稱為“梵”,而把他作為世界的最高而真實的存在者、一切事物的主宰。說這個“梵”他是全世界之主,是天地的護持者,宇宙形成的時候,梵創造了諸天神祇,生出了種姓,掌管天、地、空三界。就是相信宇宙一切萬法都是由梵這個造物主所創造的,每一個有情最初也都是由梵這個造物主所創造的;個體的生命並不是從有歸於無的曆程,而是一世又一世從這個世界遷移到另一個世界的曆程;就好像有一種寄生在樹木之間,而以枝葉花果為食物的叫作“尺蠖”的這個蛾的幼蟲,牠在成蟲之前,就是從這一片葉子到另一片葉子不斷的遷移的曆程;這個遷移的自體就稱之為“自我”。

  這些人他們認為,作為外在的宇宙終極原因的梵,和作為內在的人的本質的自我,在本性上是同一的,也就是說,大宇宙和小宇宙是統一的;如果前生能夠修行離欲無欲,能夠修清淨行,那自我又能回歸到梵體之中,就可以了結生死,得到大解脫。這樣生命個體的自我或神我就是一,是常,是主宰的實體;因為這個生命體是從梵而來,也可回歸於梵,這樣就可以直觀自我的睿智本質,親證梵我的同一,這就是所謂的“梵我一如”的思想。這種思想可以從古印度的《奧義書》中了解到它思想的淵源。

  那這種思想跟古希伯來的相信“耶和華為造物主”,在思想形態上是相近的。依這樣的思想,人與神便有了父子的關係。人們相信在自己身體的內部,存在著自己獨立的心靈實體;這個心靈留住或離去所依附於他的那個軀體,那就產生了生與死的變化;這樣的心靈就稱為自我或神我,它本質上是與西方宗教所說的靈魂其實是沒有差別的。從前麵的說明可以知道,外道所說的“梵”,說的是出生眾生的天神,這跟今天一神教所說完全相同。

  但是,我們應該探討:梵的本質是什麽?這個梵其實是從“梵天”一詞中得出來的概念,而梵天就是大梵天;他是三界六道中色界初禪天的天主,還是五陰所成,是有妄想雜念的,是有慢與結使的;是不安於寂滅境界的,不願意獨處無伴侶,而希望在他之下有許多梵眾天、梵輔天眷屬的;也是對於初禪天境界有所喜樂的,是與別境心所法相應的,也是與二十隨眠心所法相應的;所以,仍是以意識心為中心的凡夫。那這些外道所認為的心靈主體“神我”,其實也是意識心體,仍然是屬於無常的五陰我所含攝的意識妄心。

  既然外道的梵我、神我都是跟眾生一樣不離五陰,是“依因藉緣”蘊集的法,因為意識心就是依於意根與法塵為緣才能出生的;依緣而生的法,自然是生滅法,緣生則有,緣滅則無,是有間斷的法,不是無間斷法。然而,這些外道都不能認清梵我、神我生滅無常的本質;雖然認知眾生軀體不斷生滅而有不斷的輪回生死,但是卻認為梵我、神我的本質永遠不滅。其實外道所說的神我、梵我,本質既然是眾生的第六識意識,而意識心一旦現行而存在時,必定都有見聞覺知心,都能夠了了而知六塵,是會起喜怒哀樂、貪瞋情緒的;所以,上帝會生氣而降大火、大水來毀滅異教徒。而且,這個意識覺知心,乃至進入二禪等至位之中,仍然能夠了知定境法塵,都是不離六塵的。然而,大乘佛法的二、三轉法輪所說的如來藏,則是第八阿賴耶識心,一向離於六塵的見聞覺知性,從來不曾住於六塵中。這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怎麽可以混為一談呢?

  探究生命流轉的問題,佛教小乘學者從《阿含經》所說的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及八正道中,從 佛處處所宣說的緣起、無我的義理,建立了業感緣起的生死輪回,及涅槃解脫的理論。但是,仍然存在著尚待克服的難題。這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首先,就是既然每一個眾生今世的煩惱與業,都是依五蘊假我而造作的,未來世也是依五蘊假我而感得福、非福的果報,可是五蘊的假體出生聚合後,又會由聚合而散壞,都是隻有一期生死而已,也就是說,造作煩惱與業的五蘊(它其實是五陰),與感得福報或非福報的五陰,其實並不是同一個,那又是以什麽作為感得果報的所依呢?其次,今生由五蘊假我所造作的業,又是依怎麽樣的功能,而能夠聚集不散,感得未來生種種的業報呢?這兩種難題所要提出來的質疑,前麵的一個就是:輪回主體究竟是什麽?後麵這一個則是:感果功能是怎麽樣成就的?

  對於這些質疑,主張“阿含解脫道中,緣起中道就是緣起性空,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而否定第七識意根及第八識如來藏的人,因為所說的緣起性空,其實指的是現象界中蘊處界生住異滅、無有自性的“緣生性空”,而不是第八識藉緣生起蘊處界一切法的真實緣起性空;他恐怕否定七八識以後墮入斷滅空中,因此又施設了意識細心,認作是涅槃本際,是生死輪回的主體,就是建立起意識細心說,主張“意識細心可以常住不壞”。但,意識細心不論如何細,終究不是涅槃實際,也不是生死輪回的主體;因為一切粗細意識的現起,必須是意根法塵為緣才能現起,不能自外於“意、法因緣生”的聖教,都是有生之法,有生則必有滅。結果,根本無法解決上麵所說的難題。

  然而,第三轉法輪唯識經典中,佛陀聖教以出生萬法的實相心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作為業與感果的所依主體,以及以阿賴耶識所攝持的種子,作為祂感果的媒介,清晰而明確的說明了所有的生死輪回及涅槃解脫的真實義理,圓滿的解決了輪回主體與感果功能的難題。以如來藏阿賴耶識本然的無我性,破除外道所說有一個常、主宰的自我、梵我。
  如果是錯誤的認知,而執著常見外道所說的神我,或者梵我,或者離念靈知我的話,那這些都是刹那生滅的法;由於他們不能夠證得不生滅的如來藏心,卻又察覺到這離念靈知或有念靈知,或者外道所說的常住不壞的梵我、神我,都是刹那刹那變異的,眠熟、悶絕、死後都會斷滅;所以他們就認為,這離念靈知死了就不見了,死了就斷滅了,就變成斷見外道,所以就怕死。這就是以斷見來毀壞無為法。

  七識不是流轉的主體,七識也不是受苦樂的主體。如來藏才是流轉的主體,才是受苦樂的主體。因為如來藏雖然離見聞覺知,沒有苦樂受,可是會導致我們在三界六道中不得不接受所有的苦樂受,而且是生生世世延續不斷的主體識。而我們的見聞覺知心隻有一世,一世過了就永遠斷滅了;隻是意根和如來藏能去到未來世,而意根卻又不是集藏善惡業種子的主體心;所以,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的覺知心和意根,其實不是真正受苦樂的主體。而意根也不會分別苦樂,是意識才能分別;但意識卻隻有一世,不能去到未來世,隻是一世暫有的覺受六塵的心,是虛幻假有的。所以,前七識都不是受苦樂的主體,如來藏才是受苦樂的主體。而且,如來藏才是涅槃因,七識心都不是涅槃因;因為七識心沒有辦法入無餘涅槃,如來藏才能入無餘涅槃,所以如來藏才是涅槃因。

  另外,也可從所說如來藏阿賴耶識的三相義,就是“自相、因相及果相”,來加以說明。

  首先是“自相”
  意思是說:阿賴耶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種意義,能與一切雜染有漏法互為緣,所以有情把祂執為自內我,祂能夠攝持因跟果。因為第八阿賴耶識就如同倉庫能夠攝持含藏一切雜染有漏法種子,所以稱為“能藏”;又因為阿賴耶識為一切雜染有漏法所熏、所依,就如同倉庫,祂是寄存物品的處所,所以稱為“所藏”;另外,因為第八識一直都是被第七末那識執為自內我,對之寶愛不舍,就如同對收藏物品的倉庫堅固執守,不棄舍,所以稱為“執藏”。

  其次是“因相”。第八阿賴耶識能攝持一切諸法種子而不失不壞,為萬法生起的根本因。

  第三是“果相”。有情眾生在前生造業熏習業種,於阿賴耶識中而得以攝藏起來,到了一期生死終結的時候,祂所藏的業種,能夠取酬償因果的作用,引生三界四生六趣的善惡業異熟果報。

  總合來說,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自體不生不滅,而且有種種的善巧功德,恒常不停地運作,猶如湍瀑的流水;祂所攝藏的種子,等待眾緣和合的時候,阿賴耶識會使種子生現行,在同一刹那現行又回熏阿賴耶識成為種子,現行“能熏”,種子是“所熏”;一切眾生之所以輪回五趣生死流轉,都歸咎於“熏習”。二乘聲聞、大乘菩薩之所以能出生死、修萬行,也都是因為熏習。

  眾生如果造惡業,應該要成就餓鬼身,阿賴耶識就幫他造一個下一生的餓鬼身出來;如果成就大惡業,譬如謗佛謗法,應該要為他造一個地獄身,如來藏就幫他造下一世的地獄身;如果他造的是十善業,應該生天,就幫他造下一世的欲界天人之身;乃至於造就佛地的五法身。如來藏的自體雖然能夠變現這些種種的身,也變現了七轉識,使我們有見聞覺知,能夠處處作主;可是祂在這些諸法生滅熏變過程中,卻是沒有五蘊的“我”性,而且也不執著見聞覺知的色身與六塵我所;雖然能攝持,但不能主宰諸法生住變異的生滅命運,諸法的生滅熏變,仍然是諸法的眾緣關係所致。因此,以萬法的因體阿賴耶識作為輪回主體及感果功能,是完全符合 佛說的緣起與無我的意旨。

  今天外道所說的神我、梵我的論述,一向都是以第六意識心體作為中心而說,與一向都是以 佛所說的第八識自心如來藏說為如來藏的這個說法大不相同。而第六意識與第八識如來藏又是同時並有的兩個心,並非同一個心,並且體性處處互異。說“如來藏是後世佛弟子接受了外道神我、梵我思想,不是佛說”,這完全是違背事實,也是在破壞佛法的根本。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