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國本來要來拿計算機碩士學位的的,因為要學的不是本科的專業,沒資助。女兒還小,需要照顧,老公又準備到另一城市另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沒有經濟實力兩人同時念書,我隻好放棄,作出犧牲,由學生F1身份轉成陪讀F2身份。
老公第一學期的助學金隻有一半,第二學期開始才有全額資助。來到新地方,押金加一月房租交了後,銀行有限存款所剩無幾,要生存,接下來我必須馬上找到工作。一個朋友介紹找到代班陪伴老人的活,照顧老人的上海阿姨回國探親,我替班一個月。每天老公先開著手排檔的破車,送一年級的女兒上學,再送我去反方向的老人院,老公花2個多小時才到學校,要應付繁重的功課及助教工作,每天下午先接了在after school 的女兒,再接我回家,老公真是幸苦,幸虧那時還年輕。
一個月很快就會過去,又需要找工作了,因為女兒還小,所找工作受限製。所住的公寓房為兩層樓,樓下為來自韓國的一對夫妻,男的在餐館當大廚,姓王,女的在家裏給衣廠來料加工,沒日沒夜,一月可賺一千二百元左右,而我照顧老人的工資每小時5刀,在家上班可接送孩子,我先生也不需要那麽辛苦,聽起來不錯。在國內用過媽媽的飛人牌縫紉機,這邊的縫仞機是電動的,“涮”一秒可以縫一兩尺,操作這個電動機器,王太當初還花錢學的,因王太的介紹我可以去一家衣廠免費學,說不定還可以賺點。衣廠不遠,乘公車兩站下站後走兩分鍾即可到達。
這樣,早上我步行把女兒送去上學,再乘公車去大路旁邊的車衣廠,衣廠老板為來自越南的華橋,祖輩來自廣東潮州,老板三十不到,好漂亮,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細膩光滑,長捷毛,忽閃明亮的大眼晴,長的太漂亮了,一身時尚的打扮,手腕上戴著一個玉鐲及5、6個裝飾手鐲,耳環項鏈,叮叮鐺鐺,居然一點不覺得她低俗,渾身散發出濃濃的東方女人味,與我預想中的衣廠老板的形象大相徑庭,後來我的眼科驗光師,父輩來自香港的潮州人,除了個子沒衣廠老板高以外,屬於同一類型,皮膚好,眼睛特別漂亮,從此以後便有了潮州女人好漂亮的印象。
老板把我引進了車衣車間,說是車間,實際上就是個大通間,進門右邊有個簡單的小隔間,是老板的辦公室,左邊靠牆堆有大堆不同麵料和巳經裁剪好的衣料,中間及裏麵有十幾台縫紉機,除了錄音機播放歡快的南美背景音樂外,便是間歇不斷“刷刷刷”的沉重車衣聲,女工們隨著音樂節奏情不自禁脫口而出的歡快歌聲,一節兩節歌詞,此起彼伏,女工全是三十幾歲至五十幾歲的老墨女工。何等熟悉的場景,使我想起小時家裏母親邊車衣服邊唱歌的溫馨場麵,“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底下馬兒跑……”不過那時還沒有錄音機。
老板把我引到中間的一台老舊機器,旁邊有一縲粗製衣料,這便是我的實習機。
沒人演示,硬著頭皮上,一踩“刷”的一聲,在老舊的機器下,粗製褲料竟然像脫韁的野馬斜向衝出,歪了,拆,刷,又歪了,刷刷刷,拆拆拆,......一天很快過去,終於對工業縫紉機有了點感覺。衣廠有人專門送料上門,在家加工。四天下來覺得可以買台工業用縫紉機在家開工了,便向老板辭工,準備好後隨時可以打電話給她。
幹了四天,計件工資,結帳共賺了27刀50仙,除了四天的交通費,賺了17刀50仙。
辭工以後,與某人商量要去買台工業縫紉機,在家幹,以後無需他接送,我可以接送孩子,兼顧家務,還可以在家賺錢。結果某人堅決反對,理由是怕我日夜工作,機器聲太吵影響孩子與他及分租的學生學習。為了省錢,每月630 刀的二房一廳一間分租給學生230刀。樓下王太幹活到晚10 點,住樓上的我們都可以聽到機器聲。
不久我找到在療養院陪伴台灣來的將軍夫人老太太的工,每天八小時,每小時5刀,一周5天。某人寧願每天接送,辛苦往返。後來某人說出真正的原因,是怕我這個國內名牌大學生,買了價格不菲的工業縫紉機,從此變成安於現狀的黃臉車衣婆了,有點小瞧人了。
雖說沒幹成車衣婆,但四天短暫的車衣婆生涯還是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時尚俊美的女老板,南美風格的背景音樂、老墨女工們的歡快歌聲時不時在腦海中閃現。
工業用縫紉機,現2000刀-3000多刀左右。
簡單的家庭用縫紉機,我買過一個,花了200刀,後來送人了。
飛人牌縫紉機
上圖均來自網絡
老媽70歲的散了架的縫紉機,小時的美好回憶,同時也是我和姐姐同學們的美好回憶,不舍得扔掉。
我更不濟。我曾經跟著一個太太學做頭花,一打九毛錢,我學了一個下午,做了差不多一打。太太不好意思給我錢,給了我一堆頭花,正和我意,可以打扮女兒了。我還教過中文,一小時10塊錢,地鐵三塊,還要把女兒托出去,入不敷出。
我媽媽手很巧,做過許多衣服,現在80多歲了,還在用縫紉機縫縫補補。可惜,我沒有遺傳媽媽的巧手。
我剛來美國時學校還沒開學,就在學生食堂打了兩個月的工,買了一輛韓國的舊車,很有成就感。:)
我媽的縫紉機還在國內,在我妹的儲藏室裏。
你媽媽的縫紉機,你帶到美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