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以放射性疼痛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征。
中醫學對本病早有認識,古代文獻中稱為“坐臀風”、“腿股風”、“腰腿痛”等。在《靈樞·經脈》篇記載足太陽膀胱經的病候中有“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端(立旁換成月旁)如裂……”,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臨床表現。認為腰部閃挫、勞損、外傷等原因可損傷筋脈,導致氣血瘀滯,不通則痛;久居濕地,或涉水、冒雨,衣著單薄、汗出當風,風寒濕邪人侵,痹阻腰腿部;或濕熱邪氣侵淫,或濕濁鬱久化熱,或機體內蘊濕熱,流注足太陽、少陽經脈.均可導致腰腿痛。主要屬足太陽、足少陽經脈及經筋病症。
【臨床表現】
以腰部或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出現放射性、電擊樣、燒灼樣疼痛為主症。通常分為根性坐骨神經痛和幹性坐骨神經痛兩種,臨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經痛多見。
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病位在椎管內脊神經根處,常繼發於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症、脊柱炎、脊柱裂(結核)等。主要表現為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直至足背外側放射,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顯的壓痛、叩痛,小腿外側、足背感覺減退,膝腱、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咳嗽或打噴嚏等導致腹壓增加時疼痛加重。
幹性坐骨神經痛的病變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常見於髖關節炎、骶骼關節炎、臀部損傷、盆腔炎及腫物、梨狀肌綜合征等疾患。腰痛不明顯,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經分布區疼痛,在坐骨孔上緣、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膕窩中央、腓骨小頭下、外踝後等處有壓痛.小腿外側足背感覺減退,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腹壓增加時無影響。
腰椎X 光片、肌電圖、CT等檢查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治療方法】
1.基本治療
治則:疏經通絡、行氣止痛,針灸並用,瀉法。
處方:以足太陽、足少陽經腧穴為主。
⑴ 足太陽經型:環跳 陽陵泉 秩邊 承扶 殷門 委中 承山 昆侖
⑵ 足少陽經型:環跳 陽陵泉 風市 膝陽關 陽輔 懸鍾 足臨泣
方義:由於坐骨神經痛有沿足太陽經、足少陽經放射疼痛兩種情況,故循經取足太陽經穴和足少陽經穴以疏導兩經閉阻不通之氣血,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目的。環跳為兩經交會穴,一穴通兩經;陽陵泉乃筋之會穴,可疏筋通絡止痛,故可通用。
加減: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腎俞、大腸俞、腰陽關、腰夾脊、阿是穴疏調腰部經絡之氣;與天氣變化有關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溫經止痛;氣滯血瘀者,加膈俞、合穀、太衝化瘀止痛。
操作:諸穴均常規針刺,用提插撚轉瀉法,以出現沿腰腿部足太陽經、足少陽經向下放射感為佳。
2.其他療法
⑴ 刺絡拔罐:用皮膚針叩刺腰骶部;或用三棱針在壓痛點刺絡出血,並加拔火罐。
⑵ 電針:根性取腰4~5夾脊、陽陵泉或委中;幹性取秩邊或環跳、陽陵泉或委中。針刺後通電,用密波或疏密波,刺激量逐漸由中度到強度。
⑶ 穴位注射: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20ml,加維生素Bl100mg或加維生素B12100ug混合,注射腰2~4夾脊及秩邊等穴,在出現強烈向下放射的針感時稍向上提,將藥液迅速推人,每穴5~10ml。疼痛劇烈時亦可用1%普魯卡因注射液5~10ml,注射於阿是穴或環跳穴。
【案例】
何某,女,56 歲。右下肢持續掣痛2天,加重1天。因夜晚睡覺時腿伸於被子外麵感受寒涼而致。白天不能活動,夜間無法人眠、疼痛難忍,不可言狀。由家人抬來診治。當時患者呻吟不止,哭號不已。查:右下肢疼痛自臀部沿股後向小腿放散;腰部無明顯壓痛;右下肢屈曲,呈保護性體位;髀樞和腓腸肌部位以及委中、昆侖穴多處壓痛;直腿抬高試驗強陽性,約30°時即呼痛不止。診斷為“幹性坐骨神經痛”(足太陽經型)。急取患肢環跳、殷門、委中、陽淩泉、承山、昆侖6 穴,以電針連續波、快頻率強刺激30分鍾,當即疼痛大減,停止哭號、呻吟。次日自己拄拐杖前來複診,3次即告痊愈。半年後隨訪未見複發。
【按語】
1. 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效果顯著。如因腫瘤、結核等引起者,應治療其原發病;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可配合牽引或推拿治療。
2.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椎間盤突出者須臥硬板床,腰部宜束闊腰帶。
3. 勞動時須采取正確姿勢。平時注意防寒保暖。
Willa Wang
卑詩省注冊針灸師|注冊中藥師,中國大陸中醫碩士。
Naimaimo華人科班中醫,接受MSP, ICBC, WCB,RCMP及各種補充醫療保險。
預約:250.797.7229
微信:wangyuefang2014(加入時請說明求醫,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