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認識神的“絕情”與“深情”(19:23-29)

(2022-03-02 18:36:23) 下一個

第34段記載的是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毀滅。在羅得一家安全抵達瑣珥之後,神按照祂所定意的審判,從天上降下硫磺與火將所多瑪和蛾摩拉及其所在之地都毀滅了。經過之前所發生事情的鋪墊,這次毀滅的到來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畢竟,這麽邪惡的城被毀滅實在是惡人應有的下場。

盡管如此,其中的幾個細節和插曲卻值得我們特別留意,也可以藉此來更多認識神。首先,就是羅得的妻子因為往後麵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從經文的記載來看,羅得妻子的回頭看是發生在他們到達了瑣珥之後發生的。我們知道在之前天使已經答應羅得,等他們到達瑣珥之後才降災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但卻不傾覆原本也應該被一並毀滅的瑣珥,將其作為羅得的避難之處。所以照理來說,當羅得一家到了瑣珥之後應該就是已經安全的了,不會與所多瑪與蛾摩拉一起被毀滅了。然而,我們卻看到即便如此,當羅得的妻子沒有聽從天使之前的吩咐,依然要回頭看的時候,就變成了一根鹽柱。這雖然看起來與被硫磺與火毀滅的所多瑪和蛾摩拉還是有一些的區別,但實際上也是非常嚴厲的刑罰,失去了自己的性命,並且成為後人的警戒。看起來神很“絕情”,隻是因為這麽回頭一看就拿去了羅得之妻的性命,但實際上這也是給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提醒。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抵達安全地帶就可以不理會神的吩咐了。有時候,我們很容易以為隻要信了耶穌就進入了救恩的保險箱,從此神的話能聽就聽,不聽甚至違背也關係不大,反正已經得救了。實際上,無論在任何時候,當我們違背神的吩咐時後果都是很嚴重的。不錯,救恩是確鑿的,可是如果我們不聽從神的吩咐,違背神的心意,我們也是會從恩典中墜落的。

其次,就是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在他從前站在神麵前的地方觀看被硫磺和火焚燒的所多瑪和蛾摩拉。這個時候經文特別提到“神記念亞伯拉罕,正在傾覆羅得所住之城的時候,就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19:29)經文為什麽在這個時候特別提到神記念亞伯拉罕呢?我們可能會認為這裏的意思是說神回應了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的代求,將羅得一家救了出來。可是當我們再重溫亞伯拉罕的代求,與神的討價還價,以及最終的定案與執行,我們就可以體會當亞伯拉罕看到所多瑪被毀滅時候的心情,那會是一種深深的難過與失落。不是嗎?亞伯拉罕的代求是希望神因著那城有義人的緣故而不施行毀滅,講定的人數是十個。現在,當亞伯拉罕清早起來看到所多瑪最終還是被毀滅,他的代求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他的心情會好過嗎?這就好像我們呼求神保守一個人的性命,結果第二天卻發現那人還是死了,我們的心情會是如何?

神沒有按照亞伯拉罕所求的去回應,看似很“絕情”,可是為什麽經文卻說神記念亞伯拉罕呢?這包括兩方麵的含義。一方麵,表明神在降災的時候並沒有把亞伯拉罕的代求拋之腦後,而是在知道、記得亞伯拉罕的代求的同時降下災來。神不是不清楚亞伯拉罕求的是什麽,但神就是在這個清楚知道的同時不是按照亞伯拉罕所求的,而是按照祂自己的公義來執行。另一方麵,表明神也回應了亞伯拉罕所求的,沒有將義人與惡人一同毀滅,將羅得救了出來。但我們也要知道,神拯救羅得不是因為亞伯拉罕的代求,而是因為神原本就是看顧義人的神。神不需要亞伯拉罕教祂怎麽對待義人和惡人;即便沒有亞伯拉罕的代求,神也不會將義人與惡人一同滅絕。

從整段經文我們可以更深認識神。一方麵是神的“絕情”。羅得之妻回頭一看就變成鹽柱,亞伯拉罕的苦苦代求沒有蒙應許。另一方麵是神的“深情”。祂記得亞伯拉罕的代求,神將義人搭救出來。這給我們也是很好的警醒和很大的安慰。神的“絕情”警告我們不可怠慢,不可放肆,要謹守遵行神的一切吩咐,調整我們自己去跟隨神的心意和作為,而不是相反。神的“深情”安慰我們,讓我們知道雖然我們所求的沒有得到,可是我們所求的神都知道,我們的每一個禱告神都垂聽,我們的每一滴眼淚神都看見,我們內心的每一處的傷痛神都曉得。

默想經文:“神記念亞伯拉罕,正在傾覆羅得所住之城的時候,就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19:29)

靜默思想:結合整段經文來默想這句話,深切體會神的公義的“絕情”與慈愛的“深情”,讓我們警醒,也讓我們得安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